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

七月派

文學流派
文學流派。1937年9月11日胡風主編的《七月》雜志創刊,提倡抗戰文學,以刊物為中心形成一個實力雄厚的作者群。他們的作品大多表現時代的重大主題,極力讴歌抗戰救亡,充滿愛國熱情和革命激情;在藝術上形式自由,語言樸實,注重形象的描繪。其創作涉及報告文學、小說等多方面,但影響最大、價值最高的是詩歌,常被稱為七月詩派。主要成員有丘東平、曹白、亦門、艾青、田間、魯藜、孫钿、冀汸、綠原等。重要作品有《無弦琴》、《躍動的夜》、《童話》、《突圍令》等。曾編輯出版《七月》、《希望》、《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多種刊物和叢書。該派堅持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影響甚大。
  • 中文名:七月派
  • 主要成就:詩歌
  • 領導:胡風
  • 作品:《七月文叢》等

​主要成就領域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1981年出版的詩集《白色花》,收入被稱為"七月派"詩人的作品。

詩歌作者

他們是: 阿垅、 魯藜、 孫钿、 彭燕郊、 方然、 冀汸、 鐘瑄、 鄭思、 曾卓、 杜谷、 綠原、 胡征、 蘆甸、 徐放、 牛漢、 魯煤、 化鐵、 朱健、 朱谷懷、 羅洛。《白色花》(注:綠原、牛漢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綠原作序。)序中說,“即使這個流派得到公認,它也不能由這20位作者來代表;事實上,還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詩人,雖然出于非藝術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請到這本詩集裡來,他們當年的作品卻更能代表這個流派早期的風貌”。這些沒有指明的詩人,當指艾青、田間、鄒荻帆等,也可能包括“七月派”的領導得胡風。由于胡風等的文藝思想在40年代後期起已受到有組織的批判,相應也形成了對這一詩派的巨大壓力。

創作特色

把詩作為戰鬥的武器,追求詩歌與時代的密切結合和與人民的融為一體,追求詩歌鮮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義的創作目的性,以及詩歌的史詩品格,是其共同的創作态度。發掘和歌頌民族的生命強力,抒發鮮明的主觀戰鬥激情,是“七月派”詩作的主要内容。藝術上追随艾青,傾向于詩歌的散文化,對 自由體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七月派”,是20世紀30、40年代主要活動于國統區的 文學流派。這是一個風格鮮明的文學流派,卻又是一個内容駁雜、風格繁複的流派。七月派小說,是20世紀中國小說由“五四啟蒙叙事”向40年代“紅色階級叙事”轉變的重要模式。也由于這種轉型性,也導緻了七月派小說在思想和形式上的“混沌性”。

一方面,他們繼承了五四以來,以 魯迅為主的批判國民性的理性精神,強調對 中國社會改造的知識分子能動性和 主觀戰鬥精神,另外一個方面,他們又以黨派文藝為限制,強調文學的真實性和社會功利目的。一方面,他們刻畫了時代轉型的巨變中許許多多的個性鮮明的“那一個”,顯示出強烈的藝術個性和主觀性,另一方面,他們又以遵從時代的民族國家叙事為圭臬,文學作品中充滿了宏大叙事的概念和符号。他們的理論常常自相矛盾又試圖自圓其說,他們的文學作品卻又常常超越,或者說溢出他們的理論範疇,顯示出強大的文學潛力和藝術闡釋空間。

同時,“七月派”的特殊性還在于,由于它特殊的品質和内涵,與意識形态錯綜複雜的關系,它不可避免地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支評價差異大,命運坎坷的文學流派。他們的“主觀戰鬥精神”突進客觀世界說,“精神奴役創傷”說,都成為一種含混且牽強的邊緣化存在...

七月派詩人的作品思想性突出,詩歌的主題往往與社會現實有密切關系,充滿着政治态度鮮明的藝術激情。

七月詩派: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争時期國統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因胡風主編《七月》得名。代表詩人有 艾青、田間和 魯藜、綠原、 牛漢等。他們以《七月》、《希望》、《泥土》為陣地,強調詩歌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曆史與個人的融合,多寫自由詩,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詩為主。他們出版過《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該派在革命現實主義雄渾的總風格中,又顯示出各詩人充滿個性的特色。

“七月派”是由抗戰所催發的一個文學流派,其與現實膠着的關系,決定着它的流派性格。救亡與啟蒙的互相促進,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而随着抗戰時局的變遷,七月派總體創作風格也發生明顯的變化,後期偏于沉郁悲怆。

武漢市漢口中山大道949号,是漢口總商會舊址。城市幾經變遷,這棟歐式風格老房子還是保留了下來。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此成立,結成了全國範圍内影響最廣泛的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代表作

胡風的《為祖國而歌》,牛漢的《鄂而多斯草原》,魯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作。

《為祖國而歌》

在黑暗裡在重壓下在侮辱中

苦痛着呻吟着掙紮着

是我的祖國

是我底受難的祖國!

