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

大陳島

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
大陳島位于中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東部,台州灣東南,台州列島中南部。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面積14.6平方公裡。島上氣候溫暖濕潤,海島景觀旖旎,海産豐富,林木蔥茏,被譽為"東海明珠"。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大陳島 開放時間:全天 票價:免費 所在地:台州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島 類别:旅遊景點

簡介

大陳島位于浙江省中部台州灣東南海域,距台州市區54公裡。它是由上大陳、下大陳、竹嶼、洋旗、一江山等29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4.6平方公裡。

島上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雜草茂盛,适宜造林、種植農作物,有利畜牧業。大陳島漁場廣闊,海洋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漁場之一。每逢魚汛,來自遼甯、山東、江蘇、福建、上海和浙江等地漁船,在此捕撈、停靠給養、避風,多時達數千艘。

曆史

大陳島古稱東鎮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紀中葉始聞。古代台州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隻皆取道該島,并習慣以高梨頭礁為航海标識。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一說為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号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這松枝狀的适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今天漁民在大陳海底仍常能拖獲小塊珊瑚殘骸,即說明這個問題。曆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最早見《鄭和航海圖》記載。此後,大陳在500年風雲大跌蕩中曆經巅簸。

明代16世紀中葉,大陳島為海上抗倭戰場之一,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軍水師于大陳洋追剿倭寇,并擒獲通倭大盜。今下大陳島風門嶺有煙墩遺址,即為當時留守明軍所築。

清乾隆(1736~1795)年間,居民漸聚,浙江道特在島上分設汛官,統領軍、漁政務,此為大陳設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國初年,大陳居民已達萬人規模,形成台州灣最繁榮的海上集鎮,為“舊台(州)屬洋面唯一之大漁村、大漁場、大漁埠,在昔全盛時代,漁獲量年達 500萬元以上,亦可謂舊台屬之經濟重心”。

抗日戰争期間,日軍封鎖沿海,土著武裝王相義活動于大陳海域,率部徂擊日軍,并收複大陳島,時稱“海上豪客”。

新中國成立後,大陳島又成為浙中南國民黨殘部的主要踞點,島上人口激增至3萬之衆。台灣當局除蔣經國頻繁出入大陳外,軍政首要如蔣介石、胡宗南、俞大維、蔣緯國、毛人鳳等,以及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郭普、美駐台大使藍欽和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亦親臨大陳島活動。島上設立的機構亦名目繁多。

1955年1月,解放軍攻克一江山島,大陳失去外圍屏障,台灣“國防部”被迫實施""大陳撤退”計劃。2月7日,由蒲賴德指揮的美軍第七艦隊132艘、台灣27艘艦船組成混合船隊(包括6艘航空母艦)抵大陳海域,至12日,計從大陳、竹嶼、披山、漁山諸島撤走國民黨正規部隊1萬人、遊擊隊4千人、居民1萬7千餘人(其中上大陳3937人,下大陳10974人,披山1083 人,漁山518人), 以及軍用物資4萬噸和各村廟宇神像10餘座,同時将遺留的碼頭、漁船悉數毀壞。整個大陳島僅留下1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了“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号召。同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隊員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批467名墾荒隊員上島。

1958年春天,為實現漁業機械化,全體隊員每人每月除了吃飯和留下2元零用錢外,餘下的錢全部支持建造機帆船。在水産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大陳島上有了“勇敢”号機帆船,并于入冬投入生産,遠征江蘇呂泗洋與嵊山漁場,捕撈黃魚、帶魚及其他水産品數百擔。隊員們嘗到了自己捕來的海鮮,個個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墾荒隊建設大陳島的消息經報刊不斷宣傳,吸引了各地青年漁民、農民,他們紛紛要求到大陳島開發建設。

到1959年,全島居民已達4000多人,生産開始向縱深發展,辦起了水産綜合加工廠、海鮮醬油廠、牛奶加工廠等。經過3年苦戰,共收獲番薯11.5萬公斤、蔬菜5萬公斤,各種魚類8000多擔,牛、羊、兔1000多頭(隻)以及其他農副産品,經濟收入總計10多萬元。 

1960年3月, 胡耀邦寄來一封1000餘字的信,肯定與表揚了墾荒隊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并明确指出:“在完成墾荒的曆史任務後,要進一步擔負起建設的新任務”,“要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做好妥善安排,繼續發揮墾荒隊在建設中的骨幹作用”。他還意味深長地說:“在我們的青年中,有好樣的,也有差勁的,要教育他們堅持下來,對那些安不下心來的,讓他們回去吧!”

