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自殺

社會現象術語
自殺(Suicide)是指個體在長期而複雜的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或自願采取各種手段來結束自己生命的危險行為。 [1]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19世紀末,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對自殺原因的解釋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他認為,自殺其實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個人行為,其自殺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是對正在解體的社會的反應。由于社會的動亂和衰退,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狀态,破壞了對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援助和交流,從而削弱了一個人生存的能力、信心,導緻其自殺率明顯增高。2019年,日本報社從日本勞動省彙總的2016年人口動态統計中獲悉,“自殺”第一次成為14歲以上青少年學生第一大死因。[1]
    中文名:自殺 外文名:Suicide 說明: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 方式:蓄意或自願采取各種手段 影響人物:塗爾幹

類型

利他性

利他性自殺指在社會習俗或群體壓力下,或為追求某種目标而自殺。常常是為了負責任,犧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羅江,以死喚起民衆的覺醒;孟姜女哭長城,殉夫自殺;疾病纏身的人為避免連累家人或社會而自殺等。這類自殺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價值的,是唯一的選擇。塗爾幹認為在原始社會和軍隊裡這類自殺較多。在現代社會裡越來越少。

自我性

自我性自殺與利他性自殺正好相反。指因個人失去社會之約束與聯系,對身處的社會及群體毫不關心,孤獨而自殺。如離婚者、無子女者。塗爾幹認為這類自殺在家庭氣氛濃厚的社會發生機會較低。

失調性

失調性自殺指個人與社會固有的關系被破壞。例如,失去工作、失去學習能力、失去(沒有)自理能力、親人死亡、失戀等,令人訪惶不知所措而難以控制而自殺。

宿命性

宿命性自殺指個人因種種原因,受外界過分控制及指揮,感到命運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時而自殺。如監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為主而獻身。

中國學者把自殺分為情緒性自殺和理智性自殺兩類。

情緒型自殺常常由于爆發性的情緒所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慚、激憤、煩躁或賭氣等情緒狀态所引起的自殺。此類自殺進程比較迅速,發展期短,甚至呈現即時的沖動性或突發性。

理智性自殺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喚起的激情狀态導緻的,而是由于自身經過長期的評價和體驗,進行了充分的判斷和推理以後,逐漸地萌發自殺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自殺措施。因此,自殺的進程比較緩慢,發展期較長。

傳染性

在有關自殺的研究中,自殺的傳染性是一個受重視的現象。不少研究都介紹過因影視、廣播等媒體詳盡報道一些自殺事件,而使社會上自殺或企圖自殺者增加的事實。日本曾出現一位走紅女演星跳樓自殺事件,此後的幾個月中,連續不斷出現采用類似方式而自殺的事件,其中女學生居多;築波大學發生過一男性教師從理工大樓7層跳樓自殺,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後以同樣的方式自殺3人。

研究表明,自殺的模仿性現象及潛意識引導确實存在。對1973年~1979年美國電視報道自殺事件的研究報告指出,電視報道自殺事件确能導緻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越多媒體報道,内容越詳盡,則引緻自殺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殺率上升約13%,男性上升5%.

學者們認為最容易引發模仿性自殺的新聞報道有以下特征:詳細報道自殺方法;對自殺而引緻的身體傷殘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殺者生前長期有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将引發自殺的原因簡單化;自殺者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使人誤認為自殺會帶來好處等。

為減低自殺的傳染現象,學者們強調大衆傳播媒介注意在報道自殺事件時應該持謹慎态度,應盡量指出自殺者實際有很多其他可以選擇的途徑,自殺不是唯一出路,以便盡量減少那些有自殺意念的人認為自殺是一種正确處理困難的方法,自殺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選擇。

補充:自殺也可以細分以下7種類型

1、現實型

這類自殺由這樣一種情形促成,确認自己必死無疑,且死前很痛苦。

2、利他型

個人行為屈從于團隊的道德标準,這個團隊要求至少是贊成自殺行為的,比如二戰時期的神風特攻隊。

3、無心型

個人擺出自殺的姿态企圖影響或控制他人,結果錯誤的判斷導緻了意料之外的死亡。

4、洩憤型

與無心自殺一樣,這種自殺的焦點也是指向他人,但自殺的意圖是真的,旨在通過自殺讓他人陷入自罪和譴責。

5、怪異型

個人的自殺是因為幻覺(有聲音命令其自殺)或者妄想(堅持自殺會改變世界)。

6、失範型

經濟或社會爆發的動蕩(比如大蕭條時一夜間傾家蕩産)顯著的改變了一個人的生活。個人無法應對,所以選擇自殺。

7、消極自我型

長期的抑郁或是長久的失敗感與無能感結合在一起,導緻反複的自殺嘗試,最終自殺成功。

過程

自殺不是突然發生的,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日本學者長岡利貞指出,自殺過程一般經曆:産生自殺意念→下決心自殺→行為出現變化+思考自殺的方式→選擇自殺的地點與時間→采取自殺行為。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殺過程有長有短。

我國學者一般把自殺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自殺動機或自殺意念形成階段

表現為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想逃避現實,為解脫自己而準備把自殺當作解決問題的手段。

