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月

人類登月

航天行為
美國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曆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1961年5月25日,美國肯尼迪總統向全世界宣布實施宏偉的載人登月計劃。這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雖然是美國與蘇聯競賽的産物,但也可以認為是人類向太陽系擴張的第一步。嫦娥一号”繞月飛行成功,中國有了第一顆月球衛星,此舉是中國為15年内實現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夢想邁出的第一步。38年前的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足迹印刻在了月球上。從1969年的“阿波羅11号”到1972年的“阿波羅17号”,美國相繼将12位宇航員送上月球。如今這些登月英雄們早已鶴發年邁,他們當年的登月行程是否艱難?他們記憶裡的月球又是什麼樣的?[1]
    中文名:人類登月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時間:1961年5月25日 宣布者:美國肯尼迪總統 屬于:載人登月計劃

阿波羅計劃

簡介

阿波羅計劃(Projec Apollo),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阿波羅計劃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曆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綜述

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緻力于完成載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羅11号宇宙飛船達成了這個目标,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

為了進一步執行在月球的科學探測,阿波羅計劃一直延續到1970年代早期。總共耗資約240億美元,因此有人認為,資金是美國能領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阿波羅”飛船的任務包括為載人登月飛行作準備和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已于1972年底結束。迄今(2012年)為止還沒有過其他的載人航天器離開過地球軌道。阿波羅計劃詳細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份、光學特性并探測了月球重力、磁場、月震等。

後來的天空實驗室計劃和美國、蘇聯聯合的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也使用了原來為阿波羅建造的設備,也就經常被認為是阿波羅計劃的一部分。

阿波羅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計劃中也有過幾次嚴重的危機,包括阿波羅1号測試時的大火造成維吉爾·格裡森、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号的氧氣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返回大氣層時排放的有毒氣體都幾乎使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喪命。

計劃過程

1969年7月16日早晨9點32分,阿波羅11号飛船連同它的三十六層樓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綜合發射台發射了。在飛船上的是民航機長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兩個空軍軍官小埃德溫·“嗡嗡叫”奧爾德林上校和邁克爾·科林斯中校。土星号的第三級把他們送進了一條一百一十八英裡高的軌道。

把一切工作系統檢查了兩個半小時之後,他們再度發動了第三級火箭,這使他們獲得了每小時二萬四千二百四十五英裡的速度,脫離地球大氣層向二十五萬英裡外的月球前進。

在離地球五萬英裡處,科林斯操縱名為“哥倫比亞”的指揮艙,使它與稱為“鷹”或簡稱L·M·的脆弱的登月艙正面相對。“哥倫比亞”和“鷹”互相一鈎住,土星号的第三級就被抛棄了。

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們開動了“哥倫比亞”的發動機,使他們進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六十九英裡之内的一條軌道上。

在肯尼迪角時間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爬過兩個運載工具之間的管道,進入了登月艙“鷹”号,那天黃昏,宇航員們就進入了月球的重力常這時他們離月球已不到四萬四千英裡,速度越來越快了。

星期六下午,他們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時三千七百三十六英裡,進入了繞行月球的軌道。航控台(它們與設在休斯敦的國家宇航局載入宇宙飛船中心聯系的無線電報機)于7月20日星期日上午7點零2分鐘叫醒他們,因為這一天是預定在月球上着陸的一天。在“鷹”艙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把登月艙着陸用的四條難看的腿伸展出去。

航控台告訴他們說:“你們完全可以駛離船塢了。”于是,登月艙就和“哥倫比亞”分開,這時阿姆斯特朗說,“‘鷹’已經長了翅膀了1下午3點零8分,他發動了宇宙飛船的引擎,于是他們朝着月球上的靜海飛去。

