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營銷

電影營銷

市場營銷方式模式
電影營銷一方面是指企業利用電影如置入式廣告、贊助等方式來展開營銷活動;另一方面是指電影自身的營銷,電影在拍攝和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定位,利用營銷的思維來展開運作。這裡所指的電影營銷主要是電影自身的營銷。電影營銷觀念和營銷模式的更新不僅僅是電影業發展的曆史要求,也是當下拯救民族電影産業、抵禦國外大片的沖擊的必經之路。電影營銷需要将電影制作、廣告策略、市場調研、宣傳炒作、公關活動、促銷手段等有效融入,必須精确而缜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營銷傳播的整合力量,全方位進行開發,方可取得最好的營銷效果。
  • 中文名:電影營銷
  • 外文名:
  • 定義:利用營銷的思維來展開運作
  • 類型:指企業利用電影如置入式廣告
  • 模型:整合營銷

方式

電影音樂營銷:好的電影音樂不僅可以與内容相輔相成,錦上添花,還能引起廣大觀衆的共鳴,帶動前期營銷,提升票房。

跨界資源置:資源置換是指影片中植入了多種品牌或商品,這些品牌再以多種形式和渠道對影片進行宣傳推廣。

社會化媒體營銷:電影在社會化媒體的營銷上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話題互動主導,二是意見領袖主導。

參與營銷:參與營銷和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前者更側重“主人翁”的參與體驗,後者更側重于“被牽着走”的帶動性。

自制片:産品即營銷

市場定位

一部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制作,一部分是影片的發行。對于影片的制作,必須考慮市場定位,是否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需要什麼”而不是“消費者在哪裡”來定位産品和賣點;是音樂劇、愛情片、動作片、警匪片、賀歲片還是恐怖片或科幻片與倫理片等等。

在考慮影片定位時,就需要有營銷的意識,在演員方面,是明星荟萃還是演員平民化,是打造明星還是采用明星演員,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雖沒明星,但同樣能夠走紅,同樣能夠赢得觀衆的眼球,因為故事情節貼近生活,真實反映生活;張藝謀的《千裡走單騎》除了高倉健以外,其他的也都是平民化。

在語言方面,可以是地方方言,如《我愛我家》式的“北京牌”幽默、《瘋狂的石頭》與重慶方言;在情節上,可以是搞笑,可以是“造樂”,如周星馳式的滑稽、“春節晚會”式的小品、相聲;如賀歲片慣用的找大家喜聞樂見的明星,深挖小人物有趣的故事,再加上一些無惡意的誇張的手法等等,通過在内容、演員、情節等制作過程中的定位,在拍攝地和方式等方面進行正确選擇,通過調查分析與科學的定位,從而有針對性地分析影片的目标受衆,進而為電影下一步的營銷打下基礎。

模式

整合

“整合營銷”模式即在信息搜集、論證、實施、反饋的循環網絡的支配下把各個相關産業環節鍊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集高效的産業鍊運作模式。具體到電影業,也就是要把制、發、放及相關産業領域整合起來,以電影作品為中心,建立起多支點的盈利模式和資本回收渠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著名學者唐·E·舒爾茨提出了一種現代營銷方法——整合營銷傳播(IMC),成為備受推崇的現代營銷模式。“IMC從理論上脫離了傳統營銷理論中占中心地位的‘4P’理論,強調‘4C’理論,企業營銷傳播思考的重心從‘消費者請注意’轉變為‘請注意消費者’倡導真正的‘以消費者為中心’。”IMC理論的發源地——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組把IMC定義成:“IMC把品牌等與企業的所有接觸點作為信息傳達渠道,以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目标,是從消費者出發,運用所有手段進行有力的傳播的過程”。

首先我們要搭建現代客戶導向型組織架構,成立高效的客戶管理團隊——IMc中心。整個管理模式為客戶——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層管理人員的倒三角型模式,并且IMC中心直屬最高決策者領導,保證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準确性

。這樣便可以通過社會統計學的數據搜集和分析來預測消費者與潛在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滿意度、忠誠度以及一系列的市場指數,為整合營銷傳播模式提供堅實的運作基礎。

對消費者數據庫的分析和以此做出的市場預測應該貫徹到電影産業運作的各個環節當中去,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帶着IMC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進入到劇本的編寫階段,即根據目标市場選擇适當的題材和故事,确定影片的主題、風格和類型,結稿後,報企業集團決策層審議,決策層可以根據政策風險評估、投入産出預測、資金運營現狀等來确定是否付諸攝制該影片。

