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

魔笛

莫紮特所作歌劇
《魔笛》是莫紮特三部最傑出歌劇中的一部,這部歌劇取材于詩人維蘭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話,1780年後由席卡内德改編成德語歌劇腳本。在這部歌劇中,莫紮特運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的神話劇的形式,體現了他的“烏托邦”的理想,即智慧終将戰勝愚昧,光明終将戰勝黑暗,善良終将戰勝邪惡。
  • 中文名:魔笛
  • 外文名:Magic Flute
  • 别名:
  • 創作年代:1780年
  • 文學體裁:二幕或四幕歌唱劇
  • 作者:莫紮特
  • 原型:璐璐的魔笛

簡介

魔笛:Magic Flute

德文原名:Die Zauberflöte

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Theater auf der Wiede)首次公演,由莫紮特本人擔任指揮。此劇首演時,并沒有獲得特别的熱烈歡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後莫紮特在寫給妻子康絲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像詠歎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了……”

由此可見,當時聽衆的喜愛跟現在沒有什麼差别。随後此劇的上演次數是:1791年10月就有24次的記錄,次年11月3日演出第100場,1795年10月22日是第200場。這些記錄是由席坎内德所發表的。

後來,此劇又開始了國際性的演出。在柏林的首演是在1794年;在巴黎初次演出是1801年8月20日;在英國首演是1811年;在美國公園劇院初次演出是1833年4月17日,在大都會劇院演出是1900年。

把音樂和對白串連成單純的歌唱劇,本來是以德國北方為中心的,但不知不覺間也傳到維也納,而且逐漸發展成童話歌劇般的樣式,成為多彩多姿的獨特樣式。而《魔笛》可以說是歌唱劇最後集大成之作。從音樂方面看,莫紮特在此劇中取用了歌劇的各種要素,而且做出統一的表現,創造出真正的綜合性古典歌劇。

作品背景

用德語演唱的《魔笛》是在莫紮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寫作的,也是莫紮特最後一部歌劇。當時的莫紮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當時的精神處于極度絕望的境況。雖然如此,但莫紮特的創作熱情仍很高,所以當維多劇院的經理席卡内德提出請他為一部德語歌劇譜曲時,他很快同意了。為了方便莫紮特專心創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療養,并在劇院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魔笛之家)給莫紮特住。

1791年7月,莫紮特譜曲到一半的時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奧勃爾特二世加冕禮的慶典上指揮他的另一部歌劇鐵托的仁慈,同時,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寫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紮特認為瓦爾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來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達旦地創作這首在他看來似乎是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後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了下來。回到維也納後至9月,莫紮特終于完成了《魔笛》全劇的譜曲,在僅僅排練了兩日後9月30日,于維也納郊外的維多劇院首演,由莫紮特親自指揮。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劇,莫紮特在其中放入了許多歌劇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紀以前德、奧、意、法、捷等國家所特有的各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使其音樂語言更為豐富。可以說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劇,在當時維也納通俗戲劇的構架上很好的統一了意大利歌劇與德國民謠的風格,既帶有正劇的嚴謹又包含着喜劇的靈活。

其音樂将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紮特本人十分鐘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鐘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象着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藝術造詣

關于《魔笛》的音樂有多麼迷人的事,隻要想一想貝多芬是怎樣欣賞這部童話歌劇,理當可以獲得了解。樂聖貝多芬除了為大提琴寫作5首奏鳴曲外,還寫作3首變奏曲,其中2曲的主題都取自《魔笛》的曲調,第1曲是根據第二幕第20曲巴巴基諾所唱的:“如果有個愛人該多好”作成的12段變奏,第二曲是根據第一幕第7曲帕米娜和巴巴基諾的二重唱:“知道愛情的男人”寫成的7段變奏曲。

在這部歌劇中,可以看出莫劄特所呈現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對立理念,王子塔米諾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鳥人帕帕基諾則是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一方,祭司薩拉斯特羅也以其高貴的情操來感化夜後的報複,莫劄特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念寄于這個童話般的題材中,在這部歌劇裡表露無遺,

