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

漢語漢字
襟[1](拼音:jī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于西周金文,本義指衣服領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對胸口,所以又比喻為胸懷,抱負。[2]又指姐妹的丈夫之間的稱呼。[3]
  • 中文名:襟
  • 拼音:jīn
  • 繁體:襟
  • 部首:衤
  • 五筆:PUSI
  • 倉颉:LDDF
  • 鄭碼:wtfb
  • 筆順:452341234123411234
  • 字級:一級(編号3449)
  •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 注音:ㄐㄧㄣ
  • 總筆畫:18
  • 四角碼:3429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造字法:形聲字
  • 統一碼:基本區U 895F

文字溯源

形聲字。其形體最早見于西周金文,金文作圖1,外部是“衣”,作形旁,意指這個字的本義與衣着有關;内部是“金”,作聲旁,指示這個字的讀音。金文字形, 隸定後其實是“䘳”,因為“金”僅為聲旁,其聲符還可以換成“今”“禁”等,其義仍不變。《說文解字》小篆(圖2)将聲旁“金”移至“衣”右部。到了晉代,人們将聲符“金”換為“禁”,将其字寫作“襟”以代“䘳”,《釋名·釋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這種寫法後來廣為流行,一直保留到楷書。在楷書階段中,人們又改從“今”聲,造出了一個“襟”字異體“衿”,與之同用,後來人們将這兩個異體字分工,以“衿”專門表示衣領,以“襟”專門表示衣襟,襟、衿遂分化為二字。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代指衣的交領。

《爾雅·釋器》:“衣眦謂之襟。”

衣服的胸前部分。

《莊子·應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

杜甫《蜀相》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襟;衣襟;對襟

〈文言〉襟在衣前,因用以借指前面。

front

陸機《贈從兄車騎》詩:“安得忘歸草,言樹背與襟。”

胸懷;心懷。

mind

潘嶽《西征賦》:“開襟乎清暑之館,遊目乎五柞之宮。”

周密《玉京秋》詞:“難輕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說。”

胸襟;襟懷

〈文言〉禽鳥的前胸。

李白《白鸠辭》:“白鸠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

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吳山人》:“曉幕紅襟燕,春城白項烏。”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的親戚關系。

brothers-in-law

動詞

(如衣襟)屏障于前。

screen

王勃《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瓯越。”

吳偉業《茸城行》:“朝出胥門塘,暮泊佘山麓,旁帶三江襟滬渎,五茸城是何人築。”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衣部】居音切(jīn)

䘳①,交衽②也。從衣金聲。

〖注釋〗①䘳:經典作襟,也作衿。②交衽:徐灝《說文段注箋》:“衣前䘳内外相交,故謂之交衽。”  

說文解字注

䘳,交衽也。

段注:《釋器》曰:衣皆謂之襟。孫、郭皆曰:襟,交領也。《鄭風》:青青子衿。毛曰:青衿,青領也。《方言》:衿謂之交。按䘳之字一變為衿,再變為襟,字一耳。而《爾雅》之襟。《毛傳》《方言》之衿,皆非許所謂䘳也。《爾雅》《詩傳》《方言》皆自領言之。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注:袷,交領也。占者方領,如今小兒衣領。《玉藻》:袷二寸。注:曲領也。《曲禮》:天子視不上於袷。《玉藻》:侍於君,視帶以及袷,注皆雲交領也。袷者,交領之正字,其字從合。《左傳》作襘,從會與從合一也。交領宜作袷。而《毛詩》《爾雅》《方言》作衿。殆以衿袷為古今字與。若許雲䘳,交衽也。此則謂掩裳際之衽。當前幅後幅相交之處,故曰交衽。䘳本衽之偁,因以為正幅之偁。正幅統於領,因以為領之偁。此其推移之漸,許必原其本義為言。凡金聲、今聲之字皆有禁制之義。禁制於領與禁制前後之不相屬,不妨同用一字。

從衣,金聲。

段注:居音切。七部。漢石經:青青子䘳。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 襟·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3

《唐韻》《韻會》并居吟切,音金。《說文》:交衽也。《廣韻》:袍襦前袂也。《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屈原《離騷》:沾餘襟之浪浪。《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類篇》:又作?。《玉篇》:又作䘳。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①左“木''的末筆捺改點。②“示”第四筆楷體是點。

【寫法】❶“衤”窄“禁”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禁”略低。❷“衤”,㇇(橫撇)與豎相接在橫中線。❸“禁”,“林”“示”等寬;“林”,左“木”的豎在豎中線,下端抵橫中線,右“木”略大于左“木”;“示”,首筆橫在橫中線下側,長橫起筆于“衤”側,左點在豎中線左側。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l

i̯əm

王力系統

k

ǐəm

周法高系統

k

iəm

西漢

東漢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後期北齊

jəm

齊梁陳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

i̯əm

拟音/王力系統

k

ǐěm

拟音/董同龢系統

k

jem

拟音/周法高系統

k

iem

拟音/李方桂系統

k

jəm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吟切

kjem

集韻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吟切

kiem

韻略

平聲

居吟切

增韻

平聲

居吟切

去聲

巨禁切

中原音韻

陰平

侵尋

齊齒呼

全清

kiə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饑吟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十侵

全清

居吟切

kiəm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