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

防風

中藥藥名
防風,中藥名。别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是一種藥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幹旱,主産于河北、黑龍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防風 二名法: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rucz.) Schischk.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傘形目(Apiales,Umbellales) 科:傘形科(Umbelliferae) 亞科:芹亞科(Apioideae Drude) 族:脂膠芹族、防風亞族 屬:防風屬(Saposhnikovia Schischk.) 種:防風 分布:産黑龍江、吉甯、遼甯、内蒙古、河北、甯夏、甘肅、陝西、山西、山東等省區。

植物形态

防風屬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壯,長圓柱形,有分枝,淡黃桂冠色,根斜上升,與主莖近等長,有細棱。基生葉叢生,有扁長的葉柄,基部有寬葉鞘,稍抱莖;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14-35cm,寬6-8(-18)cm,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長圓形,有柄,長5-8cm,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狹楔形,長2.5-5cm,寬1-2.5cm;頂生葉間化,有寬葉鞘。複傘形花序多數,生于莖和分枝頂端,頂生花序梗長2-5cm,傘輻5-7,長3-5cm,無毛,無總苞片;小傘形花序有死4-10,小總苞片4-6,線形或披針形,長約3mm;萼齒三角狀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長約1.5mm,無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雙懸果狹圓形或橢圓形,長4-5mm,寬2-3mm,幼時有疣狀突起,成熟時漸平滑;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歸經

歸膀胱、肺、脾、肝經。

相關配伍

1、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錢,甘草、防風各六錢,黃連五錢,以三味熬取濃汁,次下蕤仁膏,日點。(孫氏《集效方》)

2、骨蒸煩熱及一切虛勞煩熱,大病後煩熱,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每用五錢,生姜五片,水煎服。(《濟生方》)

3、小便淋澀: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葵子各二兩。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禁忌

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血虛發痙、陰虛火旺者慎用。

生理特性

防風為多年生草本,高30-2000px。根粗壯,長圓柱形,有分枝,淡黃桂冠色,根斜上升,與主莖近等長,有細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幹旱。宜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酸性大,粘性重的土壤中種植。

藥理作用

鎮痛作用

1、對醋酸緻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取體重18-21g小鼠24隻均分二組,分别po防風水煎劑(1ml含2g生藥)40g/kg和同體積水。1小時後ip0.5%醋酸0.2ml/20g,觀察20分鐘内小鼠扭體反應次數,結果防風組小鼠扭體反應數為11.4±1.8次,明顯低于對照組19.2±2.4次(P<0.05)。

2、對小鼠痛阈的影響:采用熱闆法測定痛阈,其條件是熱闆溫度為55±0.5℃。取體重18-20g雌性小鼠,經預測反應潛伏期後挑選其反應潛伏期不超過30s的小鼠20隻,均分二組,分别po防風水煎劑相當生藥40g/kg及同體積水,測定給藥前後小鼠反應潛伏期,結果見表2,防風組小鼠的反應潛伏期在服藥後60s及90s均明顯延長,(P<0.05)。

3、電刺激鼠尾法:電刺激鼠尾法表明,防岡乙醇浸劑給小白鼠ig21.18g/kg及sc42.36g/kg,均有一定鎮痛作用,給藥後鎮痛率分别為46.4%和56.7%,60分鐘後的鎮痛率則分别39.O%與53.3%。

鎮靜作用

1、對戊巴比妥鈉阈下睡眠劑量的影響:取體重20-28g小鼠40隻均分二組,分别po防風水煎劑相當40g/kg和同體積水後1小時,ip戊巴比妥鈉35mg/kg,記錄15分鐘内動物入睡數,以翻正反射消失1分鐘以上為入睡指标。結果防風組入睡小鼠(17隻,85%)比對照組(17隻,35%)明顯增加(P<0.01)。

2、對小鼠自發活動的影響:取體重20-22g小鼠24隻均分二組,分别po防風水煎劑相當40g/kg和同體積水後50分鐘,記錄10分鐘内小鼠活動次數。結果防風組為226.3±35.9、對照組為326.7±27.7,可見防風使小鼠自發活動明顯減少(P<0.01)。

抗炎作用

取體重24g-26g雄性小鼠20隻均分二組,劑量同上,l小時後,用巴豆油合劑25ul塗右耳緻炎,4小時處死小鼠,稱重并觀察炎症反應程度。結果防風組的腫脹程度(13.9±0.9mg)明顯低于對照組(18.4±1.2mg)(P<0.05)。

體外抑菌試驗:采用平闆法進行體外抑菌實驗,結果防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鍊球菌、肺炎雙球菌及二種黴菌(産黃青黴、雜色曲黴)等有抑菌作用,而對流感杆菌、傷寒杆菌、福氏及志賀氏痢疾杆菌無抑菌作用。

