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

漢語漢字
畏(拼音:wèi),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棍棒一類器具的鬼怪的形象。“畏”基本義指恐懼、害怕。古書中亦可指使……害怕。由本義又引申指敬服、佩服。
  • 中文名:畏
  • 拼音:wèi
  • 部首:田
  • 五筆:LGEU
  • 倉颉:wmv
  • 鄭碼:KIH,U:754F
  • 筆順:豎、橫折、橫、豎、橫、橫、豎提、撇、捺
  • 字級:一級(編号:1492)
  • 平水韻:去聲五未
  • 四角号碼:60732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 754F
  • 五筆98:LGE
  • 總筆畫:5 4
  • 四角碼:6073₂
  • 統一碼:754F
  • 筆順編号:251211534
  • 注音字母:ㄨㄟˋ
  • 造字法:會意字
  • 字形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形字:?、?、?、?、?、?、?、?

字源演變

會意字。“畏”字甲骨文作圖1,右部是“鬼”字,字形像人身大頭的鬼的形象;左部像棍棒的形象。惡鬼令人生畏,鬼拿着棍棒,比不拿武器的鬼更兇惡、更可怕。西周金文(圖2、3)字形與甲骨文相似。春秋以後,左旁的杖形逐漸變得與手形近似,而右旁鬼字下部的人形又與虎形下部近似,所以《說文解字》以為畏字“從甶(fú,指鬼頭),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由于畏常用作動詞,所以春秋時期在原形上加“攴”旁寫作圖4;又因為“攴”旁和“戈”旁通用,故又寫作圖5。由于畏表示心理活動,故戰國時期加一心旁,寫作圖14、15。由于古文字中正反往往無别,故《說文》古文作圖9。這些異體到楷書階段都被淘汰了。

“畏”字的本義為“恐懼”,由“恐懼”可以引申為“吓唬”,如《漢書·廣川惠王傳》:“前殺昭平(人名),反來畏我。”所謂“畏我”也就是吓唬我的意思。“畏”字又可以引申為“敬服”義。”所謂“後生可畏”并不是說後生可怕,而是說對後生可敬服的意思。

現代釋義

動詞

wèi

(1)(會意。據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義:害怕)

(2)同本義(對威勢、威嚴的害怕)[fear]

畏,懼也。——《廣雅·釋诂二》

畏,恐也。——《廣雅·釋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黃帝》

天明畏。——《書·臯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戰國策·齊策》

然畏愬。——《資治通鑒·唐紀》

憂讒畏譏。——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巍巍乎可畏。——明·劉基《賣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又如:畏威(畏懼權勢);畏威懷德(害怕他的威嚴,懷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樣害怕);畏天知命(謂知天命,識時務);畏死貪生(害怕死亡,貪戀生存);畏戒(畏懼戒惕);畏附(畏懼依附)

(4)敬;敬服[respect]

心畏相公。——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5)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愛憐下民);畏天憫人(敬畏天命,憫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猶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欽(尊敬欽佩);畏愛(敬佩愛戴);畏羨(敬重羨慕)

(6)吓唬[frighten]。如:畏語(指恫吓他人的言語)

(7)擔心[worry]

畏有家人來灑掃。——唐·王建《寒食行》

(8)避開[avoid]

客子常畏人。——三國魏·曹丕《雜詩》

(9)憎惡;怨恨[hate]

畏,惡也。——《廣雅》

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史記·魏公子列傳》

(10)忌妒[envy]。如:畏後生

(11)死,古代指被兵器殺死[die]

人皆見曾點曰:“無乃畏邪?”——《呂氏春秋》

名詞

wèi

(1)通“隈”。彎曲處[winding place]

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考工記》

(2)罪[crime]

畏,罪也。——《廣雅》

wēi

通“隈”。弓的彎曲處。

《周禮·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

同“威”。

《國語·魯語下》:“聞畏而往,聞喪而還。”

《韓詩外傳》卷三:“人衆兵強,守之以畏者,勝。”

wěi

【畏壘】(wěilěi)山名。

《莊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

形容詞

wèi

險惡的[perilous]

畏路不堪論。——吳國倫《得元乘書》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甶部】於胃切(wèi)

(畏)惡也。從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古文省。

說文解字注

(畏)惡也。從甶,虎省。虎上體省而兒不省,兒者,似人足而有爪也。於貴切,十五部。

鬼頭而虎爪,可畏也。說會意。

[?/?],古文省。下象爪形。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畏;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4

古文:?、?

《唐韻》於胃切。《集韻》纡胃切。并音尉。惡也。《廣韻》:畏懼。《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怯也。《易·震卦》:雖兇無咎,畏鄰戒也。《書·呂刑》:永畏惟罰。傳:當長畏懼,惟為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書·臯陶谟》: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注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恒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桡。杜子春雲: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邬賄切,音猥。同嵔。嵔壘,山名。或省。

上一篇:風帆蔽空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