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茄子

茄科茄屬植物
茄科(Solanaceae)茄屬以漿果為産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多年生。學名Solanumme longenaL.,古名伽、落蘇、酪酥、昆侖瓜、小菰、紫膨亨。染色體數2n=2x=24。食用幼嫩漿果,可炒、煮、煎食、幹制和鹽漬。每100g嫩果含水量93-94g,碳水化合物3.1g,蛋白質2.3g,還含有少量特殊苦味物質茄堿工甙M(C31H51NO12),純品白色結晶狀,有降低膽固醇,增強肝髒生理功能的效應。[1]茄子(Solanumme longenaL.)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為多年生灌木,古稱酪酥、昆侖瓜,以幼嫩果實供食用,原産東南亞,公元4~5世紀傳入中國。直根系,根深50厘米,橫向伸展120厘米,大部分布在30厘米耕作層内。茄子主莖上的果實稱門茄一級側枝的果實稱為對茄,二級側枝的果實稱為四母鬥,三級側枝的果實稱為八面風,以後側枝的果實稱為滿天星。其結出的果實可食用,顔色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或白色品種,形狀上也有圓形,橢圓,梨形等各種。茄子是一種典型的蔬菜,根據品種的不同,用法多樣。茄子對疾病的康複具有相當高的價值,而對生命力的提高屬于有效範圍。
    中文名: 外文名: 分類: 口味: 中文學名:茄子 别稱:矮瓜、白茄、吊菜子、落蘇、茄子、紫茄、青茄 英文名:eggplant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管狀花目 科:茄科 族:茄族 屬:茄屬 分布區域:世界各國多有栽培,但以亞洲産量最多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入胃、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消腫解毒

形态特征

直立分枝草本至亞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葉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貼或具短柄的星狀絨毛,小枝多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漸老則毛被逐漸脫落。

葉大,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8厘米或更長,寬5-11厘米或更寬,先端鈍,基部不相等,邊緣淺波狀或深波狀圓裂,上面被3-7-(8)分枝短而平貼的星狀絨毛,下面密被7-8分枝較長而平貼的星狀絨毛,側脈每邊4-5條,在上面疏被星狀絨毛,在下面則較密,中脈的毛被與側脈的相同(野生種的中脈及側脈在兩面均具小皮刺),葉柄長約2-4.5厘米(野生的具皮刺)。

能孕花單生,花柄長約1-1.8厘米,毛被較密,花後常下垂,不孕花蠍尾狀與能孕花并出;萼近鐘形,直徑約2.5厘米或稍大,外面密被與花梗相似的星狀絨毛及小皮刺,皮刺長約3毫米,萼裂片披針形,先端銳尖,内面疏被星狀絨毛,花冠輻狀,外面星狀毛被較密,内面僅裂片先端疏被星狀絨毛,花冠筒長約2毫米,冠檐長約2.1厘米,裂片三角形,長約1厘米;花絲長約2.5毫米,花藥長約7.5毫米;子房圓形,頂端密被星狀毛,花柱長4-7毫米,中部以下被星狀絨毛,柱頭淺裂。果的形狀大小變異極大。

本種因經長期栽培而變異極大,花的顔色及花的各部數目均有出入,一般有白花,紫花,5-6-7數。果的形狀有長或圓,顔色有白、紅、紫等,一般栽培供食用的有長形及圓形(var.esculentumNees),但一種長形基部彎扭的為var.serpentinumBailey.

