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漢語漢字
逆(拼音:n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作“屰”,始見于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中“屰”像倒人形,表示順逆的“逆”,當為“逆”字初文。甲骨文和金文屰或增止,或增彳、辵符,像對面的人向着自己,迎面走來,表示迎接。引申可有接受、倒着、退後、不順從、叛亂、猜度等意義。
  • 中文名:逆
  • 拼音:nì
  • 部首:辶
  • 五筆:UBTP
  • 鄭碼:WUZI
  • 字級:一級(編号1652)
  •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 注音字母:ㄋㄧˋ
  • 筆畫數:3 6
  • 造字法:會意字、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半包圍-左下包圍結構
  • GBK:C4E6
  • 異體字:屰、?、?
  • 統一碼:9006

字源演變

“逆”字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甲骨文“逆”字由“辵(或從止、或從彳)”和“屰”構成;金文構型與甲骨文大同小異;戰國文字、篆文也與金文相同;隸書、楷書将“辵”寫作“辶”。辵、止、彳都是與行動有關的構件,說明“逆”的本義與行動有關;“屰”字本來是一個人頭頂着地手腳朝天的“倒懸”形象。

甲骨文(圖B)是線條化的,金文(圖A)是填實的,寫法都一樣,都是一個倒立的人形。《說文解字·幹部》:“屰,不順也。”兩相會意,表示對面的人向着自己,迎面走來。“屰”也有表音的作用。《說文解字》《爾雅》《方言》等書均認為“逆”本是迎接的意思。段玉裁則說“逆”的本字是屰:“後人多用逆,逆行而屰廢”。屰的本義“不順”也與“逆”之“不順、抗拒”等義相近。

從現有的古文字資料看,逆字所從的“屰”絕大多數正是倒立的人形,不論甲骨文、金文,大都從辵,有的省為從彳或止,但其主幹部分則一律是倒寫的“大”。稍有不同的是金文中的一些“大”(或“天”)已把雙手拉平,成為一橫,與小篆的屰相接近了。不過,也有例外,甲骨和銅器上也有個别的逆字,中間一豎出了頭,于是變成了從牛(如圖C),這是文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訛變現象,雖然有違造字初衷,隻要不是根據它來強說字義,也就不必厚非。逆字中的聲符兼意符“屰”隸書或訛作與之形近的“羊”形(圖8、9、10),實與羊字無關。

由此看來,逆确是屰的後起字,它的本來意義也應該是不順,是順的反義詞。古書中常見逆與順并用之例。如《史記陸賈傳》:“湯武逆取而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口語亦有“逆來順受”、“逆水順風”等說法。而且,典籍或口語中的許多“逆”,究其本義,也依然是不順。如不順耳的話稱“逆耳之言”,不孝順的兒子稱“逆子”,方向不順的鱗片稱“逆鱗”,不順天意為“逆天”,不順心則為“逆心”。由不順而引申為抗拒,如《戰國策·秦策》“故專兵一志以逆秦,《左傳》昭公四年“慶封唯逆命”。又由抗拒而引申為叛逆之逆,如稱逆臣、逆賊、逆黨、逆謀、逆兇、篡逆等等,都是古書中常見的詞彙。

但是,《說文》《爾雅》《方言》等書說“逆,迎也”,也有對的一面。它說的雖是引申義,倒頗适用于古文字材料和若幹先秦典籍。甲骨文、金文中的“逆”,除用作人名、地名外,用為動詞者都可解釋為“迎”。蔔辭有“王逆伐”“王其逆羌”等語,金文則有“子通遣間來逆邵王”(宗周鐘)等文例,逆均可訓迎。所謂迎,與被“迎”者的方向是相反的,是不順的,因為如方向一緻,“順”了,也就“迎”不成了。

現代釋義

基本信息

漢字:逆nì

逆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基本釋義

逆,nìㄋㄧˋ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流。~行。~風。~轉(zhuǎn)(局勢惡化)。莫~之交。

抵觸,不順從:忤~。忠言~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産。

迎接:~旅(旅店)。

預先:~料(預料)。

詳細釋義

逆nì

〈動〉

(形聲。從辵(chuò),屰(nì)聲。本義:迎,迎接,迎着)

同本義[meet]

逆,迎也。關東曰逆,關西曰迎。——《說文》

宣公如齊逆女。——《左傳•成公十四年》

上卿逆于境。——《國語•周語上》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宋·蘇轼《留侯論》

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嘗過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