2.矛盾沖突階段

産生了自殺意念後,由于求生的本能會使打算自殺的人陷入生與死的矛盾沖突之中,從而表現出談論自殺,暗示自殺等直接或間接表現自殺企圖的信号。

3.自殺行為選擇階段

從矛盾沖突中解脫出來,決死意志堅定,情緒逐漸恢複,表現出異常平靜,考慮自殺方式,做自殺準備。如買繩子,搜集安眠藥等。等待時機一到,即采取結束生命的行為。

三級預防

自殺的幹預主要在預防,預防自殺可分為三級,即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一級預防主要是指預防個體自殺傾向的發展。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管理好農藥、毒藥、危險藥品和其它危險物品,監控有自殺可能的高危人群,積極治療自殺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廣泛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提高人群應付困難的技巧。

二級預防:二級預防主要是指對處于自殺邊緣的個體進行危機幹預。通過心理熱線咨詢或面對面咨詢服務幫助有輕生念頭的人擺脫困境,打消自殺念頭。

三級預防:三級預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預防曾經有過自殺未遂的人再次發生自殺。

情緒緩解

自殺情緒的形成:

自殺行為的形成相當複雜,涉及生物、心理、文化及環境因素,根據精神醫學研究報告,自殺的人70%有憂郁症,精神疾病者自殺機率更高達20%。

在社會環境因素中社會的脫序現象---暴力、犯罪、毒品、離婚、失業等,以及個别情況因素中的家庭問題、婚變、失落、遷移、失業、身體疾病、其它自殺事件的影響與暗示等,都是影響自殺的成因。研究顯示任何單一因素都不是自殺之充分條件,隻有當它們和其它重要因素合并發生時才發生。

特征:

在認知上錯誤地覺知或解釋外界的刺激,在思考上有不合邏輯的推論形式,而令個人形成負向的感受、較低的自尊、甚至形成罪惡感或無助感,最後即可能造成憂郁。

在自殺行為發生前,于腦海中圍繞着對死亡的看法,是不會動了、是不會回來了、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是可逆的、不可逆的等,影響對自己、對未來、對社會的判斷,是有價值的、無價值的、是有希望的、無希望的等,并會以文字、語言、或行為來表達「想死」的企圖。

調适:

當有人談及自殺念頭時,你要認真考慮相信他的話,因為他可能有了麻煩,他正發出求援訊号,他也可能正打算把這想法付諸于行動,所以你不要忌諱,一定要做些什麼。首先,你要對他。

助人篇:

建立關系:對他表明你真誠的關切,主動關心他、鼓勵他。

聆聽:一個想自殺的人最需要有人聆聽他的心聲、聽出他的感受,這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

求援:當有立即的危機可能,請不要抛下他,你可與任何可咨詢的機構或信賴的人尋求支持,或報警處理。

自助篇:

所有發生于我,對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會是相同不愉快的經驗我沒有任何理由需要獨自扛下全世界的重擔。我心中的痛苦與恐懼祗要說出來,就會像放下重擔,讓我松口氣。若有需要,可以向我的家人與朋友尋求協助。經由電話與危機中心的心理咨詢師或學校的輔導員談話可以幫助我纾解情緒、提供救援。

動機目的

失戀

情緒低落或無傾訴對象

與重要的人關系破裂

家庭破碎、失去家人

患了重病、失去健康

被判坐牢、失去自由

工作或學校的過大壓力

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重要的人、事、物

酗酒及濫用藥物

厭惡自己或這個世界

處在被折磨或極度痛苦的環境

處在瀕臨死亡的危機中

絕望、發生無法避免、挽回的事(被性騷擾、強暴(強奸)、性侵害、性虐待、性操控)

初期警号

想自殺的人可能會在自殺前數天、數星期或數月有以下的征狀:

表示自己一事無成、沒有希望或感到絕望

感到極度挫敗、羞恥或内疚

曾經寫出或說出想自殺

談及“死亡”、“離開”及在不尋常情況下說“再見”

将至愛的物品送走

避開朋友或親人、不想和人溝通或希望獨處性格或儀容劇變

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異的行為

情緒反覆不定,由沮喪或低落變

得異常平靜開心

自殺救助

對自缢自殺者的救助

自缢就是民間說的上吊。對此類自殺者的撿救措施是:

1.脫開缢套:即發現自殺者吊于高處,應馬上抱住她的身體向上擡高,解除繩套。如自殺者是平卧的,也應立即解開繩套;

2..搶救:即将自殺者平放取仰卧位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髒按摩。方法為:雙手向下重疊放于自殺者胸骨左側心前區用力下壓,每壓四次做一次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一隻手捏住自殺者雙側面頰使其口張開,另一隻手捏住自殺者的鼻子,用力向口内吹氣),反複進行,直至恢複心跳;

3.加強護理:即自給者複生後應注意觀察具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的變化,在其清醒之後要應給予心理安慰。

對切刺自殺者的救助

切刺自殺就是用刀子等銳器自殺。對這類自殺者應迅速止血。較大的出血可往傷口内填塞無菌紗布,再将側上肢高舉過頭部做支架,施行單側加壓包紮。四肢較大的出血可用結紮止血帶止血。

使用止血帶止血要注意:動脈出血或動脈靜脈混合出血,止血帶要紮在受傷肢體的近心端,單純靜脈出血,止血帶要紮在肢體的遠心端;每30分鐘松解止血帶一次,以防出現肢體壞死。還可用指壓止血法,即按壓受傷動脈的近心端,阻止血流。如前額及頭皮出血,應壓迫應于耳前下領關節處的颠動脈;如顔面部出血,應按壓下領角前方1.2厘米處;上肢出血,應壓迫鎖骨下動脈位于鎖骨上凹内1/3處,或壓迫股動脈;下肢出血,應壓迫位于腰股溝韌帶中點搏動處的股動脈。初步止血後應送醫院作進一步處理。