一旦影片投入拍攝,就應該按照“輕”“重”“緩”“急”的策略制定一套科學化的宣傳計劃,如采取捆綁推廣宣傳、産品贊助、電影素材拍攝廣告、聯合促銷等方法。在這方面,《英雄》可以稱得上是個典範,在前期策略階段采取了“封鎖消息”、“推出《緣起》”、“沖擊奧斯卡”、“抵制盜版宣傳”的手段,在中期策略階段采取了“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人民大會堂首映禮”、“内地音像版權天價拍賣”的宣傳攻勢,在後期策略階段主要采取的是“影院營銷”、“打擊盜版”等方式。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整合營銷模式是一個循環的綜合體,在營銷的最後階段要搜集營銷信息,并及時反饋給調研、咨詢部門,以更新已有的消費者數據庫,完善信息監控系統,這樣就完成了整合營銷的一個循環。

電影整合營銷模式的理論建構和市場檢驗需要在模仿和借鑒中逐漸展開,同時也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即要解決體制層面上“兩個制度”的問題——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管理設施現代化,加強硬件的建設,如計算機化管理系統的完善;具有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人才,為整合營銷模式提供智力支持。

品牌

如果說,縱向的聯姻注重的是信息的循環和不同環節、行業的鍊接,那麼橫向的交叉則是指在某一個層面或環節上采取多種營銷模式,為整個營銷過程尋找建立更多的盈利點,這就需要借鑒當前比較先進營銷理論——品牌營銷。品牌營銷應該是各種營銷模式的核心,整合營銷傳播也應以品牌營銷為中心。

品牌營銷包含兩個層面,即建構以突出差異化為目的的品牌識别體系與開發以品牌的核心價值為主體的品牌資産,前者是後者的價值物化,後者是前者的理念延伸。電影本身是一種無形産品,人們消費電影的結果,不是獲得和占有任何有形物,而是獲得某種心理感受,而一個強勢品牌必然有鮮明、豐滿的品牌識别。

品牌營銷的第二個層面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品牌的核心價值。“品牌核心價值是品牌資産的主體部分,它讓消費者明确、清晰地識别并記住品牌的利益點與個性,是驅動消費者認同、喜歡乃至愛上一個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價值是品牌的終極追求,是一個品牌營銷傳播活動的原點,即企業的一切價值活動(直接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是營銷傳播活動)都要圍繞品牌核心價值而展開,是對品牌核心價值的體現與演繹,并豐滿和強化品牌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作為一種無形産品是對概念、企業文化和産品特性的提煉和濃縮,與第一個層面“無形産品有形化”的策略相反,這裡需要的是“有形産品無形化”,這是由品牌的内涵決定的。張藝謀身上民族電影的标簽、馮小剛的賀歲片招牌、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成龍的諧趣動作設計⋯⋯都是這些金字招牌的核心價值定位。

策略

産品策略

對于制作好的影片,要充分挖掘影片的“整體概念”,特别是要加強對後電影産品開發,有資料表明,美國電影産業的總收益,20%來自于銀幕營銷,80%來自于非銀幕營銷,如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并進、互為支持的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

網絡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的營銷構架。電影營銷不應該隻是局限于影片本身,一部電影的商業運作是可以通過一個産業鍊做營銷的。電影産品如果是強勢品牌,很容易拉動商家趨之若鹜,例如《星球大戰》系列的周邊産品的銷售收入早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如《七劍》開發了包括七八千萬人民币的網絡遊戲以及動漫,徐克導演親自設計的七把劍也被制成了禮品盒等等,同時,在電影品牌之下,特許經營、聯合促銷、植入性廣告等,都将是很有赢利潛力和空間的。

渠道和價格

在價格的制定過程中,應該分層分步地進行,如可以是對首映權進行拍賣,拍賣獨家放映權是一種方式,全面鋪開且贈送放大鏡用于滿地找牙也是一種方式;再如價格,根據渠道策略确定不同的價格策略,可以同步上映,可以逐步拓展市場,可以采取分期的價格策略,可以統一定價。

傳播策略

對電影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大衆傳播的工具;而電影之所以存在或存在得好不好的支點,完全視它與觀衆之間的互動關系是否順暢良好,因而必須将營銷傳播進行整合運用,如宣傳,媒體、海報是宣傳,演員與觀衆見面,動員社會力量進行研讨也是宣傳,如路演、如首映儀式和晚會等等,當然,還可以利用短信、網絡等手段進行快速傳播。

因為在激烈的競争環境下,盜版異常猖獗,基于電影的生命周期短和快速傳播的特點,在上市時就要快速跟進,更多地追求速度和力量,快速制勝。電影營銷需要将電影制作、廣告策略、市場調研、宣傳炒作、公關活動、促銷手段等有效融入,必須精确而缜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營銷傳播的整合力量,全方位進行開發,方可取得最好的營銷效果。