他們在離月球表面九點八英裡處進入了一條低軌道,在一片可怕的滿是高山和火山坑的月球荒野上飛行。這時,休斯頓的一部計算機開始在他們的儀表盤上閃光,向他們發出警報。

現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們當然不能回頭,于是他們就根據在休斯頓的一個青年指揮官員的指示向前飛去,阿姆斯特朗掌握着操縱器,“嗡嗡叫”奧德林不停大聲讀出儀器上顯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們在下降的最後時刻,遇到了一些麻煩。

當阿姆斯特朗發現他們将落在廣闊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處于他們的目标之西四英裡處,故有此稱)時,“鷹”艙月球之間的距離已不到五百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飛去,但這計劃外的延長旅程,意味着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須立即作出決定,要麼轉向那邊去,要麼冒墜毀的危險。

就在這一刹那,他前面的儀表盤上發出兩道白光,顯出接觸月球字樣。“鷹”艙已經着陸了。他說,“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着陸。”這時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東部日光節約時間下午4點17分42秒。

把儀器檢查了三個小時之後,兩個宇航員問休斯頓,他們可否省去預定的四個小時休息時間而就在現在下機。休斯頓回答說,“我們支持你們這一行動。”他們穿上了價值三十萬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艙内的壓力。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

在第二級階梯上他拉了一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五億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現上去。

他的九号半B的靴子接觸到了月球表面,他說:“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時是下午10點56分20秒。他拖着腳步在地上走來走去。

他說,“月球表面是纖細的粉末狀的,它象木炭粉似的一層一層地粘滿了我的鞋底和鞋幫。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許隻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細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腳印來。”

阿姆斯特朗把那細粉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褲袋裡。接着,在他下艙後十九分鐘,奧爾德林走到他身旁來說,“美呵,美呵,壯麗的凄涼景色。”阿姆斯特朗把一根标樁打入土裡,把電視攝影機架在上面。樣子象蜘蛛的“鷹”艙離鏡頭六十英尺遠,正處于電視圖象的中央,它後面就是外層空間的永恒的夜。這裡的重力是六分之一個G,僅及地球上重力的百分之十六點六。

電視觀衆們看到這兩人象羚羊似的跳來跳去,并聽到奧爾德林說,“當我要失去平衡的時候,我發現恢複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樹起了一面三英尺長五英尺寬的美國旗,它是用鐵絲縛在旗杆上的;奧爾德林向它行禮。

他們還存放了一個盛有七十六國領導人拍來的電報的容器和一塊不鏽鋼的飾闆,上面标着下列字樣:“來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紀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這裡踏上月球。我們是代表全人類和平地來到這裡的。”

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在注意月球。從澳大利亞到挪威,從堪薩斯到華沙,人們将耳朵貼向收音機,或從電視上收看重大事件。據估計,電視觀衆約有6億人,占地球上人口總數的1/5。即使在同美國不友好的國家裡,這一登月任務的新聞也由電台以贊賞的态度或者至少以公正的态度進行報道。

開羅廣播電台将阿波羅登月稱為“人類最偉大的成就”。倫敦的一位律師秘書将此舉說成為“簡直太了不起了”。女演員吉納·勞洛布裡吉達說:“這決不是娛樂行業的表演。”但是,“我今天在電視中看到的将會水遠是最出色的。”

按計劃,第一次月球旅行将持續不到一天的時間。登月艙将于明天下午1時55分從月球起飛。在指令艙飛回地球之前,它将被抛棄掉。

他們一面收集五十來磅石塊供科學研究之用,一面測量他們太空衣外面的氣溫:陽光下是華氏234度,陰處是零下279度。他們擺出一長條金屬箔來收集太陽粒子,架起測震儀來記錄月球震動,還架起反射鏡來把結果送給地球上的望遠鏡。

他們在半夜裡回到“鷹”艙,總共在月球上停留了二十一小時又三十七分鐘之後,發動引擎離開了月球,(航控台說:“你們可以起飛了。”奧爾德林說:“對!我們是這條航道上的一号機。”)返回軌道之後,他們就和呆在“哥倫比亞”裡的柯林斯會合,柯林斯把兩個飛行工具重新鈎在一起。他們就從管道裡爬過去和他呆在一起,“鷹”艙則被放走而飄入太空,最後将墜毀在月球上。

