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

寒花葬志

明代歸有光所作散文
《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一篇散文。當時,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經離開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環寒花也過早去世。文中通過追憶寒花的生前經曆,表達了作者對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 作品名稱:寒花葬志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歸有光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震川先生文集》
  • 文學體裁:叙事散文

作品原文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2五月死,葬虛丘3。事我而不卒,命也乎!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4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想是時,奄忽5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作品譯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們沒了緣分(命不好)麼?

當初,寒花剛陪嫁過來時才十歲,梳着兩個環形發髻,拖着深綠色的長裙子。一天,天很冷,她點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滿滿一瓦盆。我從外面回來,要取荸荠來吃,她端着荸荠,轉過身去,不給我吃。妻子魏孺人見了便取笑我們。妻子常常讓她靠在小桌子旁邊吃飯,她吃飯時,眼眶慢慢地翻動。妻子又指着她那樣子對着我笑。

回想當時的情景,轉眼又是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作品賞析

1537年(嘉慶十六年)五月四日,歸有光家中的陪嫁丫頭寒花死了,歸有光為她寫下了這篇葬志。為地位低下的普通侍女寫墓志銘,歸有光首開先例。然而,才一百多字的一篇葬志,卻一連三次提到了自己妻子魏孺人。結合歸有光的生平可知,這篇葬志更深刻的創作動因是懷念魏孺人。

這篇短短的葬志表現出歸有光與魏孺人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十分真摯深笃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賢惠,更因為家學淵源,頗通文字,也十分好學。據《項脊軒志》所載,魏孺人“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回娘家時,跟家中姐妹時時談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讀書的“閣子”項脊軒。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艱辛為苦,還時時勉勵歸有光:“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請敕命事略》)

歸有光少年喪母,兩次喪妻,兒女或早夭,或長成之際猝然離世,使他在人生中體味到了太多的無奈與悲涼,所以他有時候會對千百年來為人們深信不疑的“天命”産生懷疑,對天發出痛切悲怆的呼号。但更多時候,作為深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正統文人,他把這種種對人世的不公的憤恨與無奈化為了一種哀而不傷的淡淡筆觸,向人們娓娓道來。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寫寒花,暗寫魏孺人。這種看似一帶而過的閑筆與淡筆,正是歸有光散文突出的特點。這種寫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這種刻意的淡化與壓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摯沉痛的情感和細膩豐富的心靈。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7-1571)明文學家。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昆山(今屬江蘇)人。嘉靖進士。曾任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實錄,著有《震川先生集》。其文善用簡潔疏淡的筆墨,描寫家人、朋友之間的日常瑣事,言近旨遠,充滿感情。《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作極負盛名。黃宗羲推宗其為明文第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