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

ROP

早産嬰兒眼病
ROP是發生在早産兒和低體重兒的眼部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1]作為疾病,是早産嬰兒的盲症,表現為早産嬰兒視網膜病變,随着體重不足嬰兒的生存率日益增加,這種眼疾在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普遍。ROP主要發生在比較小的早産兒,出生體重越低、胎齡越小,ROP發生率越高、嚴重程度越重。
    中醫病名: 外文名:ROP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晶狀體後纖維增生性眼病 病理:呼吸窘迫的表現 對象:早産兒

簡介

晶狀體後纖維增生性眼病(簡稱ROP)。因為早産兒眼睛的血管未形成,容易受各種因素如新生兒窒息、吸氧、感染(膿毒血症、念珠菌感染等)、動脈導管未閉、輸血、應用激素等的影響而發生ROP。早産和低出生體重是基礎因素,吸氧是主要因素之一,也有沒有氧療史而發生ROP的。

新生兒視網膜血管化始于胚胎16周,生後1個月内仍繼續發育至完全血管化。如提前出生,因有呼吸窘迫的表現,需人工給氧治療,正在發育的血管對高濃度氧極為敏感,氧引起不成熟的視網膜血管内皮損傷、阻塞,繼而出現活動增殖。晚期并發近視、視網膜色素沉着、視網膜牽拉,視網膜格子樣變性、裂孔、脫離,閉角型青光眼、弱視及斜視等。

早産兒視網膜病變依病變嚴重程度分為1、2、3、4、5期。早期病變越靠後,進展的危險性越大。3期以前的病變,如及時進行激光治療或冷凝治療可中止病變的進展,使患兒的視力能正常發育。但如果患兒的病變進展到4期,視力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進入5期後,手術的成功率低,隻能保留光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從3期到4期,僅僅幾周的時間,病情迅猛發展。更讓大人們麻痹大意的是,1期到4期,患兒的外觀基本正常,不易被家長察覺,以緻延誤“戰機”。俗話說,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孩子有可能永遠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發病

CRYO-ROP小組對出生體重及胎齡與ROP的發病率及病情嚴重程度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出生體重(BW)<750g、750~999g、1000~1250g的早産兒ROP發病率分别為90%、78.2%、46.9%,胎齡£27w、28~31w、332w的早産兒ROP發病率分别為83.4%、55.3%、29.5%。通過對76例搶救成功的高危新生兒進行眼底檢查,發現足月兒無一例發生ROP,12例ROP全部為早産兒,平均胎齡為31.75w,平均BW為1647g。

郭異珍等發現BW500~750g、750~999g、1000~1249g、1250~1499g的早産兒ROP發生率分别為86%、65%、48%、15%,胎齡25~27w、28~30w、31~33w、34~36w的早産兒ROP發生率分别為74%、44%、26%、18%。總之,在胎齡小于32周或出生體重小于1500克的早産兒,ROP發生比較高。

篩查方法

由于早産兒吸氧存在發生ROP的風險,早期診斷顯得非常重要。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早期診斷ROP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篩查,如果早期得到治療的患兒預後大為改善,因此,建立篩查制度,盡早進行眼底檢查,成為ROP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關鍵。

有效的篩查既要及時檢測出阈值ROP,又要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次數。Hutchinson等對179例阈值ROP激光治療後進行回顧分析,認為初次篩查的時間最好同時考慮實際日齡和糾正胎齡。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學者均主張對GA£32w或BW£1500g的所有早産兒,以及BW>1500g但臨床症狀不穩定或吸過氧的早産兒,在生後3-4w或PA32w時應開始進行眼底檢查。

一般用間接眼底鏡和屈光度20-30D的透鏡進行眼底檢查。檢查前半小時用0.2%環戊通和1%新福林充分擴大瞳孔,檢查時用一滴0.5%丙氧苯卡因先使眼球麻醉,然後用開睑器将眼睑分開,結合用鞏膜壓迫器以觀察極周邊視網膜的情況。整個檢查過程最好在護理人員、新生兒科醫生、眼科醫生的共同協作下完成,尤其是VLBW以及作過氣管插管病情尚不穩定者,應同時監測生命體征,以防止眼心反射所緻心動過緩發生。為減少乳汁吸入并發,檢查後30分-2小時方可進食,應監測血糖以防低血糖發生。

間接眼底鏡檢查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存在漏診,需要檢查者有較高的技術。近年也有采用先進的眼底數碼相機檢查,既方便又準确,可以照片的形式記錄。

無ROP病變:隔周随訪1次,直至矯正胎齡42周

I期病變:每周随訪1次,直至病變退行消失

II期病變:每周随訪1次,直至病變退行消失

III期阈值前病變:考慮激光或冷凝治療

III期阈值病變:應在72小時内行激光或冷凝治療

IV期病變:玻璃體切除術,鞏膜環紮手術

V期病變:玻璃體切除術

篩查制度

建立ROP篩查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合作,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盡管2004年4月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頒發了《早産兒醫療用氧和早産兒視網膜病防治指南》,規定要建立早産兒視網膜病篩查制度,但是2年過去了,中國僅少數地區和醫院開展了篩查,還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推動篩查工作的開展。

篩查管理

在具體篩查工作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協調解決,必須對篩查的過程和篩查的病人進行有序管理,做到該查的必須查,該什麼時候查就必須什麼時候查,一個不能漏。

預防

新生兒抑或小嬰兒的視覺異常除明顯畸形外,一般較難發現,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後,随着症狀明顯,家長才有察覺;此時對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療已顯得過晚。那麼如何盡早發現新生嬰兒的視覺發育異常呢?專家教你幾招:

一、用手電筒照眼睛。此時新生兒立即閉眼。輕開眼皮照瞳孔,瞳孔會縮小,此謂瞳孔對光反射。

二、頭眼協調動作。新生兒低頭前傾、眼球向上轉;頭後仰,眼球向下看,此謂洋娃娃眼。

三、短暫原始注視。用一個大紅色絨球在距眼20厘米處移動60度角的範圍,能引起新生兒注視紅球,頭和眼還會追随紅球慢慢移動,此謂頭眼協調。

四、運動性眼球震顫。在距新生兒眼睛前20厘米處,将一個畫有黑的垂直條紋的紙圓筒或鼓(長約10厘米,直徑約5-6厘米),由一側向另一側旋轉,新生兒注視時會出現眼球震顫,即眼球會追随圓筒或鼓的旋轉來做水平運動。此謂視覺運動性眼震。

若以上四項檢查均達标,說明新生兒視覺發育良好,否則應立即請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尤其是對早産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