生長環境

溫度

茄子喜高溫,種子發芽适溫為25~30℃,幼苗期發育适溫白天為25~30℃,夜間15~20℃,15℃以下生長緩慢,并引起落花。低于10℃時新陳代謝失調。

光照

茄子對光照時間強度要求都較高。在日照長、強度高的條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質量好,果實産量高,着色佳。

水分

門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長以後需要水多一些,對茄收獲前後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滿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濕通氣不良時,易引起漚根,空氣濕度大容易發生病害。

土壤

适于在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栽培。茄子對氮肥的要求較高,缺氮時延遲花芽分化,花數明顯減少,尤其在開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變多,植株發育也不好。在氮肥水平低的條件下,磷肥效果不太顯着,後期對鉀的吸收急劇增加。

分布範圍

原産亞洲熱帶,認為原産阿拉伯。我國各省均有栽培。

栽培技術

育苗定植

長江下遊地區春季茄子栽培都要求早熟,育大苗。茄子壯苗的标準一般是株高18厘米~20厘米,開展度大于株高,莖粗0.7厘米~1.0厘米,節長1.2厘米~1.5厘米,有真葉12~15片,葉大而厚,葉色深綠,帶即将開花的大花蕾,根系白色,無鏽根,健壯無病,有直徑8厘米~10厘米的護根缽或營養缽。

茄子植株高大,葉大而茂盛,株間容易郁閉,其密度應比辣椒、番茄稀。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50厘米,每畝(1畝=667平方米)可栽2600~3000株左右。早熟種比晚熟種密,打葉的比不打葉的密。

田間管理

茄子定植後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溫,疏松土壤,促使發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開始挂果時追肥一次,在第一層果實采收後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葉面積大,需水量多,生長前期要保持土壤幹幹濕濕,大量結果後要灌透水,在雨水較多的黃梅季節還要注意排水。茄子葉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為防止土壤闆結,在植株封行前應中耕,結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茄子因夜間溫度過低、白天溫度過高、土壤幹旱、光照不足、營養不良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如5月上旬前夜間溫度低于15C,為防止低溫引起落花,可用30ppm的2,4-D溶液處理花朵,也可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噴花。

為改善茄子通風透光的條件,應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側枝。當茄子第一、二果實收獲以後,基部葉片過多影響通風透光,應打去部分黃葉、老葉以減輕病害。

1、播種育苗,茄子生長要求較高的溫度,溫室中最好采用播種箱育苗;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可将種子放入50—60℃熱水中(三開兌一涼)不斷攪拌,直至30℃左右,然後靜置8—10小時後噴灑新高脂膜800倍液并拌勻);在适時播種(播種前應澆透水),播種時應做到适量播種,并複蓋1厘米厚的細土,并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墒增肥效促出苗。

2、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整地作畦,澆透底水、施足基肥(畝施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鉀30千克),适時移栽,合理密植,移栽後3-4天澆一次緩苗水,并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縮短緩苗期,可使幼苗快速适應新環境。

3、田間管理,茄子緩苗期結束後,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溫,疏松土壤,促使發棵,并配合噴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并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菜果壯蒂靈增強花粉受精質量,提高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使茄子無畸形,品質提高,連連豐産。

4、防治病蟲害,茄子生長階段主要的病蟲害有綿疫病、褐紋病、青枯病、蚜蟲、紅蜘蛛等,應根據植保要求适時噴施針對性藥劑(如0.5%波爾多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防治,并加入新高脂膜800倍液同時噴施,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采收留種

茄子采收的标準可看茄眼的顔色,若茄眼與果皮顔色分明,表明果實正在生長,組織柔嫩,品質好。茄眼不明顯表示生長慢應及時采收。溫暖天氣開花後18~20天為采收适期。6~8月高溫天氣應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中午果實溫度高呼吸旺盛,容易幹癟,皮薄的品種和供應外地的或遠距離運輸的茄子尤應注意。

留種茄子栽植宜稀,應增施磷鉀肥料,少施氮肥。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長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實與泥土接觸腐爛。一般每株可留2~3果,待果實黃褐色時摘下放在室内後熟7~10天,使種子和果肉分離,然後切成數塊,在水中搗爛揉出種子,洗淨後在布上晾幹,避免種子在烈日下曝曬。

燈籠紅茄冬暖大棚的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育苗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注意選種。浸種、催芽。播後10天出苗,長出4-5片葉時移入營養土塊中,澆透水,之後控水、溫、濕,防徒長。