歌劇的序曲以奏鳴曲的形式從統一全劇的降e開始,精美的弦樂聲華麗而且流暢。如泉水源源湧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帕米娜這個角色外柔内剛,莫紮特為她寫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與帕帕基諾的兩重唱《那些感受到愛情的男人》最為經典,柔美的旋律充分體現出莫紮特的天才之處。捕鳥人是劇中帶有喜劇因素的一個亮點,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個快樂捕鳥人》以民謠為基調,生動靈活、輕松的刻畫出其快樂的天性。

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極為華麗的花腔詠歎調,可以說是花腔女高音詠歎調史上數一數二的名曲。作為這部歌劇中的靈魂人物,夜後這個角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整體藝術水準,其由善到惡,轉變的背後要求極微妙的分辨,莫紮特以最難的華彩樂段來刻劃她的本質,超越人聲的華彩本身也賦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諷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樂聲的重複音、斷音和長笛的相競賽。

在這部歌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當的多,如夜後的詠歎調、帕帕基諾演唱猶如童話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薩拉斯妥的詠歎調,以及巴巴吉諾與帕帕吉娜的二重唱,莫劄特為《魔笛》賦予了生命,他的音樂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劇充滿了豐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整部歌劇透着莊嚴、肅穆的氣氛,據說本劇的創作動機與共濟會有關,莫紮特本人及大部分劇院成員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1790年,莫紮特的保護人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逝世後,瑪利亞女王的政府禁止并且鎮壓共濟會的活動,固這部歌劇以童話的形式加以掩蓋,象征性的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形态。

莫紮特的歌劇《魔笛》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他借用該歌劇影射當時奧地利封建政權愚弄人民并鎮壓“共濟會”的行徑。反映了以黑暗(夜女王)為象征的封建勢力最終必定要滅亡,而以光明為象征的啟蒙思想最終必定會勝利。莫紮特塑造了“黑暗王國”的領袖夜女王(影射當時的奧地利皇後)和“光明之國”的領袖薩拉斯特羅這兩個對立面,通過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來揭示本劇的主題思想。他指出,真理是不可戰勝的,勝利終将屬于最勇敢的人,美德和智慧将永放光芒!他把這些寫進了最後一段的合唱中。

莫紮特運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的神話劇的形式,體現了他的“烏托邦”的理想,即智慧終将戰勝愚昧,光明終将戰勝黑暗,善良終将戰勝邪惡。這部歌劇的劇情十分離奇和稚氣,情節的發展也有不合邏輯之處,但歌劇上演後卻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這無疑體現了當時的歐洲民衆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對“自由、平等、博愛”的向往。

《魔笛》可以稱作是莫紮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國歌劇,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劇,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劇,把德意志民族的優良品質,淳樸感情和清醇美麗的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莫紮特振興德國歌劇的夙願,開創了德國歌劇以後的發展道路,對新世紀的德國歌劇作曲家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劇情簡介

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為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諾隻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随後王子就起程了。

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于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二幕歌唱劇

劇情介紹:

第一幕第一場場景為埃及山岩間的開闊地帶,到處是茂盛的林木,兩側均有道路通向山崗,附近有一神殿。

這時身穿華麗的古希臘獵裝的年青王子塔米諾被大蛇追趕着逃到這裡,他手拿着弓,但箭已射完,被蟒蛇追逐着登場,大叫着:“救命啊,救命啊!”後昏倒。

這時宮殿的門開了,出現三位戴着面紗、手執銀色标槍的侍女。她們把蟒蛇刺死後,就蹲下來注視塔米諾,驚歎道:“這是多麼英俊的青年!”然後争着要在他身邊守候。她們誰都不肯單獨去報告女王:“為什麼要我去?”各自情不自禁地唱出:“隻要能和他一起生活,我願意獻出一切”,最後實在沒辦法了,隻好依依不舍地向他告别,一塊兒去報告女王。這是一首優美的三重唱。随着心理的進展,伴奏的節奏也跟着改變。

塔米諾清醒後,發現大蟒蛇已死。這時遠處傳來排笛的聲音,不一會兒有個男人走來了。王子趕忙躲到樹後。

這時帕帕蓋諾背着大鳥籠,身着羽毛制成的衣服,一邊吹着排笛(牧神笛),一邊唱着這首天真的民謠風曲調。他唱着:《我是一個捕鳥人》,他唱道:“任何時刻我都愉快地吹着排笛,在這裡沒有一個人不認識我。隻要吹響這排笛,小鳥就會飛來,因此所有的鳥,都屬于我。我希望有一張捕捉少女的網,這樣,她們也會成為我的。若是我得到心愛的姑娘,我要拿糖給她吃,如果她肯嫁給我,我要讓她安睡在我身旁。”