上午1點56分,柯林斯使“哥倫比亞”朝向地球,就發動引擎,使指揮艙擺脫了月球的引力。回程需要六十個小時。那天晚上,宇航員們通過電視送到地球上來一幅攝自十七萬五千英裡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

奧爾德林說:“坐在這裡看着地球變得越來越大而月亮變得越來越小,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特朗說:“不管你航行到哪裡,回家總是好事。”星期四,他們以每小時二萬四千六百零二英裡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五十七英裡重新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一階段的最關鍵時刻,宇宙飛船的擋闆被四千度的高溫烤焦了。雲把指揮艙包圍起來,因此無線電聯系中斷了三分鐘。

守候着的航空母艦“大黃蜂号”上的雷達已探測到正降落的“哥倫比亞”在十三點八英裡外,在三個八十三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傘下疾降。

接着,這指揮艙就濺落在海面上,激起六英尺高的大浪,并傾翻了。但經艙内三人努力把舷邊的氣袋充了氣,就立即使它恢複了平衡。“大黃蜂”号上起飛的直升飛機在頭頂盤旋,引導這隻飛船開往目的地。

尼克松總統在艦橋上揮動雙筒望遠鏡。艦上的樂隊吹奏起了“哥倫比亞,你是海上明珠”,在整個美國和許多外國城市裡,教堂鐘聲四起,氣笛長鳴,汽車駕駛人都按響了車上的喇叭。

登月方案

四個方案

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标後,阿波羅計劃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盡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将宇航員送上月球。曾有四個方案被考慮:

直接起飛

此計劃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航天器,直接飛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後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地球軌道集合

此計劃需要兩艘隻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集合并對接。整個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劃未被采納。

月球表面集合

此計劃需要兩艘航天器被發射:一艘自動航天器攜帶推進系統,先期登月;載人航天器晚些發射。推進系統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載人航天器上,然後返回地球。

月球軌道集合

這個方案由約翰·C·霍博爾特的團隊提出。這種方案是一艘較大的航天器,稱為指令/服務艙,攜帶一艘裝載宇航員的登月航天器,稱為登月艙。指令/服務艙攜帶從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闆。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分離,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3名宇航員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務艙中。登月完成之後,登月艙重新起飛,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集合,并返回地球。

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月球軌道集合隻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航天器的質量大大減小。通過将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

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時降落,後者在任務完成後起飛與指令/服務艙會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隻需要一次單獨的火箭發射。當時的顧慮是次數較多的對接和分離所提出的技術難度。

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确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号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确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

質疑

綜述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曆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僞造》的文章,對美國31年前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質疑。不僅許多報刊紛紛轉載了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密切關注。一時間,沉寂了一陣的關于阿波羅登月真僞的讨論再次熱火起來。

據美國一家權威的社會調查機構統計,竟有10%(約2500萬)的美國人認為:所謂阿波羅登月,是美國宇航局制造的一個大騙局。

奇怪的是,迄今為止未看到美國官方對此有任何正式反應。現年69歲(現已故)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為何不讓他出來澄清事實?是美國對此根本不屑一顧,還是确有難言之隐?各國新聞媒體頗有要對此進行一番調查采訪的勢頭。

由來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觀念,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競賽中處于劣勢的美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重振昔日科技和軍事領先的雄風。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國要在60年代末實現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載着“阿波羅11号”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

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機拍攝了奧爾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

他們在登月艙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國國旗,為了使星條旗在無風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風招展,他們通過一根彈簧狀金屬絲的作用,使它舒展開來。

接着,宇航員們裝起了一台“測震儀”、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們共停留21小時18分鐘,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羅11号”指令艙載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降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類首次登月宣告圓滿結束。

