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豆

黑土豆

非轉基因植物

黑土豆,薯形呈長橢圓形,芽眼較小。果皮呈黑紫色,烏黑發亮,富有光澤。果肉為深紫色,外觀好看,顔色誘惑力強。果肉澱粉含量高達13-15%,口感較好,品質極佳。

    中文名:黑土豆

    拉丁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in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茄科

    族:茄族

    屬:茄屬

    亞屬:龍葵亞屬

    種:陽芋

    分布區域:廣泛種植于全球溫帶地區

簡介

黑土豆

黑色系作為大衆色,一直以來深受追捧。現在連黑色農産品都成了搶手貨。比如黑土豆,原産地在南美洲的秘魯。明朝年間土豆傳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黑土豆這個品種,但是由于産量低等原因,一直沒有被人重視。

後來農業學家通過國家級試驗室檢測,發現黑土豆富含花青素,達到了每千克含量1700毫克,并且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今,随着人們對優質農産品需求的增加,黑土豆的身價也随着暴漲。

品種優勢

黑土豆

生長勢強

幼苗直立,株叢繁茂,株型高大,株高60厘米左右,莖橫斷面呈三棱形,主莖發達,一般徑粗1.37厘米,分枝較少,生長勢強。  

富含黑色素

植株除葉深綠色外,莖、葉柄、花冠、花瓣、薯皮、薯肉均為紫色或黑紫色。  

優質高産

薯體橢圓形,表皮光滑,富有光澤;薯肉綿、沙,味道鮮美,清香宜人,營養豐富,品質極優。植株結蕾集中,單株結薯6~8個,單薯重120~250克,最大可達300克。畝産量2000~3800千克,比普通土豆增産15%左右。  

生育期短

從出苗到收獲僅需70天左右,屬中早熟品種。在大多數地區,一年可種兩茬。  

适應性廣

耐旱、耐寒性強,适宜全國土豆産區栽培。  

抗病耐儲

抗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黑莖病和病毒病。薯肉質地緊密,薯塊耐儲藏、耐運輸。  

經濟效益高

黑土豆的種植技術與普通土豆相同,若按每畝産量2000~2500千克,每千克黑土豆按3元計算,每畝産值6000~7500元,遠高于大豆、玉米的收益;按高于普通土豆每千克0.4元計算,每畝可增收800~1000元。

此外,由于黑土豆尚未在中國全面推廣,市場價格仍較高,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超市及蔬菜批發市場每千克售價6~10元。如能把黑土豆運到這些大中城市銷售,效益将更加明顯。

營養豐富

黑土豆營養豐富,每100g含蛋白質2.3g、澱粉12g、維生素C219m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6.5g、鈣11mg、鐵1.2mg、磷64mg、鉀342mg、鎂22.9mg、胡蘿蔔素0.01mg、硫胺素0.1mg、核黃素0.03mg、煙酸0.4mg、抗血壞酸16mg、花青素100mg。

花青素是目前科學界發現的防治疾病、維護人類健康直接、有效、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劑,它的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20倍、維生素E的50倍。

傳統中醫認為:黑色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固于腎,黑色食品可以固本扶正、潤膚美容、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現代醫學認為:黑色食品不但營養豐富,且多有補腎、防衰老、保健益壽、防病治病、烏發美容等獨特功效。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觀念的增強,黑土豆必将快速進入中國内外市場,成為廣大消費者首選的無公害保健食品。

黑土豆種植

黑土豆

備耕的準備

1、地塊選擇

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耕層。因此,選擇地勢高燥,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質地疏松、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種植是确保豐産的土壤基礎。

2、茬口安排

黑馬鈴薯忌重茬和與煙草、茄子、辣椒、甘薯等茄科作物輪作,以小麥、玉米、大白菜、蘿蔔和大蔥等作物為前茬較好。

3、整地

為實現黑馬鈴薯高産及品種,種植地冬前要進行深耕,一般耕深25-30厘米。早春進行精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沒有大土塊,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

4、施足底肥

黑馬鈴薯是高産喜肥作物。每生産100千克鮮薯需要氮素0.50千克、磷素0.20千克、鉀素0.95千克,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一般為2:1:4。應以牛、羊、豬、雞糞及綠肥、堆肥為主,輔以适量化肥。根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和需肥規律确定施肥方案.結合整地,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3~5ms、過磷酸鈣80-100千克、硫酸鉀肥15-20千克、尿素15千克。

種薯處理措施

1、精選種薯

在定植前20-30天進行種薯精選,選擇無病、無傷口、表皮光滑、皮色新鮮、芽眼多、大小均勻和符合品種特征的種薯,剔除畸形、龜裂、芽眼壞死、帶有病斑的薯塊。每667平方米需用種薯約120千克。種牙切塊在一兩一個種子為好,這樣會很高産的。

2、種薯切塊催芽

播種前催芽,可以促進早出苗,增加田間生長期限,提高産量。陽畦、地窖、溫室大棚都可作為催芽場所。将經過篩選取得的種薯置于20℃避光環境中進行暖種催芽.當萌芽露出約0.5cm時切塊,按芽眼排列順序.從薯塊尾部開始,按芽眼順序螺旋形切割.最後将頂部一分為二.保證每個切塊都帶有1~2個頂部壯芽,切塊要均勻,一般每塊種薯重量保持約25克,切塊用的刀具要用75%的酒精進行嚴格消毒。

