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

漢語漢字
壟:lǒngㄌㄨㄥˇ。偏旁“龍”簡化為“龍”。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靈蟲之長承天寵而能變化宛轉飛騰是龍之範式。土、龍兩範式疊加。土之隆起若變化宛轉欲騰處是壟之範式。本義: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如:田壟、壟溝。衍義:引申指“農作物的行(háng),或行與行間的空地”。如:寬壟密植。衍義:引申指“像壟的東西”。如:瓦壟。衍義:引申指“墳冢”。如:“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衍義:又用作姓
  • 中文名:壟
  • 拼音:lǒng
  • 部首:土
  • 五筆:dxff
  • 倉颉:IPG
  • 鄭碼:gmb
  • 筆順:13534121
  • 總筆畫:8
  • 四角:43104
  • 統一碼:U 5784
  • 注音:ㄌㄨㄥˇ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壟”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壟lǒng

(壟)

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田壟。壟溝。

農作物的行(háng),或行與行間的空地:寬壟密植。

像壟的東西:瓦壟。

墳冢:“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詳細釋義

【名】

(1)形聲。從土,龍聲。本義:墳。

(2)同本義。

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戰國策·齊策》

(3)又如:壟墓(墳墓)。

(4)土埂。

(5)田埂。

辍耕之壟上。——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6)又如:壟次(田間);壟畝之臣(辭官歸耕田野的臣子);壟畝(阡陌田野)。

(7)成行種植農作物的土埂。

(8)像壟的東西。如:瓦壟;壟竈(土竈,就地砌起的竈)。

(9)高丘,高地。

封比幹之丘壟。——《楚辭·東方朔·七谏沉江》。注:“小曰丘,大曰壟。壟,一作隴。”

(10)又如:壟崗沙(沙漠中廣泛分布的一種沙丘,也稱“沙壟”或“縱向沙丘”)。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音隴。冢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閑,冢謂之壟。《禮·曲禮》适墓不登壟。

又田中高處。《史記·?涉世家》辍耕而之壟上。

又《集韻》盧東切,音籠。《東方朔·七谏》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幹之丘壟。與下同字葉。亦作龍。通作隴。

說文解字

丘壠也。從土龍聲。力歱切

說文解字注

丘壠也。高者曰丘壠。周禮注曰。冢、封土為丘壠也。曲禮。适墓不登壟。注曰。為其不敬。壟、冢也。墓、茔域。是則壠非謂墓畍也。郭注方言曰。有畍埒似耕壠以名之。此恐方語而非經義也。壟畝之偁、取高起之義引申之耳。從土。龍聲。力歱切。九部。

上一篇:預兆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