抗過敏作用

1、對2,4-二硝基氯苯(DNCB)所緻遲發型超敏反應的影響:

取體重25-28g雄性小鼠20隻均分二組,用5%DNCB丙酮溶液0.01ml背部皮膚緻敏,次日再緻敏一次,5天開始給藥,防風組小鼠每日po防風20g/kg,對照組服用同體積水,連續給藥7天,在末次給藥後用1%DNCB丙酮0.02ml塗右耳,20小時處死小鼠取左右耳片(直徑8mm)稱重,以二耳片重量之差表示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程度。結果防風組為2.90±0.45mg,明顯低于對照組4.88±0.78mg(P<0.05),說明防風有抑制DNCB所緻的遲發型超敏反應的作用。

2、對緻敏豚鼠離體氣管、回腸平滑肌過敏性收縮的影響:

取體重250g-350g豚鼠10隻,于每隻豚鼠腹腔注射5%卵蛋白1ml,同時二後腿各注射0.4ml緻敏,4周後進行豚鼠離體氣管回腸平滑肌過敏性收縮試驗。結果,氣管收縮(2.8±0.5mm),比對照試驗(7.8±0.7mm)明顯降低。回腸收縮試驗結果,10段回腸收縮高度為31.8±4.3mm比對照組10段回腸收縮高度(42.4±5.2mm)明顯降低。

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

取體重23-25g小鼠24隻分2組,每日ig給藥1次,連服4天,在末次給藥後同時ip5%雞紅細胞液0.5ml再處死,計算紅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

解熱作用

将家兔用三聯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疫苗)制成動物緻熱模型。Ip關防風水煎液2g/kg,以安替匹林和生理鹽水作對照。防風水煎液在1-2小時内解熱作用明顯。

主要特點

藥品簡介

防風Fángfēng

1.《國語·魯語下》:“丘聞之,昔禹緻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韋昭注:“防風,汪芒氏之君名也。”漢張衡《思玄賦》:“嘉群神之執玉兮,疾防風之食言。”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駕》:“莫學防風随後到,塗山明日會諸侯。”

2.藥草名。羽狀複葉,葉片狹長,開白色小花。根供藥用,有鎮痛、祛痰等作用。《新唐書·方技傳·許胤宗》:“即以黃耆、防風煑湯數十斛,置牀下,氣如霧,熏薄之,是夕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防風》:“銅芸、茴草、屏風、蕳根、百枝、白蜚。防者,禦也。其功療風最要,故名。屏風者,防風隐語也。”

藥用信息

【基原】Umbelliferae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幹燥根。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

【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應用】

1.用于感冒頭痛,風疹瘙癢。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惡風寒者,常配伍荊芥、羌活、獨活等;治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與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風疹瘙癢,多配伍苦參、荊芥、當歸等。

2.用于風濕痹痛。适用于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黃。

3.用于破傷風角弓反張、牙關緊閉、抽搐痙攣等症。該品入肝經,有祛風解痙之效。常與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和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血虛發痙及陰虛火旺者慎用。

功能主治

解毗毒

如有人中砒霜之毒,則用防風一兩,研成碎末,用水調服既可。非常見效。

雙向作用:

防風,又名銅芸、百枝,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别錄》),喻禦風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為“風藥中之潤劑”。臨床随證配伍,具有不同的雙向作用,茲瑣志之。

能發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張元素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防風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湯);劉河間治三焦實熱用防風配荊芥、硝、黃等(防風通聖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濕熱之劑,後者乃表裡雙解之劑。

防風配黃芪、白術,即玉屏風散。方中黃芪實衛,得防風則使邪去而外無所擾,得白術以培中固裡,使脾健内有所據。所謂“發在芪防收在術”,内外兼顧,誠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筆者用本方加麻黃根、龍骨、牡蛎、浮小麥、烏梅,治自汗、盜汗,均獲佳效。

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即《内經》雲“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濕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取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術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卧,肢體酸疼,大便溏洩,小溲頻數者,用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若因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洩瀉者,用痛瀉要方(《醫方集解》引劉草窗方),取防風能舒脾瀉肝勝濕,為引經之要藥。

防風配枳實(殼)能通便。方如《太平聖惠方》搜風順氣丸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王好古用防風合蒼術、甘草為末(神術散),加生姜、蔥白煎服,治内傷冷飲,外感寒邪而無汗者。筆者臨床取本方加枳殼(實)、麥芽治心下虛痞,以行氣除滿,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經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驗後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筆者臨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加防風、升麻、大黃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極細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飲湯調服。不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氣分,一舉兩得。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以及氣虛、陰虛者非宜。

