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跄

踉跄

漢語詞語
踉跄(拼音:liàngqiàng),也作踉蹡、踉踉跄跄。漢詞意是指走路不穩,跌跌撞撞。出自:君來好呼出,踉跄越門限。韓愈《贈張籍》。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跄,還沒有站穩腳跟,就提起了棒。施耐庵“水浒傳-林沖棒打洪教頭”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三回:“少頃,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漸趨集,約略檢點,三停裡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喪失一半;正在垂頭喪氣,忽見一人踉跄奔入。一個踉跄,險些跌倒。也作蹡踉。近義詞有趔趄、跌跌撞撞、晃晃悠悠、搖搖晃晃等。
    中文名:踉跄 拼音:liàng qiàng 英文名:staggering 釋義:走路不穩,跌跌撞撞

出處

出自:君來好呼出,踉跄越門限。——韓愈《贈張籍》

1: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跄,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施耐庵“水浒傳-林沖棒打洪教頭”

2: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少頃,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漸趨集,約略檢點,三停裡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喪失一半;正在垂頭喪氣,忽見一人踉跄奔入,……”。

分開解釋

liáng 

——“跳踉”(tiàoliáng) 

又如:跳踉(縱躍;竄跳)

qiāng

形容行走合乎禮節。

【形】 

(形聲。從足,倉聲。本義:行走有節奏的樣子) 

同本義〖(walk)inrhythm〗 

跄,動也。——《說文》 

巧趨跄兮,射則臧兮。——《詩·齊風·猗嗟》 

跄捍淩越。——傅毅《舞賦》。注:“馬走疾之貌。” 

跄跄〖inmovement〗 

跄跄,動也。——《爾雅》 

濟濟跄跄。——《詩·小雅·楚茨》 

跄跄濟濟。——《詩·大雅·公劉》。箋:“士大夫之威儀也。” 

朝庭之美,濟濟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鳥獸跄跄。——《虞書》 

笙镛以間,鳥獸跄跄。——《書·益稷》 

鳳鳥跄跄,匪堯之庭。——《法言·問明》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跄跄。——《禮記·曲禮》 

另見qiàng 

【動】 

走。也作“蹡”〖walk〗 

蹡,走也。或從倉。——《集韻》 

急趨〖goinahurry〗。如:跄捍(疾馳的樣子) 

另見qiāng 

近義詞

趔趄

跌跌撞撞

晃晃悠悠

搖搖晃晃

蹒跚(pán shān)

例句

I struggled into a bathrobe and staggered down the stairs.nn我掙紮着穿上浴衣,踉跄地下了樓

He finally faltered in the last game of a heroic match.nn他在這場艱苦比賽的最後一局中踉跄結束

The soldier reeled bloodily away.nn這名士兵渾身是血,踉跄而去。

上一篇:下車伊始

下一篇:杭州體育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