但時隔30多年,戈爾多夫卻公開發表文章對美國拍攝的登月照片表示懷疑。他認為,所謂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拍攝的所有照片和攝像記錄,都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制造的。他強調,他是在進行了認真的科學分析和認證後作出這一結論的。

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的;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于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慢6倍。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并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

由于當時美國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僞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著名工程師拉爾夫·勒内、英國科學家戴維·佩裡和馬裡·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疑表示贊同。

無獨有偶,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确實發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極,在那裡指令艙彈出火箭,并被軍用飛機回收。

随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内表演登月過程,最後進入指令艙,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依據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是一場騙局的問題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著名物理學教授哈姆雷特為代表的人士肯定“騙局論”,他們認為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依據有:

1、阿波羅登月照片純屬僞造

根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資料計算,當時太陽光與月面間的入射角隻有6-7度左右,但那張插上月球的星條旗的照片顯示,陽光入射角大約近30度。照片中出現的陰影夾角應該在“跨出第一步”後46小時才可能得到。

2、阿波羅登月錄像帶在地球上攝制

通過錄像分析,宇航員在月面的跳躍動作、高度與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沒有安裝激光反射器

根據美國某天文台的數據可以計算得知,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強度隻是反射器反射強度的1/200。其實,這個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說,月球上根本沒有什麼激光反射器。

4、阿波羅計劃進展速度可疑

美國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個“土星五号”,1月27日做首次發射試驗,不幸失火導緻三名宇航員被熏死。随後登月艙重新設計,硬件研制推遲18個月,怎麼可能到 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對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艙的質疑現代航天飛機隻能把20噸載荷送上低軌,而當年的土星五号卻能輕而易舉地把100噸以上載荷送上地球軌道,将幾十噸物體推出地球重力圈,為什麼後來卻棄而不用,據說連圖紙都沒有保存下來?

6、溫度對攝影器材的影響

月面白天可達到121°C,據圖片看,相機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沒有采用保溫措施的。膠卷在66°C就會受熱卷曲失效,怎麼拍得了照片?

這些人士認為,對以上這一切美國政府一直沒個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擔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響,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脅迫,至今對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來,誕生于美蘇太空競賽年代的“登月騙局”定會水落石出。

反駁

“阿波羅”登月“陰謀論”的提出者“仔細鑒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登月錄像和照片後,發現了許多無法解釋,甚至自相矛盾的漏洞,典型的“論據”有:

在錄像片中,宇航員插在月球土壤中的美國國旗表面不太平整,邊緣略有卷曲,并且看上去一直在“迎風招展”。他們質疑,月球表面的大氣壓為地球大氣壓的1/1014,處于超高真空狀态,不可能有風,旗幟迎風招展不可能在月球上發生,隻能是在攝影棚裡拍攝。

實際上,宇航員帶上月球的是一面塑料制成的美國國旗,由于旗杆太長,“阿波羅”飛船的艙内不能放置,隻好卷起來綁到着陸艙的腿上。宇航員走出着陸艙後,取下旗杆,将橫杆拉開,國旗像撐傘一樣張開,但不平整,邊緣略有卷曲。

宇航員用力握住豎杆插入月球土壤中,松開後旗杆晃動,帶動旗幟擺動,成為“迎風招展”的旗幟。由于月球表面是超高真空,沒有空氣介質造成的阻力,振動的旗杆可以較長時間擺動,這恰好證明美國國旗是插在超高真空的月球表面。

二、漆黑的天空沒有明亮的星星

月球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介質對光的散射,天空是漆黑的,但天空中的星星應該是明亮的。而NASA提供的全部照片和錄像片隻能看到漆黑的夜空,看不到一顆星星。“陰謀論”者認為,很顯然,全部的照片和錄像片不是在月球上拍攝的,而是在攝影棚内僞造的。