對頭部撞擊自殺者的急救

發現這類自殺者應迅速送醫院。醫生應檢查有無顱腦損傷及急性顱内血腫,瞳孔是不是等大等圓,傷口滲出物中有無腦脊液,腦組織是否膨出,目、鼻腔有無出血或腦脊液流出,顱骨有無凹陷性骨折,病人有無噴射性嘔吐、頭痛等顱内壓增高症狀,有無意識障礙等,進行針對性治療。遇有開放性骨折,不可将露出傷口的骨端複位,以免造成神經、血管的損傷。條件不允許處理傷口時,要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如需搬運或轉送,必須先行固定、止痛。

對農藥自殺者的救助

農藥自殺的常見類型:

急性有機磷農藥自殺這類農藥有劇毒的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等;中等毒性的敵敵畏、樂果、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4044)等:低毒性的敵百蟲、馬拉硫磷(4049)等。一般口服中毒者在0.5小時出現症狀,輕者表現為頭暈、頭疼、出汗、惡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面色青紫、視力模糊、瞳孔縮小、流口水等;中度者表現為四肢、面部肌肉顫動、呼吸減弱、氣短、全身動作不靈活、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可出現胡言亂語,部分中毒者會有輕度的意識障礙;重度者表現為頭暈痛、發燒、煩躁不安、全身無力、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急性有機氯農藥中自殺

這類農藥有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一般口服中毒者在短時間内出現輕度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出汗、惡心、留口水,偶有視物不清及肌肉震顫;中度中毒表現為嘔吐、肚子疼、全身抽搐震顫、視物模糊及呼吸困難;重度中毒表現為舌唇麻木、面部麻木、發燒、多汗、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全身青紫、呼吸極度困難,還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晚期可出現無力性麻痹、強直性痙攣,嚴重中毒者可在1一2小時内死亡。

除草劑中毒常見的除草劑有氯菊脂、漠哦氫菊脂、環菊脂等。

對農藥自殺者應采取以下搶救措施:

判斷中毒物的種類

早期發現中毒者的人在将其送醫院前應盡量發現、查找并帶上中毒農藥的包裝瓶或有關容器,另可根據中毒者口中的氣味辨别中毒物的種類,如有機磷殺蟲劑中毒,中毒者口中有大蒜味。

清除毒物,防止繼續吸收

可讓輕度中毒且有意識者喝淡肥皂冰催吐。對有機磷中毒者應灌服500-1500毫升1%-5%濃度的碳酸氫鈉水(注:對敵百蟲中毒者不可灌服碳酸氫鈉冰)。各類中毒者均應在4小時内送醫院洗胃(但不包括強酸強堿或其它腐蝕劑中毒者),然後進行解毒處理。

應用解毒劑解毒

解毒劑的作用主要為中和、吸附,與毒物結合而去除毒性。解毒劑有中和劑、吸附劑、通用解毒劑3種。中和劑主要有醋酸、食醋等,食入強堿中毒者可口服1%的醋酸或稀釋的食醋以中和酸堿度(但碳酸鹽中毒者禁用),還可服用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等弱堿性藥物進行中和。吸附劑主要有藥用炭、植物炭(即一般的草木灰),用于吸附食入的有機和無機毒物。可以15-30克植物炭倒入一碗溫開水中,攪拌混勻後讓中毒者喝下或用胃管灌入胃内,随後用催吐藥或洗胃法将吸附毒物的植物炭排出體外,或再給一些鹽類瀉藥促使已進入腸内的其餘毒物瓜腸道排出。通用解毒劑有幹草、綠豆、大黃、茅根等,将其煎液用于毒物不明又不能洗胃但能接受催吐藥的患者。

對滅鼠藥物自殺者的搶救

滅鼠藥物自殺的類型:

氟乙酰胺滅鼠藥自殺

氟乙酷胺又稱廠1081。為有機氟滅鼠藥。口服30-120分鐘後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嚴重中毒者出現煩躁不安、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抽搐、血壓下降、昏迷,可于2-4小時内死亡,多死于為心力衰竭。

磷化鋅滅鼠藥中毒自殺

磷化鋅又稱磷化二鋅。主要症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咳嗽等,嚴重者表現為抽搐、呼吸困難、肺水腫、昏迷,多死于呼吸衰竭。

氟類滅鼠藥中毒

氰類滅鼠藥因含氰(cN-)而有劇毒。中毒後表現為頭昏、頭痛、惡心、嘔吐、口角流涎、呼吸短促、神志不清、全身痙攣、角弓反張、大小便失禁及昏迷等。多死于呼吸麻痹,心跳驟停。

氯化苦滅鼠藥自殺

氯化苦又稱三氯硝基甲烷,可經呼吸道或消化道中毒。由于具有強烈的刺激氣味,經口服中毒者不太多見。中毒後表現為氣急、胸悶、頭痛、頭暈、腹痛、腹瀉,嚴重者土現肺水腫、呼吸困難、昏迷及休克等,多死于呼吸衰竭。

對滅鼠藥物自殺者應采取以下搶救措施:

