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劑

麻醉劑

醫學藥品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藥和醒藥的實際應用了。麻醉是指用藥物或非藥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一部分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多用于手術或某些疾病的治療。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藥和醒藥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藥”催醒的故事。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名:麻醉劑 最早産品:第一個被發明使用的麻醉劑麻沸散 發明者: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 類 型:吸入、靜脈麻醉劑動物複合麻醉劑 作 用:使機體或機體一部分暫時失去感覺 應 用:手術或某些疾病的治療

基本簡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發結于内,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複。”這段關于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緻,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藥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制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曆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秘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蒙汗藥一類的藥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藥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倫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藥之父)。

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迹。1298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于“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藥酒将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遊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藥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蔔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

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藥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藥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随意讓服藥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台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藥,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藥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蔔伽丘又晚一些的意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叙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藥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迹。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并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将病人打昏後硬做。隻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并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污吏,髒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藥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麻沸散

“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華佗早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年間就創制了口服麻醉藥一麻沸散,公元2世紀中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到19世紀中期歐美醫生才開始施用麻醉藥,比中國整整晚了1600多年。這無法比拟的創舉,使祖國醫學一直遙居世界前茅。據《三國演義》記載華佗還想用“麻沸散”為曹操治頭風病,當時建議曹操服“麻沸散”後剖開頭皮切除病根,可惜曹操不相信華佗的本領,反而把華佗殺害了。

關于“麻沸散”的配方遺本傳說衆多。有的說被華佗用火燒掉了;有的說華佗在監獄中送給看守人,而被看守人的妻子燒掉,看守人放下一部分;還有的說華佗燒的是副本,正本留在家中。據後人考證,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曼陀羅花(又名洋金花)。宋代窦材在《扁鵲心書》中載有麻醉劑“睡聖散”,方中說:“人難忍艾火炙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傷人,山茄花,火麻花(即大麻)共為末,每服三錢,一服後即昏睡。”而明代朱棣等撰《普濟方》則有“草烏散”,利用曼陀羅花使骨科病人入睡,’手術時刀割,骨中拔箭頭,都不會覺得痛。

1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華佗神方》,由唐代孫思邈編集,裡面就有人們所渴望而急欲一觀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組成是羊踯躅9克、榮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O.9克,水煎服一碗。書中還記載着此方專治腹中病結或患圓形或長形腫塊,各藥不效,必須割破小腹取出,或腦内有病,必須劈開頭腦,取出病邪之物則頭風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癢,說明麻醉作用還很強。由此可知華佗當時對于腦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學方面已達到相當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戰國時期神醫扁鵲使用“毒酒”麻醉,給兩個心髒病患者做了心髒對換手術。隻可惜“毒酒”由什麼成分組成沒有文字記載,否則我國麻醉劑的發現還要早得多。

近代發展

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天,他牙疼得厲害,當他走進一間充有“一氧化二氮”氣體房間時,牙齒忽然不感覺疼了。好奇心使戴維做了很多次試驗,從而證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為戴聞到這種氣體時感到很爽快,于是稱它為“笑氣”。由于戴維不懂醫學,沒有把這個發現公布于世。後來,戴維經過多次實驗證明,N20确實具有麻醉作用,因它又能引人發笑,所以被稱為“笑氣”。這可能是西醫使用的最早的麻醉劑。

由于會使患者狂笑,而且使用時麻醉師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笑氣”在麻醉史上僅僅是昙花一現。不過,即使是現在,當患者由于某種原因不能使用其他麻醉劑時,“笑氣”仍然可被派上用場。

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頓在研究了笑氣對人體的催眠作用後,帶着笑氣到各地演講,作催眠示範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場觀看表演的一名牙科醫生威爾士的重視,激發了他對笑氣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設想。經幾次試驗後,1845年1月,威爾士在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公開表演在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手術。由于麻醉不足,表演失敗。但是,了解他全部過程的青年助手威廉摩頓卻仍對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摩頓研究發現,一氧化二氮雖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較小,他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示,決定采用乙醚來進行麻醉。

1846年10月,他成功地進行了近代世界上第一例麻醉下的手術。1842年,北愛爾蘭丁堡大學的婦科學者辛普森首次嘗試使用氯仿作為麻醉劑為病人進行手術取得了成功。1880年,威廉·梅斯文改進了辛普森的麻醉方法,他使用導管使氯仿氣體直接輸入病人的氣管。這一方法被今天的乙醚、氯仿全身麻醉術所沿用。

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劑。19世紀末,西方醫學傳入我國,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外科解決了不少中醫認為的不治之症。而中國傳統的麻醉劑及有關的外科手術也就逐步湮沒了。解放後,為了發掘祖國醫學遺産,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研究中藥麻醉劑,1970年7月8日用洋金花(即曼陀羅花)為主藥的中藥麻醉湯在臨床獲得成功。據研究,曼陀羅花含有莨菪堿、東莨菪堿和少量阿托品,有麻醉作用。此後又研制了以洋金花為主藥的針劑,麻醉過程更快。十餘年來在各地推廣進行了十萬餘例手術,包括胃、肺、膽囊、脾、直腸、子宮等的切除手術均獲成功。古代的麻醉劑又獲得新生。

