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

腸炎

消化内科疾病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 中醫病名:腸炎
  • 外文名:enteritis
  • 别名:感染性腹瀉
  • 就診科室:内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消化道
  • 常見病因: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等
  • 常見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
  • 傳染性:否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腸炎
  • 季節分布:夏、秋兩季

疾病簡介

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腸炎極為普遍,全世界每年發病約30~50億人次,尤以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病死率為高,特别是兒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發展中國家中,感染性腹瀉是兒童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病死率約為20%,僅在亞、非、拉地區,每年就要奪去約460萬嬰幼兒的生命。

發病原因

1、遺傳: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

2、免疫力低下: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并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腸炎重中之重。

3、濫用抗生素:很多人遇到疾病會濫用氨苄、頭孢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還可以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使腸道内正常的大腸杆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

4、飲食不注意:包括飲食因素如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食物過期如牛奶過期、及不清潔的環境、氣候的突變、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均可以引起腹瀉。

5、口服避孕藥女性患者腸炎的危險性增加:來自美國和英國隊列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婦女患炎症性腸病的危險性增加40%以上。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大劑量服用雌激素婦女腸炎發生的危險性高。

發病機制

環境因素

近幾十年來,IBD(UC和CD)的發病率持續增高,這一現象首先出現在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北美、北歐,繼而是西歐、南歐,最近才是日本、南美。這一現象反映了環境因素微妙但卻重要的變化,如飲食、吸煙或暴露于其他尚不明确的因素。

遺傳因素

IBD發病的另一個重要現象是IBD患者一級親屬發病率顯着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的配偶發病率不增加。瑞典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CD發病率單卵雙胞顯着高于雙卵雙胞。已有大量關于IBD相關基因的報道。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HLA等位基因以及細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上,但報道的結果不一,主要可能與不同種族、人群遺傳背景有關。近年對基因組進行定位克隆,在IBD家族的大樣本研究發現,IBD的易感點位于第3、7、12、16号染色體上,有關研究尚在深入進行中。認為,IBD不僅是多基因病,而且也是遺傳異質性疾病(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患者在一定的環境因素作用下由于遺傳易感而發病。

感染因素

微生物在IBD發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視,但至今尚未找到某一特異微生物病原與IBD有恒定關系。有研究認為副結核分枝杆菌及麻疹病毒與CD有關,但證據尚缺乏說服力。近年關于微生物緻病性的另一種觀點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觀點認為IBD(特别是CD)是針對自身正常腸道菌叢的異常免疫反應引起的。有兩方面的證據支持這一觀點。一方面來自IBD的動物模型,用轉基因或敲除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動物模型,在腸道無菌環境下不會發生腸道炎症,但如重新恢複腸道正常菌叢狀态,則出現腸道炎症。

疾病分類

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見于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杆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産芽胞杆菌、空腸彎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細菌性腸炎的緻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見,其次為空腸彎曲菌和沙門氏菌。

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曲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真菌性腸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寄生蟲性腸炎

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鈎蟲等引起的腸炎。

寄生蟲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内阿米巴較為常見。

飲食導緻的腸炎

采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藥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态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藥物導緻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此外,休息無規律和精神過度緊張也是引起此病的一個原因。還有少數腸炎病因不明。

病理生理

腸炎和胃炎可以說是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兩種疾病,而慢性腸炎是腸炎慢性病變多由急性腸炎延治或誤治誘緻,但其發病病因主要涉及以下幾種因素:

一、過敏因素:主要腸道受往來緻敏物質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應,釋放出自衛物質而激發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結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從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症發生。過敏性反應是随着人類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個體的差異,是消化過敏的主要因素。疾病的一種,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急性腸炎轉化而來。

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結腸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雖然在糞便中未能檢緻病菌、病毒或真菌。

三、自身免疫:随着社會發展,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的發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

臨床表現

急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

急性腸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别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症狀。為什麼急性胃腸炎會引起嘔吐和腹瀉呢?這是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而産生的。急性胃腸炎時,由于細菌、毒素或胃腸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沖動傳入延髓的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中樞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分别到達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會厭等處,引起一系列協調運動,而組成了嘔吐動作。同時由于腸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腸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腸蠕動增強,吸收功能減低,而出現腹瀉。

由于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臨床上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不僅不應給予止瀉藥,相反,應給予催吐和瀉下藥,以促進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嘔吐和腹瀉,為了減少水鹽代謝及電解質平衡失調給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在積極治療病因的同時,給予止吐及止瀉治療。

慢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态反應等原因所緻。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複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并發症

1、腸息肉、結腸癌:直腸炎超過五年,腸道潰瘍面在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容易異常增生,引發腸息肉,一厘米以上腸息肉癌變率極高;

2、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别良性惡性。

3、肛窦炎:直腸炎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肛窦炎等肛腸病,并有繼發肛周膿腫的危險。

4、肛管炎:這是本病的一個并發症,經常與直腸炎并稱為肛管直腸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癌變危險。

5、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标。長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臨床診斷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确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确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胃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也可用組織培養法分離病毒。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塗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診斷依據

(1)有暴飲暴食或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史。

(2)起病急,惡心、嘔吐頻繁,劇烈腹痛,頻繁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狀。

(4)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體征不明顯,上腹及臍周有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多亢進。

疾病檢查

腸炎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流行學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确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

腸炎一般要做的檢查如下:

