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

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賀蘭山岩畫分布在甯夏賀蘭山東麓三市九縣(區),共27個地點。賀蘭山岩畫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在賀蘭山東麓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它記錄了遠古人類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争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駝、虎、豹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國人類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 中文名:賀蘭山岩畫
  • 外文名:
  • 别名:
  • 所在地:銀川
  • 類别:文化宗教
  • 開放時間:8:00-18:00
  • 票價:70元
  • 著名景點:白虎溝、賀蘭口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景區等級: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概述

賀蘭山岩畫位于中國西北部甯夏回族自治區的賀蘭縣境内,它是中國古代北方西戎、匈奴、鮮卑、突厥、黨項、蒙古等民族遺留下來的藝術作品,創作時間自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一直延續到西夏時期(公元1038~1227年)。

賀蘭山岩畫主要分布在賀蘭山東麓的20餘個溝口,岩畫總數達數萬幅。岩畫筆法簡潔,造型粗犷,構圖樸實。刻制方法有鑿刻和磨制兩種。内容涉及狩獵、放牧、征戰、舞蹈、祭祀等方面。此外,還有狼、鹿、羊、犬、虎、馬等動物以及抽象符号等。

賀蘭山岩畫多方面、多層次地反映了當地古代先民的生活和信仰,是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遷徙史、文化史、藝術史等方面的珍貴形象資料。

類型

依據岩畫分布狀況,賀蘭山岩畫可分為三種類型: 

山前草原岩畫

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北段的石嘴山區、惠農縣境内; n

山地岩畫

主要分布賀蘭山中北段,多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 n

沙漠丘陵岩畫

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南段衛甯北山。 

賀蘭山岩畫

一般分布在溝口内外山體上和溝口外洪積扇荒漠草原上。 n

分布特征

特征 n

賀蘭山岩畫的分布,有着明顯的地貌特征。在蘇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溝,岩畫多分布在溝口内外的山體上,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畫分布。而蘇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體岩畫數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幾乎沒有岩畫分布。

在溝口内外山體上的岩畫,多集中在距離溝谷山根以上約10米的範圍内,并呈片狀分布。最高處的岩畫不超過50米,其上則很少有岩畫發現;溝口内的岩畫,縱深分布在500米的範圍内,數量以溝口為多,越深入溝谷,兩側山體上的岩畫越稀少。

在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畫,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多磨刻在可以移動的獨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從溝口到洪積扇,岩畫的空間布局明顯地呈現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狀分布特征。

分布

據調查,賀蘭山岩畫分布在甯夏賀蘭山東麓三市九縣(區),共27個地點。其中銀川市境内的賀蘭山東麓共有12個岩畫點,從北到南計有大西峰溝、小西峰溝、白虎溝、插旗口、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拜寺口、水吉口、滾鐘口、紅旗溝、柳渠口。

内容與表現形式

内容

主要有:動物岩畫,種類有羊、馬、牛、鹿、狗以及少數禽類和爬行動物。這類岩畫占了賀蘭山岩畫的絕大部分;人物岩畫,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體、器官等圖像;天體岩畫,有太陽、星辰、雲朵等;工具武器岩畫,有弓箭、盾牌、車輛等。除此而外還有一些為數不多的建築、植物、符号岩畫以及時代較晚的文字題刻等。

題材

賀蘭山岩畫的題材,以狩獵、畜牧為主要内容,另外舞蹈、交媾、争戰、械鬥等也是岩畫中常見的題材。

表現形式

畫面藝術造型粗犷渾厚,構圖樸實,姿态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岩畫,有的戴着頭飾,有的挽着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觋的造型形象。

動物圖形構圖粗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岩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鑿刻方法

岩畫的鑿刻方法主要為敲鑿法、磨刻法和劃刻法。在賀蘭山腹地,平羅縣白芨溝上田村一處岩洞中,還發現了用赭石顔料繪制的岩畫,約31組。

年代

關于賀蘭山岩畫的年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可分三期, 

第一期,春秋戰國前;

第二期,秦漢至南北朝; 

第三期,隋唐至西夏、元。

也有人認為,岩畫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在許多重要問題上,如岩畫的時代、岩畫内容的理解等,仍處在探讨階段,尚難定論。

重要意義

賀蘭山岩畫屬于北方草原文化類型,是不同的遊牧人群按照不同的心理意向,先後鑿刻在綿延數百裡山崖上的文化遺存。經“地衣測年法”鑒定,岩畫的制作時限跨度将近萬年。它是一部文化傳承的史書,是西北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财富,更是記錄人類童年時期的藝術珍品。

保護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岩畫被大量發現并公布于世後,在國内外引起強烈反響。

1991年和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岩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都選擇在銀川舉行。

1996年,賀蘭山岩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國際岩畫委員會将賀蘭山岩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産名錄。

大型人體岩畫

甯夏銀川賀蘭山岩畫管理處的專業人員日前(2013年12月)“網”到了一幅碩大的人體岩畫。賀蘭山岩畫館館長張建國說:“這是迄今在賀蘭山上發現的最大的人體岩畫,其‘身體’承載的文化内涵相當豐富,值得深入研究。”

據張建國介紹,這幅人體岩畫高1.2米,寬1.05米,隻比成人人體略小。岩畫線條簡潔、明快,隻用幾條簡單的刻線就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人體的形象,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平。其頭部刻有兩條辮子,具有明顯的北方民族的特征。

據文獻記載,西夏王朝曾經下過“秃發令”,而這一造型與西夏時期黨項民族的形象頗為相像,但還不能因此認為這幅岩畫就是西夏時期雕刻的,也不能認定所刻的就是黨項人。這個人體岩畫并不孤單。在其下方,還刻有幾個動物和符号,其中的5隻羊呈奔跑狀,動感十足。

上一篇:SOX

下一篇:沈陽警官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