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

食品營養

食物營養價值
食品營養價值指食品中所含的熱能和營養素能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度。食品營養(food nutrition)是指人體從食品中所能獲得的熱能和營養素的總稱。食品檢測行業投資目前主要集中在檢測儀器設備及配套試劑方面。中國在工商注冊的正規食品加工企業有幾十萬家,除企業之外,各級食品和農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出口檢驗檢疫局、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是檢測儀器設備市場的主要客戶。
  • 中文名:食品營養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food nutrition
  • 釋義:是指人體從食品中所能獲得的熱能和營養素的總稱。

内容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體獲得所需熱能和營養素的最主要來源。

人體就像一部精密的生物機器,需要各種原材料才能保證各個零部件的精确運行。如果我們日常不重視膳食營養,一旦出現不良因素,這台機器就很容易出故障。所以,我們要給身體提供最佳的營養,才能保持最佳的抗病力。

食品營養價值的評價

食品營養價值指食品中所含的熱能和營養素能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度。對食品營養價值的評價,一般主要根據如下幾方面:

①食品所含熱能和營養素的量,對蛋白質還包括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間的比值,對脂類尚應考慮飽和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S/P)。

②食品中各種營養素的人體消化率,主要是蛋白質、脂類和鈣、鐵、鋅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消化率。

③食品所含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内的生物利用率,尤其是蛋白質、必需氨基酸、鈣、鐵、鋅等營養素被消化吸收後,能在人體内被利用參入體組織的程度。

④食品的色、香、味、型,即感官狀态,可通過條件反射影響人的食欲及消化液分泌的質與量,從而明顯影響人體對該食物的消化能力。所以食品感官狀态也是評價食品營養價值的一個重要标志。

⑤食品的營養質量指數。近年來,高熱能食物(如快餐食品)充斥市場,占某些在外就餐人員膳食的較大比例,所以在這些人群中,熱能過營養的弊端頗不少見。

而為指導人們糾正這一現象,形成一種新的評價食品營養價值的觀念和指标,即從滿足人體營養需要上看食品中所含熱能對所含營養素是否平衡,來評價該食品的營養價值高低。這個指标稱為食品的營養質量指數(INQ),其定義如下:

[1193-01]INQ≥1.0者被認為是營養價值高的食品。也有人認為,凡攝入相當1000、2000和2000kcal以上熱能方能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者,分别稱該食品為優質、良質和一般食品。⑥食品價格不一定反映食品的營養價值,對此應該有正确理解。

安全儀器

食品檢測行業投資目

前主要集中在檢測儀器設備及配套試劑方面。中國在工商注冊的正規食品加工企業有幾十萬家,除企業之外,各級食品和農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出口檢驗檢疫局、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是檢測儀器設備市場的主要客戶。

食品檢測儀器的采購主要有常規理化分析儀器、快速篩查檢測儀器、食品品質成分檢測儀器,各類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測儀器,涉及種類繁多。其中既有快速篩查專用設備,也有可用于石化、環境、醫藥等多種領域的通用分析儀器,投資潛力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一個領域。

中國産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九章。首先介紹了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行業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行業發展環境,然後對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行業市場運行态勢進行了重點分析,最後分析了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行業面臨的機遇及發展前景。

營養分類

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按食品對人體的營養意義将食品分為8類。

①谷類食品。指禾本科作物的種子,主要有稻米、面粉、玉米、小米、高粱等,占中國人熱能來源的70%左右。

谷類含6%~10%的蛋白質,但生物利用率較低。含70%~80%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消化率很高。含一定量的膳食纖維。磷、鈣、鐵等無機鹽類生物利用率低。含維生素B1和煙酸較多,但必須經加堿處理才能被人體利用,含維生素B2少。玉米、小米含少量胡蘿蔔素。

谷類種子碾磨過細将損失較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糙米的出米率以92%~95%、小麥的出粉率以81%~85%為宜。過分洗米、棄米湯、不适當加堿等也可損失營養素。