實際上,當時宇航員在月面拍攝的漆黑天空是使用膠片拍攝的,由于白天月球表面對太陽光的反射很強,在月面強光源的背景下,拍攝照片時曝光時間必須很短,所以就不可能拍攝到天空中的星星。這看不到一顆星星的漆黑天空,正是在月面拍攝的有力證據。

三、宇航員在登月艙附近出現多個影子

“陰謀論”者提出,月球表面隻有一個光源——太陽,但宇航員卻出現了多個影子,說明是在攝影棚的燈光下拍攝的。

事實上,登月艙的外形是極不平整的多面體,月面也是凹凸不平的。因此,登月艙和月面對太陽光的反射是多方向的,既有多個方向的鏡面反射,又有月面的漫反射,因而使宇航員出現多個影子,這正說明照片是在月球表面拍攝的。同理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宇航員在登月艙的陰影裡,但其身上的宇航服卻仍然是明亮的;為什麼宇航員走下舷梯時,太陽明明是從他背後照過來的,但他的前胸卻是明亮的等等所謂的“怪異”現象。

四、2007年發射的“月亮女神”探測器沒有發現“阿波羅”登月的痕迹

“陰謀論”者更是獲得了“鐵證”,他們提出,2007年發射的日本月球探測衛星“月亮女神”探測器在經過“阿波羅”15号和17号着陸區的上空時,沒有發現“阿波羅”15号和17号遺留在月面上的月球車和着陸器,也沒有發現任何人為活動的痕迹,證明“阿波羅”15号和17号飛船根本沒有登陸過月球。這篇報道經各大媒體競相傳播,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輿論一邊倒地認同“阿波羅”載人登月是一個“陰謀”。NASA的新聞發言人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月亮女神”在“阿波羅”着陸區發現的一些黑色的斑塊,就是人為活動的痕迹。但這種含糊其辭的回答顯得蒼白無力,無法平息怒濤般的質疑聲。

大家知道,日本的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号是一箭三星,包括一顆主衛星和兩顆子衛星,主衛星被命名為“輝夜姬”(日本古代傳說中的月亮女神,類似于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兩顆子衛星分别以輝夜姬在人間的養父母“翁”和“妪”命名。拍攝照片的是主衛星“輝夜姬”,飛行軌道高度為100千米,但衛星上的CCD相機的空間分辨率為10多米,至少要大于50米~60米的月面物體才能在照片上分辨出來。而“阿波羅”15号和17号的着陸器和月球車大小約為2~3米,“輝夜姬”的照片上根本不可能顯示出月球車和着陸器的痕迹。

大部分人認為“阿波羅”登月計劃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為該計劃當時是在全球實況轉播的,近億人親眼看到。另外,宇航員還從月球帶回了一些實物,如岩石。

其次,美國政府不會拿信譽開玩笑。如果是一次騙局,他們根本不需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實況轉播,而隻需事後發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則萬一有個閃失,美國政府要承擔很大後果,甚至會名譽掃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國宇航局有成千上萬的科技、工程人員,絕大多數人都會持科學的态度,不會視嚴肅的科學問題為兒戲。如果登月計劃是一場騙局,不僅全體參與者的人格将受損,而且,讓幾萬人守着謊言過幾十年,實非易事。

第四,在阿姆斯特朗宣布月球屬于全體人類的時候,美國當時的政府對此是相當的惱火。因為作為當時第一個有航天登月能力并且和蘇聯争奪全球霸權的美國,勢必是會利用登月的并私自占有而提升其在冷戰中的地位以及未來的殖民需要。但是阿姆斯特朗卻違背了其政府之前的意志。如果說登月是美國政府導演的假戲的話,那豈不是說,美國政府在完全沒有搞定月球之前就把月球通過這出戲,把月球送給全人類?如果是演戲的話,美國的“演職”人員就應該有能力制止阿姆斯特朗的瘋狂舉動。

