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

酸棗

鼠李科棗屬植物
酸棗(學名: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w)又名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産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布。多野生,常為灌木,也有的為小喬木。樹勢較強。枝、葉、花的形态與普通棗相似,但枝條節間較短,托刺發達,除生長枝各節均具托刺外,結果枝托葉也成尖細的托刺。葉小而密生,果小、多圓或橢圓形、果皮厚、光滑、紫紅或紫褐色,内薄,味大多很酸,核圓或橢圓形,核面較光滑,内含種子1至2枚,種仁飽滿可作中藥。其适應性較普通棗強、花期很長,可為蜜源植物。果皮紅色或紫紅色,果肉較薄、疏松,味酸甜。酸棗的營養價值很高,也具有藥用價值,酸棗作為食品,去果肉棗仁還是中藥材,如江蘇長美花卉的酸棗,太行山上野生較為普遍。
    中文名:酸棗 拉丁學名: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 别名:小酸棗、山棗、棘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鼠李目 科:鼠李科 族:棗族 屬:棗屬 種:棗 亞種:酸棗 分布區域:新疆、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Hu ex H.F.Chow,1768

植物學史

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很早就有記載,酸棗可以“安五髒,輕身延年”。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種野果,它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可以起到養肝、甯心、安神、斂汗的作用。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神經衰弱、心煩失眠、多夢、盜汗、易驚等病。同時,又能達到一定的滋補強壯效果。常見的中藥“鎮靜安眠丸”,就是以酸棗仁為主要成分制成的。患有神經衰弱的人可以用酸棗仁3-6克,加白糖研和,每晚入睡前溫開水調服,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酸棗作為中藥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主要用于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等證的治療。生物活性物質,如酸棗多糖、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生物堿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烏苷(cGMP)等,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在中國,酸棗仁入藥尤早,其氣微弱,味甘性平無毒。遠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作上品,說它能治療“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濕痹。久服安五髒,輕身延年”。《名醫别錄》還稱其“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能令人肥健”。中醫界普遍認為酸棗仁的功用是養肝.甯心,安神、斂汗,可以治療虛煩不眠、驚悸怔忡、自汗盜汗等症。近代藥理證實,酸棗仁确有鎮靜、催眠作用并常與中藥馬來眠同用于增加療效。

形态特征

棗(原變種)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長枝,短枝和無芽小枝(即新枝)比長枝光滑,紫紅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厘米,粗直,短刺下彎,長4-6毫米;短枝短粗,矩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于短枝上。葉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鈍或圓形,稀銳尖,具小尖頭,基部稍不對稱,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脈;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後期常脫落。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2-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花瓣倒卵圓形,基部有爪,與雄蕊等長;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盤内,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厘米,直徑1.5-2厘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頂端銳尖,基部銳尖或鈍,2室,具1或2種子,果梗長2-5毫米;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酸棗: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小枝稱之字形彎曲,紫褐色。酸棗樹上的托葉刺有2種,一種直伸,長達3厘米,另一種常彎曲。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0.6-1.2厘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3出脈。花黃綠色, 2-3朵簇生于葉腋。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圓形,熟時紅褐色,近球形或長圓形,長0.7-1.2厘米,味酸,核兩端鈍。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野生山坡、曠野或路旁。已廣為栽培。本種喜溫暖幹燥的環境,低窪水澇地不宜栽培,對土質要求不嚴,播後一般3年結果。

産地分布

分布于遼甯、内蒙古、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河南、湖北、甘肅、陝西、四川等省。果實能健脾;種子有鎮靜、安神作用;作棗樹的鑽木,又為蜜源植物。酸棗主要産于我國北方地區,雖然每年八九月份,它總是昙花一現地在市場上出現,供人們嘗個新鮮,但用它加工的飲料、食品卻很多,如酸棗汁、酸棗粉、酸棗酒等,人們随時随地都可以買到。

