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處理器

圖形處理器

計算機術語
圖形處理器(英語: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縮寫:GPU),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芯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移動設備(如平闆電腦、智能手機等)上做圖像和圖形相關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并進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圖形處理時GPU所采用的核心技術有硬件T&L(幾何轉換和光照處理)、立方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紋理壓縮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紋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術可以說是GPU的标志。GPU的生産商主要有NVIDIA和ATI。
  • 中文名:圖形處理器
  • 外文名: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英語縮寫:GPU
  • 又 稱:顯示核心、顯示芯片

簡介

一個光栅顯示系統離不開圖形處理器,圖形處理器是圖形系統結構的重要元件,是連接計算機和顯示終端的紐帶。

應該說有顯示系統就有圖形處理器(俗稱顯卡),但是早期的顯卡隻包含簡單的存儲器和幀緩沖區,它們實際上隻起了一個圖形的存儲和傳遞作用,一切操作都必須由CPU來控制。這對于文本和一些簡單的圖形來說是足夠的,但是當要處理複雜場景特别是一些真實感的三維場景,單靠這種系統是無法完成任務的。所以後來發展的顯卡都有圖形處理的功能。它不單單存儲圖形,而且能完成大部分圖形功能,這樣就大大減輕了CPU的負擔,提高了顯示能力和顯示速度。随着電子技術的發展,顯卡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許多專業的圖形卡已經具有很強的3D處理能力,而且這些3D圖形卡也漸漸地走向個人計算機。一些專業顯卡具有的晶體管數甚至比同時代的CPU的晶體管數還多。比如2000年加拿大ATI公司推出的 RADEON顯卡芯片含有3千萬顆晶體管,達到每秒15億個像素填寫率。

組成

圖形處理器由以下器件組成: 

(1)顯示主芯片顯卡的核心,俗稱GPU,它的主要任務是對系統輸入的視頻信息進行構建和渲染。

(2)顯示緩沖存儲器用來存儲将要顯示的圖形信息以及保存圖形運算的中間數據;顯示緩存的大小和速度直接影響着主芯片性能的發揮。

(3)RAMD/A轉換器把二進制的數字轉換成為和顯示器相适應的模拟信号。 

工作機制

主機總線接口模塊受到來自PCI總顯得讀寫操作,包括對寄存器的讀寫操作和對顯示存儲的讀寫操作,包括對寄存器的讀寫操作和對顯示存儲的讀寫操作,完成對寄存器的初始化後,基本圖形模式能夠正常輸出顯示。打開視頻采集寄存器後能夠實時采集顯示視屏圖像窗口。

主要問題

計算能力和計算模式方面的問題

當前 GPU 的基礎 ———傳統 Z-buffer 算法不能滿足新的應用需求。在實時圖形和視頻應用中 ,需要更強大的通用計算能力 ,比如支持碰撞檢測、近似物理模拟;在遊戲中需要圖形處理算法與人工智能和場景管理等非圖形算法相結合。當前的GPU 的體系結構不能很好地解決電影級圖像質量需要解決的透明性、高質量反走樣、運動模糊、景深和微多邊形染色等問題 ,不能很好的支持實時光線跟蹤、Reyes(Renders everything you ever saw) 等更加複雜的圖形算法 ,也難以應對高質量的實時3D圖形需要的全局光照、動态和實時顯示以及陰影和反射等問題。需要研究新一代的 GPU 體系結構突破這些限制。随着 VLSI 技術的飛速發展 ,新一代 GPU芯片應當具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可以大幅度提高圖形分辨率、場景細節 (更多的三角形和紋理細節)和全局近似度。圖形處理系統發展的趨勢是圖形和非圖形算法的融合以及現有的不同染色算法的融合。新一代的圖形系統芯片需要統一靈活的數據結構、新的程序設計模型、多種并行計算模式。我們認為發展的趨勢是在統一的、規則并行處理元陣列結構上 ,用數據級并行、操作級并行和任務級并行的統一計算模式來解決當前圖形處理系統芯片面臨的問題。 

