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

漢語漢字
臣(拼音:ché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豎立的眼睛。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于豎立的位置,字形表示了俯首屈從的意思。本義指奴仆。因為臣與君的關系如同奴仆與主子一樣,所以由奴仆引申指官吏。臣在古代又是官員面對君的自稱。
  • 中文名:臣
  • 拼音:chén
  • 繁體:
  • 部首:臣
  • 字碼:
  • 五筆:AHNH
  • 倉颉:SLSL
  • 鄭碼:HA
  • 筆順:橫、豎、橫折、橫、豎、豎折
  • 字級:一級(0380)
  • 平水韻:上平十一真
  • 四角碼:7171₂
  • 造字法:指事字
  • 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 統一碼:CJK統一漢字-81E3
  • 筆畫數:6+0
  • 異體字:?
  • 注音字母:ㄔㄣˊ

字源演變

指事字。“臣”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圖1-6),絕大多數字形像一隻豎立的眼睛。“臣”本義指奴仆,奴仆服侍主人時,通常是俯首帖耳,不敢正視主人,因此用豎立的眼睛來代指奴仆。“臣”在甲骨文裡,多是無眼珠的。發展到金文(圖7、8)階段,中間加了一點表示眼珠。也有一些字形是橫向的眼睛,可能取意于負責監督的臣仆(圖5、6)。臣或正寫,或反寫,表意相同。西周繼承了商代結構與作風,隻是橫寫的消失。戰國時象形性弱化,線條化加強,大都帶有潦草的隸意,如圖9的眼珠被穿透,圖10的平直眼眶帶了鈎,圖11的眼眶缺少約四分之一,圖12的圓眼珠變成三角形尖眼珠,圖13的眼球已變成狹長的圓柱體,圖15被繁化得失去所象,隻有峄山刻石(圖14)端莊方正,象形得體,隸意亦存,被《說文解字》收取為标準。于是以這一形體為基文,發展成隸書和楷書。

“臣”的本義作奴隸講,例如《尚書·費誓》中所說的:“馬牛其風,臣妾逋逃。”這裡的“臣”是男奴的意思,“妾”是女奴的意思。古代的奴隸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戰俘,因此在古文中“臣”又指戰俘,例如《禮記·少儀》中所記載的:“牛則執纼,馬則執勒,皆右之;臣則左之。”意思是:送牛的牽着牛繩,送馬的牽着馬缰,都用右手;如果是送俘虜,就得用左手。由于“臣”作為奴隸、戰俘是受管制的對象,要服務于主人,因此擴展引申就把國君所統治的民衆百姓都稱為臣,如《詩經·小雅·北山》中所說:“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是相對而言的,“臣”又作為管制奴隸、百姓的一種職務,成為了一種官職名稱,例如“欽差大臣”“權臣”等當中的“臣”都作這個意思講。有這種官名的人逐漸又将其演變為一種自己對君主、對長者,甚至對别人的自稱、謙稱,例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寫的“臣本布衣”。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臣洎頭 樤 chén ㄔㄣˊ

1.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

2.官吏對君主的自稱:“王必無人,~願奉璧往使。”

3.古人謙稱自己。

4.古代指男性奴隸:~仆。~虜。

詳細釋義

臣 chén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隻豎立的眼睛形。人在低頭時,眼睛即處于豎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從之意。本義:男性奴隸)

同本義[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說文》

仕于公曰臣。——《禮記•禮運》

事君不貳是謂臣。——《國語•晉語》

臣治煩去惑者也。——《左傳•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書·費誓》。鄭注:「臣妾,厮役之屬也。」

臣則左之。——《禮記•少儀》。注:「謂囚俘。」

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韓非子•五蠹》

3.又如: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禦(臣妾仆禦);臣宰(本指奴隸。後亦以稱輔佐帝王的臣佐)

4.國君所統屬的衆民[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君主制時的官吏[official under a feudal ruler;subject]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侍衛之臣不懈于内。——諸葛亮《出師表》

6.又如:臣門如市(形容官宦門下鑽營者極多,竟像集市一樣熱鬧);臣下(臣子。君主制時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君主制時的高級官員;大臣[minister]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忠良死節之臣。——諸葛亮《出師表》

8.又如:忠臣;奸臣

9.古人自稱

10.古代大臣對君的自稱

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後漢書•班超傳》

11.又如:臣下(古時官吏對君主的自稱)

12.對父的自稱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史記•高帝紀》

13.對一般人的自稱。表示自謙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史記》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下】【臣部】植鄰切(chén)

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從臣。

說文解字注

【卷三下】【臣部】

牽也。

注:以曡(疊)韻釋之。《春秋說》《廣雅》皆曰:臣,堅也。《白虎通》曰:臣者,繵也。屬志自堅固也。

事君者。

注:者各本作也,今正。

象屈服之形。

注:植鄰切。十二部。按論語音義,?植鄰切,古臣字,陸時武後字未出也。武後埊?二字見戰國策,六朝俗字也。

廣韻

植鄰切,平真常‖臣聲真2部(chén)甲文臧象以戈刺目為奴,省戈表不刺者則為臣,專指役使于家内者

臣伏也。男子賤稱。《春秋說》曰:“正氣為帝,閑氣為臣。”《孝經說》曰:“臣者,堅也。”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臣部】臣·康熙筆畫:6·部外筆畫:0

古文:?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真切,竝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于公曰臣,任于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注: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葉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東,肆觐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上一篇:

下一篇:抽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