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

漢語漢字
邪是一個漢字,讀音為xié、yá、yé、yú、xú。是秦始皇東巡所到之地,立“琅琊刻石”之處。琅琊東面的海中即是木星每天黃昏時升起的地方。木星是征伐之星。
  • 中文名:邪
  • 拼音:xié、yá、yé、yú、xú
  • 部首:阝
  • 字碼:U 90AA
  • 五筆:AHTB
  • 倉颉:MHNL
  • 鄭碼:HIY
  • 筆順:152352
  • 總筆畫:6
  • 部外筆畫:4
  • 四角号碼:77227

現代釋義

基礎釋義

邪xié(ㄒ一ㄝˊ)

⒈不正當,不正派:邪惡(è)。邪念。邪說。

⒉中醫指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寒邪。風邪。

⒊迷信的人指鬼神給予的災禍:中(zhòng)邪。

⒋妖異怪誕:邪魔。邪術。

⒌古同“斜”。

詳細釋義

邪xié

〈形〉

(形聲。從邑,牙聲。本義: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詩·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賈子道術》

竹林,前正而後有枉者謂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禮記·樂記》

又如:邪靡(傾斜披靡的樣子);邪睨(斜視);邪絕(斜行度越)

不正當,不正派[evil]

雖有奇邪而不治者。——《禮記·祭義》

亡正處邪。——《周書·王佩》。注:“奸術也。”

愚亂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是以邪氛歲增。——《漢書·元帝紀》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懼讒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無疑。——《尚書》

公(袁可立)寝其邪謀,受我戎索。——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憤世疾邪。——明·劉基《賣柑者言》

辟邪說。——宋·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

又如:邪魔(惡習);邪皮(不正經,不老實);邪說誣民(用有嚴重危害性的言論欺騙人民);邪術(不正當的方術)

異常。妖異怪誕[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南史》

又如:邪螭(古代傳說中之蛟龍,頭上無角);邪教;邪傳(怪異的傳聞);異端邪說;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詞性變化

邪 xié

〈名〉

品行不正的人[crafty and evil person]

任賢勿二,去邪勿疑。——《書·大禹谟》

粜洎頭筿邪曲之害公。(邪惡的小人妨害國家。邪、曲,不正,邪惡的人。名詞)。——《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邪醜(邪惡醜陋的人)

中醫指邪氣[pathogenic factor]。與人體正氣相對而言。泛指各種緻病因素及其病理損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⒋又如:寒邪;風邪;灸刺和藥逐去邪

⒌妖異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稱的神怪、妖異。如:中邪;妖邪;邪魅

⒍另見 yé

基本詞義

邪 yé

見「莫邪」(mòyé)

古同疑問詞「耶」

欺秦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令名不彰邪。——《世說新語•自新》

何預我邪。——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是且非邪。——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韓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資治通鑒》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語助詞,表反诘,嗎)!——《資治通鑒•漢紀》

此畫果真邪。——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同于真邪。

另見 xié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餘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

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餘。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葉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葉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謹照原文名改命。(《詩風》其虛其邪,旣亟隻且。)謹照原文改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