2、移苗入棚幼苗長出6-7葉,植高18-20厘米時,移入大棚栽植。注意低溫煉苗,晝20攝氏度,夜15攝氏度,漸降至10-20攝氏度。25攝氏度以上要通風降溫。定值後立即澆水。

3、花果期管理茄為自花傳粉,坐果後應追肥、澆水,溫度以晝25-28攝氏度、夜15-17攝氏度為宜。每采收一次,都要加強肥水,7-10天澆一次,并加強通風。

燈籠紅茄屬高産品種,每667平方米産量可達3500千克。

陽台種植

1、茄子種子發芽前需要浸種,但是浸種時間技巧需要特别掌握好。育苗方法及苗期管理與番茄基本相同。

2、将種子用細土拌勻後均勻撒于土面,低溫時要複膜,高溫時要遮陰,保持土壤濕潤直至發芽。

3、苗期保持土壤濕潤即可,5-6片真葉時定植,一般每盆1棵。

4、當所種植茄子的果實飽滿、下端成鈎狀時即可采收。

日常管理

1、喜光照,要求通風透光,較耐連作;生長适溫25-30度,低于5度植株會受凍。

2、株高30厘米以上時追施1次腐熟有機肥,其後視長勢施肥,約每月1次;開花至挂果時增加施肥次數,約每1O天1次,以磷鉀肥為主,每次采收後要施肥1次。生長期應一直使用有機肥,以花生麸效果最佳。

3、挂果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忌忽幹忽濕,一般在傍晚澆水。

4、挂果較多時應進行疏除,一般每株以不超過40個為宜,最好讓果實自然下垂生長。

種植的病害與防治

茄子黃萎病

茄子黃萎病,定植後不久即會發病,遇低溫定植,發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後發病面積最大,病情最重。發病初期植株半邊下部葉片近葉柄的葉緣及葉脈間發黃,後漸漸發展為半邊葉或整葉,葉緣稍向上卷曲,有時病斑僅限于半邊葉,引起葉片歪曲。

早期發病茄株呈萎蔫狀,早晚或雨後可恢複,後葉片變為褐色,全株萎蔫,葉片脫光,整株死亡。嚴重時,往往全葉黃萎,變褐枯死。該病多數為全株發病,少數仍有部分無病健枝。發病時: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漸發展,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

發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長形果有時彎曲。縱切根莖部可見到木質部維管束變色,呈黃褐色或棕褐色。

茄子的黃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殘體在土壤越冬,成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過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帶菌土壤和茄科雜草,借風、雨,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第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後在維管束繁殖,并擴展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進行重複浸染。

發病最适溫度為19℃~24℃,菌絲、菌核在6℃時10分鐘後緻死。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勢低窪,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灌水不本當及連作地發病重。

1、與非茄科或瓜類作物輪作3~4年;

2、選用無病種子和抗病品種;施足腐熟有機肥;

3、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毀,并在根際土壤中灌注藥液消毒殺菌。

4、種子消毒處理,種子先用冷水預浸3~4小時,再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陰幹備用。

5、藥劑防治方法,定植時施藥:茄苗定植時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後并用此藥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50毫升。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連灌2~3次。

茄子細菌性葉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多從葉緣開始,從葉緣向内沿葉脈擴展,病斑形狀不規則,有的外觀似閃電狀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顯,露水幹前,手摸斑面有質粘感。

該病病菌以菌絲體随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濺射而傳播,從水孔或傷口侵入緻病,溫暖多濕的天氣及通風不暢有利于感病。

1、與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并對種子采用78——85℃的熱水處理。

2、精選無菌良種,并進行消毒。

3、對大棚和土壤進行殺菌消毒。

4、實行全方位地膜複蓋,防止澆水過大,并及時通風排濕。

5、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施葉葉青可濕性粉劑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

