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壺

西施壺

靈感來源于西施的壺
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于西施。“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1]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而且,最早做這個壺型的,當屬徐友泉大師。
    中文名:西施壺 外文名: 别名: 用途: 分類: 全稱:西施乳壺 首創者:徐友泉 簡稱:西施或西施乳 起源時期:明代

曆史研究

日本明治時期

日本明治時期的研究中國紫砂的學者奧玄寶,在明治甲戌年(相當于清同治13年)所着的《茗壺圖錄》中的“式樣”篇章裡,就有關于西施壺的記載:“式有數樣,曰小圓、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民國年間

民國年間,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學家李景康、張虹合着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專着《陽羨砂壺圖考》裡,在記載徐友泉時寫道:“又,友泉嘗為吳梅鼎父延攬于家,窮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雲罍、螭觯、漢瓶、僧帽、苦節君、扇面方、蘆席方、诰寶、圓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蓮子、合菊、荷花、芝蘭、竹節、橄榄六方、冬瓜麗、分蕉、蟬翼、柄雲、索耳、番象鼻、鲨魚皮、天雞篆珥諸式。”

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明萬曆(1570年-1619年)人,生卒年不詳。從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間1506年-1566年,生卒年不詳)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樹櫻壺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間隻不過隔了50-70年左右,經曆了趙梁、董翰、袁錫、時朋(時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時大彬這兩代人。徐友泉是時大彬的弟子,這樣算來,他應當是紫砂壺史上自供春之後的第四代人物了。小編翻遍了自己所能接觸到的紫砂文化典籍,尚未發現徐友泉之前有誰做過西施壺的記載。徐友泉是有史記載做過西施壺的第一人。

西施壺的由來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壺,文旦壺中的格調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确實此壺象豐滿的乳房,壺紐象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采用截蓋式,壺底近底處内收,一捺底,後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

首創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吳梅鼎給了徐友泉極高的評價,稱“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吳梅鼎之所以為世人所識,實在是因為寫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陽羨茗壺賦》。吳氏曾祖是明正德進士吳頤山,正德進士何許人也,不太清楚,隻是他的家童名聲太盛,叫“供春”。

吳頤山少時在宜興金沙寺讀書,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時,據說偷學了寺僧制壺,不經意間,成了紫砂壺史上的鼻祖。然後經曆了趙梁、董翰、元暢、時朋“四大名家”,然後是時鵬之子時大彬一家獨大,時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吳梅鼎的父親和徐友泉交好,并請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壺,成就了一段佳話。吳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歎“吾之精,終不如時之粗”時,他不知道,紫砂史冊上,已經有了他濃重的一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