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會師

中國革命曆史事件
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在甯岡砻市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曆史事件。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1928年2月新城戰鬥勝利後,以甯岡為中心的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形成。4月底,湘南暴動失敗,朱德、陳毅率湘南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在甯岡砻市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5月4日,根據湘南特委決定,将朱毛兩部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政治部主任陳毅。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成立,對堅持井岡山地區的鬥争,建立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980年5月4日,井岡山會師紀念碑在江西甯岡縣砻市竣工落成。[1]
    中文名:井岡山會師 外文名: 發生地點:江西省甯岡縣龍市鎮 主要人員:毛澤東

曆史背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開始創建以甯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分隊伍,來到了湘南地區。在中共湘南特委和當地農軍的組織領導和配合下,發動了湘南武裝起義。3月,在永興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3月底,由于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軍難以在湘南立足。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裝繼續堅持鬥争外,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

1928年2月新城戰鬥勝利後,以甯岡為中心的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形成。毛澤東派何長工到湘南、粵北去尋找朱德所率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陳毅在江西、福建、廣東邊境堅持鬥争,聽說毛澤東已經在井岡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便派毛澤覃前去聯系。幾經周折,兩支革命武裝終于取得了聯系。

1928年4月28日,在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的掩護和接應下,朱德、陳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暴動農軍,安全地轉移到達井岡山,在甯岡砻市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這就是有名的井岡山會師。

1928年5月4日,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将朱毛兩部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4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改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為政治部主任。開始編兩個師,一個教導大隊,旋即取消師部,改為6個團由軍部直接領導。全軍萬餘人,槍兩千餘支。接着在甯岡召開了中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上選舉産生了第四軍軍委,毛澤東任書記。

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成立,對堅持井岡山地區的鬥争,建立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會師緣由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湖南省平江地區的工農群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舉行過幾次暴動,并組織了遊擊隊開展遊擊活動。

1927年7月22日,獨立第5師第1團在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下,在平江縣城舉行起義。起義成功後,中共平江縣委和起義部隊召開了慶祝勝利大會,成立了平江縣蘇維埃政府;1927年7月29日,國民黨湖南省當局調集8個團的兵力向平江城進攻,企圖消滅紅5軍。

由于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軍難以在湘南立足。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裝繼續堅持鬥争外,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

會師準備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近800人從粵北轉至湘南宜章縣境。1月12日,智取宜章城,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随即,南昌起義軍餘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并組建了宜章農軍。在粉碎國民黨軍許克祥部反撲後,于2月6日建立宜章縣蘇維埃政府。與此同時,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地黨組織領導下,工農群衆紛紛起義。工農革命軍第1師先後協助當地農軍占領郴縣、資興、永興、耒陽等縣城,并相繼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

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興縣太平樓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湘南起義過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耒陽、郴縣和永興、資興五縣農軍,分别編成工農革命軍第3、第4、第7師和兩個獨立團,共8000餘人。3月下旬,國民黨軍7個師向湘南地區反撲。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的條件下同敵人決戰,朱德當機立斷,作出退出湘南、上井岡山的重要決策。

也是在3月上旬,當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1師進駐酃縣中村時,得知朱德、陳毅、王爾琢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正向井岡山方向撤退。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去迎接朱德、陳毅部上山:一路由他和何挺穎、張子清率領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從江西甯岡的砻市出發,楔入湘南的桂東、汝城之間;另一路由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第2團從井岡山大井出發,向資興、郴州方向前進。毛澤東還派毛澤覃帶着一個特務連趕到郴州,同朱德、陳毅領導的部隊取得聯系。

3月29日,朱德率領部隊完成了轉移的準備。在毛澤覃帶領的特務連接應下,朱德、王爾琢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主力經安仁、茶陵到達酃縣的沔渡。陳毅率領湘南特委機關、各縣縣委機關和部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的主力于4月8日到達資興縣城,同從井岡山下來的由何長工、袁文才、王佐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2團會合。

