曳

漢語漢字
yè,同抴,亦作“曵”。(1)(會意。從申,從丿,丿(yì)亦聲。申,伸展。本義:拖,牽引)(2)同本義 [drag;haul]曳,臾曳也。從申,丿聲。——《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曳屋許許聲。(曳屋,指衆人把被火燒着的房子拉倒。許許聲,指拉倒房子時衆人一齊用力的呼哧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中文名:曳
  • 拼音:yè
  • 部首:曰
  • 五筆:JXE
  • 倉颉:LWP
  • 鄭碼:KZM
  • 筆順:丨フ一一フノ
  • 筆畫:6
  • 部首筆劃:4
  • 四角号碼:50006
  • 釋義:拉,牽引:~引。~扯。棄甲~兵。

基本釋義

部外筆畫:2,總筆畫:6

五筆86:JXE 五筆98:JNTE

倉颉:LWP

鄭碼:KZM

筆順編号:251153

四角号碼:5000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6F3

詳細釋義

曳 yè

〈動〉

(1) (會意。從申,從丿,丿( yì)亦聲。申,伸展。本義:拖,牽引)

(2) 同本義 [drag;haul]

曳,臾曳也。——《說文》。臾曳:束縛捽摔之意。

車輪曳踵。——《禮記·曲禮》

武舉前曳踵。——《儀禮·士相見禮》。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辭·怨思》。注:“引也。”

曳笏卻立。——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負箧曳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曳屋許許聲。(曳屋,指衆人把被火燒着的房子拉倒。許許聲,指拉倒房子時衆人一齊用力的呼哧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 又如:棄甲曳兵;曳尾泥塗(比喻污穢卑鄙的行為);曳步(腳步輕緩挪移);曳腳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帶孝);曳開(邁開;拉開);曳兵棄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4) 穿着 [dress]

子有衣裳,弗曳弗婁。——《詩·唐風》。孔穎達疏:“婁、曳俱是著衣之事。”

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纨,甘粱肉,放于聲樂以自娛。——《新唐書》

(5) 又如:曳缟(穿白絹衣服);曳婁(穿戴)

(6) 飄搖 [sway]。如:搖曳;曳曳的(飄飄悠悠);曳曳(飄動的樣子);曳動(搖動,飄蕩);曳影(猶搖影)

(7) 率領 [lead]

孫子命 章子曳兵與 燕兵對陣。——《樂毅圖齊平話》

詞性變化

曳 yè〈形〉

困頓,精力衰竭[tired out]

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後漢書》

漢字演變

常用詞組

曳步【yè bù】

[shuffle] 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曳光彈

yèguāngdàn

[blame tracer;light tracer bullet]彈頭内裝有曳光管的特種槍彈。彈頭尖部塗有綠色标記,内部上端是軟質鉛心,下端是曳光管,裝有曳光劑和引燃劑。

曳足【yè zú】

[scuff] 坐或站時用腳在地上拖來拖去。

曳:也有随意之意,無拘無束。在聊天室中或者QQ等聊天用作名稱,就是采用的這個意思。

方言集彙

粵語:jai5 jai6

客家話:[梅縣腔] j5 [海陸豐腔] ri3 [客語拼音字彙] yi4 [寶安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台灣四縣腔] ji3

潮州話:hi6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曳【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餘制切《集韻》《韻會》以制切,音跇。《說文》臾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詩·唐風》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

又河名。《類篇》西戎有河名曳咥。《說文》作曳。曳字從臼作。

說文解字

曳【卷十四】【申部】

臾曳也。從申丿聲。餘制切文四重二

說文解字注

(曳)臾曳也。臾曳巳見上文。故但雲臾曳也。此許之通例也。臾曳雙聲。猶牽引也。引之則長。故衣長曰曳地。從申。廠聲。廠見十二篇。餘制切。抴也。象抴引之形。此形聲包會意也。餘制切。十五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