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

勤能補拙

漢語成語
勤能補拙是一則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1]最早出自于唐·白居易《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
  • 中文名:勤能補拙
  • 外文名:make up for lack of natural talent by hard work
  • 拼音:qín néng bǔ zhuō
  • 近義詞:熟能生巧、笨鳥先飛
  • 反義詞:锲而舍之
  • 出處:宋·邵雍《弄筆吟》
  • 用法:褒義,賓語
  • 例句:弄假像真終是假,将勤補拙總輪勤。

釋義

指勤奮努力可以彌補天資的不足。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候病須通脈,防流要塞津。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勤能補拙”。

成語典故

白居易,漢族,字樂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他曾先後擔任過忠州、杭州等州郡的刺史,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公元825年,唐敬宗又命他擔任蘇州刺史。

當時,蘇州為唐代東南地區最大的州,那裡人口衆多,市場繁榮,所以需處理的政務也非常繁多。唐敬宗對白居易非常信任,他相信白居易完全有能力治理好蘇州,因此,把蘇州交給他很放心。

這年三月,白居易從東都洛陽啟程來到了蘇州。蘇州是白居易少年時代生活過的地方,一到這裡,他不由感慨萬千。剛一上任他便馬上穿了便服到民間去察訪民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經過十幾天明查暗訪,白居易對蘇州各方面的情況都有了初步了解。于是便開始着手整頓吏治,廢除了一些苛刻的條令,減輕了老百姓的不合理負擔,深得老百姓的好評。

在他的案頭上,堆滿了各種文書卷宗,他常常批閱到深夜,有時為了處理一兩件難辦的事務,甚至徹夜不眠。

白居易以前有喝酒和聽音樂的嗜好,但在這段日子裡,他全都顧不上了,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到了公務上。後來,他在給朋友的一首詩中,談到這一段時間的生活,其中有一句是“補拙莫如勤”。意思是自己生來笨拙,怕擔當不起蘇州刺史這樣的重任,除了用勤奮來彌補,沒有其他辦法。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勤能補拙”多用來指勤奮努力可以彌補天資的不足。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主謂式,在句中作賓語;含褒義。

成語示例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将勤補拙總輪勤。” 

宋·黃庭堅《破奚移文》:“截長續短,凫鶴皆憂;持勤補拙,與巧者俦。”

近代·華羅庚《給青少年的一封信》:“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上一篇:咬牙切齒

下一篇:中華潮汕商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