②豆類食品。指豆科作物種子及其制品,也包括其他油料作物。

大豆含蛋白質35%~40%,為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蛋白質。特别是賴氨酸較多,是彌補各類蛋白營養缺欠的理想食品。大豆含油脂17%~20%,其中含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約50%,是任何其他油脂所不能比拟的。大豆約含3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人體不能利用的占一半,所以考慮大豆的營養價值時,碳水化合物以折半計算為宜。

大豆中還含鈣、鐵、鋅、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大豆中也含有抗營養因素,對人有不良的生理作用,但經适當處理(如濕熱、發酵、發芽等)後可基本消除。大豆加工成豆制品後,消化率可由整大豆的60%提高到90%左右。其他豆類如小豆、綠豆、花生、葵籽等也與大豆相似,但其蛋白質營養價值稍低。

③蔬菜、水果。是人體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鈣、鐵、鉀、鈉等元素的重要來源。所含的膳食纖維、有機酸、芳香物質等也有益于增進食欲,促進消化。

含維生素C較多的蔬菜主要是葉菜類,如花椰菜、甘藍等,特别是蔬菜代謝旺盛部分,如嫩葉、幼芽和花部含量較多。水果中則以柑橘、山楂、鮮棗及猕猴桃等含量最多。深綠和黃紅顔色的蔬菜、水果含胡蘿蔔素較多,如苋菜、韭菜、胡蘿蔔、甘薯和芒果、杏等。

蔬菜、水果常因加工烹饪不當而損失營養素,如切洗流失、加熱氧化、金屬離子觸媒破壞等,應引起注意。有些野菜、野果常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類,是大有開發利用前途的食物資源。某些蔬菜習慣上廢棄的部分,如蘿蔔纓、芹菜葉中分别含有較多的鈣、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C等,應注意充分加以利用。

④畜禽肉類食品。可供給人體優質蛋白質和部分脂肪,無機鹽含量不多但易于吸收利用。也是維生素A和B2的重要來源。豬肉含蛋白質量較低,而且所含較多飽和脂肪對人體健康不利,而雞肉或草食動物肉的蛋白質含量高所以營養學家、畜牧學家與食品生産經營部門均主張用雞肉代替豬肉。

⑤魚類等水産食品。在蛋白質營養價值方面可與畜禽肉類媲美,所含脂肪70%~80%為多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也較低,所以遠比畜禽肉類脂肪為優。含鐵、鈣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比畜禽肉類高幾倍至十幾倍,含豐富的碘和較多的維生素B2和煙酸。

魚肝富含維生素A和D。魚類以外的海産動物,營養價值與魚類相似。海産植物如海帶、紫菜等含有10%~30%的蛋白質,也含較多的鈣、鐵、碘和維生素。海産品中的砷均是有機砷形式,對人體無害。有的含粗纖維較多,影響消化。

⑥蛋類食品。雞、鴨、鵝蛋的化學組成基本相似。鮮蛋含蛋白質約為13%~15%,其營養價值最高,為營養學實驗研究中的理想蛋白質。含維生素A、D和B2較多。鮮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因素,又易受微生物污染,故不宜生食。蛋白烹調方式對營養價值影響不大。

⑦奶類食品。人和各種動物奶分别對其各自的初生子代營養價值最高,對異己子代的營養價值較低,所以對嬰兒應強調母乳喂養。用牛奶時應仿人奶組成調整其營養成分,主要是加水稀釋酪蛋白,補充乳(蔗)糖和維生素A、D等。牛奶含蛋白質和鈣較多,也是維生素A、B2的良好來源,但含鐵少,若不補鐵,易引起缺鐵性貧血。奶粉和煉乳的營養成分與鮮奶基本相同。