雖然電影的各類營銷手段最終的目的無不都是指向票房,但是票房外的市場更加廣闊,作為一種自主性極強的選擇性消費行為,電影如果透過建設性的娛樂創意,對于人們的欲望、情緒、情感、理性和信念,全方位地進行刺激、調節、培養氣氛、滲透與挑戰,将會使消費者會心甘情願地為不同層面的體驗付費,電影,将因營銷而更精彩。

成長

曆史

中國電影業在經曆了世紀之交的慘淡經營後終于迎來了一個産業化發展的“春天”。2004年我國電影産量突破200部,票房首次突破十五億元,加上電影後産品和電影頻道等的收益,總收入将達30億元,比2003年提高了近百分之六十,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從此駛入了快車道。但綜觀近幾年電影市場,不難發現國産片市場還是“一道單調的風景線”,除了張藝謀、馮小剛等少數的電影品牌依然勢頭強勁外,大多數國産片仍擺脫不了在“生死線”掙紮的狀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電影營銷傳播的孱弱和滞後。

計劃經濟時代

中國電影營銷模式的變遷是随着整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實現的。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電影業的營銷模式主要依托政府力量實行行政壟斷,其營銷渠道是暢通無阻的,然而也是固定單一的,再加上那個時代娛樂方式的匮乏,觀影人次持續走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政府的“指揮棒”卻讓電影營銷失去了經濟學上的意義和價值。

八九十年代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影業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逐步走上了産業化發展的道路,并開始搭建自己的市場平台,而此時,電影營銷依然處于壟斷的陰影下步履維艱。中影公司獨家代理進口片的發行。國産片的發行也必須限制在十幾家電影廠的名義下,電影産業的概念隻是停留在理論論證的層面上,而沒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市場化的實踐。

1993年頒布的《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緻力于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統購統銷”的局面,調整由此形成的制片、發行、放映三者之間經濟分配上的不合理狀況,标志着電影體制改革的正式啟動,但改革的步伐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年代顯得疲憊而無力。

政府授權或默認的壟斷行為、進口影片的沖擊、盜版的肆虐、營銷模式的單一等都使得國内電影市場愈加風雨飄搖、每況愈下,陷入了“不改革等死,盲目改革找死”的怪圈,此時的電影營銷雖然走到了市場的前台。但由于營銷觀念的淡薄、制片發行放映領域的脫節導緻營銷的疲軟,很多優秀的國産影片葚至都沒有和觀衆見面,直接被放進倉庫。

世紀之交

第五代的集體複興和轉型、民營資本的介入、改革政策的強力推出使得電影市場出現了暫時的繁榮,同時電影營銷也開始由過去的頂端市場走向了終端市場,引入了經濟學和營銷領域的先進理論,并借鑒好萊塢的整合營銷模式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營銷表演。《英雄》、《十面埋伏》、《手機》等影片的票房神話就是現代營銷模式的經典案例,不過靠幾部大片很難撐起整個中國電影市場。

現狀

縱觀之,我國電影營銷的“現代化”才剛剛開始。“銷售工作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把産品鋪到消費者的面前。讓消費者看得見;二是如何把産品鋪進消費者的心中,讓消費者樂得買。”在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過程中,把産品鋪到消費者面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産品鋪到消費者的心裡,這就需要運用現代的營銷理念深度挖掘産品的經濟價值。

更新觀念和模式

電影營銷觀念和營銷模式的更新不僅僅是電影業發展的曆史要求,也是當下拯救民族電影産業、抵禦國外大片的沖擊的必經之路。在這方面,民營電影公司功不可沒。伴随着《電影制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人暫行規定》等一系列相關政策的頒布,電影業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從而激發了民營的投資熱情。

據調查,2002年至2003年,民營影視公司和其他社會力量投資電影的比例已經達到三分之一強,華誼兄弟、新畫面、北大華億、世紀英雄、保利博納等民營企業出品的影片成為票房保證,占據着全國各地影院的主要票房。《英雄》、《卧虎藏龍》、《大腕》、《和你在一起》、《手機》、《十面埋伏》等近幾年能攪起市場波瀾、吸引注意力的影片無一例外都貼着“民營制作”的标簽。

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産業已成為民營電影公司逐鹿天下的戰場。然而,由于電影行業的投資風險、資本風險和政策風險依然很大,大量的社會流動資金望而卻步,另外許多已經進入電影業的民營資本抱着短期的投機心态而非長期的經營心态,使得電影營銷市場陷入欠穩定的運營狀态。這些現象表明。電影營銷所依托的成熟的電影市場還沒有形成,在沒有開放、公平、公正、穩健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下,電影營銷隻能是紙上談兵。