栽培技術

種植

喜溫暖幹燥氣候, 耐旱,耐寒, 耐堿。适於向陽幹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窪水澇地種植。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 在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将老株根部發出的新株連根劈下栽種, 方法同定植。育苗田在苗出齊後進行淺鋤松土除草,冬至前要進行2-3次。苗高6-10cm時每1hm2追施硫酸铵225kg,苗高30cm時每1hm2追施過磷酸鈣180-225kg。為提高酸棗座果率, 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 把主幹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 形成樹冠; 也可進行環狀剝皮,在盛花期, 離地面10cm高的主幹上環切1圈,深達木質部, 隔0.5-0.6cm再環切1圈,剝去兩圈間樹皮即可, 20日左右傷口開始愈合,1個月後傷口愈合面在70%以上。種子繁殖:9月采收成熟果實, 堆積,漚爛果肉,洗淨。春播的種子須進行沙藏處理, 在解凍後進行。秋播在10月中、下旬進行,按行距33cm開溝, 深7-10cm,每隔7-10cm播種1粒, 覆±2-3cm,澆水保濕。育苗1-2年即可定植, 按2-3m×1.0m開穴,穴深寬各30cm,每穴1株, 培土一半時,邊踩邊提苗, 再培土踩實、澆水。

采收貯藏

酸棗主要産于中國北方地區,雖然每年八九月份,它總是昙花一現地在市場上出現,供人們嘗個新鮮,但用它加工的飲料、食品卻很多,如酸棗糕、酸棗汁、酸棗粉、酸棗酒等,人們随時随地都可以買到

加工方法

摘下果實浸泡一夜,搓去果肉,撈出,碾破核殼,淘取酸棗仁,曬幹,生用或炒用。炒酸棗仁,将原藥材洗淨曬幹,放鍋内炒至鼓起并有香氣時即取出晾涼。久炒失效。

商品規格

酸棗仁商品規格常分為2個等級。一等:種仁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飽滿,表面深紅色或棕褐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2%,碎仁不超過5%,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二等:果仁較癟瘦,表面深黃色或棕黃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5%,碎仁不超過10%,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

采收

9-10月,當果實呈紅色時即可摘下。采摘可用竹竿打落;或噴0.03%-0.05%乙烯利溶液催落果實,4天後搖樹,撿落下的果實。

包裝與貯藏

貯藏應存放于清潔、陰涼幹燥、通風、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并防回潮、防蟲蛀。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70%-80%為宜,商品安全含水量12%-14%。貯藏期間應保持環境清潔,發現受潮及輕度黴變、蟲蛀,要及時晾曬或翻垛通風,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密封抽氧沖氮養護。

退皮技術

酸棗土法酸棗在我國北方各地普遍分布,病蟲害少,适應性強,可作為栽培品種棗的優良砧木。但由于果實小、肉薄、不容易退皮,每年造成大量果實黴爛,降低利用率。陝西省渭北西部山區的農民一直采用晾曬、蹂踩的土法退皮技術,方法簡單,操作容易,退皮的棗核既幹淨又飽滿,室溫下可貯藏1年。現将其具體技術介紹如下:

⑴.晾曬蹂踩。酸棗成熟後即可采摘,一般采摘的最佳時間為10月。過早采摘,果實成熟度不完全,利用率不高;過晚采摘,棗核黴爛較多。采回的酸棗不能堆放時間太長,因為其含水量較多,應及時攤在平地上晾曬,避免黴爛而失去活性。在每日的晾曬中要翻動多次,使所有酸棗均勻幹燥。一般在水泥地面上晾曬兩三天,在土地面上晾曬四五天,即可出現果皮皺縮,或搖動果實能聽到響聲,說明果肉與果核出現間隙,即可停止晾曬,開始退皮。量少時,人工反複用腳蹂踩,使果肉與果核脫離;量多時,可利用較輕的圓形碾石碾壓,一般重量為50公斤左右,一邊碾壓,一邊翻動,反複多次後即可退皮。

