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師範學院

臨沂師範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臨沂師範學院一般指臨沂大學。臨沂大學是山東省屬普通高校,山東省特色名校,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高校、國家發改委“産教融合”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坐落在曆史文化名城、商貿物流之都、濱水生态之城、紅色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山東省臨沂市。[1]
    中文名:臨沂師範學院 簡稱:臨大 校訓:有用有效先進 院校代碼:10452 知名校友:15000餘人 英文名:Linyi Normal University 創建時間:1958年 類别:公立大學 教師人數:1600餘人(2008年)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 主要院系:文學、法學、經濟學、曆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 現用名:臨沂大學

學院概述

臨沂大學(Linyi University),簡稱“臨大”(LYU),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是山東省省屬的綜合性大學,國家發改委“産教融合”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創辦于1941年,與抗大一分校與中共濱海地委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一脈相承,後多次遷徙合并,曆經濱海公學、臨沂第一師範、臨沂教育學院、臨沂師範學院等發展階段,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大學。

截至2020年4月,學校占地6000餘畝,校舍面積108萬平方米,固定資産總值25.97億元;設有27個學院,開設95個本科專業;設有1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有教職工27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含本專科生和研究生)44000餘人。

曆史沿革

1941年5月,濱海中學師範部開學。

1945年8月,濱海中學改名為濱海建國學院,原濱海中學的教職工大部分到建國學院工作。

1947年春,山東省教育處(廳)把直接管轄的山東大學附中改名為濱海師範并下放到濱海地區。濱海地委、行署決定将濱海師範與濱海建國學院合并,成立“濱海公學”。

1948年1月,學校奉命停辦,教職員全部轉入華東大學學習,學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同年10月,濱海地委、行署決定在濱海地區恢複濱海中學,恢複後的濱海中學改名為濱海鄉村師範學校。

1950年2月,濱海鄉村師範學校奉令從莒南遷至臨沂城南關靛市街,改稱山東省臨沂師範學校。

1959年8月,臨沂地委決定把原臨沂大學師範科改為臨沂師範專科學校,主要為臨沂地區培養中學師資。

1978年秋,臨沂師範改為臨沂教師進修學院。

1983年6月18日,改名為山東省臨沂教育學院。

1973年,學校開始招收普通專科班。

1974年6月4日,國務院科教組批準同意恢複山東省臨沂師範專科學校。

1977年7月,郭沫若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

1984年,中共臨沂地委、行署報請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臨沂師範專科學校從費縣縣城遷至臨沂城北。

1997年11月,在全省高校教學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

1998年,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批準臨沂師範專科學校與臨沂教育學院合并建立臨沂師範學院。同年秋,臨沂師範學校改為臨沂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2001年10月,臨沂農業學校和臨沂工業學校并入臨沂師範學院。

2007年6月,沂水師範與費縣師範并入臨沂師範學院,成為臨沂師範學院的分校。

2010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臨沂大學;臨沂大學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管理體制采取山東省直屬管理,臨沂市參與共建。

2013年11月,學校入選第二批山東特色名校工程。

2018年5月,臨沂大學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規模

院系設置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下設80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80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曆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有5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8個校級重點學科。

師資力量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教職工27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00餘人,博士、碩士13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10餘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1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15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山東省優秀教師20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學科帶頭人6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5人;有61人被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聘為博士或碩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先生擔任學校名譽校長;兩院院士薛群基、錢逸泰、陳清泉、薛其坤、姚建铨、匡廷雲受聘為學校雙聘院士;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諾貝爾獎獲得者蓋蒂·謝克、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牧野笃等300餘人擔任兼職教授。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數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自然地理學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8個校級本科品牌和特色專業。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3門,校級精品課程68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數學與應用數學。

    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2個):地理科學、漢語言文學。

    省級精品課程(13門):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大學物理實驗、數學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教學論、常微分方程、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概論、政治經濟學、英語口語、高級英語、大學英語。

      教學成果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本科生考研率達到50%以上,專科生升本率75%以上,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山東省市場與價格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臨沂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研究中心、山東革命根據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等28個研究機構。其中,有2個山東省重點研究基地,4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4個):山東省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育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腫瘤診療一體化技術工程實驗室、山東省腫瘤标志物檢測技術實驗室、地質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重點研究基地(2個):紅色文化産業開發研究基地、山東省沂蒙文化研究基地。

      “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功能納米材料與技術實驗室、複雜系統與智能計算實驗室。

      科研成果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320項,市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490項,其中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1項、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7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0項;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44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26項;出版教材、專著229部,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795篇,其中科技論文被SCI、EI和ISTP等收錄195篇。

      學術資源

        圖書館藏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臨沂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30餘萬冊,電子圖書75餘萬種,電子期刊3.5餘萬種,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達1.4餘萬GB。有23個中、外文數據庫,數據量折合圖書241.67萬冊。藏有各類地方文獻6800餘冊,其中建國以來的省内市志、縣志全部收齊,還收藏有覆蓋全國各府、各縣志書的《中國地方志集成》;清乾隆年間銅闆印刷的《沂州府志》、《莒州志》、《費縣志》、《郯城縣志》等珍藏本。