3、藥劑處理

将切好的薯塊放入0.01%的硼酸或500倍50%的多菌靈溶液中,浸泡5~10分鐘然後撈出瀝水陰幹。将陰幹後的薯塊移至溫暖向陽處曬種3~5天。保持約15℃溫度,讓幼芽綠化健壯。

适時播種

1、定植時期

黑馬鈴薯幼芽在氣溫超過5℃時就開始萌動。18℃時生長健壯、迅速。一般情況下.當地溫穩定通過5℃時即可播種。天津地區适宜的陸地栽培模式定植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過早幼苗易受凍害,過晚不能搶先上市,影響種植效益。

2、高畦地膜覆蓋

雙行栽培采用高畦地膜覆蓋雙行栽培可提高地溫3-5℃,提早定植期約15天,同時為,黑馬鈴薯正常生長創造健康、疏松的環境,還有利于人工或機械收獲。按照行距100cm做成高20厘米,寬70厘米,中間略高的龜背畦,耙平後按每667平方米用乙草胺100-150克對水40-50千克噴霧,防治田間雜草:采用幅寬90厘米、厚0.008mm的地膜覆蓋,覆膜要嚴密.每隔2-3m橫壓一條土帶,防止大風揭膜。覆膜烤畦3-5天後即可定植。

3、合理密植

黑馬鈴薯宜稀植,采用雙行栽培,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每667平方米留苗約4000株。定植時依株行距大小用開孔器打8-10厘米深的定植孔.然後将種薯萌芽朝上擺放,并用細土封嚴膜孔。

黑土豆

田間管理技術

黑馬鈴薯齊苗後隻有約65天的生長時間,因此,田間管理要突出一個“早”字。生産上應掌握前促後控的原則。技術管理要及時,早中耕、早追肥、早澆水。促根、促棵和促早發。開花後根據天氣、土壤墒情、植株生長情況酌情追肥,小水勤澆,促棵攻薯,以薯控棵,達到協調生長.既要防止後期植株早衰,又要控制後期莖葉徒長。

1、查苗補苗

中耕滅草定植後,保持土壤墒情及穩定地溫.待幼苗出土後,及時查苗補苗,從播種至封壟前要進行3-4次膜間淺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提高地溫,同時消滅壟間雜草,培育田間壯苗。

2、追肥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田間齊苗後,為促進幼苗早發棵.可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視苗情長勢,于團棵期至植株封壟前,結合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千克。

3、摘除花蕾

現蕾期薯塊開始膨大,花期進入快速膨大期,此時應及時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薯塊發育。

4、科學化防止植株徒長、倒伏,提高大中薯率

田間黑馬鈴薯株高15~20厘米時用5%的多效唑15克對水30千克噴霧,效果很好。

5、水分管理

現蕾前主要靠土壤墒情為植株提供水分,掌握不旱不澆;現蕾期,黑馬鈴薯進入塊莖膨大期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一般每隔約15天澆1次水。灌水時注意不要讓水漫過壟背造成土壤闆結,以利提高産量和改善品質,黑馬鈴薯生長後期應适當控水,收獲前10天停止澆水,防止因土壤過濕造成塊莖發病降低耐儲性。

适時收獲

馬鈴薯植株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并逐漸枯萎,匍匐莖幹縮易與塊莖脫離是其成熟的标志,此時應及時收獲避免地下害蟲危害。收獲時應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選擇晴天和低土壤濕度時進行,盡量避免機械損傷。提高商品性,采取田間分級包裝,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品種介紹

黑土豆

黑金剛土豆

黑金剛紫色馬鈴薯是彩色馬鈴薯新品種,表皮烏黑,富有光澤,果肉紫黑色,營養價值比一般馬鈴薯高,除含有普通馬鈴薯所擁有的澱粉、蛋白質、有機酸外,而且富含花青素、VC、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素有“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之稱,集藥用、食用、保健于一體,為世界馬鈴薯高端科技産品。黑金剛紫色馬鈴薯最大的特點在于富含花青素,含量高達42.80mg/kg,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增強體質、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目前,紫色馬鈴薯在中國栽培面積尚小,市場價格12~18元/kg,相當于普通馬鈴薯的6~8倍,一般産量22.5t/平方hm,經濟效益超過15萬元/平方hm。

黑美人土豆

根據其皮肉皆為黑紫色,蒸、煮後其肉質部分呈現出寶蘭石般晶體亮麗蘭紫色澤的特點,冠以“黑美人土豆”之名。花冠紫色,無重瓣,天然結實少。單株結薯6~9個,薯塊長橢圓型,長10厘米左右,皮黑色,肉黑紫色,表皮光滑,芽眼數和深度中等。新品系出苗至成熟90天左右,屬中熟品種。結薯集中,單株平均結薯473克,大面積平均畝産1500公斤左右,塊莖休眠期60天左右,耐貯藏。澱粉含量12%,每千克黑美人中含粗澱粉119.7克,還原糖3.49克,其黑紫色的原因是富含Delphindin(紫色)花青素。該品種除營養豐富外,其富含的花青素還具有抗癌、抗衰老、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

參考資料

2.黑土豆的營養和功效·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上一篇:紫莖澤蘭

下一篇:豆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