毛澤東等率第1團在桂東、汝城牽制敵軍,掩護湘南起義軍轉移,于4月中旬到達資興縣的龍溪洞,同蕭克領導的宜章獨立營會合。這是第一支同毛澤東親自率領的部隊會合的湘南起義軍。同時,陳毅帶着工農革命軍第1師主力一部以及何長工、袁文才、王佐帶領的第2團一起到達酃縣的沔渡,和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彙合。接着,朱德、陳毅帶領直屬部隊從沔渡經睦村到達井岡山下的甯岡砻市。

勝利會師

1928年4月下旬,毛澤東率領部隊返回砻市,立刻到龍江書院去見朱德。毛澤東同朱德的這次曆史性的會見,是共産黨曆史上光輝的一頁。

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王爾琢任參謀長,轄3個師,朱德、毛澤東、陳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師師長,共1萬餘人。不久取消師的建制,編為6個團。5月下旬,第30、第33團返回湘南開展遊擊戰争,在井岡山的部隊為第28團(由南昌起義軍餘部組成)、第29團(由湘南宜章農民軍組成)、第31團(由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組成)、第32團(由袁文才、王佐部隊組成),共6000餘人。

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創建的紅5軍主力800多人,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來到井岡山同紅4軍會合。井岡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勁旅。

紀念館

井岡山會師紀念館位于井岡山市龍市鎮龍江路的北段。1976年由江西省展覽組批建,1977年破土動工,1979年定名為井岡山會師紀念館,譚震林同志題寫館标,1980年5月4日建成并正式開館對外開放。它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和朱德會見舊址——龍江書院”連成一體。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是一座反映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兩支革命隊伍,在黨的領導下勝利會師、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專題陳列館。

該館占地面積6789平方米,建築面積3827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827平方米。全館分為一個序室,五個展廳和一個書法長廊,陳列内容主要介紹1927年9月底毛澤東同志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引兵羅霄山脈中段,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及湘南暴動農軍到達原甯岡砻市,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創建紅四軍的曆史,以及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五軍到原甯岡新城與紅四軍會合的艱難過程。

曆史意義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嚣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衆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壯大武裝力量

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會師彙集了湘贛邊界革命的武裝力量,井岡山業已成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彙合點、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中國勝利的出發點。井岡山會師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

①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

②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

③湘南起義農軍;

④井岡山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

⑤根據地内各縣組織的暴動隊、赤衛隊等各種地方革命武裝等等。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統轄3個師9個團計1萬餘人(後取消建制,紅四軍縮編為4個主力團,計6000餘人),是當時中國共産黨直接領導的規模最大、兵員最多、影響最深、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革命武裝部隊。

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井岡山會師後,一大批堅定信仰馬列主義的工農紅軍指戰員,經曆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争,在艱難困苦的戰争年代他們得到了鍛煉和磨砺,增強了革命信念,培養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和對敵作戰水平,保存了一大批紅軍政工幹部和軍事幹部,造就了一大批國家棟梁和民族精英。其中主要包括:

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5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元帥,占所有元帥的二分之一;栗裕、譚政、黃克誠3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将,占所有大将的三分之一;鄧華、朱良才、李聚奎、楊至成、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陳士榘、陳伯鈞、趙爾陸、黃永勝、賴傳珠14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将;王輝球、王紫峰、畢占雲、楊梅生、李壽軒、肖新槐、張令彬、張國華、歐陽毅、趙镕、姚喆、周玉成、唐天際、曹裡懷、韓偉、賴毅、譚甫仁、譚希林、譚冠三、譚家述20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将;王雲霖、王耀南、龍開富、張平凱、賴春風、劉顯宜、黃連秋、鄭效峰、陳雲中、曾敬凡、龍潛、彭龍飛12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将;毛澤東、譚震林、滕代遠、何長工、陳正人、江華、劉型、李立、李克如、吳仲廉、楊立三、張際春、周裡、賀敏學、賀子珍、高自立、黃達、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壽祺、譚政文、肖明等擔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領導職務。

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井岡山會師後,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實力。繼茶陵、遂川、甯岡、永新工農兵政府成立之後,井岡山會師促進了紅色區域的推廣,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應運而生,酃縣、蓮花工農兵政府宣告誕生。邊界各縣在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邊界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邊界黨組織得以壯大。邊界的地方武裝和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等群衆組織得以迅速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進入全盛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