食入中毒者應用0.5%硫酸銅溶液洗胃,或用硫酸鈉導瀉。可用糖皮質激素防止肺水腫(忌用脂肪類食物和油類瀉藥,以免增加毒物吸收)。控制出血可用靜脈注射維生素K1,每次10-20mg,每日3次,持續3~5日,飽可用糖皮質激素。

對催眠及鎮靜藥物自殺者的搶救這類藥物主要分苯二氮卓類(安定及安定的化合物)、氯丙嗪類(氯丙嗪、奮乃靜)兩類。過量服用這類藥物可引起中毒死亡。遇到這類中毒者應正确判斷毒物的種類、數量、服毒的時間,及時搶救。

搶救要有針對性:精神藥物、鎮靜催眠約中毒可給中樞興奮劑及複蘇劑,氯丙嗪中毒應及時給抗癫痫藥物,三環抗抑韶藥物中毒可注射毒扁豆堿治療(此種治療應防止癫痫發作)。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出現循環及呼吸衰弱、合并感染、血壓升高等。同時應進行洗胃或導瀉,洗胃的溶液應視毒物的種類而定。最後可根據需要進行腎髒排塗、保肝治療。

對跳樓自殺者的救助

拯救關鍵:止血、骨折固定、維持正常呼吸。

拯救方法:

查看落下地點有助于判斷傷勢的嚴重程度,小樹叢、雪地、草坪、車輛、鋅皮屋頂甚至路燈等緩沖物都有可能減輕傷勢。

确認骨折:如果局部紅腫,起“大包”,疼痛劇烈,尤其是移動或觸摸傷肢時,傷處似能聽見“咔嚓”的響聲,腿無法站立,上肢無法提起物體,便有骨折懷疑,應先按骨折包紮處理,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簡易固定:用夾闆、繃帶、棉花墊和三角巾合理包紮,固定傷處。書刊、紙闆、木棍、樹枝等皆可作為固定骨折所用的夾闆,繃帶和三角巾則可用破舊衣服、床單撕成條狀代替。

脊椎骨折應極其小心:脊椎骨折往往病情嚴重,嚴禁不經固定而随意搬動。應在保持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将病人輕巧平穩地移至硬闆擔架,用三角巾固定。切忌扶持傷者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頸椎骨折最好用頸托固定頭、頸部,防止骨折移位壓迫中樞神經造成終生截癱。

安全搬運:如果沒有擔架,可用繩索、被服制成結實的臨時擔架。由3~4人合成一組,将病人移上擔架,病人頭部在後,腳在前,擡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緻,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态。

未遂後遺症:四肢、骨盆可因粉碎性骨折、嚴重關節損傷而緻殘。腦外傷後遺症等。

死亡原因:多發性骨折、顱腦損傷、内髒損傷。

對觸電自殺者的救助

對此類自殺者的搶救措施是:

1.脫離電源。即盡快切斷電源,如關閉電門、拉下電閘、用幹燥的木棒或竹竿将電線挑開、用幹燥的繩子套在觸電者身上将其拉離電源。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帶電者的身體;

2.現場搶救。即觸電人脫離電源後,應使其仰卧,觸電者心跳、呼吸變慢、弱或停止時,應進行人工呼吸及體外帥髒按摩;

3.複生後應進一步進行治療。

對煤氣中毒自殺者的救助

拯救關鍵:及時有效給氧。

管道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等天然氣不是一氧化碳,毒性并不高,所以不會出現一氧化碳中毒。高濃度天然氣使人昏迷的原因,是空氣中氧含量過低産生的窒息。但天然氣洩漏有着相當大的危險,那就是爆炸。

拯救方法:

1.立即打開房間所有門窗。進入廚房關掉煤氣開關。

2.發現煤氣洩漏,不能開燈,不能打開抽油煙機,因為按動開關可能會産生電火花,引起爆炸。

3.冬天應該先摸一摸暖氣片或者自來水管再進入廚房,因為衣服可能有靜電,産生電火花。

4.将病人脫離中毒環境,給予吸氧或呼吸新鮮空氣,但要注意保暖。中毒輕者在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2~3小時就會好轉。

5.呼吸停止應就地進行口對口吹氣或人工呼吸。有條件時給予注射呼吸興奮劑。

6.中、重度中毒病人在急救後,及早送到有條件的醫院做高壓氧艙治療,以防止嚴重并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

對溺水自殺者的救助

拯救關鍵:恢複心跳呼吸。

人入水後,會本能屏氣,避免水進入呼吸道。由于缺氧,被迫進行深吸吸而使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一般4~5分鐘或6~7分鐘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導緻死亡。

另外,投水和溺死不僅限于江河湖海,也有把頭伸到臉盆或洗衣機自殺的例子。

拯救方法:

1.迅速遊至溺水者附近,從其後方前進,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頭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邊,也可從其背部抓住腋窩推出。

2.救出水後,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污泥、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牙關緊閉者按捏兩側面頰用力啟開。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時,立即口對口呼吸和心髒擠壓。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時間要長,不要輕易放棄,并可給予吸氧和保暖。

3.不要強調“控水”,頭置于側位時口腔中的水即能流出。大多數溺水者并非是喝大量的水而窒息,而是因氣管嗆入少量的水呈“假死”狀态。所以“讓患者吐水”沒什麼實際意義。

4.如需“控水”,溺水者應取俯卧位,用衣物将其腹部墊高或橫放在救護人員屈曲的膝上(救護人員一腿屈膝),讓溺水者的頭盡量低垂,輕輕拍打其背部,使進入呼吸道和胃中的水迅速排出,然後幫助其平卧,頭側向一邊,等待進一步搶救。

