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蛀牙

細菌性疾病
蛀牙有時也有人叫它蟲牙,學名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愈合的,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齲齒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複合作用所導緻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随病程發展而從色澤改變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其特點是發病率高,分布廣。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将其與癌腫和心血管疾病并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外文名:dental caries 中文名:蛀牙 季節分布:四季 傳染病:否

病因

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和時間。其基本點為:緻齲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緊緊貼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産酸,侵襲牙齒,使之脫礦,并進而破壞有機質,産生齲洞。

緻病原因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引起齲齒的病因不是單一的,它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對兒童一般情況、哺乳方式、兒童是否堅持早晚刷牙、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視、是否定期進行牙齒健康檢查及甜食攝入等做了多因素分析,發現3~6歲兒童的齲病患病率與母乳喂養、良好生活習慣、家長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等密切相關。統計分析顯示,非母乳喂養兒童齲病患病率高于母乳喂養兒童,有學者認為,對于非母乳喂養兒童,由于奶瓶喂養習慣、牛奶和奶粉中加糖及喂養時間的延長會加大患齲的危險性,從而導緻乳牙齲發病率高于母乳喂養兒童。兒童齲齒的發生與其生活習慣聯系息息相關,飲食習慣影響着齲病的發生與發展。調查顯示幼兒攝入甜食與齲病成正相關,而幼兒在3歲之前開始刷牙,兒童患齲的風險性會降低,這與張劍等調查的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相一緻。原因是學齡前兒童牙釉質和牙本質較薄,鈣化程度差,抗齲能力低,且大多數兒童無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衛生習慣,給細菌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最終導緻齲病的發生。同時兒童齲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調查結果表明,家長了解口腔保健知識和認識乳牙齲病的危害,并注意兒童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定期帶幼兒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其孩子的乳牙患齲率較低。因此,應加強口腔衛生的宣傳教育,讓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多種宣傳途徑将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向家長、兒童宣傳,結合幼兒園學前活動,教育學齡前兒童從3歲開始刷牙,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的良好習慣,減少甜食的攝入,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到牙防、婦幼機構進行檢查咨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兒童齲病的發生率,确保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