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報

費加羅報

沙克報業集團主辦報刊
創刊于1826年複辟時期,費加羅報嘲笑查禁。[1]其報名源自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名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主人公費加羅。它的座右銘“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亦無意義(Sanslalibertédeblamer,iln'estpointd'élogeflatteur)”同樣是取自博馬舍的這一劇作。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縱觀《費加羅報》曆任總編的言論行為,可發現該報各時期的編輯理念—創立初期秉持中庸主義;20世紀上半葉崇尚自由言論與社會責任;20世紀下半葉政治立場走向開放,風格趨于現代;21世紀初至今,一方面試圖更加獨立于利益集團之外,回歸新聞本位,另一方面強化新媒體的功能與地位。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費加羅報 外文名稱:Le Figaro 語言:法語 類别:綜合性 主管單位:沙克報業集團 創刊時間:1825年 出版周期:日報 主辦單位:沙克報業集團 國内刊号:CN11-4637/G0 國際刊号:ISSN 1671-9689

曆史沿革

1826年1月15日,詩人莫裡斯·阿羅伊和小說家艾汀納·阿拉果在巴黎創辦了一本諷刺性周刊。該周刊每期印刷四頁,以小尺寸紙張刊行。由于周刊的諷刺性太強,其發行的過程中遭遇了很多阻力和困難。這便是《費加羅報》的前身

1833年底,這份刊物被迫停刊,一直到1854年才得以複刊。

1854年4月,依波利特·德·威爾梅桑取得了該周刊的所有權,取名《油燈》。他于1866年11月16日将周刊改為日報并改用現名。此外,威爾梅桑還奠定了該報的基調:根植于巴黎文化土壤之中,目标讀者群是巴黎的知識階層。威爾梅桑雇傭了大量優秀的編輯人員,并開展了徹底的改革,包括創建常設專欄,重新培養忠實讀者;報道簡明新聞、增設訃告欄目和讀者來信欄目。此外,威爾梅桑還創立了著名專欄《回聲》,該專欄為《費加羅報》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聲》熱衷文字遊戲,介紹奇聞轶事,有時甚至以披露秘聞為樂。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費加羅報》以為公衆服務為己任、值得信賴的印象。

1856年,由于《費加羅報》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威爾梅桑決定提高其發行頻率,報紙在每個星期三和每個星期日也開始印刷發行。

1863年,《費加羅報》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競争者:《小日報》。作為回應,威爾梅桑創辦一張新的日報《事件報》,用于和《小日報》競争,并竭力避免将《費加羅報》卷入這類通俗報紙之間的無謂争端。最終《小日報》赢得了這場競争。至于《事件報》,由于刊登了一篇旨在保護貧困人群利益的文章而得罪了拿破侖三世政府,被迫停刊。

1866年,《費加羅報》正式成為一張每日發行的日報,但其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回避易于引發審查制度刁難的話題。此時,《費加羅報》每天的發行量能夠達到56000份,訂戶的總數也能達到15000。

1867年,專欄《費加羅文學與政治》創立,其主持人亨利·羅徹弗爾發揚了報紙一貫的諷刺風格,反應了彼時法蘭西帝國盛行的自由主義情調。然而該欄目卻觸犯了政府的報刊檢查制度,羅徹弗爾離職。其後,威爾梅桑單獨為他創建了一張報紙《導航報》。

1871年“巴黎公社”期間,《費加羅報》站在反對的立場上,在所有敵視公社的報紙中《費加羅報》首當其沖。在巴黎公社失敗之後,卻又改持同情态度。此後,《費加羅報》開始逐漸形成一種代表貴族階層和中産者利益的風格。

1875年,年邁的威爾梅桑将主編一職讓給弗朗西·馬涅阿爾。

1879年4月17日的《費加羅報》的報頭是用黑色框起來的,因為威爾梅桑在蒙特卡洛去世。很多社會名流出席了他的葬禮。著名作家巴爾紮克、阿爾封斯·都德和古斯塔夫·福樓拜代表文學界發表悼詞。

1897年,著名作家埃米爾·左拉成為《費加羅報》最著名的專欄作家,他的作品《我控訴》就是最先在該報《曙光》欄目刊載的。

1914年3月16日,《費加羅報》的總編加斯東·卡爾麥特被彼時的法國首相夫人亨利艾特·凱洛暗殺,原因是該報掀起了一場全國範圍的媒體運動質疑這位首相的人品。

1922年,《費加羅報》被香水商弗朗索瓦·科蒂收購。科蒂使得《費加羅報》重振聲威,卻又于1928年放棄了該報,轉而投資另外一張報紙《人民之友》。科蒂和法國的極右翼勢力關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同法國的諸多法西斯團體之間。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費加羅報》的風格流于平俗,沒有什麼顯眼的舉動,隻是像其他報紙一樣報道新聞。

1934年,呂西安·羅米埃接任總編一職,比埃爾·布裡松則開始主持文學欄目。《費加羅報》雇傭大批優秀的從業人員,其中包括弗朗索瓦·莫裡亞克、喬治·杜瓦麥爾、讓·籍洛多、特利斯當·博納爾和安德烈·默洛瓦等。此外,《費加羅報》也開始大量刊登新聞圖片并雇傭優秀的攝影記者。

1939年,《費加羅報》由于大量報道埃塞俄比亞戰争、日本侵華戰争和西班牙戰争而遭遇嚴格的審查,但這些都沒能改變該報一貫的風格。

1940年,《費加羅報》将社址遷至波爾多,随後又遷至裡昂,以躲避政府的審查制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費加羅報》起先在裡昂的自由區出版發行,直到1942年德軍占領法國。