1985年12月29日上午,當時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了甯波市所屬的奉化、象山兩縣之後,從象山縣的石浦港登上了一艘海軍護衛艦,專程前往大陳島看望老墾荒隊員建造的南田新村,登門造訪了4戶人家,同老墾荒隊員坐在一起叙家常。新村的街頭擠滿了歡樂的人群,胡耀邦站在他們中間同他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情況和家庭情況。 

2006年8月2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在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強和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鴻銘等陪同下,來到島上考察指導工作。“大陳島開發大有可為。島上擁有豐富的資源,一定要通過周密論證,統一規劃開發建設,把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習近平在聽完彙報後說,“風力發電是浙江能源建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省委省政府支持鼓勵清潔能源開發,我很高興在這裡看到了它的實質性啟動。”

2010年,習近平通過信件再次表達了他對大陳開發建設的關注和島上居民的祝願。

2010年9月,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親臨大陳視察。

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

榮譽

大陳島入圍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單

主要景點

甲午岩

位下大陳島東海岸,系兩片巨大的幹出礁,造型雄奇,向稱“東海第一大盆景”。該處岩壁如削,岩層垂直節理發育,有若神斧劈就。遊人穿過一片幽幽的黑松林,豁然見巍巍巨礁拔海屹立,腳下卻是數十米深淵,淵底海水回蕩,小島啾啾,極目則海天一色。整個景區環境靜谧,氣勢磅薄,視野和視覺色彩效果均好,為大陳風光絕佳之處。

甲午岩海岸原為國民黨駐軍的炮兵陣地,沿岸戰壕縱橫,現遺迹猶存。1954年5月8日,蔣介石曾率屬僚從台灣至此巡視,觀景處建有“中正亭”,已毀,近年修複,改題為“美齡亭”。從觀景處拾級而下,即置身于有如洪荒世界的強海蝕地貌帶,秃岩淨石,遊客可觀海撿貝,可仰卧休閑。

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大陳島最好的建築,1985年經胡耀邦總憶記批準建成,占地1050平方米。内辟有島史陳列室,供遊人參觀。

墾荒紀念碑

墾荒紀念碑巍巍挺立于下大陳島黃夫礁山崗,向遊人講述一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和大陳島的故事。 1956年1月,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号召,數天内報名者即達2000人。1月31日,首批227名 14至22歲的隊員攜“大陳島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旗幟,在團中央、團省委代表護送下,登上大陳島。

此舉一度成為全國青年的先進榜樣,《青年報》為此刊載頭版通欄标題新聞和照片。195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墾荒隊“先進集體”稱号,并多次受到胡耀邦的關懷。 1960年7月,墾荒隊宣告完成任務,有部分隊員繼續志願留在島上。荏苒30年,時已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陳,特于1985年12月29 日登島看望老墾荒隊員。紀念碑高18米,上镌“大陳島墾荒紀念碑”8字,由張愛萍将軍題詞,2000年2月落成,由墾荒隊員、當地政府和團省委等捐建。

漁鎮和漁村

下大陳島大沙頭港灣為曆代島民聚居之地,主要街道有港邊路、海新路兩條,建築自港區沿緩坡向山崗伸延,民居鱗次栉比,新舊錯落。島上漁村大多依山傍海,散布于山岙和海灣,常以數十戶為一自然村落,舊皆壘石為居,村民多賴海洋捕撈為業,亦就近墾種。較可觀的漁村有下大陳島的大小浦、浪通門和下咀頭,上大陳島莊周廟、大岙裡等處。

戰争遺存

國民黨曾悉心經營大陳防務,在島上屯駐兵員萬餘,修建了大量戰壕和碉堡,是當時國民黨軍隊集結于沿海島嶼的最北的據點。碉堡、坑道等至今大部猶存,是浙江沿海保存舊軍事設施最多且最完整的島嶼,作為我國現代史重大事件發生地的實物遺存,具有特殊的曆史遊覽價值。主要遺存(均在下大陳島)有:   

1、象頭岙水上碉堡群,共10餘座,構築于港灣潮淹線,堡體隐蔽且十分堅固。 

2、大岙裡遺址,原台灣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江浙遊擊司令部”和“西方企業公司”等均設在該處。山腰有胡宗南居所,胡曾化名“秦東昌”,一度坐鎮大陳指揮。以上遺存均位大陳島。3、屏風山碉堡群和地牢。

4、五虎山、甲午岩等碉堡、坑道和隐蔽工事。

高梨頭

是上大陳島伸入大陳水道的一處島岬,景區由一系列強海蝕地貌組成,為海上遊艇觀光的最佳地段。近岸多峻礁巨石,岩體有卧有立,有尖削如筆峰孤突,有大塊如黑獸浮海,礁岩海岸間不時露出洞穴,其被海浪洞穿處,于幽幽深邃之中又别顯洞天一塊。島岬北側稱“烏砂頭”,有一條長約300米的黑礫灘,礫大如拳,烏圓可愛,漲潮時可聞“嗚嗚”灘音,高潮時适淹。礫灘背景為一孤狀的陡峭海蝕崖,崖壁分天然二色,棕黃色的岩層叠壓于黑色岩層之上,富有自然的大山水畫意。

帽後沙礫灘

位上大陳島北端一天然長堤兩側,西灘長約300米,東灘200米。礫石大如雞卵,小如彈丸,以灰白、灰黃為主,間有紅、棕、黑等色。該處環境幽靜、灘平坡緩、海碧山青,是遊人垂釣、海浴的好去所,沿灘撿石亦饒有趣味。登坡北望,碧波萬頃中可影約見一江山島。經過海浪千百年的沖洗,渾圓光潔,堆積成弧形的灰黃色礫石灘牞就像鑲嵌着寶石的美麗帽沿,此灘也因此而得名。