第五,美國的傳媒幾乎是無孔不入。雖然也有部分美國人認為政府在登月上有欺騙行為,但是各大主流媒體并沒有對此大做文章。最多也僅僅隻是報道相關人員對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另外,美國政府至今更替了好幾屆,屬于不同的政黨的總統在有權查看任何國家檔案的權力之下,均未表示過對登月的質疑。這與民主黨政府對共和黨布什政府在伊戰戰略失敗上窮追猛打形成對比。這些對比在擁有對方政黨盡力挖出能證明其無能、肮髒、欺騙美國人民的行為,也是在側面證明登月的真實性。

最後就是質疑登月真實性的人揭露的證據還不充分。有人指出,哈姆雷特的理由是不夠嚴謹的。用幾張照片和錄像來判斷登月是騙局,如同用數學歸納法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可笑。

在激烈的争論中,1999年7月20日,美國在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儀式,紀念人類首次登月30周年。美國副總統戈爾向當年乘“阿波羅11号”在月球着陸的3名宇航員授予了“蘭利金質獎章”,以表彰他們為航天事業作出的貢獻。這表示了美國政府對登月計劃肯定的态度。但是,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絕參加任何記者招待會、簽名或合影,這其中,就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瘋狂舉動讓其背負了“美國利益背叛者”的壓力,或者就是說美國政府在登月中确實存在一定(或者巨大的)欺騙行為而讓阿姆斯特朗不齒。不過,曆史是公正的,在擁有完整檔案與曆史管理的現代體制下,欺騙永遠都會被揭示!

登月花絮

人類登月受“警告”

近日,俄羅斯的《真理報》爆出一則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此消息說的是美國阿波羅号宇航員在登陸月球後遭遇外星人威脅的事情。

根據《真理報》的說法,美國政府阿波羅号的宇航員在登陸月球之後看到了外星人的采礦器和一些外星飛船,然後宇航員将這些照片拍了下來,其實美國政府最早的意思是在宇航員登陸月球後然後向世界宣布“月球屬于我們”,但是在地上監控室卻發現宇航員卻沒有說這句話,而是說的我們為和平而來,因此有人猜測美國人是真的遇到了外星人。

在許多年後其中一個宇航員說了當時的情況,他說他們遇到了外星人,害怕他們會威脅到地球,所以改變了最初的說法。

還有消息稱,美國人的月球登陸車破壞月球彈坑時,生活在月球上的“生物”開始顯示它們對美國人的憤怒。綠色的月球生物警告美國人“回家去”,因為它們想保持隐藏在月球地下用來觀測地球生命的秘密基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害怕與高級文明發生沖突,立即停止了所有探月行動。

根據外界的猜測,美國政府手中掌握一些關于外星人的資料,但是他們總是遮遮掩掩。

登月次數

成功登月五次,失敗一次。

阿波羅11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樂德林

飛行時間為8天3小時,首次載人月球登陸行動,首次在月球行走。“體斯頓,甯靜基地報告,鷹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點:靜海。

坐标:北0.71度,東23.63度。

太空行走時間2小時31分鐘,樹起了旗幟、安放了儀器,在登陸處樹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着:“人類首次月球登陸處,1969年7月。我們是為了全人類帶着和平之意而來。”月球表面行走時間21.6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30次。登月艙的上升階段艙留在了月球軌道,共采集了20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2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69年11月14日—24日

乘員:康拉德、戈登、比恩。

飛行時間:10天4小時36分鐘,登陸地點:風暴洋。坐标:南0.71度,西23.63度。

取回于1967年4月在月球登陸的探測者3号的部分部件。安放了阿波羅月球表面實驗設備。月球表面停留時間31.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89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45次。登月艙下載階段艙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34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3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0年4月11日—17日

乘員:洛弗爾、海斯、斯威加特。

飛行時間5天22.9小時。進行了三次着陸努力,由于液氧箱爆炸,終止登月。由于獲得了營救人員的經驗,這次失敗被稱為“成功的失敗。”用過的登陸艙上升階段艙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波羅14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1年1月31日—2月9日