          學術期刊

          2002年,《臨沂大學學報》被評為“全國百強社會科學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3年11月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2004年12月被遴選為“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期刊,所載文章不斷被《新華文摘》、人大書報複印資料等轉載或摘錄。

          對外交流

          學校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五國高校達成互派留學生協議,實施3+1和4+2合作培養模式,還同美國紐海文大學共同開辦了研究生(MPA)聯合項目;學校常年引進外籍教師,招收留學生。與美國伊利諾宜大學、加州大學、席勒國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華威大學就聯合開展臨沂大學軟件和管理體系建設、二級學院建設等事宜達成合作協議。

          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2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共同開展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分互認、互派留學生、本碩連讀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舉辦兩屆“大學經營國際論壇”、四屆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2004年以來,學校有120人次教學和管理骨幹參加了境外交流與培訓,2人應劍橋大學邀請出席2007年世界女數學家大會,40餘人次參加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臨沂大學徽章以“臨沂大學綜合圖書館”、“臨沂大學”、“臨沂大學英文名稱”和“1941”等主要設計元素構成。

            綜合圖書館是學校地标性建築,位于新校區中心主軸線上,傍水而建。其創意靈感來源于對現代大學的深刻理解,對高等教育的遠大理想,以及對區域經濟、文化的全面诠釋。

            其造型以沂蒙山區特有地貌“崮”為參照,形似巍峨蒙山,浩然大氣,代表了沂蒙老區厚重的曆史文化,宣揚了踏實、敦厚、堅定的精神風格;一個“山”字造型,表達了“知識蒙山”、“人文蒙山”、“精神蒙山”之意,設計理念為沂蒙老區再造一座“知識蒙山”。綜合圖書館下面的三條直線,表示貫穿沂蒙大地的沂河。

            蒙山沂水相映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941”代表着臨沂大學的創建時間,體現出學校的曆史底蘊。

            徽章設計圖案充分體現了臨沂大學師生傳播知識、追求卓越、創新創業的曆史使命感,昭示出臨沂大學師生弘揚沂蒙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時代責任感。

            整個圖案創意獨特,寓意深刻,既反映曆史,又能反映時代精神與辦學特色,設計新穎,簡潔流暢。

            精神文化

              校風

              “實”秉承了沂蒙人民的樸實民風、“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實”充分體現了我校的辦學實際與沂蒙區域特色;“實”不是功利意義的價值取向,而是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它既是融會于學校和師生中的一種氛圍、風尚,也是一種境界、理念。

              “實”的校風激勵全體師生要積極吸納國内外一切文明成果,做人做事做學問要時時處處從實際出發,以求實的精神、樸實的作風、務實的态度、踏實的工作,與時俱進,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建設高質量綜合性品牌大學。

                校訓

                明義、銳思、弘毅、緻遠

                “明義、銳思、弘毅、緻遠”分别取自臨沂籍聖賢顔真卿、劉洪、曾子、諸葛亮之語或贊其之語。

                “明義”語出顔真卿《廟享議》:“此有以彰國家重本尚順之明義,足為萬代不易之令典也。”顔真卿為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法“亞聖”,一代忠勇名将(乾隆曾詩贊“忠以捐軀顔杲真”)。“明義”本為聖明的道義,後引申為深明大義。深明大義是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明義”勸勉全體師生要從國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出發,具備“大義”、“大愛”的優良品行和“大節”的崇高操守。

                “銳思”語出《後漢書·律曆志》劉昭注引《博物記》:“洪笃信好學,觀乎六藝髃書意,以為天文數術,探赜索隐,鈎深緻遠,遂專心銳思。”劉洪被譽為“算聖”。“銳思”意為用心專一,具有敏銳的思想。“銳思”勸勉全體師生刻苦學習,深刻思考,努力探索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精微深奧之理。

                “弘毅”語出《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被譽為“宗聖”。“弘毅”,意為氣象恢弘,意志堅強。“弘毅”勸勉全體師生要加強意志磨練,努力做到寬宏堅毅,锲而不舍。

                “緻遠”,語出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諸葛亮被譽為“智聖”。“緻遠”意為實現遠大的抱負,是目标,更是一種追求。“緻遠”勸勉全體師生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以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創新。

                采用與臨沂曆史文化密切相關的文化名人所創造的重要理念組合而成的校訓,富含傳統文化積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體現了對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和沂蒙精神的傳承。從整體上看,校訓中的四個理念,涵蓋了德育修養、學業追求、意志品質、人生理想等不同方面,它們彼此獨立,又渾然一體,富有時代精神。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王煥良

                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書聖

                黨委副書記

                劉占仁、黃富峰

                黨委委員、副校長

                張立富、馬鳳崗、池福安、崔曉紅、鄭秀文

                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譚文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