制造工藝方面的問題

集成電路發展到納米級工藝 ,不斷逼近物理極限 ,出現了所謂紅牆問題:一是線的延遲比門的延遲越來越重要。長線不僅有傳輸延遲問題 , 而且還有能耗問題。二是特征尺寸已小到使芯片制造缺陷不可避免 ,要從缺陷容忍、故障容忍與差錯容忍等三個方面研究容錯與避錯技術。三是漏電流和功耗變得非常重要 ,要采用功耗的自主管理技術。現代的圖形處理器芯片在克服紅牆問題的幾個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利用了大量的規則的 SIMD 陣列結構;它的分布存儲器接近了運算單元 ,減少了長線影響;它的硬件多線程掩蓋了部分存儲延遲的影響。但是随着工藝進一步發展 ,當前 GPU 的體系結構難以适應未來工藝發展 ,沒有在體系結構上應對長線問題、工藝偏差和工藝缺陷問題的措施 ,特别是沒有考慮如何适應三維工藝。當前最先進工藝的晶體管的栅極厚度已經大約是五個原子,在制造時,少了一個原子就造成20 %的工藝偏差。因此工藝的偏差成為SoC設計不能不考慮的問題。特别是到 2018 年後的納電子集成電路 ,可以通過随機自組裝産生規則的納米器件。因此,新一代系統芯片的體系結構必須利用規則的結構并且容忍工藝偏差 ,具有容錯、避錯和重組的能力。我們認為采用大量同構處理器元之間的鄰接技術 ,适應納米級工藝和未來的三維工藝 ,采用新型體系結構和相關的低功耗、容錯和避錯的設計策略 ,對于未來的圖形處理系統芯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供應商

ATI

1985年8月20日ATI公司成立,同年10月ATI使用ASIC技術開發出了第一款圖形芯片和圖形卡,1992年4月ATI發布了Mach32圖形卡集成了圖形加速功能,1998年4月ATI被IDC評選為圖形芯片工業的市場領導者,但那時這種芯片還沒有GPU的稱号,很長的一段時間ATI都是把圖形處理器稱為VPU,直到AMD收購ATI之後其圖形芯片才正式采用GPU的名字。

NVIDIA

NVIDIA公司在1999年發布 Geforce256圖形處理芯片時首先提出GPU的概念。從此 NVIDIA顯卡的芯就用GPU來稱呼。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并進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圖形處理時。GPU所采用的核心技術有硬體T&L、立方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紋理壓縮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紋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體T&L技術可以說是GPU的标志。

型号舉例

AMD

AMD筆記本電腦顯卡産品主要是Mobility Radeon系列,該系列産品具備一定的3D性能,其産品主要有R9(高端)、R7(中端)、R5(低端)三個系列:

Mobility Radeon R9 M2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9 M295X/M280/M275X//M265X; 

Mobility Radeon R9 M3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9 M395X/M385X/M375X//M365X; 

Mobility Radeon R7 M2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7 M270/M265f M260X/M260; 

Mobility Radeon R7 M3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7 M380/M370/M365/M360X/M340; 

Mobility Radeon R5 M2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5 M255/M230; 

Mobility Radeon R5 M300系列的Mobility Radeon R5 M335/M330/M320/M315等。 

nVIDIA

nVIDIA筆記本電腦顯卡産品主要包括GeForce 900M系列移動顯卡、GeForce 800M系列移動顯卡、GeForce 700M系列移動顯卡等。

其中GeForce9800M系列移動顯卡主要包括GeForce GTX980M/ GTX970M/ GTX 960M/GTX950M/940M/930M/920M/910M等。

GeForce 800M系列移動顯卡主要包括GeForce GTX880M/ GTX870M/ GTX860M/GTX850M/ 840M/830M/820M等。

GeForce 700M系列移動顯卡主要包括GeForce GTX780M/ GTX770M/ GTX765M/GTX760M/GT755M/750M/GT745M/GT740M/GT730M/GT720M/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