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

輻射防護

原子能科學技術的重要分支
輻射防護是原子能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類免受或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其基本任務是保護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公衆及其後代的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促進原子能事業的發展;輻射防護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輻射劑量學、輻射防護标準、輻射防護技術、輻射防護評價和輻射防護管理等。輻射防護三大原則包括:輻射實踐正當化、輻射防護最優化、個人劑量當量限值(劑量控制)。距離防護是外部輻射防護的一種有效方法,采用距離防護的射線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輻射源是作為點源的情況下,輻射場中某點的照射量、吸收劑量均與該點和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平方反比定律,即輻射強度随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在源輻射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劑量率或照射量與離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中文名:輻射防護 外文名:Radiation protection 别名: 拼音:fu she fang hu 相關領域:原子能科學技術 研究對象:人類免受或少受電離輻射危害 基本任務:護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保護環境

介紹

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或分子裡面電離(ionize)出至少一個電子。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

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産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号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産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輻射。

輻射特點

α射線

α射線是一種帶電粒子流,由于帶電,它所到之處很容易引起電離。α射線有很強的電離本領,這種性質既可利用。也帶來一定破壞處,對人體内組織破壞能力較大。由于其質量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氣中的射程隻有幾厘米,隻要一張紙或健康的皮膚就能擋住。

β射線

β射線也是一種高速帶電粒子,其電離本領比α射線小得多,但穿透本領比α射線大,但與X、γ射線比β射線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鋁箔、有機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線和γ射線

X射線和γ射線的性質大緻相同,是不帶電波長短的電磁波,波長短,穿透力強,射程遠,有危險,必須屏蔽。

輻射危害

在接觸電離輻射的工作中,如防護措施不當,違反操作規程,人體受照射的劑量超過一定限度,則能發生有害作

用。在電輻射作用下,機體的反應程度取決于電離輻射的種類、劑量、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可分為急性放射損傷和慢性放射性損傷。短時間内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機體的急性損傷,平時見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療病人。而較長時間内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另外,輻射還可以緻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畸形。

防護标準

輻射劑量學研究輻射劑量及輻射劑量的測量。輻射防護标準是實施輻射防護的依據,目前各國都是根據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建議,結合本國情況制訂相應标準

;輻射防護評價包括對輻射設備、輻射安全、輻射對環境的污染等的評價。

防護原則

輻射防護三大原則包括:輻射實踐正當化、輻射防護最優化、個人劑量當量限值(劑量控制)。

輻射實踐正當化是指在施行伴有輻射照射的任何實踐之前要經過充分論證,權衡利弊。隻有當該項所帶來的社會總利益大于為其所付出的代價的時候,才認為該項實踐是正當的。此項原則要求:效益≥代價+風險。同時,不僅引入新實踐需要做正當性判斷,對已經存在的實踐,當其效能與後果有了新的變化時也應當審查其正當性。必須指出,個人或人群組與社會獲得的淨利益可能在程度上是不一緻的。

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化(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合理可能盡量低)在實際的輻射防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實施某項輻射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在對幾個方案進行選擇時,應當運用最優化程序,也就是在考慮了經濟和社會等因素後,應當将一切輻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

劑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和“可耐受的”區域分界線。它也是輻射防護最優化的約束上限。做這個約束限制的本意在于群體中利益和代價的分布不均勻性,雖然輻射實踐滿足了正當化的要求,防護也做到了最優化,但還不一定能對每個個人提供足夠的防護,因此,對于給頂的某項輻射實踐,不論代價與利益分析結果如何,必須用此限值對個人所受照射加以限制。

防護要素

照射防護的三要素是距離、時間和屏蔽,或者說輻射防護的主要方法是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具體原理如下:

時間防護

時間防護的原理是:在輻射場内的人員所受照射的累積劑量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變的情況下,縮短照射時間便可減少所接受的劑量,或者人們在限定的時間内工作,就可能使他們所受到的射線劑量在最高允許劑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僅在非常情況下采用此法),從而達到防護目的。

時間防護的要點是盡量減少人體與射線的接觸時間(縮短人體受照射的時間)。

距離防護

距離防護是外部輻射防護的一種有效方法,采用距離防護的射線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輻射源是作為點源的情況下,輻射場中某點的照射量、吸收劑量均與該點和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平方反比定律,即輻射強度随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在源輻射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劑量率或照射量與離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增加射線源與人體之間的距離便可減少劑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說在一定距離以外工作,使人們所受到的射線劑量在最高允許劑量以下,就能保證人身安全。從而達到防護目的。

距離防護的要點是盡量增大人體與射線源的距離。

屏蔽防護

屏蔽防護的原理是:射線包括穿透物質時強度會減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質能減弱射線的強度,在輻射源與人體之間設置足夠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輻射水平,使人們在工作所受到的劑量降低最高允許劑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達到防護目的。

屏蔽防護的要點是在射線源與人體之間放置一種能有效吸收射線的屏蔽材料。對于X射線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鉛闆和混凝土牆、鋼闆,或者是鋇水泥(添加有硫酸鋇-也稱重晶石粉末的水泥)牆。

電離輻射标識牌

電離輻射警示标示牌 規格:250*350mm 圖中三角形為黃底黑字。

相關新聞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13日報道,日本内閣府向靜岡、京都等7個府縣發出文件,規定核事故躲避場所的輻射防護設施,可在日常居民集會中使用。此舉旨在促進确認配備儀器,避免事故發生時的混亂,防止居民遭受過度輻射。n據報道,輻射防護設施中,包括去除放射性物質的過濾設備和輻射測定儀等。在核電站方圓10公裡範圍内,以及出行方式較少的離島等地,相關工作正在推進完善。不過,當地接連提出了“不明白儀器使用方法”等意見。n鑒于此類情況,日本内閣府1月中旬向相關地方政府發出文件,對使用國家補貼新設的防護設施提出要求,規定以設置體驗輻射測定儀和顯示疏散路線的指示牌為條件,打造可日常使用的設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