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丢失

骨丢失

處于失重環境時作用于人體承重骨的壓力驟
骨丢失,是指在失重環境中,作用于人體腿骨、脊椎骨等承重骨的壓力驟減,同時肌肉運動減少,對骨骼的刺激相應減弱,骨骼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導緻骨質脫鈣,并經腎髒排出體外,這樣,航天員會出現骨質疏松、高血鈣症、軟組織鈣化、腎結石等,嚴重時回到地面重力環境後也較難逆轉。[1]
  • 中醫病名:骨丢失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老年人
  • 常見發病部位:人體腿骨、脊椎骨
  • 常見病因:處于失重環境時,作用于人體承重骨的壓力驟減
  • 常見症狀:骨質脫鈣,并經腎髒排出體外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原因

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将航天員在長期空間飛行中面臨的風險進行大小排序,空間骨丢失被列為各種風險因素之首。

據航天醫學專家研究,這主要是因為人體的骨骼始終處于新陳代謝中,通過“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持續相互作用,骨骼系統處于不斷“破舊建新”的動态平衡中。進入失重環境後,人體骨骼這種适應于地球1g重力環境的特有平衡被打破。

實驗表明,微重力環境對“成骨細胞”特定基因和蛋白表達有抑制作用,使“成骨細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最終發展為空間骨丢失。

1999年,中國航天員中心相關課題組曾通過與歐空局合作,在Photon-12返回式衛星上進行了“成骨細胞”空間搭載飛行試驗,深入研究空間飛行對人類成骨細胞的影響。

航天醫學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大多認為失重肌萎縮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失重導緻肌肉活動減少。二是失重引起的血液循環系統紊亂。

症狀

一是由于失重導緻肌肉活動減少;二是失重引起的血液循環系統紊亂。這種“太空病”的症狀主要是嘔吐、厭食、頭痛、惡心、嗜睡等。

治療方法

①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的關鍵是合理安排飲食結構.要多食入一些含鈣,磷,維生素及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以彌補體内與骨代謝有關的物質的不足.飲食治療貴在長期,合理地調節飲食并持之以恒,短時間内暴飲暴食不但對身體無益,反而有害。

②藥物治療:骨質疏松者體内代謝的異常,可以用藥物進行調整.如老年性骨質疏松者存在着骨鈣的丢失和某些維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鈣劑,維生素制劑,來補充體内的不足。

③激素治療:嚴格地講,激素治療也屬于藥物治療,但有其特殊性.老年性骨質疏松治療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類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恪形成,減少骨質分解,達到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對于女性絕經後産生的骨質疏松,性激素的治療更為重要和有效。

④體育治療:體育治療簡稱體療,是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全身代謝狀态,改善骨恪血液循環狀況,增加外力對骨路的剌激,從而緩解骨質疏松。

⑤物理治療:物理治療簡稱理療,是将電,光,聲等現代化理療儀器作用于人體及骨路之上,促進骨路的合成.主要包括超聲波,超短波,磁療,熱療等。

⑥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長期以來不被人們所重視.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各種疾病(包括骨質疏松)的症狀輕重與人的心理狀态關系密切.心胸廣闊,心情愉快,性格豁達者症狀往往較輕,治療效果也好;心胸狹窄,性格怪癖,心情壓抑者症狀常表現得較重,治療效果也較差.因此,心理狀态的調整日益受到重視。

研究成果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基礎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英賢研究團隊、香港中文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攜手攻關,經過近4年的反複實驗,在失重性骨丢失研究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分子醫學研究,已取得世界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這項成果發現和闡釋了一個同時參與造成失重和增齡性成骨能力降低的小核酸的功能,并在實驗中針對該小核酸開發的治療藥物成功減緩了模拟失重和增齡導緻的成骨能力下降以及骨丢失。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北京時間12月10日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對長期空間飛行影響人的健康因素進行風險分析,由于失重導緻的骨丢失列各種風險因素之首。在美國和俄羅斯的曆次長期太空飛行任務中,盡管采取了各種物理、藥物及營養等手段進行幹預,空間骨丢失問題還一直困擾着航天員。空間骨丢失已成為制約人類進軍深空的瓶頸因素,也是建設月球基地和探索火星之前必須解決的影響航天員安全健康的問題。

專家稱,中國航天員中心領銜開展的失重性骨丢失研究獲重大突破,向未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長期駐留所導緻的骨質丢失的防護,以及逆轉老年人骨質疏松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在失重性骨丢失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其創新團隊還應2012年美國骨科年會特别邀請在焦點大會上作專題系列報告,并被第十屆國際骨質疏松大會授予創新團隊獎。

上一篇:面部脂肪填充

下一篇:瘢痕子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