當帕帕蓋諾唱完後,塔米諾不禁向他問道:“你是誰?”捕鳥人答說:“問我是誰?真莫名其妙,我和你同樣是人啊!”塔米諾以為這位奇裝異服的男人殺死大蛇,救他一命,就告訴帕帕蓋諾說:“我是一位王子,我的父親在遙遠的地方治着許多臣民和一大片領土。”

可是帕帕蓋諾聽不懂什麼是“王子”、“領土”與“臣民”,他是個“人人平等”的大自然之子。于是塔米諾就問他:“你是怎麼生活的?”“我為夜女王和她的侍女們捕鳥,而她們給我吃與喝的。”最後他得意忘形吹牛說:“這條大蟒蛇是我殺的!”

突然城門開了,帶着面紗的三位侍女出現,大聲叫道:“帕帕蓋諾!”捕鳥人吓了一跳,因為她們不曾這麼兇。接着三位侍女相繼表示:“夜女王要給你捕鳥的代價,但以水替代酒,以石頭替代面包,用一把鎖鎖住你的嘴巴,代替水果。這是對你說謊話的處罰。”

然後她們對塔米諾說:“年輕人,救你的是我們,不是那個捕鳥人。”并且拿出一幅畫像給塔米諾看:“這是夜女王的女兒帕米娜的肖像,如果您看了畫像而動心,您将獲得幸福、榮譽和名聲。”說罷,就帶着帕帕蓋諾退去。

塔米諾看了畫像,驚歎着公主的美貌,唱出這首著名的“畫像詠歎調”:《這是多麼美麗的畫像》,他說:“好像沒有人看過。這麼美麗的姑娘,她燃起了我心中的火焰,難道這就是愛?如果我能找到她,一定要緊緊抱在懷裡,永遠擁有她。”這雖然是單純的情歌,卻能激發澎湃的感情,扣人心弦。

當王子唱完,想要離去時,三位侍女又出現,并叫住他。她們交替地告訴塔米諾,夜女王已聽到他的話,并且指點說:“這張肖像畫中的帕米娜,在五月的一天被可惡的魔鬼拐走。”塔米諾聽了就說:“哦?被壞人拐走了?這是多麼可憐啊!”他心裡想着,她可能不再是一位處女。三位侍女聽了大怒:“她即使是身處險境,依然堅守貞操。”塔米諾馬上表示:“若是這樣,我一定要把她救出。”

夜女王唱完後,率領着侍女消失在黑夜裡,隻留下發呆的塔米諾。這時大廳也消失了,舞台返回原先荒山的景色。塔米諾弄不清此事是真是假,于是向神明禱告。

這時帕帕蓋諾登場。他指着被封的嘴,表示着:“請打開嘴上的鎖”的動作,他的樣子非常可憐,再也不像往常那樣快活了。塔米諾雖然很同情他,可是隻能說:“我想救你也沒有辦法。”

突然,三位侍女又出現了,她們取下帕帕蓋諾嘴上的鎖,但要他發誓今後不再說謊。

這時第一個侍女交給塔米諾一支夜女王送他的金笛說:“這支魔笛可以使人得到愛,使不幸者獲得歡樂,使單身漢得到伴侶。遇到危急時,又能使人脫離險境。這是比金銀财寶、王冠更可貴的。”接着五人就一起贊頌這支笛子。唱着美妙的五重唱。

帕帕蓋諾準備離去時,三位侍女對他說:“你要随塔米諾到薩拉斯特羅的城堡去,去把帕米娜救出來。”可是下帕帕蓋諾卻反抗說:“我不敢去,這個魔鬼會拔掉我身上的羽毛,紅燒後把我吃掉。”第一個侍女隻好交給他一隻銀鈴,告訴他隻要搖響它,就能化險為夷,這樣他才答應同往。

