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

漢語漢字
怠:dài ㄉㄞˋ。《說文解字》:“慢也。從心、台聲”;胎兒欲出是台之範式。心、台兩範式疊加。心自懷胎是怠之範式。本義:故意“懶散、松懈”。如:怠惰、懈怠、消極怠工。衍義:引申指“輕慢、不恭敬”。如:怠慢。
  • 中文名:怠
  • 拼音:dài
  • 繁體:
  • 部首:心
  • 字碼:U+6020
  • 五筆:cknu
  • 倉颉:irp
  • 鄭碼:zsjw
  • 筆順:542514544
  • 字級:一級
  • 平水韻:上聲十賄
  • 總筆畫:9
  • 部外筆畫:5
  • 注 音:ㄉㄞˋ
  • 四角碼:23336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怠<形>

(形聲。從心,台聲。本義:懶惰)

同本義

怠,慢也。――《說文》

懈,怠也。――《爾雅》

怠,賴也。――《廣雅》

可先而不備,謂之怠。――《國語·周語》

吉事雖止不怠。――《禮記·檀弓》。注:“惰也。”

毋怠荒。――《禮記·曲禮》。注:“放散身體也。”

怠偷甚矣。――《國語·晉語》

俾君子易怠。――《公羊傳·文公十二年》

兵民怠而國弱。――《商君書·弱民》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又如:怠荒(松弛荒廢);怠戲(怠情職責,縱情嬉戲)

疲倦;倦怠

〈古〉怠慢;不恭敬:守卒皆~炎。(《宋史·楊願傳》)

〈古〉疲倦:及其~而踬也。(柳宗元)

松懈;懶惰:懈~。

常用詞組

怠終、怠慢、怠惰、怠倦、怠緩、怠忽、懶怠、僞怠、中怠、解怠、荒怠、罷怠、緩怠、簡怠、積怠、疲怠、疏怠、玩怠、遊怠、戲怠、慢怠、意怠、惰怠、怠隙、怠解、怠荒、怠肆、怠縱、怠皇、怠疑、怠玩、怠替、怠曠、怠放、怠戲、怠惡、怠息、怠棄、怠廢、怠工、勿怠勿忘、車怠馬煩、消極怠工、怠惰因循、心無旁怠。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待。《說文》慢也。《玉篇》懈也。《書·大禹谟》汝惟不怠。

又通作殆。《左傳·昭五年》滋敝邑休殆。

又《韻會》他代切,音貸。義同。◎按玉篇,廣韻,集韻皆無去聲。韻會從毛氏增。

又《集韻》《類篇》《韻會》?盈之切,音怡。義同。《易·雜卦傳》謙輕而豫怠也,虞氏作怡。《史記·始皇紀》視聽不怠。《劉歆·烈女贊》言行不怠。《注》?音怡。

又鳥名。《莊子·山木篇》東海有鳥焉,名曰意怠。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義同。

又葉堂來切,音台。《荀子·堯問篇》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越語》範蠡曰:得時無怠,時不再來。俱葉灰韻。

又葉養裡切,音以。《詩·小雅》無俾大怠。葉上恥字。

又葉徒替切,音第。《歐陽修·範仲淹墓銘》藏其子孫,寵及後世。惟百有位,可勸無怠。

上一篇:

下一篇:别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