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

琅邪

漢語詞語
琅邪,漢語詞語,拼音為láng yá。亦作“瑯琊”。[1]
  • 中文名:琅琊
  • 拼音:láng yá
  • 别稱:琅玡、琅邪
  • 注音:ㄌㄤˊ ㄧㄚˊ

釋義

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海濱。山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 西晉伐吳,琅邪王司馬伷曾率兵駐此,因名。指秦始皇時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 。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史記·秦始皇本紀》:“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清黃景仁《曉過滁州》詩:“最高知瑯琊,翠色披滿襟。”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東陼鉅海,南有琅邪。”

郭璞注引張揖曰:“琅邪,臺名也,在渤海間。”

金松岑《文學觀》:“碑之《泰山》、《之罘》、《琅琊》、《會稽》;詞賦之《連珠》、《七發》是也。”

詞語分解

象聲詞,金石相擊聲;象聲詞,響亮的讀書聲,如“書聲琅琅”。

不正當,不正派:邪念、邪說。

中醫指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寒邪、風邪。

迷信的人指鬼神給予的災禍:中(恘)邪。

妖異怪誕:邪魔、邪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