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

漢語漢字
芪,漢語二級字,讀作芪(qí),〔黃芪〕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橫卧地上,根可入藥。亦作“黃耆”。〔芪母〕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淡紫色,亦稱“知母”。
  • 中文名:芪
  • 拼音:qí
  • 繁體:
  • 部首:艹
  • 字碼:
  • 五筆:AQAB
  • 倉颉:THVP
  • 鄭碼:ERH
  • 筆順:
  • 字級:二級(3672)
  • 平水韻:
  • 部外筆畫:4
  • 總筆畫:7
  • 注 音:ㄑ一ˊ
  • 結 構:上下
  • 造字法:形聲:從艹、氏聲
  • 四角号碼:44742
  • 筆順編号:1223515

基本字義

芪qí

(1)(黃~)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橫卧地上,根可入藥。亦作“黃耆”。

(2)(~母)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淡紫色,亦稱“知母”。

形聲。“氏”意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艹”與“氏”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根須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

本義:一種根須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黃芪,一種常用的中草藥植物。

芪qí

〈名〉

“黃芪”的簡稱〖membranousmilkvetch〗,是黃芪屬多年草本植物,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花黃色,果為莢果,其根入藥。

康熙字典

芪【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巨支切《正韻》渠宜切,?音其。黃芪,藥名。《本草》一名戴糁,一名王孫,根長三尺,以耒折之如綿,謂之綿黃芪。

又有白水芪,赤水芪,木芪,功用?同。

又《集韻》翹移切,音跂。《博雅》芪母,草名。

又《集韻》陳尼切,音遲。與荎通。

說文解字

芪【卷一】【艸部】

芪母也。從艸氏聲。常之切

說文解字注

(芪)芪母也。三字一句。按前已有?、不與芪字為伍。則說爾雅者謂?卽芪母。非許意也。從艸。氏聲。常支切。十六部。一名蝭母。一名知母。一名蚔母。皆同部同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