⑵清洗過濾。經過踩蹂或碾壓後,果皮與核就可脫離,但相互仍混合在一起,不能直接利用。為了分離棗核,就要清洗過濾。把混合物倒入盛水的桶内,經過攪拌,分離的果肉、果皮和其他雜物就會漂浮出水面,用過濾器過濾除去。沉澱在桶底的棗核,用手搓洗幾遍,直到棗核表面幹淨,再經攪拌過濾,就可沉澱出幹淨的棗核。

⑶幹燥,貯藏。剛沉澱出的棗核含水量多,應及時攤在平地上晾曬六七天,使其充分幹燥。然後收集起來,裝入通氣的布袋中,放在幹燥的室溫下貯藏。棗核生活力較強,一般當年或第二年露地播種,出苗率較高,用來嫁接優良棗品種。

病蟲防治

蟲害有黃俐蛾, 幼蟲期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青蟲菌粉500倍液。

鏽病:

酸棗鏽病是酸棗的常見病害之一,各産區均有發生。嚴重時使樹勢削弱,引起大量早期落葉,影響産量和品質。

病害症狀:

病株多在中脈兩側、葉尖端和基部産生病菌夏孢子堆。初為散生淡綠色小點,後逐漸凸起呈暗黃褐色,葉背夏孢子堆直徑為0.5ram。表面破裂後,散出黃色粉狀物即夏孢子。葉片正面與葉背夏孢子堆相對應處産生綠色小點,邊緣不規則,葉面呈花葉狀,且逐漸失去光澤,最後幹枯,早期脫落。落葉自樹冠下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冬孢子堆一般多在落葉以後發生,比夏孢子堆小,直徑0.2-o.5ram,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表皮。

病原種類:

病原為棗層鏽菌(Phakopsoraziziyiphi—vulgaris(P.Henn.)Diet.)屬擔子菌亞門,鏽菌目。僅發現夏孢子和冬孢子兩個階段。夏孢子球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至黃褐色,單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為14-16/um×12-20tLm。冬孢子長橢圓形或多角形,單胞,平滑,頂端壁厚,上部栗褐色,基部淡色,大小為8-20/um×6-20tLm。

發病規律:

以冬孢子在落葉上越冬。以夏孢子形态越冬或以菌絲體在病芽中越冬。病害通常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下旬至9月初出現大量夏孢子堆,不斷進行再侵染,達發病高峰,并開始落葉。8-9月間降雨量與病害的嚴重程度關系密切。此時降雨多,發病重,幹旱則發病輕或無病。

防治技術:

⑴加強栽培管理适當修剪過密的枝條,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降低棗園濕度。冬季清除殘枝落葉,集中燒毀以減少病菌來源。

⑵藥劑防治發病重的棗園可于7月上、中旬開始噴1次20%粉鏽甯2000倍掖,或波美0.3度石硫合劑,隔1個月左右再噴1次,能有效控制病害發生。

主要價值

酸棗的營養主要體現在它的成分中。它不僅像其他水果一樣,含有鉀、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新鮮的酸棗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其含量是紅棗的2—3倍、柑橘的20—30倍,在人體中的利用率可達到86.3%,是所有水果中的佼佼者。

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很早就有記載,酸棗可以“安五髒,輕身延年”。可以起到養肝、甯心、安神、斂汗的作用。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神經衰弱、心煩失眠、多夢、盜汗、易驚等病。同時,又能達到一定的滋補強壯效果。常見的中藥“鎮靜安眠丸”,就是以酸棗仁為主要成分制成的。患有神經衰弱的人可以用酸棗仁3—6克,加白糖研和,每晚入睡前溫開水調服,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英國學者在對虛弱症患者的觀察中發現,凡是連續按時吃酸棗的,其康複速度比單純服用多種維生素類的快6倍以上。因此,酸棗被證明具有防病抗衰老與養顔益壽的作用。常喝酸棗汁則可以益氣健脾,能改善面色不榮、皮膚幹枯、形體消瘦、面目浮腫等症狀。此外,酸棗中含有大量維生素E,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生長,使皮膚與毛發具有光澤,讓面部皺紋舒展。