當他們準備啟程時,才發覺不知怎樣走法,于是向侍女問路。侍女們說:“前面有三位勇敢又聰明的童子,會引導你們向前走。”他們一邊說着再見,一邊和侍女們分手。

第二場薩拉斯特羅的城堡内

有兩名奴隸在整理房間,另一名奴隸進來說,薩拉斯特羅的黑人男仆莫諾斯·塔托斯想強暴帕米娜,卻被她跑掉了。突然傳來莫諾斯·塔托斯的叫喊要奴隸快拿來鎖鍊的聲音。有一個奴隸走到窗口探頭一望,看到帕米娜已經被莫諾斯·塔托斯抓住了。

莫諾斯·塔托斯唱着:“美麗的小女子呵,過來吧!”“我的命好苦。”“你的生命在我的掌握中。”“我不怕死,隻是我的母親太可憐。”這是一首二重唱,當她被綁後就昏過去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帕帕蓋諾心驚膽戰地從窗外往裡望,他走入大廳自言自語說:“這是什麼地方?讓我進去瞧瞧。”當他進屋後,先贊歎了帕米娜的美姿。然後看到黑炭般的莫諾斯·塔托斯,而黑人看到進來的是小鳥一樣的怪物時,兩人都以為自己看到了鬼怪,“呼呼”叫着從左右兩邊分别逃走。

這時帕米娜醒來了,依然喚着母親的名字,悲歎自己的命運。帕帕蓋諾又走回來,嘴裡說着:“世上既然有黑鳥,當然也會有黑人,這是不足為怪的。”當他仔細端詳帕米娜後,認出她就是夜女王的女兒,于是告訴她,有一位看到她畫像的王子,因為愛戀她已前來營救她。

帕米娜認為這王子一定是自己的情人。帕帕蓋諾聽了,不禁感慨道:“我帕帕蓋諾連一個情人都沒有。”帕米娜就安慰說:“忍耐吧,上天絕不負苦心人。”

接着帕帕蓋諾和憧憬愛情的帕米娜,一起唱出這首歌頌愛情的二重唱。非常喜愛《魔笛》的貝多芬,曾根據這首二重唱的主題寫了一首大提琴與鋼琴的《魔笛主題變奏曲》(共七段)。這是一首很優美的曲子,時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

先由帕米娜唱:“知道愛情的男人,一定有一顆溫柔體貼的心。”帕帕蓋諾唱:“同享甜蜜的愛,就是女人的義務。”最後同唱:“愛情是崇高的,唯有男女兩人才能進入神界。”

第三場神聖森林。有智慧、理性和自然的三個神殿。

這時舞台一變而成薩拉斯特羅城堡所在的神聖森林中。有三個門可以進入神殿。自右是“智慧殿”、“理性殿”和“自然殿”。而智慧、理性和自然,就是啟蒙哲學的中心思想。

正如神殿上所标示的,到這裡薩拉斯特羅不是惡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夜女王卻是一個壞女人。三位手拿着銀椰樹葉的童子,帶領着塔米諾上場。童子們告訴塔米諾說:“此路将引導你到達目的地。可是你必須勇敢才能得勝。”接着又警告他:“要定心,要忍耐,要沉默。”塔米諾雖然請教他們如何才能營救帕米娜,可是童子們并未回答這問題就退去。

這時塔米諾看到惡魔的住處居然這樣神聖,吓了一跳。他鼓起勇氣,準備從右邊的門進去,可是裡邊有聲音傳來:“退去!”走到左邊的門,他最後就試試中間的門,結果出現一位老人家。接着是一大段宣叙調的問答:“薩拉斯特羅拐走帕米娜是真的嗎?”“你不知真相。不要聽信夜女王的話,薩拉斯特羅,他實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那麼我何時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當友誼之手引導你到聖堂,與永遠的羁絆結合時。”

老人留下這謎就走進門裡。塔米諾感歎道:“哦!永遠的黑暗,你何時消失?”這時他變成等待啟蒙的愚者了。這時從門後傳來聲音說:“若不這樣,就永遠得不到智慧的光明。”塔米諾問:“帕米娜是否還活着?”“帕米娜安然無恙。”

