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

妻子

漢語詞語
妻子,現代是指男女結婚後,對女方的稱謂,與丈夫相對應。中國古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荊或内人來稱呼,那時的妻子是妻子兒女的意思。進入現代後,則出現了書面與口語兩種說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口語最常見的有老婆,因人而異,有多種變化,可随場合與心情随意使用。書面用語則仍然保留“内子”、“内人”“愛人”等對他人稱自己妻子的名稱。[1]
  • 中文名:妻子
  • 外文名:wife、wife and children or child
  • 親屬歸類:配偶(現代分類)
  • 别名:老婆、媳婦兒,妻兒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 [wife]∶男子的正式配偶。

(2) [wife and children]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引證解釋

妻《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唐 杜甫 《新婚别》詩:“結發為妻子,席不煖君牀。”《三國志平話》卷上:“學究妻子又來送飯,不見學究回來,告與公公得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老夫當日認假為真,雖妻子跟前不敢說破,其實所稱八拜為交,皆虛言耳。”楊朔 《潼關之夜》:“‘我一定打遊擊去,決不後退’丈夫堅決地說。‘我一定追随着你。’妻子也不曾動搖。”

妻和子《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後漢書·吳祐傳》:“ 祐 問 長 有妻子乎對曰:‘有妻未有子也。’”《百喻經·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複念其妻子眷屬。”唐 柳宗元 《愬螭文》:“父母孔愛,妻子嬉兮。”明 劉辰《國初事迹》:“太祖嘗曰:‘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不許搬取出外。’”清 嚴有禧 《漱華随筆·吳門貧婦》:“ 吳門 一人家,有妻子而極貧。”

典故

妻子這一稱呼,據說源于唐代的一段故事。

唐代有一個名士,名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産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并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于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老藕”與“老偶”諧音,“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

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

上一篇:

下一篇:庖丁解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