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

基隆市

中國台灣省下轄市
基隆市位于台灣島最北部,是一個港口都市。轄7個區、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裡。[1]
    中文名:基隆市 外文名:Keelung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台灣省 地理位置:北緯25度08分0秒,東經121度44分0秒 面積:132.7589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中正區、信義區、仁愛區、中山區、安樂區、暖暖區、七堵區 政府駐地:仁愛區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泰安瀑布;情人湖 機場: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松山國際機場 火車站:基隆站 車牌代碼:台C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雞籠 建立時間:1924年設市 人口:388,624人(2009年8月) 主要街道:九份街道 市花、市樹:紫薇、楓香 地方特産:冰雞爪凍 電話區碼:02 郵編區碼:200 地方方言:以閩南語為主、部分客家語

概況

基隆過去曾被稱為雞籠,那是因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為凱達格蘭族,格蘭的諧音近似台語之"雞籠",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而得名。後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為基隆。

基隆港的修建奠定了基隆市的繁榮,自日據時期起,基隆港四周一直是政治、商業、人文活動之中心。

基隆因過去的戰役而留下不少古炮台,如海門天險、白米甕炮台、大武侖炮台、獅球嶺炮台、杠子寮炮台等,目前多已列為古迹。

也因開發甚早而形成曆史悠久的人文活動,如中元祭放天燈和廟口小吃都極為脍炙人口,成為基隆文化的代表。

在自然景觀方面,和平島、八鬥子望幽谷等海岸地質景觀,情人湖、泰安瀑布、暖東峽谷等山林景觀,也很值得遊覽。

此外,基隆沿岸為曲折的岩岸灣澳,大小漁港密集,大武侖、外木山、八鬥子、望海巷等各具特色,而随之興起的觀光漁市和海鮮餐廳,也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曆史沿革

中國東部重要港市,台灣省五大城市之一,省境北方門戶,台北市及台灣北部各縣通海要道,對外航運中心。

北臨東海,西近台灣海峽北口。轄7區及基隆、彭佳、棉花、花瓶等島嶼。面隻133平方公裡,人口34萬。基隆原名雞籠。

清光緒元年(1875)設廳并改名。翌年,以基隆通判為海防通判。

1958年2月,基隆市中山區的中和裡劃歸安樂區。1959年7月1日,基隆市七堵區莺歌裡的皮濑、石厝裡的新山兩地區,劃歸安樂區外寮裡管轄。

1988年3月1日,基隆市行政區域調整:中山區民治裡二十鄰港西巷改稱中山區文昌裡二十鄰港西巷。

安樂區中和裡、德和裡、德安裡、西榮裡、西華裡、西定裡、西康裡劃歸至中山區;七堵區莺歌裡、七賢裡、三民裡、四維裡、五福裡、六合裡劃歸安樂區。

行政區劃

基隆市共分為七個區。即中正區、信義區、仁愛區、中山區、安樂區、暖暖區與七堵區,其中七堵區面積最大,占有本市面積42.38%,仁愛區最小。

此外,基隆市另有七個附屬島嶼,即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基隆嶼、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

地理環境

地形

基隆市的地形多丘陵而少平地,東側及西側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脈環繞。

市内的平地主要聚集于基隆港沿岸、海岸線及基隆河河谷一帶,其餘地區大多為山坡地;全市山地雖然普遍不高,但大多為陡坡,對城市的發展與擴張造成很大的阻礙。

丘陵地遍布的影響,導緻基隆市的住宅區大多位于丘陵地上。從市中心到周圍的山坡地到處布滿各式建築,而市郊的丘陵地上更可見到處聳立新式的公寓大廈群。

位于市區南側的獅球嶺,為基隆對島内城鎮聯系的必經之路,而以獅球嶺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構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獅球嶺以北為市區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華地帶。

以南則為基隆河河谷,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昔日台灣東西部交通不便的年代,基隆河因着水利之便而成為重要的交通路線,河岸的各個聚落因而崛起。

現在,基隆河谷仍為基隆市對外聯絡的主要通道,縱貫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縱貫鐵路及宜蘭線鐵路皆沿着基隆河岸興建。