藥材性狀

幹燥的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稍彎曲,長20~30厘米,根頭部直徑約1厘米,中部直徑1~1.5厘米。

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

根頭部有密集的細環節,節上有棕色粗毛,頂端有莖的殘痕;根部外皮皺縮而粗糙,有不整齊的縱皺及細橫紋,除散生污黃色的橫長皮孔外,點狀突起的須根痕也随處可見。

質松而軟,易折斷,斷而不平坦,木部淡黃色,皮部黃棕色有裂隙,射線呈放射狀。

氣微香,味微甘。

以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佳。

外皮粗糙、有毛頭,帶硬苗者質次。

主産于黑龍江、吉林、内蒙古、河北。

此外,防風藥材遼甯、山東、山西、陝西等地亦産。

以黑龍江産量最大。

在商品中,黑龍江、吉林、遼甯,内蒙古(東部)所産的稱關防風或東防風,品質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張家口)所産的口防風和山西所産的西防風品質次于關防風;河北(保定、唐山)及山東所産的稱山防風,又稱黃防風、青防風,品質亦較次。

除上述正品防風外,尚有以下幾種,均為地區習慣用藥。

①川防風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詳川防風條。

②竹葉防風為同科植物竹葉防風的根,詳竹葉防風條。

③雲防風為同科植物松葉防風的根,産雲南、四川。

植物高30~100厘米,莖有細條紋。

葉為2回或3回成三數分裂,裂片狹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中部以上莖生葉有葉鞘。

傘形花序,花序柄延長,堅硬;無總苞或僅有葉狀總苞1片;傘輻6~8,長短不一;小總苞片約10片;萼缺;花冠黃色。

果卵形。

④新疆防風為同科植物細葉防風的根。

産新疆。

植物高1~2米。

基生葉多數,3回羽狀全裂,裂片線形;莖生葉較小。

傘形花序,傘輻少數,不等長,被短柔毛;總苞有5~10片披針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多數,集成頭狀,小總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齒短,絲狀;花瓣白色。

果近圓柱形,密生柔毛。

加工炮制

【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幹。

【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内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幹燥根、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甙、酚類、多糖類及有機酸。

該品辛溫,甘緩不峻、散風勝濕,為防風通用之藥。《本草彙言》:“防風,辛溫輕散,潤澤不燥。發邪從毛竅出,故外科腫瘡腫毒、瘡瘘風癞諸證,亦必需也。”

該藥在美容方中頻率較高。現代研究表明,防風煎劑、浸劑有明顯解熱作用,并有抗炎及抗驚厥作用。還有增強免疫和抗過敏作用。

【其他名稱】:銅芸,茴芸,茴草,百枝,百蜚,屏風,風肉

【主要成分】:防風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甙等。根含3ˊ-O-當歸酰亥茅酚、5-O-甲基齒阿密醇、β-谷甾醇、甘露醇以及木蠟酸為主的長鍊脂肪。尚含揮發油、前胡素和色原酮甙。

【性狀】:根圓柱形或長圓錐形。表面灰棕色,有縱槽,并有橫向皮孔及點狀根痕。根頭部密集環節,上有棕竭色毛狀殘存葉基。體輕質松,斷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1.治療面神經麻痹:将全蜈蚣兩條研成細末,用防風30克煎水送服,每日1劑,晚飯後服,病程長者加當歸、川芎,兒童酌減。藥後避風寒。10日為1療程,治療1~2療程。2.治療扁平疣:防風丸。每日2次,每服10克。一般連續服1~3周,如服4周無效即改用他法治療。3.用于排砷:防風、綠豆、紅糖、甘草。水煎分2次服,14日為1療程。4.用于慢性腰背關節痛:以防風注射液(防風、牛膝、桂枝按中藥常規制劑法制成)于腰背部壓痛明顯的穴位按歸經用藥法選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5~7次為1療程。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1、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以及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

2、用于風濕痹痛,防風能祛風濕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療風濕痹痛等症。

3、用于破傷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防風治破傷風,有祛風止痙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瀉作用,如用于腹痛洩瀉,常配合白芍、白術、陳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應用。

藥方選擇

1.防風通聖散(《宣明論方》),疏風解表,瀉熱通便,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

2.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發汗祛濕,兼清裡熱,主治外感風寒濕邪。

3.玉屏風散(《丹溪心法》),益氣固表,主治表虛自汗,易感風邪。

4.消風散(《外科正宗》),疏風養血,清熱除濕,主治風疹,濕疹。

5.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疏風止痛,主治外感風邪頭痛。

6.玉真散(《外科正宗》),功效祛風化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