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省屬公辦水利類普通高校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為特色,以工科為優勢的高職院校,具有60多年職業教育辦學曆史。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校訓,遵循“水利特色、工科優勢、凝練品牌、強化服務”的辦學思路,确定“立足水利、面向社會、服務一線”的辦學定位,是全國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全國首批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山東省高校就業工作優秀院校和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學校榮獲“全國水利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全國水利職工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高校體育優秀單位”“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範院校”“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單位”“首批山東省節水型高校”等榮譽稱号。[1]
  • 中文名:山東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外文名:
  • 别名:
  • 屬性 :省屬普通專科高校

學院簡介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一所2006在山東省委高校工委組織的高校德育與校園文明建設工作評估中獲得“雙優”,分别被授予“德育工作優秀高校”和“文明校園”榮譽稱号;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體育優秀單位”;2008年榮獲“全省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稱号,被國家水利部批準為“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2011年榮獲“2011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先進單位”、‘十一五’全國水利職工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學院被建設部、教育部确定為“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以特色名校建設為目标,在功能特色上要成為高等技術人才的搖籃、職業能力開發的平台、産學研一體化的基地;在辦學層次上,以三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積極推進國内外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在培養目标上,通過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在生産、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硬件設施

學院地處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的新興海洋特色城市山東省日照市,校園毗鄰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學院占地面積94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現有在校生1.2萬餘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200萬元,圖書館藏書84.8萬餘冊,期刊800種,建設有83個設備先進的校内實驗實訓場,多個實驗實訓室擁有相關資質,集學生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對外技術開發與生産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建築工程技術實訓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是省财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62人,其中專任教師605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23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230人,專任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比例達54.4%。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級人選1人,全國水利職教名師2人,省部級優秀教師5人,山東水利“3131人才培養工程”5人,山東勘察設計大師1人,山東水利廳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廳級科研課題1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95項。近三年發表論文809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141篇,被SCI、EI等收錄53篇。每年出版論著、教材近40餘部,面向社會開展生産技術服務100多項。

專業建設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水為魂”的辦學理念,秉承“上善若水”的品格,敞開“海納百川”的胸懷,專注内涵發展,打造核心競争力。學院開設50個專業,涵蓋水利、土建、制造、電子信息、财經、旅遊、藝術設計傳媒等12個專業大類。水利工程和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是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水利工程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國家财政專項建設經費重點支持專業。水利工程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确定為職業教育“十、百、千工程”建設方案示範專業。水利工程、建築工程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會計電算化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等7個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确定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水利工程、建築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酒店管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土木工程檢測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8個專業是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就業工作

學院是山東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學院不斷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統籌力度,建立了規範化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構建了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教育體系,為學生的終生職業發展提供充足動力。學院堅持多措并舉,注重實效,不斷提高學生頂崗實習後的就業比例,促進畢業生全面高質量就業。學院以“聯通未來青春創業社”為平台,突出“一個核心”,實施“兩個融入”,即以培養學生自我創造力為核心,把創業成功案例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把創業能力培養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等校本課程中,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業教育,構建完善了一年級學生有目标、二年級學生有特長、三年級學生有行動的創業人才成長體系。近年來,學生的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獎學助學制度

學院按照國家要求,不斷健全獎學助學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學院設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學院獎學金和“瑞豐氣體獎學金”等各級各類獎助學金,最高獎助标準為每人每年8000元,學院每年發放獎助學金900多萬元,獎助學金的覆蓋率達66%。學院設立勤工助學崗,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按照國家助學貸款的有關政策,學院積極幫助貧困家庭學生準備有關材料,使所有家庭貧困的學生都可以順利獲得國家财政貼息的助學貸款。

校企合作

學院堅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原則,按照“廠中校”、“校中廠”的模式着力打造高标準校内外實訓基地。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中鐵第十四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豪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152個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與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結成戰略聯盟,在科研立項、學生頂崗實習、教師頂崗鍛煉、聘任兼職教授、實驗設備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探索校内實訓基地由消耗性實訓向生産性實訓的轉型,開拓了“承接生産加工”型校内生産性實訓新模式,使教師與學生兼具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身份承攬實際生産任務,營造真實的生産環境,使校内生産性實訓基地成為學生工學交替的實戰場所,真正實現了學校與崗位零距離對接。

國際合作與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俄羅斯、韓國、日本、新加坡、英國等國家的8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多次選派管理人員、師生交流互訪,就學生留學、專業合作等方面達成共識,合作領域和層次不斷拓展。近年來,共選派3個國際合作專業的350多名學生升入俄羅斯著名高校莫斯科國立自然資源規劃大學和伊萬諾沃國立化工大學就讀本科專業,學生的總體素質得到了合作學校的廣泛認可,本科畢業的同學中有近一半學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有兩名同學在讀博士或跨專業雙碩士,其他學生就業形勢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