聽到這消息,他立刻吹響了魔笛,并唱出著名的《長笛詠歎調》。曲中插入了幾段長笛獨奏,當笛聲響起時,森林中的小鳥就跟着啼轉,動物們也出來聆聽。笛聲一停,它們又跑開。塔米諾唱道:“多麼奇妙的笛聲呵!連野獸都出來聽。可是帕米娜啊,你在哪裡?笛聲呵,請傳到帕米娜那裡。”說也奇怪,他立即聽到帕帕蓋諾的排笛聲。塔米諾很高興地照着笛聲的方向搜索而去。

這時,帕米娜被帕帕蓋諾拉着上場,他唱道:“快走吧,請拿出勇氣,為了逃離惡棍和憤怒。”他們也朝着塔米諾笛聲的方向趕路。

莫諾斯·塔托斯帶了一群奴隸追過來了,他說:“我要好好修理他們。居然有人敢欺騙我。”當奴隸們把兩人團團圍住,黑人伸手要捕捉時,帕帕蓋諾突然想到夜女王送他的銀鈴,于是拿起來猛搖,說也奇怪,莫諾斯·塔托斯和奴隸們居然邊唱邊舞起來,不久就失去蹤影。

看了這情景,帕帕蓋諾和帕米娜就一起贊美着銀鈴。帕帕蓋諾說:“如果男人都有一支這樣的銀鈴,心情必定平靜,争端也會消失。”這段二重唱,有不少的人拿來和舒伯特的《野玫瑰》比較,因為兩曲的前兩個小節結構完全一樣。

這時薩拉斯特羅打完獵,正要返回神殿。合唱高喊着:“薩拉斯特羅萬歲!”帕帕蓋諾聽了直打顫兒,想逃走,可是帕米娜卻留住他:“我們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他。”

接着,薩拉斯特羅就乘在六隻雄獅拉動的凱旋車登場。合唱停止,薩拉斯特羅下車,帕米娜謙卑地跪下說:“因為那個黑人想強暴我。所以我企圖逃走。”薩拉斯特羅聽了,寬大地原諒她,可是仍禁止她和母親見面。這時莫諾斯·塔托斯拉着塔米諾上場。這對不曾見面的情人認出對方後,馬上緊擁在一起。黑人看了勃然大怒,上前把這對情侶拉開,而且請求薩拉斯特羅處罰他們。

不料,薩拉斯特羅卻命令奴隸鞭打黑人并把他拖了下去。人們稱贊這公平的裁決。接着又命令把塔米諾和帕帕蓋諾帶往考驗的聖殿,這時兩人的眼睛被蒙起來。

第二幕第一場長滿椰子樹的森林。後方可以看到金字塔。

當薩拉斯特羅和衆祭出現後,就開始了薩拉斯特羅的演說與祭司們的質詢。薩拉斯特羅:“塔米諾王子走進神殿的北門,請求在那裡修行,各位有何高見?”衆祭司:“他的德性如何?”“有沒有正義感?”“為善否?”薩拉斯特羅都逐一回答。

薩拉斯特羅還說:”我早就預知此事。因此我把可愛的帕米娜和她那傲慢的母親拆開,我準備讓這兩人結成夫妻,但塔米諾必須先接受考驗。”

老人站起來問:“他是否是王子?”薩拉斯特羅:“這并不重要。要緊的是他是一個人。”“這年輕人貪生怕死嗎?”“我想,當他知道要為伊西斯與奧西利斯神效勞時,一定會勇往直前。”

随後薩拉斯特羅命令把塔米諾和他的跟随者帶上來,并委托老人教導他們。這是一段相當著名的男低音獨唱曲:《伊西斯與奧西利斯神呵請賜給他們智慧》,薩拉斯特羅向神祈禱,希望這對情侶能順利通過嚴厲的考驗。唱畢,薩拉斯特羅帶衆人退下。

第二場神殿中的小庭院

這時場景變成神殿中的小庭院。夜。遠處有雷聲。帕米娜和帕帕蓋諾在這裡修行。老人與另一位祭司上場,接着就是和塔米諾間的問答:“你到此追求何物?”“友情與愛。”“你敢睹下生命嗎?”“願意。”“隻要往前走一步,就驷馬難追。”“我明白。”

老人把兩人頭上的布解開後退去。當他一走,帕帕蓋諾就滿腹牢騷,表示無法忍受這些考驗。塔米諾責備說:“怕什麼,你也是堂堂男子漢。”帕帕蓋諾卻回答:“若是女人就好了。”接着雷聲大作,帕帕蓋諾吓得直叫:“完了!完了!”