5.恢複心跳呼吸後,可用幹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軀幹向心髒方面摩擦,以促進血液循環。重者送醫院進一步診治。

未遂後遺症:肺水腫、腦水腫等。

死亡原因:呼吸受阻,發生窒息。

相關節日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個“預防自殺日”。

中國現狀

關注生命: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殺

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調查顯示,有精神障礙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經濟困難者是最容易自殺的三大人群。

根據專家對中國自殺者進行心理解剖分析,發現中國自殺者有以下特點:

一、農村自殺率明顯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

二、58%的自殺者為服用農藥或鼠藥,75%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藥,62%的自殺者曾尋求醫療幫助;

三、27%的自殺死亡者曾有自殺未遂史,其親朋好友中47%曾出現過自殺行為;

四、63%的自殺死亡者曾患有各種精神疾病,但接受過精神科醫生診治的不到10%。(中新社)

中國每年至少25萬人自殺成青少年頭号死因

據統計,中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中國青年報昨天援引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調查分析稱,自殺已成為1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

據報道,在中國,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殺的主要群體。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質研究會副秘書長聶振偉副教授說,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們所面對的社會壓力比較大,而他們在學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不高,面對壓力缺乏相應的應對能力。聶教授說,預防青少年自殺決不是青少年的個人行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外,學校和家庭在預防青少年自殺方面做到“共同參與”至關重要。

現代婦女身兼多職,給她們帶來了不同的壓力,而可能導緻抑郁症

關于我國婦女自殺比較多的問題,著名婦女問題專家、紅楓女性心理咨詢中心的林亞男女士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國婦女整體面臨的壓力比較大,又容易受情緒影響。婦女除了要在工作中接受和男士一樣的社會競争壓力之外,還要做好家庭主婦,她們過得特别累,有許多婦女還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此外,婦女還受到來自子女方面的壓力,一旦子女學習、生活遇到問題,做母親的就很容易自責,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在林亞男女士看來,減少女性自殺事件的發生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第一,婦女應當善于利用社會資源,及時尋求社會的支持,比如在感到比較壓抑的時候,她們應當多尋求親友、家人的支持與幫助。第二,應當擴大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社會介入多的活動,不能太孤僻,把自己束縛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主任、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曹連元坦言,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尚未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殺率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許多積極的因素可以預防人們産生自殺的想法和行為。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足夠的社會支持(特别是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系)、穩定而幸福的婚姻。

目前,預防自殺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另外,成立專門機構提供電話咨詢,或進行專業幹預,也是防範措施之一。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成立9個月以來,已迫切感受到人們對于危機幹預服務的巨大需求。該中心有時一天接到800多個電話,每周都有學校、醫院、婦聯等機構要求提供幫助。但根據目前現狀,該中心還缺乏足夠的人員來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建立健全一個預防自殺服務機構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汪文、劉堯飛(新華網)

社會現象

缪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可實際上,這件嚴肅的事還是一種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在美國,每天大約有100人自殺,自殺是導緻個體死亡的第十大原因。在中國,每年自殺身亡者高達29萬,自殺未遂者有200萬,而自殺更是年輕人死亡的首位原因。是的,還有什麼比抛棄生命更令人扼腕歎息呢?除了這些抽象的統計數字之外,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也是自殺而死:文森特.梵高、瑪麗蓮.夢露、馬雅可夫斯基、川端康成、海明威、三毛、顧城、海子、張國榮、阮玲玉、翁美玲……

自殺,至少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不過,進化心理學家丹尼斯.德.卡坦紮羅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過一個驚世駭俗的理論,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人類的自殺心理。這篇主題論文發表在學界的頂級期刊《行為與腦科學》1980年第三期上,卡坦紮羅當時任教于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心理學系。這是要冒險的,因為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人類行為在當時可是一件容易引起争議的事。要知道,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早在五年前就因為社會生物學的主張引發過來自哈佛大學同行的嚴厲指責,還有人在他上課的時候對他進行人身攻擊。自殺,作為一種複雜的人類行為,就更是一塊社會科學的保留地了;他們不會輕易讓人染指的。毫不意外,卡坦紮羅的文章引發了對他的批評。不過,到了1991年,死性不改的卡坦紮羅又在《習性學與社會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新的論文,明确地提出了自殺的适應器理論。

卡坦紮羅認為,自我保存是一種強大的生物本能,不過這一生物本能有設計缺陷。簡單地說,他認為自殺在某些情況下是一種适應行為。這裡的适應需要在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上來理解。根據社會生物學家漢密爾頓的理論,個體的适應度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适應度,即通過自身傳遞基因而帶來的适應度;第二部分是間接适應度,即通過親人間接傳遞自身基因而帶來的适應度。這兩個部分加起來就構成了個體的整體适應度。在社會性動物中,兩個适應度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設想這樣一個遠古的場景,你長期卧病在床,家人需要不斷地在身邊照顧你,母親甚至都沒有時間去采集食物,父親已經出去打獵一個星期了,而弟弟妹妹又需要食物充饑,但有限的食物也需要留給你一部分。你自己未來的繁殖預期很低,不過攜帶你部分基因的家人擁有較高的繁殖預期,不過你的存在構成了他們成功繁殖的一個沉重負擔。假如把這個負擔去掉,你的直接适應度降低了,但你的間接适應度可能因此受益,因為你對家人繁殖成功的消極影響沒有了,因而總體上你有可能依然留下了更多的後代。——雖然不是通過自己這一條直接路徑實現的。

