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性壞疽

幹性壞疽

缺血性壞死所導緻疾病
幹性壞疽(drygangrene)大多見于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回流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體表水分易于蒸發,緻使病變部位幹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由于壞死組織比較幹燥,因此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 中醫病名:幹性壞疽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四肢末端
  • 常見病因:缺血性壞死、糖尿病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

病因

一般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所導緻,也有可能是血管閉塞性脈管炎所造成,并且也不能排除凍傷的原因。

診斷

壞疽具有的特征性黑色,就是皮膚與皮下肌肉及骨骼已經壞死的一個迹象。

治療

對于幹性壞疽局部組織,通常沒有明顯滲出,炎症反應較輕,壞死部位相對局限,使用任何生肌藥或活血藥,很難将壞死組織重新激活。隻有合适時,将壞死部位予以切除,甚至需進行截肢手術才能根治。手術後要注意傷口清潔和幹燥,以減少細菌入侵,對傷口愈合較為重要。

症狀

早期的症狀可能表現為患者病變處的發白,與健康皮膚之間有明顯的界限,患者可能會感覺到鈍痛和發冷的情況。随着病情的發展,在後期可能會表現為肢端組織的缺血壞死,幹枯變黑,逐步向健康部位進行發展。

鑒别

1、濕性壞疽(wetgangrene)濕性壞疽多發生于與外界相通的内髒(腸、子宮、肺等),也可見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腫時)。此時由于壞死組織含水分較多,故腐敗菌感染嚴重,局部明顯腫脹,呈暗綠色或污黑色。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産生吲哚、糞臭素等,造成惡臭。由于病變發展較快,炎症比較彌漫,故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間無明顯分界線。同時組織壞死腐敗所産生的毒性産物及細菌毒素被吸收後,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甚至可發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常見的濕性壞疽有壞疽性闌尾炎、腸壞疽、肺壞疽及産後壞疽性子宮内膜炎等。

2、氣性壞疽(gasgangrene)為濕性壞疽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見于嚴重的深達肌肉的開放性創傷并合并産氣莢膜杆菌等厭氧菌感染時。細菌分解壞死組織時産生大量氣體,使壞死組織内含大量氣泡,按之有“撚發”音。氣性壞疽病變發展迅速,中毒症狀明顯,後果嚴重,需緊急處理。

  壞疽具有的特征性黑色,就是皮膚與皮下肌肉及骨骼已經壞死的一個迹象。

上一篇:跳躍者膝

下一篇:人工流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