拿着火炬的老人又上場。他問塔米諾要不要繼續接受更嚴厲的考驗,塔米諾回答說願意,因為他不會改變初衷。當問到帕帕蓋諾時,他卻答說:“我隻要能睡覺、講話和喝酒。”這時祭司們告訴他:“到了成功的清晨,薩拉斯特羅将賜給你一位美麗的少女帕帕蓋娜。”帕帕蓋諾聽了才答應接受考驗。老人宣布現在起要考驗“沉默”。

這時兩位祭司說:“小心女人的誘惑,守住自己是男人的第一義務。”當祭司們走後,四周又變成一片漆黑。帕帕蓋諾忍受不住就說:“帶來亮光。”說也奇怪,三位侍女随即出現。

侍女們誘惑說:“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在這樣可怕的地方?這麼一來全都完了。”帕帕蓋諾想開口,但被塔米諾制止。這時塔米諾好像變成傀儡,居然罵他的救命恩人是:“貧乏的俗人”,這簡直是忘恩負義。接着就進入非常緊迫的五重唱,侍女們的指責頗具說服力。

當侍女失望地想離開時,傳來祭司們的合唱,叫喊着:“快掉落地獄中!”時雷電交加、震耳欲聾,侍女們立刻掉入深淵中。帕帕蓋諾也昏倒在地。

侍女們走後,老人與祭司又出現,并贊美塔米諾,弄醒昏過去的帕帕蓋諾。然後,又蒙住這兩人的眼睛,帶到另一個考驗的場所。

第三場美麗的花園。中央有一座亭閣。

舞台變成晚間的花園。帕米娜在那裡睡着。莫諾斯·塔托斯蹑手蹑腳地走出來。雖然受過薩拉斯特羅的懲罰,但看到帕米娜的睡姿,他又興起邪念。他小聲唱着:《音樂好像從遠方傳來》,表達出黑人那被抑制的情欲:“在戀愛時,任何人都喜不自禁。”他說:“一會兒擁抱,一會兒親吻,但他們說,我沒有權利談情說愛,因為我又黑又醜。”接着他自言自語道:“月亮呵,若是看不順眼,那麼請你躲起來。”然後走近帕米娜想吻她,可是突然一聲雷鳴,夜女王出現,把黑人驅走。

這時,夜女王先用宣叙調向帕米娜說明,當她的父親去世時,把太陽的七重盾交給薩拉斯特羅,由于失去這把盾,她就不再有力量能保護自己的女兒。接着她就交給帕米娜一把短劍,要她把薩拉斯特羅殺死,并奪回那奇異的七重盾。

不料,女兒卻驚恐地抗拒這命令,夜女王就狂怒地唱出這段這首非常著名的詠歎調:《我心中燃熾着怒火》,她說:“死與絕望在眼前閃動,若不殺薩拉斯特羅,你就不再是我的女兒。永遠消失吧,沉淪吧,毀滅吧,此世的羁絆都粉碎吧。啊,一切都毀滅,否則就要把薩拉斯特羅打倒。啊,複仇的神,請聽我的誓言。”說罷,夜女王就不見蹤影。

在陰暗處看到這情景的莫諾斯·塔托斯,再次出現。這次他不再是想偷偷摸摸吻她,而是要正面襲擊她了。帕米娜舉起手上的短劍,準備和他拼個你死我活。這時薩拉斯特羅出現,黑人乘機溜掉。

這時帕米娜反而向薩拉斯特羅為母親求情,他則安慰說:“你母親要向我報仇是錯誤的。”然後唱出這首著名的男低音獨唱曲:《在這神聖的殿堂》情調極為莊嚴,他說“在這神聖的殿堂,沒有人想到要報仇的事。在這裡,每人都要愛人如已。”他又說:“若是有人不喜歡這信條,而不能原諒敵人,那麼就沒有資格成為人類了。”唱完他就帶着帕米娜離去。