簡單地歸納一下卡坦紮羅的觀點,他認為自殺是自然選擇設計的一個把戲,一個舍車保帥的把戲。通過個體的自我毀滅,他們傳遞基因的效率反而更高,這種情況下自殺機制是有可能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而且,卡坦紮羅還認為,自殺需要滿足一定的智力阈限,因為自殺機制的啟動需要在下意識中權衡自殺的利弊,而高智商的個體更可能做到這一點。此外,假如自殺機制具有某種适應優勢,那麼這種适應優勢應該具有一定的遺傳基礎;換句話說,自殺應該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提出一種能自圓其說的理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這種理論靠譜不靠譜進行檢驗,檢驗基于這種理論提出的假設。那麼,卡坦紮羅的自殺理論有什麼證據嗎?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證據跟卡坦紮羅的理論是一緻的。

來自維也納大學的馬丁·沃拉切克對自殺與智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果顯示,自殺風險的确跟智商存在密切關系。比如,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智商為151的天才兒童自殺風險是普通兒童的四倍。包括小說家、文學家、劇作家和詩人在内的高智商者,死于自殺的可能性也遠遠高于普通人。這一關系也适用于某些特殊人類:跟壽終正寝的同類相比,自殺而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擁有更高的智商。來自意大利、奧地利和白俄羅斯的調查都證實了沃拉切克的猜想:高智商的人更可能死于自殺。

來自行為遺傳學的研究為自殺的遺傳性提供了某種支持。丹麥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跟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相比,親生手足之間自殺風險的相關更高。瑞典的研究者也發現,兩個個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雙方自殺的風險相關就越高:同卵雙生子高于異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高于表親兄妹,表親兄妹高于陌生人。

卡坦紮羅和太平洋路德大學的布朗等人通過各自的研究,直接檢驗了自殺的适應器理論:當個體實現整體适應度的能力或預期下降時,個體的自殺意念會增強。早在1991年,卡坦紮羅就對包括正常人、同性戀和精神病人在内的多個群體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跟自殺意念關聯最密切的因素是個體對家庭的影響。一旦覺得自己成了家庭的負擔,人們就有較多的自殺意念。覺得自己對家庭有貢獻,這樣的人自殺意念較少。布朗等人的研究也發現,當個體覺得自己是家庭負擔時,會有較多的自殺意念。不過兩者之間的關系受到健康、浪漫關系質量以及母親年齡的影響。當自身健康欠佳、浪漫關系較差而母親較年輕時,認為自己是家庭負擔的人會有最強烈的自殺意念。健康不佳和浪漫關系較差意味着個體未來的繁殖潛能較低,若這時候個體再成為家庭負擔,就意味着他們也會降低家人的繁殖潛能,從而惡化自身的整體适應度,因此自殺意念這時更容易出現。年輕的母親意味着家人的繁殖潛能較高,這是若自己成了家庭負擔,同樣會降低自己的整體适應度——一個可能擁有較多後代的母親,也許因為要照料已成為家庭負擔的自己,把相當多的資源消耗在自己身上,這種“浪費”最終會對自身基因的傳遞帶來代價。

作為哲學家的加缪是深刻的,因為自殺是嚴肅的。不過,自殺更像是一個嚴肅的生物行為,而不隻是一種哲學思考。卡坦紮羅從生物學視角對自殺進行的解讀,以及其他研究者從各自領域對這一理論的檢驗,初步支持了自殺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觀點。讓每個人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讓每個人都成為家庭的積極力量,也許是從根本上減少自殺的解決之道。這,恐怕也是卡坦紮羅的自殺理論留給我們的啟發吧。

心理特征

(1)矛盾心态。死亡對自殺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決和滿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殺者一面想解脫,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nn(2)偏差認知。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絕對化是指對任何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敗”、“周圍的人肯定不喜歡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比如“我考試作弊,我爸爸一定不會饒恕我,永遠不再愛我”。“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從而自暴自棄,自責自怨,自傷自毀。nn(3)沖動行為。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内形成,因情緒激動而導緻沖動行為,一想到死馬上就采取行動。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危機狀态缺乏冷靜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認定沒辦法了,隻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nn(4)關系失調。自殺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持與鼓勵時,常常感到訪徑無助,最後變得越來越獨,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失去自我價值感。nn(5)死亡概念模糊。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對死亡的概念比較模糊,部分甚至認為死是可逆的,暫時的。因此對自殺的後果沒有充分估計。

心理分析

1.自殺是中國一個極其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基于相對保守的估計,自殺是中國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是15-34歲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這些結果說明自殺是中國一個極其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盡管對自殺率及自殺的絕對數字有争議,但對中國自殺的獨特性幾乎沒有任何疑義。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50歲以下人群中農村是城市的2.8倍,50歲以上人群中農村是城市的4.9倍)。一些其它國家(如澳大利亞)報告農村自殺率稍微高于城市,特别是男性,但是這些差異不大,不象中國這樣有巨大的差異。農村與城市的巨大差别提示這是兩組相對不同的亞群;這樣直接比較中國與其它國家的自殺率會引起一些誤解:例如,1995-1999年中國城市的校正自殺率低于美國1997年的自殺率(8.3/10萬比11.4/10萬),但是全國的校正自殺率是美國的兩倍(23.3/10萬比11.4/10萬)。