陶子将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陶潛《自祭文》

又如:逆戰(迎戰);逆厘(迎福納吉);逆勞(迎勞);逆暑(迎夏。迎接暑氣到來的祭禮);逆視(迎視);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兒歸甯)

迎擊;迎戰[beathead-on]

并力逆操。——《資治通鑒》

又如:逆濤(頂着浪濤);逆擊(迎擊);逆格(迎擊);逆拒(迎擊,抵禦)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動[reverse;inverse;converse]

水逆流百餘裡。——郦道元《水經注•江水》

又如:逆電流;逆鱗(倒生的鱗片);逆向(反方向);逆溢(水倒流泛濫);逆推(由下向上、由後向前推測)

抵觸;不順;違背[defy;disobey;goagainst]

逆節傷化,不道。——《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本末舛逆,首尾衡決——漢·賈誼《治安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忠言逆耳。——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又如:逆時代潮流而動;逆拂(拂逆);逆辭(違背禮數的言辭);逆意(違背尊長的心意);逆節(違背法度);逆道(違背事理);逆理(違背事理);逆負(違背辜負)

颠倒[putupsidedown]

大事于大廟,跻僖公,逆祀也。——《左傳•文公二年》

又如:逆毛(倒向生長的毛);逆祀(颠倒祭祀的順序);逆折(倒向回旋);逆箭(倒插在袋中的箭)

叛亂,謀反[rebelagainst]

恐開奸宄之源,生逆亂之心。——《後漢書•班超梁傳》

叔侄為逆。——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逆閹防伺。——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逆計(謀反的計劃);逆變(變亂);逆屬(叛亂者的親屬);逆孽(背叛的罪惡);逆藩(叛逆的藩邦、藩臣);逆謀(叛逆的陰謀);逆俦(逆黨)

抗拒[resist]

故專兵一志以逆秦。——《戰國策•齊策三》

又如:逆命(抗拒命令);逆遣(拒卻;辭絕);逆呵(逆拒并呵斥);逆拒(拒絕);逆斥(排斥)

預測;揣度[forcast;guess]

我有親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逆志(猜測其志向);逆斷(預料;推測);逆臆(預料、猜想)

退卻[retreat;hangback]。如:逆竄(逃竄);逆退(後退;倒退);逆走(退走,逃走)

回旋[turn;coil]。如:逆轉(回旋);逆環(指回旋的水流);逆折(水流回旋的樣子)

詞性變化

逆nì

〈副〉

事前,預先[beforehand]

周、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诏遏使就東廂。——《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逆告(預告);逆知(預先知道);逆計(預先想到);逆詐(事先即懷疑别人會欺騙自己);逆備(預先防備);逆數(預測未來);逆睹(預見,預知)

逆nì

〈名〉

叛逆[traitor]

數(斥責)呂師孟叔侄為逆。——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中醫指氣血不和、胃氣不順等所緻病症[adeterioratingcase]。如:逆胪(中醫病名);逆氣(中醫指氣逆行不順之症)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宜戟切(nì)

迎也。從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注釋】①“關東”句:《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日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日逆。”

說文解字注

迎也。

段注: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尚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為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

從辵,屰聲。

段注:宜戟切,古音在五部。

關東曰逆,關西日迎。

段注:《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逆·康熙筆畫:13·部外筆畫:6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并凝入聲。《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書·大禹谟》:從逆兇。注: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書·呂刑》:爾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後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論語》:不逆詐。《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周禮·天官·宰夫》:掌叙群吏之治,以待諸臣之複,萬民之逆。《夏官·太仆》:掌諸侯之複逆。注:複,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注:逆猶受也。《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鈎考之。

又河名。《書·禹貢》:同為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為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史記·陳平傳》:封平為曲逆侯。

又葉宜腳切,音虐。《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葉音霍。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i̯ăk

董同龢系統

ŋ

jăk

周法高系統

ŋ

iak

李方桂系統

ng

jiak

西漢

東漢

jiak

ji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ŋ

i̯ɐk

拟音/王力系統

ŋ

ǐɐk

拟音/董同龢系統

ŋ

jɐk

拟音/周法高系統

ŋ

iak

拟音/李方桂系統

ng

jɐk

拟音/陳新雄系統

ŋ

ǐak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宜戟切

ŋjɐk

集韻

入聲

二十陌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仡戟切

ŋiak

韻略

入聲

仡戟切

增韻

入聲

宜戟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去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i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齊微

銀計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次濁

宜戟切

ŋiək

上一篇:

下一篇:名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