營養成分

熱量t278 (千卡)

硫胺素t0.01 (毫克)

鈣t435 (毫克)

蛋白質t3.5 (克)

核黃素t0.02 (毫克)

鎂t96 (毫克)

脂肪t1.5 (克)

煙酸t0.9 (毫克)

鐵t6.6 (毫克)

碳水化合物t62.7 (克)

維生素Ct900 (毫克)

錳t0.86 (毫克)

膳食纖維t10.6 (克)

維生素Et0 (毫克)

鋅t0.68 (毫克)

維生素At0 (微克)

膽固醇t0 (毫克)

銅t0.34 (毫克)

胡羅蔔素t3.4 (微克)

鉀t84 (毫克)

磷t95 (毫克)

視黃醇當量t18.3 (微克)

鈉t3.8 (毫克)

硒t1.3 (微克)

主治功能

1、膽風沉星(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多睡)。用酸棗仁一兩(生用)、蠟茶二兩,以生姜汁塗炙微焦為散。每取二錢,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溫服。

2、膽虛不眠(心多驚悸)。用酸棗仁一兩,炒香,搗為散。每服二錢,竹葉湯調下。又方:再加人參一兩、辰砂半兩、乳香二錢半,調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3、振悸不眠。用酸棗仁二升,茯苓、白術、人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稱“酸棗仁湯”。

4、虛煩不眠。用酸棗仁二升,母、幹姜、茯苓、芎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先以水一鬥煮棗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餘各藥同煮,最後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棗仁湯”。

5、骨蒸不眠。用酸棗仁一兩,加水二碗研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後,再下地黃汁一合,煮勻吃下。

6、盜汗,用酸棗仁、人參、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理療效果

1、 酸棗葉中提取的酸葉酮對冠心病有較好的療效;

2、酸棗仁(炒棗仁)含有脂肪油及蛋白質、植物甾醇及皂甙,有鎮靜、催眠作用,前人有“熟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經臨床實踐,生用炒用都有催眠功效;

3、酸棗仁還有持續降低血壓的作用;

4、酸棗仁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心髒病患者尤其适合食用。

食療作用

酸棗性平,味甘酸;

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

可用于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盜汗的治療。

臨床應用

酸棗仁安神、養心、斂汗。經試驗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呈現鎮靜、催眠作用。 用酸棗仁煎劑和粉劑治療失眠症,結果表明,有一定鎮靜安眠的短期療效。在臨床上面,采用酸棗仁,對于輕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較為顯著理想的療效。另外,失眠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于失眠症狀的恢複均有很好的幫助。

植物文化

《列仙傳》中記載的神話故事說,(前551年)周靈王太子晉喜歡吹笙,聲音酷似鳳凰鳴唱,遊曆于伊、洛之間,仙人浮丘生将他帶往嵩山修煉。三十餘年之後,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别,升天而去,隻留下劍缑挂在酸棗樹上。

武周聖曆二年(699),武則天于東都洛陽赴登封封禅,留宿嵩山腳下升仙太子廟,當地百姓獻酸棗葉茶,武則天飲後啧啧稱奇,感興而為周太子晉撰碑文,并親為書丹,存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

據宋代錢易《南部新書》所載:“唐大中三年(849年),東都(洛陽)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宜皇問,服何藥而緻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酸棗葉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進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