由于農村自殺率高,造成中國自殺狀況的另一個特點是:中國是非常少數幾個報道女性自殺率高于男性的國家之一(其它國家有科威特和巴林)。國外,發達國家女性企圖自殺者是男性的3倍,男性自殺死亡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人們認為這種差異可能是與女性獲得社會心理支持的機會少,比較容易産生挫折感有關;而男性采取的自殺手段往往比較激烈,因此自殺緻死的可能性較大。我國總的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這一差異主要是因為農村年輕女性的自殺率非常高所緻:農村年輕女性的自殺率比年輕男性高66%,但是在其他亞人群中男女的自殺率接近。根據統計,1998年我國城市自殺人數為16,631人,農村為257,264人,即90%以上的自殺發生在農村,其中大多為農村年輕女性。許多媒體關注的是中國男女自殺率的比例與西方國家相反,在西方國家男女自殺率的比例通常為2:1,有時為3:1。通常所說的中國男女自殺率比例(為0.81:1)的倒置實際上是印度(1.10:1)和其它亞洲國家(1.48:1)男女自殺比例較低的一種延伸。由于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占比例大,中國自殺率的男女性别比例與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為1.37:1)接近。

2.自殺的心理與社會原因

心理和社會因素在自殺死亡原因中的重要性相當,但在自殺未遂原因中社會因素相對更為重要。與國外研究結果相似,情感障礙——主要為抑郁症——是與自殺密切相關的精神疾病;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家庭矛盾是與自殺相關的最重要的社會因素。

這些結果對于了解與預防中國的自殺有着重要意義。

(1)抑郁嚴重程度比存在一種精神科診斷(被從logsitic回歸模型中剔除)更為重要,這提示其它診斷的抑郁成份(精神分裂症、物質濫用等)更直接與自殺有關。如果其它研究也可以證實這一點,針對各種類型精神疾病患者的預防工作應着重于治療這些疾病的抑郁症狀。

(2)研究發現1/3的自殺死亡者和2/3的自殺未遂者沒有精神疾病,這一結果對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假設——幾乎所有的有自殺行為的人有精神障礙——提出挑戰,并強調預防自殺計劃需要有助于預防或減少劇烈的人際矛盾的發生。

(3)最後的模型中包含急性應激強度和慢性心理壓力,這一點證實了在自殺行為發生的理論模型中近期和遠期因素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從而說明需要針對兩種不同的危險因素制定不同的預防措施。

(4)研究沒有發現特殊導緻自殺的生活事件,因此預防自殺工作應着重于降低負性生活事件導緻的心理的累加效應,而不是僅僅緻力于處理某個具體的生活事件。

(5)多因素綜合在一起增加自殺的危險性,而不是某一個因素單獨造成的獨特結果,因此針對自殺的研究工作應少着重于尋找獨立的危險因素,多着重于确定各個危險因素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着重于單一因素(如精神疾病)的社區預防工作不可能從根本上降低自殺率;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預防工作應着重于高危人群——那些同時暴露于多個危險因素的個體。

(6)在農村地區控制農藥的方便易得和提高醫務人員急救水平可以顯著降低中國的自殺率。

3、自殺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損失:衛生負擔與親友社會影響

中國目前尚無确切的數字來說明自殺所造成的直接經濟、社會和心理損失。但評估自殺和自殺未遂所造成的損失的一個間接指标是根據自殺和自殺未遂所造成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的多少來評估其衛生負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中國1998年自殺及自傷造成883.7萬DALYs損失,占全部疾病負擔的4.2%。根據這一指标進行排序,自殺成為我國第4位重要的衛生問題,前三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占所有DALYS損失的8.1%)、重性抑郁症(占所有DALYS損失的6.9%)、腦血管疾病(占所有DALYS損失的5.7%)。自殺和自殺未遂造成如此高的衛生負擔,這是因為自殺與其它疾病不同(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大多數自殺死亡者和自殺未遂者年富力強。(我們估計中國每年有112,983個15-34歲的人死于自殺。)

但是,DALY這個指标僅僅評估了個體死亡或自傷所造成的直接衛生負擔,(如果不考慮對受害者的家庭成員和朋友或大的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的話)。與疾病或其它意外死亡不同的是,自殺給受害者的親友造成嚴重的、持久的負面心理影響。

多數國際專家發現:每出現1例自殺,平均至少對6個人産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在中國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但通過我們訪談全國1000餘例自殺死亡者的家屬的經驗,在中國每個自殺者會對6個人造成不良影響的數字可能是準确的。當然,影響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但相當比例的人随後會一直生活在這種負性心理影響中。(我們估計每年有135,000個不滿17歲的孩子經曆父親或母親死于自殺這樣的創痛;父母的自殺會使大多數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在一些情況下,自殺死亡者的家人或好友随後會得抑郁症或自殺死亡。我們也估計每出現1例自殺未遂,平均會使2個親友受到嚴重傷害,盡管這種傷害持續的時間通常要比自殺死亡所造成的影響稍短。