   

大陳島旅遊設施完善,島上有數家賓館,食宿稱便。菜肴以小海鮮為特色,著名的有"石斑"和"大陳黃魚",嘗一嘗漁民腌制的魚生、辣螺醬、蟹闆等也相當入味。石斑魚系活動于島礁海域的定栖性魚類,稱海中珍品。大黃魚原為東海聲名赫赫的大宗經濟魚類,漁汛旺發持續千年,因酷漁濫捕,80年代後幾近絕迹。近年發展網箱養殖,大陳海域生态環境優良,養殖的大黃魚品質十分接近野生風味,經鑒定為名牌海産。旅遊者如參觀海洋養殖場,親手抓一抓久違的大黃魚,也是大陳遊的一件惬意事。

浪通門

位下大陳島東北角,屬大陳島強風浪區,本島山體與對面屏風山構成喇叭形态勢。中間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将屏風山與本島聯接起來,立于防波堤上,東側長浪滾滾,北側屏風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筆揮就的山海圖。大堤于1987年即遭台風嚴重損毀,1997年11号台風襲擊時,這裡的巨浪高達36米,經專家勘測證實,創世界之最。浪通門即以海流湍急,海浪洶湧而得名。

漁師廟

漁師廟位于下大陳氣象站下,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曾先後在此歇宿。1955年震驚中外的劫持大陳島全島居民去台灣事件,就是蔣經國坐鎮此地,一手部署策劃的。漁師廟依山傍海,崖下濤聲澎湃,廟内危樓靜寂,為大陳十景之一(危廟濤聲)。以漁師文化為代表的宗教文化對漁民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輔射力,現廟内多有漁民上香供奉,以求保佑出海平安、捕撈豐收,香火甚旺。

飛虎崖

飛虎崖位于大陳島的南部,鄰近甲午岩,面朝東海,景色獨特,地理位置險峻。其岩石在海水長期侵蝕作用下,形成一個大峽谷,它的最寬處約10米,深約20米,長約150米,兩岸懸崖峭壁,下面波濤澎湃。其一側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崖頂處有一群小石塊,極似一家三口,丈夫抱着孩子望着疲憊的妻子;另一側為較平坦的海蝕礁,站在此處可遠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覽甲午岩,觀遠處的扁擔島等等。一旁是觀日出的好地塊,人稱“觀日亭”。

發展優勢

氣候宜人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産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适遊客“遊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閑、娛樂、垂釣的好去處。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年平均氣溫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環境。,由于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号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衆多海上奇觀。 

大量戰争遺址

大陳島曆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争遺址是一江山戰役古戰場的曆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胡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1955年被國民黨帶到台灣的1.4萬多大陳居民,現已發展到15萬人左右,在台灣島上建有多處大陳村,在美國等地建有大陳同鄉會,每年都有很多大陳籍台胞回島尋根祭祖,他們時刻都想着大陳,時刻盼望着祖國統一。更名為“思歸亭”,有其特殊的内涵。作為東海前哨,目前島上還随處可見戰壕、坑道、碉堡等戰争遺址。 

漁業種類豐富

大陳島島礁四周栖息着衆多的石斑魚、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頭魚等享譽海内外的魚類生物種群。大陳漁場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浙江省第二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黃魚、鲈魚、真鲷等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養殖業發展迅速

大陳島具有良好的水深條件,可建兩座30萬噸級、兼靠40萬噸的碼頭。上大陳有寬闊的腹地,可建造儲油量多達35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運基地。

為充分發揮大陳島的“漁、港、能”優勢,近年來,大陳鎮堅持“漁業穩鎮,旅遊興鎮”的産業優勢,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調整産業結構,在穩定捕撈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海水養殖業和休閑漁業,确保了漁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全鎮的海水養殖已步入良性循環,基本形成了以傳統貝類養殖及石斑魚、梭子蟹等暫養為依托,以大黃魚及鲷科魚類等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為突破口的産業新格局。

目前已發展深水網箱省級無公害基地2個,深水抗風浪網箱116隻,養殖面積達150公頃。,被列為省級養殖示範園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積極申報省級海洋生态經濟區,在洋旗島海域投放生态型人工魚礁15000空立方米,投放黑鲷15萬尾,修補大陳海域日益衰退的漁業資源,為發展海島休閑漁業打下基礎。建立浙江省島礁貝類增養殖試驗區,在大陳海域數個島礁附近放養4000公斤荔枝螺和2000隻鮑魚苗、1500公斤各類貝殼苗,共計投入資金40多萬元。

榮譽

2004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東海文化明珠”;

2005年又被評為“浙江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2012年10月10日,大陳島被列為浙江省海洋開發與保護示範島,這是浙江省首個省級示範島。

上一篇:1絲

下一篇:陰陽家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