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闆橋開倉濟民

鄭闆橋開倉濟民

古代曆史事件
鄭闆橋開倉濟民,指鄭闆橋先生,任濰縣縣官時,恰逢大荒,百姓餓至欲人吃人地步。鄭縣令下令開倉濟民,緩解了當時的饑荒。鄭闆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号闆橋,名為鄭燮(xiè)。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客居揚州。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
    中文名:鄭燮 外文名:ZhengXie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别名:鄭闆橋,闆橋先生 國籍:中國(清)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興化 出生日期:1693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765年1月22日 主要成就: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 代表作品:《闆橋全集》 号:闆橋 字:克柔

作品賞析

鄭燮,号闆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牍。公之餘辄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赈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鄭闆橋曾任範縣令,案無留牍,愛民如子。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闆橋開倉赈濟,或阻之,闆橋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譯文

鄭燮(xiè),号闆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在範縣做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家裡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于有人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鄭燮開官倉放糧赈濟災民,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都到什麼時候了,如果向上申報,輾轉往複,百姓怎麼活命?(如果)上邊責問下來,我一人承擔罪過。”(鄭闆橋)立即發糧食給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萬人。他離任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他。

注釋

1、長:擅長。

2、室:家。

3、賄賂:别人送的東西。

4、案:桌子。

5、無留牍(dú):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6、之:的

7、辄:就。

8、至:至于。

9、遷:指調動官職。

10、值:遇,遇到。

11、或:有人。

12、譴:責備,責問。

13、任:負責。

14、活:救活。

15、豈:怎麼

16、其:他,指代鄭闆橋

17、去:離開

18、餘:空閑

19、為:作為,當

20、食:吃

21、牍:文件

22、長吏:主官,地方最高的官員。

中心

文中的鄭闆橋是一個愛民如子、敢于負責、清正廉明、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背景

清代知名畫家鄭闆橋先生,任濰縣縣官時,恰逢大荒,百姓餓至欲人吃人地步。鄭縣令下令開倉濟民,緩解了當時的饑荒。公衆感恩戴德,稱他清正廉明,愛民如子,一時傳為佳話。鄭闆橋辭職後,“一肩明月,兩袖清風”,隻帶着一條黃狗、一盆蘭花。從此隐居鄉裡,以賣字畫為生。

​人物簡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闆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着有《闆橋全集》。

書亦有别緻,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羁,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饑為民請赈,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着。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題句,觀者歎絕。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歲。

清代的鄭闆橋,是曆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上一篇:董存瑞炸碉堡

下一篇:梯形中位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