獸用簡介

獸用麻醉藥的種類

目前麻醉劑的種類有吸入麻醉劑、靜脈麻醉劑和動物複合麻醉制劑。而國内常用的動物複合麻醉劑有:846麻醉合劑,又名速眠新(靜松靈、氟哌啶醇、雙氫埃托啡複合),用846對5隻家犬分别以高、中、低3個劑量組進行105次實驗觀察。由于幾種藥物合用,不僅增強了各單藥的作用,而且還降低了各單藥原有的不良反應,特别是降低了雙氫埃托啡抑制呼吸的作用。

保定甯合劑(靜松靈與EDTA複合)。保定甯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與靜松靈的拼合物,雖然EDTA本身沒有麻醉作用,但卻能顯著增強靜松靈的鎮痛、鎮靜、安定和肌松作用。

鹿眠寶(MP合劑)、犬眠寶(QFM合劑)、豬眠寶。由隆朋、氯胺酮、氟哌啶醇、強痛甯原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後溶于蒸餾水,經過濾,消毒,裝瓶,二次消毒再裝盒制作而成。

其他複合麻醉劑。噻胺酮又名複方氯胺酮注射液(隆朋、氯胺酮、鹽酸苯環己哌酯複合)、速麻安(隆朋、氯胺酮複合)、複方靜松痛(1801)、保定1号(乙酰丙嗪與噻芬太尼複合)、保定2号(隆朋與噻芬太尼複合)、眠乃甯(隆朋、雙氫埃托啡複合)等等。

應用現狀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藥物的毒性與副作用(嘔吐、舌回縮、呼吸抑制、心搏停止),擴大其安全和使用範圍,現在很少應用單一的麻醉劑,一般多采用動物複合麻醉劑或将吸入麻醉劑、靜脈麻醉劑、物理麻醉方法等聯合應用,對動物進行複合麻醉。例如華南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教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應用戊巴比妥鈉聯用速眠新,對其在手術實驗犬中的麻醉效果進行觀察發現,戊巴比妥鈉與速眠新複合麻醉誘導期短,初次麻醉維持時間即達4小時。術中隻需追加1次,劑量僅為首次用量的一半,延長麻醉維持時間4小時以上。

然而由于醫學研究手段的限制,現行應用的麻醉藥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沈陽市東陵區東陵獸醫站的何順東、缪英婕經過多例臨床研究認為速眠新可以通過胎盤屏障,從而造成新生幼犬處于麻醉狀态,抑制呼吸系統呼吸機能。同時由于某些犬手術時需加大麻醉劑量手術才能順利進行,使得部分速眠新通過胎盤屏障而作用于幼犬。同時他們還發現采用相同劑量對不同品種犬進行麻醉時,某些犬會出現麻醉過深甚至死亡的現象,而有些品種則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反應。

動物麻醉藥品的展望

新一代麻醉藥品将取代現有麻醉藥品麻醉藥品更新頻繁,新藥品從研制到應用的周期縮短。麻醉效果确實、毒副作用低,對正常生理功能幹擾小的新一代麻醉藥品,包括強效鎮痛劑芬太尼及其類似物、埃托啡及其類似物、α2受體激動劑美托咪啶、強效鎮靜劑氟哌利多、依托脒酯、吸入麻醉劑安氟醚及其類似物、肌肉松弛劑維庫溴铵及其類似物。這些藥品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通過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理想的麻醉劑必将取代現有麻醉藥品。

複合麻醉取代單一麻醉

現有麻醉藥品各有千秋,各存缺憾。為揚長避短,在保證麻醉效果确實的基礎上,降低其毒副作用,擴大其安全範圍和使用範圍,通常選用複合麻醉。複合麻醉是對各種麻醉藥物、麻醉方法和麻醉療法高度選擇并進行最佳組合,從而減少每種藥物的劑量和毒副作用,在對機體生理活動幹擾最小的情況下提供最佳的麻醉技術。

麻醉劑因動物種類而分别應用 

動物種類不同,對各種麻醉劑的敏感性也不同。豬的麻醉無論是隆朋、靜松靈,還是以其為主要成分的複合麻醉劑(如眠乃甯),均不能對其産生确切的麻醉效果;而反刍動物對隆朋及其複合麻醉劑的麻醉麻醉劑作用就較強;但犬對靜松靈及其複合制劑的麻醉效果則較确切。所以,應針對各種動物的不同生理特點而研制其專用麻醉劑。

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中常用的麻醉劑有:揮發性麻醉劑、非揮發性麻醉劑和中藥麻醉劑。

1.揮發性麻醉劑

揮發性麻醉劑包括乙醚、氯仿等。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種動物,其麻醉量和緻死量差距大,所發安全度亦大,動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後蘇醒較快。其缺點是對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體分泌增多,再通過神經反射可影響呼吸、血壓和心跳活動,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時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過深而出現上情況。

2.非揮發性麻醉劑

非揮發性麻醉劑種類較多,包括苯巴比妥鈉、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等巴比妥類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這些麻醉劑使用方便,一次給藥可維持較長的麻醉時間,麻醉過程較平衡,動物無明顯掙紮現象。但缺點是蘇醒較慢。

3.中藥麻醉劑

動物實驗時有時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氫溴酸東莨菪堿等中藥麻醉劑,但由于其作用不夠穩定,而且常需加佐劑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數實驗室不選用這類麻醉劑進行麻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