1942年11月11日,比埃爾·布裡松決定停止出版《費加羅報》。

1944年8月25日,《費加羅報》在重新在巴黎出版發行,刊載了弗朗索瓦·莫裡亞克關于戴高樂的評論文章,并第一次對共産主義和社會主義者持友好态度。這和整個二戰的形式有關。

1945年,《費加羅報》的發行量達到21萬3千份,而讀者需求量仍在繼續擴張。

1946年,《費加羅報》的文學版重新登場。

1950年,弗朗索瓦·科蒂的妻子将自己所持的日報的一半股份出售給讓·普魯沃。普魯沃後來成為《費加羅報》最重要的股東。

1964年,比埃爾·布裡松去世。科蒂夫人出售了自己的所有股份。

1970年,讓·普魯沃收購了科蒂所有的剩餘股份,并成為《費加羅報》的最大股東。

1975年,《費加羅報》被羅拜爾·艾爾桑收購。艾爾桑擁有一個大型的期刊出版集團。他因十年前收購了兩張地方性大報而成名。收購《費加羅報》更是讓艾爾桑聲名大噪。

1980年,《費加羅報》和刊物《曙光》合并。《曙光》是一本著名的支持社會主義思潮的期刊。

1981年5月10日,《費加羅報》第一次成為反對黨的機關報,讓·多爾梅松擔任總編一職。

2004年6月,達索工業集團收購了《費加羅報》隸屬的沙克報業集團。

2014年3月25日,在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題為《特殊的朋友共赢的夥伴》的署名文章。

發行狀況

版面

每一期的《費加羅報》中都會附帶一份用橙色紙印刷的增刊,即“費加羅報經濟版”。

此外:

每個星期一,報紙中附帶一份小型紙印刷的增刊,即“費加羅商業周刊”。

每個星期二,報紙中附帶一份樓市周刊。

每個星期三,報紙中附帶一張巴黎地區景觀的地圖,即“費加羅導遊圖”。

每個星期四,報紙中附帶總計8頁的“費加羅文學周刊”。

每個星期六,報紙則伴随着一些《費加羅報》下屬的雜志一同發行。這些雜志包括《費加羅雜志》、《費加羅女士》和《電視雜志》。

發行量

2004年統計的《費加羅報》的發行量見下表:

标題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費加羅報366690360909366529359108352706

曆任主編

1879-1914:

弗朗西·馬涅阿爾

菲爾南·德·羅代

克爾内利

加斯東·卡爾麥特

1930-1964:

阿爾弗萊·加弗

羅拜爾·德·弗萊爾

安德烈·夏爾麥

呂西安·羅米埃

比埃爾·布裡松

旗下報紙

《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北方之聲》。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

1835年創立。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

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百九十六。

價值取向

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縱觀《費加羅報》曆任總編的言論行為,可發現該報各時期的編輯理念—創立初期秉持中庸主義;20世紀上半葉崇尚自由言論與社會責任;20世紀下半葉政治立場走向開放,風格趨于現代;21世紀初至今,一方面試圖更加獨立于利益集團之外,回歸新聞本位,另一方面強化新媒體的功能與地位。這種編輯理念的演變,總體而言,是在内容、形式和體制上從保守與僵化平緩過渡到現代與開放。

橫向來看,無論《費加羅報》的辦報理念與風格在各時期有着怎樣的變化,不變的宗旨都是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通過預先說服戰略進行社會引導。這是法國特定的媒介生态及社會曆史環境決定的,黨派及商業利益也對其産生了較大影響。同時,該報以保持其具參考意義的大報形象為目标,這也正是目前這份百年老報所體現出來的特色。

在堅持特有的辦報思想的同時順應媒體形勢變化,正是這份比《紐約時報》更古老的歐洲大報的長壽秘訣。

然而,一味做時代潮流的跟随者而非引領者也令其限于被動局面。在新媒體的擠壓吞并和傳統媒體的競争整合逐步升級的新态勢下,創新精神與開拓能力的欠缺,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該報進一步發展的掣肘。

主要影響

以具參考意義的大報為特色—《費加羅報》将這句話放在每期的報頭。這種說法是有其根據的。

具有标準大報的形式。

在法國紙媒普遍衰落的背景下,該報多年來的發行量仍能保持30萬份以上,在國内名列前茅。其75%以上的收入來自廣告。盡管受衆有老化趨勢,但仍擁有最廣闊的讀者群,且定位越來越趨于大衆化。實行厚報分疊,每日總共有40至52版。擁有具參考意義的内容。

《費加羅報》受衆群相當一部分集中在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政經界人士,政經類新聞占據報紙最大比重。該報素以權威性與嚴肅性的質報形象着稱于世。曾有某主編為追求報道數據的真實性,親自上街計算來往的汽車總量。從這些方面來說,該報新聞報道及言論具有較高公信力和參考價值。

再次,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這一方面是源于《費加羅報》180多年的悠久曆史與深厚傳統。另一方面還在于該報在各個曆史時期都擁有一批家喻戶曉的名家、名編、名記為其服務。如大仲馬、波德萊爾、皮埃爾·布裡松、雷蒙德·阿倫等。此外,《費加羅報》在法國僅次于法新社的國際新聞采編能力,也使其在國際社會擁有較高的地位及知名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