施肥技術

1、苗期施肥

為了确保培育出根系發達、莖粗、節間短的有機茄子幼苗,要求床土必須肥沃。在11.3平方米的床土上施腐熟的有機肥200公斤,将床土與肥料混合均勻。

2、基肥

有機茄子喜肥又耐肥,須重施基肥。在翻地前每畝撒施5000-7000公斤有機肥,然後進行翻耕、整地作畦;既可以翻地前每畝撒施3000-5000公斤有機肥,然後做垅或做畦,又可以移栽時再穴施或溝施1500公斤有機肥。

3、追肥

有機茄子的生長過程中,結果期很長需要多次追肥。茄子吸收養分量在盛花期後,迅速增加,所以追肥的重點時期是“門茄瞪眼”到“四門鬥”收獲。在這段時間内可每隔10多天追肥一次,追施腐熟的人糞尿500-600公斤。

有機茄子施肥的方法有溝施、穴施或随水沖施。

物種分類

我國的茄子種植和消費的區域性較強,品種類型相當豐富。從果形上分,有長條形、線形、長筒形、長卵形、卵圓形、高圓形、圓球形、扁圓形、短筒形、短羊角形和長羊角形等11種之多;從果實顔色上分,又有白色、白綠色、綠色、橘紅、淺紫、鮮紫、紫紅和黑紫等8種;從果肉色上分,主要有白色、黃白色、綠白色和綠色等4種。近年來,山東、河南、甘肅等地的茄子生産基地還開始種植綠萼片的茄子,其外觀漂亮、産量高、耐貯運。依熟性來分,又可分為極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極晚熟類型。

植物文化

成都人大概是最早吃茄子的中國人,至遲不會晚于漢武帝時。按此說法,我國最早提到茄子的文獻,當屬《僮約》。從《僮約》中透露的信息說明,茄子已是當時成都人喜歡的菜蔬之一。

頗有學問的揚雄,把茄子稱作伽子,伽乃梵文的譯音字,這說明茄子是來自印度。《禮記·食醫》建議的食物搭配原則是“魚宜苽”。苽即菰,魚是配磨菇之類的香菌。茄子與魚的搭配也算是一種創意,這為後來的魚香茄子提供了想象空間。說到宋代,蘇東坡更是别出心裁地将茄子做成羹,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這叫“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

無公害種植

一、選用優質抗病品種:選擇适宜于當地栽培、有市場需求的優質、高産、耐寒、抗病的優良品種。

二、搞好浸種催芽:播種前曬種1~2天,用50~55℃的溫水浸泡10~15分鐘,當溫水降至30℃時再浸泡5~6小時,撈出放入1%的甲醛溶液中浸泡30分鐘(或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分鐘),用清水洗淨後放入紗布袋中,置于28~32℃的條件下催芽。

三、及時播種育苗:秋冬茬栽培的在8月5日左右播種,冬春茬栽培的在11月中旬播種。最好選用育苗盤播種,在棚内育苗。如果做廂育苗,應配制營養土,取大田土6份加腐熟的有機肥4份,每立方米土中摻入三元複合肥1公斤、50%多菌靈0.2公斤,土、肥、藥混合均勻,苗床面積每畝5平方米,将配好的營養土均勻地撒在廂寬120厘米、長600厘米的苗床上。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0克。2片子葉展平後移到營養缽中。營養缽用土配制方法是:7份過篩肥土加3份腐熟圈肥,在肥土中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铵1.5公斤、草木灰20公斤、50%多菌靈0.5公斤,充分拌勻。

四、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腐熟圈糞2500~30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8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2/3撒施,1/3溝施,起壟栽培。

五、适時移栽:播種後25天,當茄子苗達5~6片真葉時移栽。秋冬茬栽培的約在9月15日左右、冬春茬栽培的在1月30日左右。采用大小行種植方式,大行8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3500株。​