第四場舞台又變成大廳。

塔米納和帕帕蓋諾被老人與祭司帶進來。祭司們吩咐要繼續保持沉默後,就先離去。可是帕帕蓋諾仍舊忍不住要說話:“連水都沒有,實在不像話!”後來他居然想要喝葡萄酒。

這時,有一個老太婆拿了一大杯水出現。帕帕蓋諾諾接過來喝了以後,就好奇地問她的年齡,她立刻回答說:“我18歲又過兩分鐘。我有個情人叫帕帕蓋諾。”帕帕蓋諾聽到吓了一跳,剛開口問她芳名時,一聲響雷把老太婆趕走了。

這時三個童子坐在船上出現。他們原是夜女王的人,現在卻成為薩拉斯特羅的使者。童子們唱道:“歡迎你們來這裡,這是第二次歡迎你們。薩拉斯特羅要把金笛與銀鈴還給你們。”這是一首清純而優雅的三重唱:《兩位是第二次來到》。他們鼓勵塔米諾拿出勇氣,也勸告帕帕蓋諾保持安靜,然後一起退去。

帕帕蓋諾馬上狼吞虎咽起來,可是塔米諾卻吹起魔笛。由于這是呼喚帕米娜的魔音,果然她就出現了。但因塔米納因為正接受沉默的考驗,非但不能跟她說話,還揮手要她離去。

帕米娜看了既困惑又傷心,唱出這首哀怨的詠歎調:《愛的歡樂像朝露般消失》她說:“啊,我知道了,我的幸福永遠不再回來,不再回到我身邊。看哪,塔米諾,看我為你流下的眼淚,看這愛的凄怆。可憐我吧,唯有死亡才能得平安。”曲中巧妙地描寫出她絕望之情。唱完她就哭着退場。

這時帕帕蓋諾說在緊要關頭也能不說話。事實上,他是因嘴裡塞滿食物而說不出話的。三聲和弦又響起,塔米諾要帕帕蓋諾一起去接受另一次考驗,可是他卻留戀着可口的酒肴不肯離開。接着号角高鳴,塔米諾隻好硬着把他拉走。

第五場金字塔地下室。此後舞台一變而成金字塔内部的地下室。

這時男聲合唱:《感謝伊西斯和奧西利斯神》在歌頌着伊西斯和奧西利斯神:“哦,伊西斯呵,奧西利斯呵,這是多麼大的快樂!”并祈求允許塔米諾等人加入為信徒。然後薩拉斯特羅稱贊塔米諾此前的努力,宣布即将進入最後的考驗。而且把帕米娜帶出來,要塔米諾向她告别。

遲到的帕帕蓋諾這時才趕來,到處尋找塔米諾。當他看不到人而想走出門時,卻被雷鳴轟回來,他吓得魂不附體。這時老人出現了,他告訴帕帕蓋諾說,他所受考驗已完全失敗,将被永遠關在這個地下室中。帕帕蓋諾失望之餘,隻要求給他一杯酒解解渴。老人給他一杯葡萄酒并離去後,他就開心地跳舞又搖鈴。

接着又唱起了詠歎調:《如果有愛人該多好》他快樂地唱道:“如果有個愛人或妻子該多好,吃的喝的都很豐富,排場豪華得像君王,那該有多妙。世上漂亮的女人有的是,就是沒有一個肯愛我。”

接着卻悲傷地表示:“如果不能這樣,甯死也不要活着。”随着鈴聲,剛才那老太婆拄着拐杖,跳着舞上場。帕帕蓋諾不想理睬她,可是老太婆卻認真地說:“如果你不舉起我的手發誓愛我,你就永遠走不出這房間。隻能靠着面包和水,在這裡過一輩子。”

帕帕蓋諾聽了,認為和一位老太婆一起生活,總比寂寞無聊地困在這裡好。于是發誓永遠愛她不渝。不料,奇迹出現了。随着一股清煙,老太婆立刻變成一位年輕可愛的少女,她也穿着同樣的羽毛衣。帕帕蓋諾看了驚喜萬分,高喊着:“啊,帕帕蓋娜!”上前要抱她,可是老者出現,将帕帕蓋娜帶走。

第六場小花園。這時舞台又回到地上的花園。

三個童子自天而降,照六重奏的旋律宣告考驗即将結束:“黎明的太陽将要照耀在黃金的道路上,這裡将變得像天堂。”他們看到帕米娜傷心地走來,就躲到樹後。由于塔米諾的離去,她變得神志不清,于是舉起身上的短劍,準備自殺,童子們趕忙阻止。這時她才清醒過來。