⑧食品的加工品。除上述提及者外,主要有罐頭、食用油脂、酒類、飲料、調味品和糖果糕點等,其營養價值主要取決于其原料組成,對人類營養素來源不占重要位置。

營養食品

提起白領,大家多會想到在辦公室工作,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政府公務員等,他們有整潔的辦公環境、較高的收入水平、緊張的工作節奏,較大的工作壓力。白領們看似光彩照人的外表已經慢慢難掩其潛在的健康問題,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膽固醇血症是白領中最常出現的三大疾病。

目前社會上關于白領人群營養健康的信息繁多,有不少是來源不詳,缺少可靠的研究基礎,很大程度上混淆了人們的觀念。該吃什麼,怎麼吃才能促進身體健康、保持體型,是很多白領在工作之餘最為關心的事情。

牛奶

長期以來牛奶被視為營養價值很高的營養食品,對于牛奶最近在社會上引起的争論,着實讓追求健康的白領們迷惑不解。有人說牛奶是導緻各種疾病的危險品,有人說牛奶是功效頗多的美容佳品。到底牛奶是營養品、危險品還是美容品呢?

這種疑惑是由于近期的不當報道加上人們普遍缺乏營養知識造成的。在市面上,有人宣稱“牛奶會導緻骨質疏松和兒童氣喘;雞蛋會誘發過敏,蛋白質過多;紅肉會導緻大腸癌;魚也最好少吃。”一時間,似乎動物性食物都不能吃了,吃了就會得各種各樣的疾病。

有位美國學者認為,動物性食物是導緻肥胖、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骨病、腎病、眼病、腦病的罪魁禍首。尤其是宣稱“奶類食品會促發癌症、骨質疏松”、“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類似觀點,吸引着人們的眼球,同時也困惑了許多人。

那麼牛奶恐慌到底是某些書籍的“造勢”之作,還是果然如此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牛奶的營養價值如何。

奶類是一種營養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主要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鈣、維生素a、核黃素等營養素,可以減緩疲乏,提高工作效率,是保持體力和腦力活動極好的營養食品。

白領族工作緊張,飲食不規律,常常會因為膳食結構不平衡引起微量營養素缺乏。特别是有些白領女性,為了塑造美好身材,往往采取節食等手段,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因此白領更需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入,來平衡膳食結構。

牛奶豐富全面的營養價值能很好地滿足了白領族的這一需求。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膳食指南中都提到,要适量食用奶類及其制品。針對我國奶類食物攝入較少、膳食鈣攝入不足的情況,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類及其制品,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提出,每天建議食用100克奶類及奶制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北卡大學合作的“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縱向追蹤項目數據提示,自1989年至2004年,城市20-35歲年輕女性(大多數白領女性的年齡段)奶類攝入量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到平衡膳食寶塔推薦量的一半。因此白領工作者,在目前的膳食狀況下,不僅不應減少奶類的消費,反而應當适當增加奶類的攝入。

合理的膳食,科學的營養搭配是健康的保證,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競争力的前提。我國營養專家認為,任何食物都不能過量食用,應當遵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造一個食物多樣、合理搭配的飲食環境。尤其是對于白領們,常喝奶類及其制品,是增強體質、補充鈣質和維生素的有效方式。

我國奶類食物攝入水平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不考慮我國的營養缺乏問題如何解決,反而擔心牛奶“過量”引起的癌症甚至幾乎身體所有的疾病,似乎牛奶成了世間第一毒藥,豈不怪哉!因此,我們建議白領們多學習一點營養知識,以便樹立一種正确的營養觀念,對待眼花缭亂的不實報道,才能增強自身識别和判斷的能力。

氨基酸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能夠為機體和大腦提供能量,是一切生命物質之源。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如果人體缺乏任何一種必需氨基酸,就可導緻生理功能異常,影響抗體代謝的正常進行,最後導緻疾病。同樣,如果人體内缺乏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會産生抗體代謝障礙。