水文

基隆市的河川可分為兩大系統,以獅球嶺為分水嶺,主要分為基隆港水系、基隆河水系兩大流域;除了基隆河及市區内河流以外,其他河川大多短小且流量不穩。

基隆港水系的主要四條河川貫穿市區,早期更具有航運功能,昔日與獅球嶺、佛祖嶺并稱為“兩嶺四港門”,為基隆市區重要的地形象征。

其中西定河和南榮河的下遊在日治時代進行整治,并将兩條河道合并成一條運河,稱為旭川河。田寮河及牛稠港原為塗灘地,也在同時期分别整治為運河和碼頭。

氣候

基隆,由于冬季受東北季風經過海洋及因背山面海的原因造成潮濕多雨,夏季受西南季風要越過山嶺才能到達之因,雖位居中國台灣之最北端,但相當炎熱。

基隆别稱“雨港”,主要原因為基隆時常多雨陰濕的氣候所造成。

進入冬季時,基隆正好處于東北季風從中國大陸北方南下至台灣的迎風面地帶,加上多山的地形幹擾季風進入内陸,導緻基隆在每年12月進入冬季後,便籠罩在陰濕多雨的氣候當中,但下的雨多為綿綿細雨。

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際之時,基隆港區及市中心時常發生大霧,嚴重時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務運作被迫完全停擺,但也有不少人将這種天氣賦予“霧鎖雨港”的美稱。

不過,随着近幾年來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進入1990年代後,基隆的年降雨量有開始遞減的迹象,其中有幾年還出現過嚴重幹旱。

自然資源

基隆港為現今最容易觀察、親近和欣賞老鷹的地點,因此,老鷹為基隆市野鳥學會之會鳥。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類動物,現僅存不及百隻。

人口

人口390,633人(2006年),人口密度2,942人/平方千米。2010年末人口為384134人。

交通

基隆市擁有台灣第二大港──基隆港,又位于台灣省北部海岸線的中心點,故成為海陸交通的輻辏。

中山高速公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等國道(高速公路)皆以基隆為起點,并有多條省道通往全台各地。基隆同時是中國台灣鐵路的重要據點,縱貫鐵路的北端位于基隆,台鐵東部幹線的北端也是從市區近郊的八堵開始。

在1980年代之前,其他種類的交通工具并不發達,故基隆港開行許多前往東部及離島的交通船航線,但現在大部分的普通運輸航線已經停駛,取而代之的是近10年來觀光航線的蓬勃發展。

除了水運之外,基隆的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均十分發達,1990年代後,基隆市各界更積極争取台北捷運路線延伸基隆,基隆市政府亦有在市區建設輕軌運輸系統的計劃。

文化藝術

市徽

基隆市市徽的藍色缺口圓環代表基隆自然環境港埠。黃綠色山形,象徵基隆系一綿延丘陵地。貨櫃船形“基隆”兩字,象徵基隆主要港市人文環境。又象徵著随著航運演進,基隆必然會發展成台灣最大貨櫃吞吐港。基隆是台灣很重要的城市。

炮獅

農曆一月元宵節舉行,由基隆市西定路聚樂社辦理,在元宵節當日下午由西定路出發,舉行四大廟拜廟繞境表演,依序繞經基隆護國城隍廟、慶安宮、奠濟宮、覺修宮等廟,最後于基隆市文化中心前所預先搭好的炮台表演舞獅。

龍舟嘉年華

農曆五月端午節舉辦,為台灣少數的海上龍舟競渡,原先于正濱漁港舉辦,後改至碧砂漁港舉行,并委由安樂高中、中山高中輪流承辦。

外木山海上長泳

于每年國曆六月舉行,于基隆外木山風景區舉行,由暖暖高中承辦。

鎖管季

于國曆八月小管盛産時辦理。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崇右技術學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高職:

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國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光隆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培德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高中: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天主教聖心高級中學、二信高級中學。