深表同情的童子們,答應把她帶到正受考驗的塔米諾身邊。接着四人就同唱愛的頌歌:“熱戀的兩顆心,是不能用人類的力量把他們拆散的。”

第七場深山,一邊是瀑布,一邊是火山。

穿着鋼盔與鐵甲的兩名武士,把塔米諾帶到這裡。他把豎于山口鐵門旁石碑上的字句念出來:“要走入這條充滿苦難的道路的人,可被火、水、大氣與大地所潔淨,當他克服了死亡的恐怖時,就能從地面往上天飛奔而去。這時會因伊西斯的奇迹,使你的身體變潔淨。”當塔米諾準備接受這考驗時,不料帕米娜熱切地呼喚着他的名字趕來了。

兩個武士不僅不加阻擾,反而祝福他們。一對情人高興地擁抱在一起。他們彼此說:“我的塔米諾,哦,多麼幸福!”“我的帕米娜,哦,多麼幸福!”這時音樂變成f大調的行闆。

接着帕米娜就說出塔米諾手上《魔笛》的由來:“這是我父親在一個狂風暴雨的日子,取用千年樫樹最深處的物質,驅使魔法制成的,隻要吹響這金笛,任何危險都不必害怕。”于是兩人就決心憑着愛與魔笛的力量,克服可怕的考驗:赴湯蹈火。兩個武士也從旁邊鼓勵着。

塔米諾和帕米娜攜手走進鐵門。音樂先描寫出熾烈的火焰,同時傳來塔米諾吹奏的笛聲與鼓聲。這對情侶克服烈火的考驗後,又一起面對水的考驗,音樂以湍急的水聲作為背景,但他們勇敢地唱着歌。當兩人從瀑布下出來時,立即出現一條通往神殿的明亮大道。沉默片刻後,後台傳來雄壯有力的合唱,祝福兩人的勝利。他們在合唱的歡迎下,走進神殿。

第八場舞台又變成先前的庭園。

帕帕蓋諾在到處尋找被帶走的帕帕蓋娜。他着急地唱着:“帕帕蓋娜,帕帕蓋娜,可愛的女人,小鴿子,我的愛人,你在那裡?啊,帕帕蓋娜不見了,隻怪我愛講話。戀愛過一次的人,是永遠忘不了那滋味的。“

由于始終找不到愛人,他就拿起一條繩子準備上吊。可是由于四周圍看不到能救他的人,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他又數一次一、二、三,依然沒有人出現,他無可奈何,終于把活結套在脖子上。這時三個童子出現了,提醒他使用銀鈴。帕帕蓋諾立刻邊搖邊唱:“大聲響吧銀鈴,響徹每個角落。”果然帕帕蓋娜随即出現。

兩人深情地擁抱在一起,唱出一段輕快的二重唱。帕帕蓋諾:“帕、帕、帕、帕、帕帕蓋娜!”帕帕蓋娜:“帕、帕,帕、帕、帕帕蓋諾!”他們邊跳邊說:“如果生下一大群兒女,該多麼有趣。先是小帕帕蓋諾,接着是小帕帕蓋娜,小帕帕蓋諾,小帕帕蓋娜……”唱後兩人手拉手退下。這是一段無比優美的音樂,所有歡笑與眼淚都升華成“人類愛”,是《魔笛》中很動人的場面。

這時夜女王、三個侍女和莫諾斯·塔托斯等五人,拿着火炬鬼鬼祟祟地登場。他們知道人們集合在神殿中,企圖趁黑夜攻擊他們。夜女王答應把女兒許配給黑人。可是突然傳來雷聲,不一會兒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把這五人趕走,永遠打入黑夜中。

接着,舞台逐漸明亮,象征着啟蒙的燦爛陽光照耀着大神殿,上面站立着薩拉斯特羅、塔米諾、帕米娜、三位童子,以及衆多的祭司。薩拉斯特羅莊重地宣布:“黑夜已去,陽光普照。”最後大夥兒一起唱出:《美與智慧,将戴上永遠的王冠》。全劇在這熱鬧的合唱中結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