在祖國

忍受着面色的痙攣

和呼吸喘促

以及茫茫的亞細亞的黑夜,

如暴風雨下的樹群

我們成長了

為有明天

為了抖去苦痛和侮辱的重載

朝陽似地

綠草似地

生活會笑

祖國呵

你的兒女們

歌唱在你的大地上面

戰鬥在你的大地上面

喋血在你的大地上面

在盧溝橋

在南口

在黃浦江

在敵人的鐵蹄所到的一切地方,

迎着槍聲炮聲炸彈聲地呼嘯--

祖國呵

為了你

為了你的勇敢的兒女們

為有明天

我要盡情地歌唱∶

用我的感激

我的悲憤

我的熱淚

我的也許迸濺在你的土壤上的活血!

人說∶無用的筆呵

把它扔掉好啦。

然而,祖國呵

就是當我拿着一把刀

或者一枝槍

在叢山茂林中出沒的時候罷

依然要盡情地歌唱

依然要傾聽兄弟們的赤誠的歌唱--

迎着鐵的風暴

火的風暴

血的風暴

歌唱出郁積在心頭上的仇火

歌唱出郁積在心頭上的真愛

也歌唱盤結在你古老的靈魂

裡的一切死渣和污穢

為了抖掉苦痛和侮辱重載

為了勝利

為了自由而幸福的明天

為了你呵,生我的養我的

教給我什麼是愛,什麼是恨的

使我在愛裡恨裡苦痛的,

輾轉于苦痛裡

但依然

能夠給我希望給我力量的

我的受難的祖國!

批判和衰落

在進入50年代之後,這些詩人的創作已明顯減少。有的作品,發表時就受到批評。最主要的例子是胡風在當時的創作: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寫成、有三千多行的“英雄史詩五部曲”。這部總題為《時間開始了》的長詩,分為《歡樂頌》、《光榮贊》、《青春頌》、《安魂曲》和另一部《歡樂頌》。胡風從 中國近現代屈辱和鬥争的曆史上,來闡發新中國誕生的意義,包括對 毛澤東的贊頌。不過,他對“曆史”的叙述,對英烈、領袖的頌揚,并沒有完全采用當時通用的“話語方式”,而個人體驗和主觀情緒的鋪張加入,也使它與當時詩的寫作規範産生距離。它出版不久,即在聯系 胡風“ 主觀唯心主義”的文藝思想的角度上,受到批評。此時, 魯藜、綠原、 牛漢等也寫有不少詩作,但原有的風格已有所損失,而發表的機會也日見減少。

小說家

主要有 路翎, 邱東平, 彭柏山, 曹白, 賈植芳等。 七月派小說家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路翎。

曆史環境

七月派是活躍在抗日戰争的時空下,與抗日戰争休戚與共、血肉相連的一個文學流派。伴随着抗戰的始終,七月派走過了從發生、發展到消隐的演變過程。其中,流派人員構成的分化重組,流派風格樣貌的前後變化,都與抗戰時局的動蕩和戰争狀态的轉變息息相關。更值得注意的是,七月派在抗戰文化背景中,執守着五四新文學的啟蒙姿态,并将啟蒙的思路與抗戰的現實需求結合起來,發展和深化了新文學的啟蒙精神。

特點和地位

“七月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極富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悲劇命運的文學流派,以路翎、 丘東平、彭柏山為代表的小說作家,依托其強烈的主體意識與深厚的生活體驗,同時博采表現主義、新感覺派,象征主義等現代派的手法技巧,極大地豐富了現實主義的美學傳流,“七月派”小說呈現出深沉、粗犷、凝重、悲怆的審美風格,最突出的審美特征在于對小說真實性的全新把握,而“七月派”小說高度的真實性,集中體現在作品“再現”之真與“表現”之真的深度融合,其人物形象逼近生活的原生态,“七月派”既強調了作家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體性,又充分尊重了社會生活第一性的原則,總之“七月派”以新的姿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赢得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