根據保守估計的數字推算,即每年有25萬人自殺死亡、200萬人自殺未遂,1例自殺死亡可使6個人受到嚴重影響,1例自殺未遂可使2個人受到嚴重影響,自殺死亡給他人造成的心理傷害持續10年,自殺未遂持續6個月;那麼每年有150萬人遭受到親友自殺死亡所帶來的嚴重心理創傷,400萬人遭受到親友自殺未遂所帶來的嚴重傷害。基于如上假設,我國每年有1700萬人的心理和社會功能因他們所愛的人的自殺死亡或自殺未遂受到嚴重損害。目前尚無辦法來準确地評估由此而産生的“負擔”大小,但如果進行保守的估計,即所愛的人的自殺會使親友的心理、社會和職業功能降低20%,那麼自殺每年會使衛生負擔增加340萬DALYs;這會使自殺所造成的總的衛生負擔增加38%。

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向這1700萬自殺“幸存者”提供社會或心理服務。向這些個體提供社會和心理支持能顯著減輕自殺給他們造成的心理負擔,并因此顯著降低自殺所造成的疾病負擔。

哲學救贖

自殺者中除了極少一部分是遇到生命之巨大不幸,屬于“可諒解”的,其他都是思想上的錯誤,而這錯誤也就是對外界與自身、對人生意義與欲望等一系列生命重大命題的不明。第一本關注自殺群體并力圖救贖的人生哲學書籍是《重大人生啟示錄》,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無誤的世界,它指引我們通過對外界和自己的正确認知而獲得生命永恒的安甯。它不隻是一部對自殺群體勸慰的書,也是對所有人的箴言。

摘錄:

1、現在是極為特殊的曆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注定了整體的精神(信仰)缺失,靈魂空虛,物欲橫流,人們的精神堕入虛無主義,隻能沉浸在金錢物質欲望和肉體感官刺激中,有各種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輕人也失去了純真的理想和純美的愛情。這絕不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劇,而是任何一種生命在發展進程中注定的悲哀。《重大人生啟示錄》正是展現永恒的人性與世界,揭示人與人生命運的出路,指引我們如何獲得安甯的一生。

2、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愛,有壞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在比較中才能存在,沒有醜便沒有美,沒有失去便沒有得到。同樣,我們總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遠活着,我想人們同樣會像害怕死亡一樣害怕永恒,或厭倦永恒。

3、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生命沒有終極意義。——不要輕易去否定。我們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觀裡重新審視當下總讓我們痛苦的欲望。

人所執迷的欲望是如此虛妄、空洞、無聊,但我們卻并不容易不去執迷它。人誕生在這個世界是被迫的,生來就有的俗世的道德與競争意識注定了我們的不自由。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是: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于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快樂的需要而去自主選擇。

4、我們隻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淨或肮髒的部分。真愛是最偉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麼遺憾的人生啊!

5、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于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美與快樂的需要而去确定。

人具有死亡的權利。我們應當主張快樂人生,就是但凡在你活着的每一時刻你都是安甯與快樂的,如果你受到了生命中的重創,你評估這種創傷是難以挽回的,你可以自由地選擇死亡。死亡并不是邪惡的、可怕的,它是自由的象征,沒有什麼比它更為高尚,更為美麗。

如果這個世界接受“死亡權力”,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活着會顯得輕松愉快、安詳。它将擊垮一切陳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也都因此真正平等!

生命如藝術品一樣,不論其長短,都在生命的過程中彰顯着屬于他的奇妙意義。我的這段生命也許隻是為了一段旅程,也許隻是為了一段風景,也許隻是為了一段愛情,這正是生命的偉大意義之所在。

如何這樣,我們會發現,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生機、美和喜悅。

6、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

有一個年輕人在森林裡的伐木場工作,卻在都市裡租下房子居住,每天奔波于兩地,他說他喜歡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都市生活,那讓他覺得生命的激情和熾熱,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上流社會的人。金錢和名色的欲望已經讓他瘋狂了。我告訴他:你所想象的事物被你蒙上了神秘的光環,實際等你擁有它的時候,它會和你此刻握在手中的杯子一樣樸實。而他不能聽從我的建議。他深陷入欲望中,由此偏執,不能自拔。

欲望的事物是一個發光體,充滿神秘和迷惑性,這是人們痛苦的根源。

7、最困擾我們的欲望,其一是愛情,其二是愛情中的性。而當我們所渴望的事物真的變成現實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它并非那麼華麗,有時還讓我們覺得充滿了極強的欺騙性。

——所有真實的都是樸素無華的。所有激情的渴望和熱愛如果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那我們可以去抱有那份欲望。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痛苦,我們一定要警覺它的虛幻性!

8、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極度平凡的,你所看見的那些你未得到、你渴望得到的所謂的幸福,也極度平凡,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想象)所欺騙。

9、人們對愛情的失望是因為人們參考了錯誤的愛情标本——世間多數人的愛情都是本能的或者是功利的。本能的愛情是男女之間在适當的青春年齡裡本能地互相吸引,這是一種純粹的自然規律,而沒有深層次的精神領域裡的和諧和心靈共鳴,它在暫短的時間裡擁有愛情的浮華,但沒有愛情的内核。而功利的愛情則是權利、财富渲染下的美麗假象。

10、人是否有靈魂,是否存在一個超驗的精神世界?這是懸而未決的。現代尖端科學已經證明:純粹物質的科學思維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和曾經純粹精神的宗教思維一樣是迷信。于是:宗教的未必不是科學的,科學的未必不是宗教的,更準确表達:物質與精神的片面化世界觀都是錯誤的,于是我們需要對”死後”抱有敬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