作用

茄子所含的維生素B1和B2、磷、鐵與番茄差不多,其中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比番茄高,紫色的茄子中所含的維生素P極多,可以增加人體微血管的抵抗力,防止微血管脆裂出血,而采用生腌茄子的吃法,台以使維生素不緻因加熱而受到破壞。

具體腌制方法:将200克茄子洗淨去皮切成片或細絲,用鹽、醋、醬油腌半小時,再加入味精、香油拌勻即成。​

儲藏方法

1、地窖貯藏。茄子果實入窖前,先在窖底部鋪一層幹沙調節内部濕度。然後在窯内由裡向外堆碼放茄子,須在兩碼之間留出一定餘地,以便進出,進行管理。第1層茄子的果柄插入地下沙中,第2層茄子果柄向上,第3層茄子果柄與第2層茄子的萼片接觸、避免刺傷果面,每層兩側邊緣的茄子果柄向外,進行側放。如果貯藏的是長茄,最好按頭對頭,尾對尾的方式進行碼放。為防止茄子在窖内生熱,可每隔3~4米豎一通風筒和測溫筒,以保持溝内适宜溫度。

茄子碼好後,在上面複—層牛皮紙、報紙或席,其上再蓋一層塑料薄膜,以保持較高的濕度,而且防止通風時直接損傷茄子果面。如果溫度過低,應加厚土層,堵嚴通風筒;如溫度過高,可打開通風筒。采用這種方法一般可使茄子保鮮貯藏40~60天。除散放茄子果實外,入貯前也可把果實豎排在襯有報紙的筐、簍或有排氣孔的紙箱、塑料果箱裡,頭排果柄朝上,第2排以後果柄朝下,并插在前排果實的空隙裡,裝滿後蓋上包裝紙。逐個果實包上紙的貯藏效果更好。

2、溝藏。适宜不太寒冷地區。選擇地勢高,排水好的地方沿東西向挖一條寬1米,長3米,深1.2米的溝。溝的東西兩端分别留一個通氣孔。其中一端留出口,頂部用玉米稭複蓋,其上再複約12厘米厚的土。将選好的茄子果柄向下一層層碼放,果柄插在每層果實的間隙中,以避免刺傷茄果,碼5層茄果後,果頂上複蓋牛皮紙或報紙,将坑口堵上。随溫度的下降,在溝的頂部加土保溫,并堵塞氣孔;若溫度過高,則打開氣孔調節降溫。可貯存40~50天。

3、通風庫(冷庫)貯藏。茄子采收後裝在筐中,置于12℃~16℃條件下預冷12~24小時,然後放在12℃~13℃通風庫中貯藏。為了控制失水,除保持庫房相對濕度在90%以上,還可采用單果包裝方法,即用高密度聚乙烯袋(厚0.01毫米)将選好的果實放入袋内,每袋裝入1~2公斤為宜,封袋,保水效果好,同時還有一定的氣調作用,措施得當,可貯藏4周左右,保持原有的風味和鮮度不變。

4、氣調貯藏。将準備好的茄果在庫房裡碼成垛,用塑料帳密封,帳内氧氣濃度調節在2%~5%,二氧化碳濃度為5%。在這種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條件下,由于降低了呼吸和内源乙烯的合成,并阻止了乙烯的作用,可以防止果柄脫落,減少茄果腐爛,保持茄果原有的商品價值。采用低氧和低二氧化碳的氣調貯藏,對防止果柄脫落和保鮮有一定的效果。夏天采用氣調貯藏茄子,在20℃~25℃的條件下可貯藏1個月左右。

5、保鮮劑貯藏。将10份蜂蠟,2份酪酰,1份蔗糖脂肪酸充分混合即為乳狀保鮮劑。也可以用70份蜂蠟,20份阿拉伯膠,1份蔗糖脂肪酸混合後加溫40℃調成糊狀。用刷子将調好的保鮮劑塗茄子果柄,稍涼後,于陰涼處貯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