氨基酸在人體中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對于促進生長發育、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體缺乏其中某一種,甚至導緻各種疾病的發生或生命活動終止。由此可見,氨基酸在人體生命活動中顯得多麼需要。

誤區

營養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由于其它兩個要素:遺傳和環境是不易改變的,因此,身體就像機器一樣,經常維護可以保持良好狀态和延長其壽命。

1.吃得好必定營養好

人們常常覺得價格貴的食品,其營養必定比普通食品要好,隻要吃得好必定營養好。但是吃得好就一定吃得營養嗎?其實營養好是指吃得合理,無論食品的價格昂貴與否,都有其自身的營養特點和局限性,不會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價格高低把映的是該食品的來源的難易程度,跟營養萬分不是成正比的關系。

因此,不用花很多錢也能保證全面營養的要求。每一原能量來源應該是糖類占55%-65%,脂肪占20%-25%,蛋白質占1%-15%。

2.花錢買健康

随着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國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保健食品的熱潮。但是并不是有了保健食品便可以不注意正常膳食,或者用保健食品代替普通飲食。每一種保健品隻是在個别的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方面含量高,比如說含鐵、鋅、維生素、DHA、生物類黃酮等,而其他營養素的含量則很低或沒有。

因此,它不能代替天然食品,且單一補充某種營養素會打破食物營養素間的平衡而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3.隻吃油不吃脂

“脂”指的是動物性脂肪,因其在常溫下呈固态而得名,含飽和脂肪酸。“油”指的是植物性脂肪,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許多人因過于擔心動物性脂肪對健康的不利影響而對其敬而遠之。

其實這樣做符合人體營養的要求,按照合理營養的要求,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1:1:1。所以不要完全排除動物脂肪的攝入,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青年人,适當攝入一些動物脂肪或肥肉對身體是有益的。

4.早餐吃少晚餐補齊

對于上班族來說,早晨的時間非常緊張,于是草草吃點早餐甚至是不吃就去上班了。而到了晚上,時間比較充足,飯菜下分豐盛。從人的生理需要來看,早餐應是有質有量的一餐,因為人體活動,特别是腦力活動需要能量和各種營養素。

一個人經過一個晚上的十多個小時,胃早已空了,上午又是一天中活動最大的時間段,必須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吃早餐,血糖就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而下降,嚴重影響腦組織的正常功能活動,使人常常精神委靡,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

而晚餐油脂攝入過多,又沒有多少活動,容易造成能量過剩,引起脂肪儲存而發胖。另外,由于人睡後體内血液流速減緩,大量血脂容易沉積于血管壁上,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老年人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

合理的膳食結構應是:早餐、中餐、晚餐占一天熱能的百分比為25%-30,40%和30%-35%。

5.洋快餐方便

外國快餐在城市已經非常普通,由于看到歐美人多數又高又壯,許多人認為洋快餐非常有營養。其實,國外的人稱洋快餐為“垃圾食品”

洋快餐多偏重于肉食、油炸食物。營養構成為高脂肪、高澱粉的純熱能食品,缺乏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一個105克的漢堡含有30毫克的膽固醇;而一隻154克的雞腿含有103毫克的膽固醇。此外,這些食品多為煎炸為主,脂肪、蛋白質在高溫下容易形成緻癌物質,攝入過多會損害人的健康。

6.吃碳水化合物容易發胖

近年來,很多人認為富含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米飯、面制品、馬鈴薯等會使人發胖,這是不正确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過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類産能營養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過剩。

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内可産生約17kJ(4kcal)能量,而1g脂肪則能産生約38kJ(9kcal)能量,也就是說同等重量的脂肪約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另

外相對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攝入更多的能量。動物實驗表明,低脂膳食攝入很難造出肥胖的動物模型。

從不限制進食的人群研究也發現,當提供高脂肪食物時,受試者需要攝入較多的能量才能滿足他們食欲的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時,則攝入較少能量就能使食欲滿足。因此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過剩使人發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