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姓

庹姓

中文姓氏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廣西之灌陽、田林,四川之長壽、合江,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山西之太原、運城、大同,新疆之布爾津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土家族皆有此姓。[1]庹姓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
    中文名:庹姓 外文名: 得姓方式: 得姓始祖: 主要郡望: 主要堂号:洛陽堂、南陽堂 拼音:tuǒ 姓氏排名:581 姓氏人口:約2萬

姓氏起源

關于庹姓起源,一直衆說紛纭,疑雲莫辯。一說庹姓出自熊姓,為颛顼高陽氏的後裔;一說古代有掌度量衡的官員,其後以官為姓,為度氏,後部分因故改庹氏;四川庹氏族人認為庹姓發源于古巴蜀,原為度姓,由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于宋元之交改姓而來;湖南庹氏族認為庹姓源于田氏,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亂,事敗後其長子田宗朝避亂由田改庹。

但綜合各地傳說,庹姓族可能部分源自土家族無疑。由于曆史上土家族在曆史上與漢族廣泛通婚,庹姓散至各地後,大部分已定為漢族,隻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區的庹姓被界定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

按大庸庹氏說法,庹姓得姓時間當于明初。然查對其他各地族譜,說法不一。如彭水庹姓在宋時已有庹萬全,澧縣民國三十年譜(1941年)“庹氏同源之傳述”中開言“澧縣舊譜載庹之得姓始宋中葉”。

從各地族譜記載分析,慈利、澧縣等地傳說該地庹姓是明初該地庹姓始祖庹守珍、庹守珠于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來湘西北征蠻,後定居于湘西并散居各縣,則庹姓得姓應早于明初。對應彭水譜之說,則庹姓得姓于宋季應可信。至于大庸之說,如明初田虎作亂失敗,其子田宗朝改姓為庹的說法成立,是否大庸庹氏與他地庹氏來源不同?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無土家族之稱。解放後,國家于五十年代進行民族識别,方确認土家族為單一民族。按土家族為古巴人之後嗣(實際上兩者有關聯,但不能劃等号),則不論四川謂庹姓為古賨人七姓之一(賨人為古巴人之一支),還是湖南謂庹姓為大庸土司田虎之後裔,可以斷定庹姓為土家族無疑,至于彭水庹姓為苗族(原為漢族,落實民族政策後改為苗族),四川、雲南、河南、鄂西北及其他地庹姓為漢族,則是曆史上部分族群與漢族廣泛通婚,在客觀上已經融入漢族。

遷徙分布

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庹姓族屬為土家族(古巴人後嗣)無疑。由于曆史上土家族長期隐瞞民族成份,庹姓散至各地後,大部分已定為漢族,隻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區的庹姓被界定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

如今庹姓分布于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據考證,大都遷徙自四川。如庹守珍、庹守珠于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來湘西北征蠻,後定居于湘西并散居各縣,成為慈利、澧縣等地庹姓始祖;湖北松滋、保康,河南南陽,雲南大關等地庹姓為庹五常直系後裔;湖北鄖陽庹姓為四川重慶府某支庹氏來鄂後落業入籍等。

姓氏字輩

中和肇位育,孝友達治平,品澤經書韻,勤聯雅頌聲,吉慶昭令緒,仁壽兆佳征,祚業宜同懋,君恩定久承,才高超聖傑,忠勇耀常倫,紫陽熙本固,松剛笃佩青,懷浩科延舉,勳厚思源珍,精武崇關嶽,樂善福隆鼎。

姓氏名人

庹姓名人古有明将領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等。近當代庹姓名人有政治活動家貴州省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庹文升(湖北鄖西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保險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家庹國柱(陝西南鄭人),庹震,重慶庹氏書畫館館長、書法家庹純雙(重慶銅梁人),台灣影視演員庹宗華、庹宗康(祖籍湖北松滋),擊劍運動員庹通,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庹震(河南方城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