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漢語漢字
冉,讀音rǎn。1、龜甲的邊。2、毛、枝條等柔軟下垂,如“柳枝~~”;慢慢地,如“月亮~~升起”。3、 姓。[1]
  • 拼音:rǎn
  • 部首:冂
  • 五筆:MFD
  • 倉颉:GB
  • 名稱:冉
  • 筆畫:5
  • 部首筆劃:2
  • 四角号碼:50447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5189
  • 部外筆畫:3

基本解釋

rǎn

龜甲的邊。

〔冉冉〕a.毛、枝條等柔軟下垂;如“柳枝冉冉”;b.慢慢地,如“月亮冉冉升起”。

姓。

筆畫數:5;

部首:冂

筆順編号:25211

部首筆畫

部首:冂

部外筆畫:3

總筆畫:5

異體字: 冄聃

五筆86:MFD

五筆98:MFD

倉颉:GB

筆順編号:25211

四角号碼:504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189

基本字義

1. 龜甲的邊。

2. 毛、枝條等柔軟下垂,如:柳枝~~;慢慢地,如:月亮~~升起。

3. 姓。

詳細字義

〈形〉

1. 象形。本義:毛柔弱下垂的樣子。

2. 同本義 [tenderly]

冄,毛冄冄也。——《說文》

又如:冉弱(荏弱)。

3. 逐漸,漸進。常作“冉冉” [gradually]

老冉冉其将至兮。——《離騷》。注:“行貌。”

冉内,行也。又冉冉,進也。——《廣雅》

4. 又如:冉冉悠悠(行動飄忽貌);冉冉纏纏(慢慢騰騰);冉内趨(指仕宦為政)。

〈名〉

1. 龜殼的邊緣 [edge of tortoise-shell]

2. 姓。如:冉魏(國名,350—352,東晉冉闵滅後趙自立,國号魏,史稱冉魏。後為前燕所滅);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魯人,均為孔子弟子)。

常用詞組

冉冉rǎn rǎn

(1) [gradually]:漸進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古樂府《陌上桑》

(2) [slowly] :慢慢地。如冉冉上升。

(3) [tenderly and droopingly]:柔軟下垂的樣子。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字形結構

異體字:冄

漢字首尾分解:冂土

漢字部件分解:冂土

筆順編号:25211

筆順讀寫:豎折豎橫橫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

方言音韻

贛方言:nhɛm2 :nhɛmm2

國際音标 ʐĄn˨˩˦ 唐代讀音 *njiɛ̌m njiɛ̌m日語讀音 YOWAI韓語羅馬 YEM現代韓語 염越南語 nhiễm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ngiam3 [客英字典] ngiam1 ngiam3 [客語拼音字彙] ngiam1 [梅縣腔] ngiam3 [東莞腔] ngiam1 [海陸腔] ngiam3 [寶安腔] ngiam1 ngiam3 [陸豐腔] jan3粵語 jim5潮州話 而嫣6(染),riam2 (jíam) 「澄海」riang2

近代音 日母 廉纖韻 上聲 染小空;中古音 日母 鹽韻 平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