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學技術

國防科學技術

國防服務的自然科學及各種工藝與技術的統稱
國防科學技術為國防服務的自然科學及各種工藝與技術的統稱。主要包括國防科學技術基礎理論,武器裝備的研制、試驗生産、使用、維修技術,國防工程技術,軍事系統工程等内容。國防科學技術現在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系統,具有較完整的體系和科研機構。按應用領域分,有兵器技術、航空技術、航天技術、艦艇技術、核技術、電子技術及軍事工程技術等;從世界範圍看,國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已轉向高技術。
  • 中文名:國防科學技術
  • 外文名: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别名:
  • 拼音:guo fang kexue jishu
  • 地位:軍事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作用:為國防經濟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工藝
  • 相關書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地位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是構成軍事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衡量國防現代化水平的顯着标志。它為國防經濟特别是國防工業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以研制和生産各種新式武器裝備,改造和完善國防經濟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促進國防經濟發展;并對軍事思想、戰略戰術和軍隊建設産生重大影響。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并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87頁)國防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推動武器裝備的發展,進而導緻戰争樣式的變化;反過來,新的戰争樣式又向武器裝備提出新的要求,從而進一步推動國防科學技術向前發展。這就構成了國防科學技術、武器裝備、戰争樣式三者之間互相促進的循環關系。

武器裝備的發展,始終遵循着矛與盾的對立統一規律,當一種進攻性武器出現後,必然産生相應的防禦手段;而新的防禦手段的出現,又必然促進新的進攻性武器的發展。這種矛盾運動,貫穿于整個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的全過程。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取決于國家的經濟實力,并受國家政治制度、國防政策、軍事理論及管理體制等諸因素的制約;而國防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成果在國民經濟中的推廣應用,則又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國防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随着國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國家有計劃地發展國防科學技術,建立國防科研機構和設施,組織科技力量攻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國防科學技術得到很大的發展;不但改進和發展了常規武器裝備,而且自行研制了導彈、核武器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裝備。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導彈核武器分别于1964年和1966年試驗成功;1967年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并于1975年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1982年由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1990年為國際組織成功地發射了通信衛星,航天技術進入了商用階段。上述成就,标志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國家之一。2009年,中國航天基金會召開“國防科技重大突破專項獎”頒獎會,表彰在中國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研制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優秀科技人員。80年代後,随着經濟、科技體制的改革,進一步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國防科學技術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主要表現是:科研機構日益健全,科技隊伍日益壯大,科技投入日益增長,在核、航空、電子、兵器、艦船、航天以及與之配套的化工、特種冶金、非金屬材料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軍隊提供了比較先進的武器裝備。(見航天工業、核工業)

發展趨勢

①随着新科學技術革命的深入,國防科學技術進步速度将更快。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定向能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技術、精确制導技術、隐形技術、材料技術、生物工程及軍事系統工程的發展,将進一步引起軍事技術的重大變革;高技術兵器将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②軍用和民用結合更加密切,有的軍用技術甚至一開始研究就着眼于軍民結合。如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和法國提出的“尤裡卡”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以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綜合發展為基點提出來的;這種結合今後還将進一步發展。

③在研究和應用領域上,外層空間、深海開發、生物工程、信息系統和電子技術将成為發展的重點;這些技術日益顯示出對整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帶頭作用,也日益成為高、新技術産業的基礎。

④發展國際合作将是籌集巨額投資的辦法,也将是加強技術交流,充分利用各個國家技術和工業優勢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