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

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婦的裝束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後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開後如同五彩缤紛的鳳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翚四風。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中文名: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名稱:鳳冠霞帔 拼音:fèng guān xiá pèi 出處:《霓裳羽衣舞歌》 釋義: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婦的裝束。 用法:謂語

辭海釋義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隻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隻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古代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于婚禮時。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以其形美豔麗如彩霞,故名“霞披”。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于胸前。宋以後定為命服,将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随品級高低而不同,非恩賜不得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绛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發展成了霞帔,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挂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明代對霞帔作了詳細規定,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繡紋的霞帔。明代皇室或貴族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另指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顔色分紅、藍、黃、绛、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鳳冠霞帔曆史詞典解釋

帔:披肩,古代婦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飾。飾有彩制鳳凰的帽子和美如雲霞的披肩。指古代貴族和受朝庭封诰的官宦之家的成年婦女的裝束。《元曲選.楊顯之〈潇湘雨〉第四折》:“阿喲,我戴鳳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鎖的?待我來!”《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花燭之下,烏紗绛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将來從一個貴人,還要帶鳳冠霞帔,有太太之分哩。”

并列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戴的禮冠,上繡鳳凰。霞帔,古代婦女的服飾。古代公主、後妃的禮服。後也指官員夫人的禮服,或用作富貴人家女子出嫁時的吉服。元·孟漢卿《魔合羅》4折:“我與你曲灣灣畫翠眉,寬綽綽穿绛衣,明晃晃鳳冠霞帔,莊嚴的你這樣何為?”△多用于女子服飾方面。→珠光寶氣 ↔鹑衣百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