切入點

因此,引入整合營銷觀念,建立立體交叉的盈刊模式和超穩定的經營結構,是當前電影業發展的切入點和重點。

幾年前,“營銷”對于中國電影業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是《英雄》讓人們感受到了“營銷”的魅力,接下來《十面埋伏》、(2046)、《功夫》、《天下無賊》等影片的比拼更是讓營銷迅速升值。不過,縱觀世界電影營銷的現狀,中國的電影營銷隻是進入了啟蒙的時代。與好萊塢電影的營銷相比,差距是很明顯的。“好萊塢的營銷策劃是建立在科學運作的基礎上,他們不是憑感覺和經驗進行咨詢,而是通過嚴密的市場調查和信息分析,設計出一個完備的營銷方案。

而我國電影業的整體營銷水平還不高,很多電影企業的營銷行為的随意性強而科學性弱,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電影營銷策劃。”

現狀

随着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的不斷深入,電影營銷作為電影商業化運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應做到應時而變。要提高中國電影業的整體營銷水平,一個前提是要對中國電影營銷現狀有充分的認識,關于當前電影營銷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觀念淡薄

電影營銷從概念的提出到市場化的運作僅僅經曆了幾年的時間,還沒

有從根本上革除傳統觀念的禁锢,在國營制片廠,一部投資上百萬元的影片,能拿出兩三萬元來宣傳就不錯了。這種國有發行體制的惰性緻使一些優秀的國産電影“鎖在深閨人未知”,《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國和日本電影市場上的巨大反差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中國電影營銷觀念淡薄的根本原因還在于體制上陳舊與弊病。電影運作上的條塊分割。制、發、放體系的互不統屬和斷鍊掉線,市場主體的權、責、利模糊不清,導緻各個環節相互扯皮,制片部門無法強化對發行渠道的支持、服務和管理,發行部門也因人情網絡和利益分配的問題無法放開手腳,放映部門也總是在抱怨國産影片不适合觀衆口味,而忽視了影院本身的營銷。總之,能否革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電影産品生産經營機制,是突破傳統營銷觀念的重要前提

人才匮乏

先進的營銷觀念和模式需要優秀的營銷人才付諸實踐,都在談電影産業化。但産業化不是喊口号就能喊出來的,它需要落實到電影企業的經營層面上,而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就體現在人才結構和運作技能上,具體到電影營銷環節,就需要在營銷人才上大做文章。

從張偉平和張藝謀的合作實例中可以看到營銷人才的價值所在。張偉平對《英雄》的營銷策劃的确為國産影片營銷的經典案例。“究其本質,創新性地将營銷觀念導入電影産業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場運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然而,張偉平這樣的營銷人才在中國太少了,因此培養一批一流的發行、營銷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已經刻不容緩。中國電影呼喚營銷“明星”,也需要一大批專業技能過硬的基層營銷人員,我們21世紀的狀況是營銷人才缺少而叉惰性嚴重,緻使很多優秀的國産影片全面敗北。

模式單一

12年以來中國電影營銷仍處于一種以銀幕營銷為目的,以公關傳播為主要手段的營銷狀态。著名的娛樂營銷專家文碩認為,正在成長中的中國電影營銷模式将經曆單一票房營銷模式,以票房營銷為主、以非票房營銷為輔的營銷模式,票房營銷和非票房營銷并重的營銷模式,以非票房營銷為主、以票房營銷為輔的營銷模式四個階段。

而我們的困境是票房營銷不盡如人意,非票房營銷後勁不足。現階段的中國電影營銷已經走出了單一的票房營銷模式,但遠遠還沒有和國際接軌,在跨世紀的新時代,綠色營銷、網絡營銷、關系營銷、品牌營銷、分衆營銷、競合營銷、文化營銷等新的營銷方式應運而生,成為企業營銷的新潮流和新趨勢。

我國電影産業要實現營銷方式的變革。應該借鑒一些新的營銷理論并結合自身産業的特點開拓更多的營銷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的營銷模式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主要表現在把創意作為營銷的全部内容,而沒有把營銷建立在深入細緻的市場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電影營銷策劃不隻是一個技巧、一個招數,而是一門科學。

再好的點子,隻有與整體營銷策劃相适應才會奏效。”就算11年運作比較成功的《十面埋伏》和《2046》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幾個點子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但從長遠看來,點子有效,然而有限,非科學化的營銷隻能得逞于一時,不能得逞于一世。

随着中國電影産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中國電影營銷模式将面臨着一次“改革風暴”,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現代營銷理論和經濟學上的相關理論為我國電影營銷注入新鮮的血液,架構有中國特色的電影營銷模式,是電影産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相信,如果中國電影能早日建立起赢利點密布、經營結構超穩定并與現代國際水平接軌的整合營銷傳播模式。那麼。中國電影的興旺将指日可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