酸棗仁關于它的治病效果,民間流傳着一些趣聞和傳說。

唐代永淳年間,相國寺有位和尚名允惠,患了癫狂證,經常妄哭妄動,狂呼奔走。病程半年,雖服了許多名醫的湯藥,均不見好轉。允惠的哥哥潘某,與名醫孫思邈是至交,潘懇請孫思邈設法治療。孫詳詢病情,細察苔脈,然後說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來便愈。”潘某聽罷,大喜過望。孫思邈吩咐:“先取些成食給小師父吃,待其口渴時再來叫我。”到了傍晚時分,允惠口渴欲飲,家人趕緊報知孫思邈,孫取出一包藥粉,調入約半斤白酒中,讓允惠服下,并讓潘某安排允惠住一間僻靜的房間。不多時,允惠便昏昏入睡,孫再三囑咐不要吵醒病人,待其自己醒來,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後,神志已完全清楚,癫狂痊愈,潘家重謝孫思邈,并問其治愈道理。孫回答:“此病是用朱砂酸棗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兩,酸棗仁及乳香各半兩,研末,調酒服下,以微醉為度,服畢令卧睡,病輕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覺,須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驚而醒,則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吳正肅,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劑,競睡了五日才醒,醒來後病也好了。”這一巧治癫狂之法,取其酸棗仁有安神之功,配伍朱砂,故收到理想療效。

主要品種

酸棗屬于原始野生品種,通過嫁接可轉型為各種不同外形的大棗,也可通過自身基因組的萬年進化成為各種品味和不同形狀的大棗。酸棗的種類大概分為:蘋果型、鴨蛋形和介于這兩種之間的另一種類型。如果按酸棗的品味來分,可分為三種;一類是酸甜類,另一類為偏酸類型,還有一種品味不太上口,微酸而且不甜。另外還可以通過酸棗核的大小來分;一種是核小肉厚,另一種則是核大肉薄。 在原始的棗類品種中,有一類介于酸棗和大棗之間的一個早熟品種。這個品種已經很難見到,它的成熟期往往要比其它任何一種棗類提前,大概提前一個月左右。這種棗不但核小肉厚,而且吃起來脆甜微酸可口,外形類似于蘋果。

野生酸棗類型: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遷安地區的野生酸棗的特性、利用價值進行了考察,結果如下。

園酸棗 這是酸棗的基本類型,分布較廣,是藥用棗仁的主要品種,極豐産。樹冠半開張,刺多;葉片小,長卵形,棗吊長15cm左右;果實圓形,果柄短,皮厚肉薄,味酸;核大圓形,種仁飽滿。如大園酸棗、園鈴酸棗、園酸棗、小鈴铛酸棗等。

長酸棗 和園酸棗基本相似,樹冠半圓形,刺多而細小,側枝長,棗吊長20cm左右,葉片較大。果實呈長圓形。出仁率中等,果核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如長酸棗、馬蓮酸棗、仿鈴酸棗、大長甜酸棗等。

扁酸棗 樹冠開張,生長勢中等。果實扁圓形,大小不等,成熟時呈紅棕色,核小肉多,适合食用。如算盤子酸棗、砘子酸棗、扁酸棗、小扁酸棗等。

尖嘴酸 樹勢中等,枝條較密,葉片較大,針刺易脫落。果實長橢圓形,果柄中長,果點多、果皮厚、味酸甜、核長圓形。如尖嘴酸棗、尖酸棗、甜辣椒酸棗等。

牛奶酸棗 樹形與園酸棗相似,樹勢中等,棗吊長10cm左右,葉片小,針刺易脫落。果實卵形或桃形,果柄長,成熟時呈棕紅色,肉薄質脆,味酸。果核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如牛心酸棗、牛奶酸棗、雞心酸棗等。

秤砣酸棗 樹冠開張,較豐産;葉片較大,針刺少。果實倒卵形,形似秤砣,果實較小,熟時黃棕色,果肉較厚,果柄較長,味酸甜,可以食用。如秤砣酸棗、蒜頭酸棗、白酸棗等。

上一篇:川楝子

下一篇:姚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