乘員:謝潑德、羅塞、米切爾

飛行時間9天,登陸地點:弗拉·摩洛地區。坐标:南3.65度,西17.48度。

裝置核動力科學實驗站和其它實驗設備。月球表面停留時間33.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67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24次。進行了兩次太空行走,時間為9小時24分鐘,第三級降落在月球上,采集了42公斤的物質,首次使用手推車來運輸岩石。

阿波羅15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1年7月26日—8月7日

乘員:斯科特、沃登、歐文

飛行時間12天17小時,登陸地點:亞平甯山哈德利峽谷。坐标:北20.68度,東3.66度。

進行了三次太空行走,時間為10小時36分。在返往地球時,沃登進行了38分鐘的艙外行走。首次攜帶軌道感應器。裝置核動力科學實驗站,着陸的科學設備數量增加了一倍。改進後的太空服增加了機動性,使宇航員可以在月球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月球表面停留時間66.9小時。首次使用四輪月球車,月球車行走了27.9公裡(17分鐘)。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45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74次。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發射小衛星。采集了6.6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6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2年4月16日—27日

乘員:約翰·楊、馬丁利、杜克

飛行時間11天1小時,登陸地點:笛卡兒高地。坐标:南8.97度,東15.51度。

首次對高地地區進行研究,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實驗、首次在月球上首用紫外線攝影光譜儀、宇宙線探測儀,再次使用四輪月球車。月球表面停留時間71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26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64次。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發射小衛星。采集了95.8公斤的月球物質樣本。馬丁利進行了宇宙行走1小時。

阿波羅17号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2年12月7日—19日

乘員:塞爾南、伊文斯、斯密特

飛行時間12天13小時52分鐘,最後一次登月任務。登陸地點:陶拉斯·利特羅山脈。坐标:北20.16度,東30.77度。

進行了3次艙外行走,時間為22小時4分。伊文斯進行了1小時零6分的艙外行走。斯密特是首位登陸月球的科學家。建立了第六個自動研究站。月球車行走了30.5公裡。月球表面停留時間7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7小時,采集了110.4公斤的月球物質樣本。

中國登月

《聯合報》12日在頭版配大幅圖片刊發該報記者在發射現場采寫的報道《大陸神舟十号順利升空》,詳細描述了發射前的儀式和整個發射過程。文章說,“雖然神舟十号已是大陸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但仍然吸引大批民衆。”

該報還配發報道介紹“神秘航天城”,并援引台灣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趙怡欽的話說,神舟十号将嘗試在太空中與天宮一号對接,若整個任務順利完成,代表大陸将邁向“太空站時代”。與國際太空站相比,天宮一号雖然在規模上“迷你”許多,但在功能與技術上一點都不遜色。

《中國時報》的報道則指出,神舟十号發射成功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後将與天宮一号交會對接,這标志着中國正式擁有能夠為在軌各類太空站輸送人員和物資的常态化航太系統。

《旺報》在頭版報道神舟十号“漂亮上太空”,并用3個整版進行了詳細報道與解讀,指出這标志着大陸首次應用性太空飛行拉開序幕,載人太空飛行邁入新階段;認為“神舟十号成功升空,承載着大陸的航天夢,展現出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

11日下午至晚間,台灣多家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對“神十”發射升空情況進行了滾動報道,許多台灣民衆通過電視看到了發射的壯觀景象。

12日,記者搭乘計程車時,一位司機主動談起“神十”發射成功,他贊歎大陸航天技術進步迅速,短短幾年之内将數批航天員送上太空,“說不定很快就可以實現登月了”,他說,“那位女航天員好漂亮,新聞裡說她是八十年代出生的,這麼年輕有為的女生,真了不起!”

祝中國人早日實現登月之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