民風民俗

基隆中元普渡——雞籠中元祭,始于清鹹豐4年(1854年),是台灣省最負盛名的鬼月祭祀活動,每年的祭祀活動由地方15姓人士輪流擔任主普。

自農曆7月1日開鬼門起,陸續舉行主普壇點燈放彩、迎鬥燈、燈車遊行,至15日前夕放水燈達到高潮,接着公普祭祀、跳鐘馗清壇,直到農曆8月1日關鬼門,整個祭典才算完成。

每年農曆7月1日,位于安樂社區的開基老大公廟便會舉行開龛門的儀式,揭開中元普渡的序幕,開龛門象徵廣開鬼門,邀請祖靈遊魂共享人間布施。

拉着家家戶戶便陸續進行家普,宴請各路好兄弟,而公普的各項事宜也在中正公園及慶安宮展開。

農曆12日前後,位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點燈放彩,此時的中正公園便成為全基隆最輝煌耀眼的目标,光彩遍照全市;而慶安宮前埕高高堅起的燈蒿也同時點燃,為四方孤魂指引方向、照明來路。

13日有迎鬥燈的儀式,各姓均自祠堂中迎出鬥燈,以主普姓氏為首,于繞境遊街後,返回慶安宮安奉,鬥燈代表北鬥星君,點燃鬥燈即代表了福壽綿長,并為同宗孤魂引路。

曆年鬥燈繞境過程中,多由聚樂社、得意堂這兩個百年曆史的北管樂社壓陣,富含特殊意義。

整個祭典的最高潮自14日燈車遊行一直持續到15日的放水燈,放水燈旨在為水上孤鬼照路,接引其回到陸上享受供奉,水燈在施放之前,須先置于車上繞境遊街,接受善男信女的祈願。

遊行隊伍由主普姓氏打頭陣,其他輪祭姓氏依序在後,隊伍中尚有不同主題的燈車和各式陣頭,顯得氣勢浩大、熱鬧非凡,最後行抵八鬥子望海巷海邊,進行各種道教祈福消災儀式後,于15日淩晨施放水燈。

放水燈向為雞籠中元祭的高潮,其特色在于以姓氏為中心,具有凝聚宗親及展示姓氏威望之效,紙厝外型的水燈即代表宗氏祠堂,招引同姓孤魂得歸其所,并庇佑來日興旺。

施放時,水燈内置有經衣及紙錢,水燈漂得愈遠,表示施放的人來年福氣愈好。

放完水燈,還有以下重要儀式:在中正公園的主普壇前普施孤魂,于慶安宮焚燒寒林所(冥府翰林院)、同歸所、大士山等紙糊住所,讓冥界孤魂有所依歸。

最後,淩晨時分舉行跳鐘馗清壇後,隻待農曆8月1日老大公廟的龛門關上,即為鬼月劃上句号。

乘車風向标:

1.自火車站前循忠一路轉入教二路,再左轉忠二路可抵慶安宮。

2.自基隆火車站前搭103路基隆市公車,于終點望海巷站下車,可抵施放水燈的公車管理處海邊。

3.搭201、202、203路市公車,于省立醫院下車,可至中正公園的主普壇。

景點

泰安瀑布n

乘車風向标:

自基隆火車站前搭402路基隆市公車,或往中和、闆橋的福和客運,皆在草濫站下車,再由南七堵地下道沿泰安路前行約3公裡可抵瀑布入口。

泰安瀑布位于七堵南方的山區,又稱草濫山瀑布,景緻優美清麗,規劃有烤肉區、露營區、戲水區及環山步道,為一大衆化的踏青去處。

自瀑布入口進入後,分成二條林蔭步道。左側步道沿溪辟建,略見原始叢林的面貌,循行可抵露營區及烤肉區。而步道因臨溪而建,故常見蜻蛉目的豆娘曼妙飛舞,亮麗的羽翅和優雅的身影,總帶來不少驚豔。

若自入口循右側步道上行,可直抵泰安瀑布,瀑高約20公尺,自山壁傾瀉而下,彙成一湖清潭,瀑布兩側綠草密生,水氣氤氲,甚為沁心舒暢。

沿着瀑布旁的環山步道繞行草濫山一周,還可做個有益身心健康的森林浴,享受茂林修竹的自然清新,實為遠離塵嚣的理想去處。

情人湖

乘車風向标:

1.于基隆火車站前搭505路基隆市公車,于情人湖站下車,循基金一路208巷前行約3公裡可抵。

2.于基隆火車站前搭往金山、坎腳的基隆客運,于外寮站下車後,續行同上。

情人湖位于基隆市西郊的大武侖山區,為山間窪地蓄水而成的小湖泊,共有六條溪澗注入其中,湖面形如五爪,湖岸曲折而富變化,周遭岩層交錯、林相樹種完整,極具自然之美。

基隆市政府在此興建有火車頭展示館、遊客中心、環湖步道、釣魚台、景觀亭、吊橋、觀鳥亭、登山步道等,使情人湖成為基隆市西郊一處不可多得的休閑去處。

火車頭展示館位于停車場旁,所展示的蒸汽火車頭,見證着台灣鐵路的曆史;循紅磚步道上行,可抵遊客中心、野餐區及環湖步道入口。

沿環湖步道而上,一湖翠綠豁然而開,立于山腰的觀景平台,恰可将湖水、吊橋交織的秀麗美景兜個滿懷;而視野開闊的觀鳥亭,則為欣賞老鷹翺翔的理想地點;若循登山步道而上可抵岩石景觀區,或與大武侖炮台相連。

八鬥子·望幽谷

八鬥子位于和平島東南側,本為一座海上孤島,後興建發電廠而形成半島狀的突鼻。而著名的望幽谷及八鬥子海濱公園,也因半島的形成而更加可親。

自八鬥子市街沿環山路爬升,可抵八鬥子海濱公園,循木梯下行即抵位在長潭裡與八鬥子間的望幽谷。

谷成V字形,碧綠寬敞,起伏有緻,谷地中央有一塊平台式草坪,多條石闆步道自草坪輻射而出,通達四周小丘頂端,小丘上展望良好,可遠眺基隆嶼、和平島、八鬥子漁港。谷地北面盡頭為一斷崖,立于崖上,海天一色,景緻悠遠。

越過崖頂,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映入眼簾,徜徉其上,令人心曠神怡。

循崖頂旁小徑下行,可至一片寬約20公尺的海灘,海灘遍布海蝕平台、豆腐岩等地質景觀,沙、岩兼具的地形,适合拾貝、抓蟹及戲潮等活動。

若沿環山路登上丘頂平台,在此展望,碧波萬頃,入夜後,海面點點漁火與濱海公路的燈火相輝映,交織成亮麗的夜景,或是回眺九份山城的熒熒燈火,亦别具風情。

乘車風向标:

由基隆火車站前搭103路基隆市公車,于八鬥子站下車,循八鬥街、環山路上行可分抵。

和平島舊稱社寮島,位于基隆港北端,原為一座孤立的海島,後因和平橋的修建,而與基隆市相連。

由于附近海岸屬于沉降海岸,加上氣候影響及海水侵蝕,造就了許多奇岸怪石的景觀,又因緊臨市區,而成為基隆市郊最熱門的旅遊地之一。

由收費站進入後,首見和平島新地标大旗魚雕塑,其後即為遊客中心和各項遊樂設施,若搭乘單軌賽車或空中腳踏車,在高懸的軌道上悠哉踩踏,可居高臨下,浏覽和平島大半風光。

而海水遊泳池及兒童戲水池則為夏日時遊客的最愛,海水泳池系由九孔養殖池改建,以水道引天然海水入池,因此泳池中常見魚兒在身旁一同悠遊,甚為有趣。

海水泳池旁即為和平島著名的海蝕地質景觀。公園中最著名的海蝕景觀,當屬千疊敷、萬人堆及蕃字洞。

千疊敷實際上是一片海蝕平台,海潮經年累月侵蝕平台上的砂岩,而成為一塊塊四方形的岩石,因狀似千張平鋪的榻榻米而得名,也因狀似豆腐,又稱為豆腐岩。

萬人堆位在和平島的最北端,也是海水侵蝕後的遺迹,一大片矗立的蕈狀岩,遠望像是一個個的人頭,十分有趣。

由海水泳池旁步道緩緩上行,自高處鳥瞰大地的神奇景觀,也有另一番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