放射學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臨床有症狀時隻用刺激性不大的緩瀉劑,以免誘發急性發作。靜止期時應常規操作腸道準備。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别診斷有重要價值。尤其對克隆病、結腸腫瘤有意義。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粘膜淺表病變。常規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①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病人,X線檢查陰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則有典型表現。②結腸壁邊緣呈小鋸齒狀突出的鋇影及鐵軌樣皺襞相。③充盈缺損,假息肉形成,少數病例因結腸壁纖維化及息肉增生,可緻腸腔變窄。④結腸袋消失或變淺,結腸縮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樣。⑤雪花征:由于微小潰瘍及糜爛而附着鋇劑,鋇斑點,氣鋇雙重造影顯示如雪花。⑥排鋇異常。⑦直腸後間隙增大達2cm以上,表示直腸與直腸後組織有嚴重炎症。⑧應注意結腸癌的有無。

内窺鏡檢查

臨床上多數病變在直腸和乙狀結腸,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很有價值,對于慢性或疑為全結腸患者,宜行纖維結腸鏡檢查。一般不作清潔灌腸,急性期重型者應列為禁忌,以防穿孔。内窺鏡檢查有确診價值,通過直視下反複觀察結腸的肉眼變化及組織學改變,既能了解炎症的性質和動态變化,又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能在鏡下準确地采集病變組織和分泌物以利排除特異性腸道感染性疾病。小兒病毒性腸炎與菌痢的鑒别。

1.小兒菌痢:多見于1-7歲兒童,全身症狀重,以腹瀉為首發症狀,大便每日大于10次,為粘液便,大便鏡檢可見大量白細胞,大便PH值大于7,大便培養可見志賀氏菌陽性。

2.病毒性腸炎:多見于6個月-2歲小兒,全身症狀輕,以嘔吐、咳嗽為首發症狀,大便每日3-10次,呈水樣便,大便PH值小于7,大便可分離出輪狀病毒。

數字化胃腸影像檢查

數字化胃腸影像檢查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消化病協會共同推薦的最新高端胃腸檢查技術,是國内最早引進的國外先進的檢查胃腸疾病的品牌技術。數字化胃腸影像具有輕松無痛、快速等優點,中國華東地區南京和平胃腸醫院引進這項國外高新技術成果。經數萬名患者臨床實踐,對于各種常見的胃腸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窦炎、胃腸息肉、胃癌等等,确診率高達99.5%,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客觀的診斷依據,有效防止誤診、漏診等情況,該技術被譽為國際胃腸檢查的"金标準"。

疾病治療

病原治療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杆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空腸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杆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複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複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杆菌性腸炎用新黴素、粘菌素和慶大黴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哒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黴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黴素B治療。

常用方法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

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

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颠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并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具體方法

1.禁食1-2天,進行補液、消炎、糾正酸中毒。可采用方法有:·葡萄糖鹽水30毫升/千克體重,5%碳酸氫鈉2毫升/千克體重,靜脈滴注。

·硫酸卡那黴素3-5萬單位/千克體重、地塞米松2-4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次/日,連續3-5日。

·慶大黴素1萬單位/千克體重,地塞米松2-4萬單位/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次/日。

2.有出血症狀的可肌肉注射止血敏15-20毫克/千克體重,2次/日。或Vk30.2-0.3毫克、Vk1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次/日。

3.止吐可用胃複安,1-2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次/日。

4.寄生蟲性腸炎時,除上述療法外,應給予驅蟲藥治療。

常見腸炎藥品

整腸生(口服地衣芽孢杆菌膠囊)

【适應症】本品主要用于細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腸炎、腹瀉。也可用于其它原因(如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的防治。

腸炎甯糖漿

【适應症】清熱利濕、行氣。用于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腸炎甯片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行氣用于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

用藥原則

(1)抗感染藥:水楊酰偶氮磺胺吡啶對治療各部結腸炎,防止并發症有較好療效。有的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可改用甲硝哒唑。新黴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2)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使病程緩解,排糞次數減少,複發症狀減輕和食欲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并可使潰瘍穿孔,出血和愈合緩慢。現在認為應用範圍較小,對于急性暴發性或早期發作嚴重的病人可使症狀明顯減輕,病情好轉;對于長期反複發作的效果并不滿意;促皮質激素單位溶于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症狀改進後改用肌肉注射。氫可的松靜脈注射,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可給藥。皮質激素對緩解症狀比可的松效用較好,但維持緩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這種治療如症狀無改進,不應繼續超過2周。

(3)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于靜止期減少複發,也可能中毒,應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症狀。

(4)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減輕腹痛,常用複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複方樟腦酊。止瀉藥物對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應慎重使用。也可給鎮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5)保留灌腸:常用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症狀,促使潰瘍愈合。

(6)中藥治療:建議:對慢性結腸炎長期患者或願意反反複複的患者,建議可以用中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一下飲食習慣。

治療原則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緻病菌,應按藥物藥敏試驗用藥,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0.5~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并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4)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

腸炎屬中醫“瀉洩”範疇,多屬本虛标實之病,常常以虛中挾實的面目出現,但仍以脾虛為主,臨床以反複發作,纏綿難愈為其特點。對其治療也應該從調理脾胃入手,可用健脾和胃的理腸調胃安神湯随證加減治療。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脾胃虛弱:多因飲食不節,過食寒涼,暴飲暴食;或勞倦過度,情緒不暢,憂思傷脾;或感受外邪等損傷脾胃,脾傷則食後腹脹,腹部疼痛,大便稀或者有黏液,腸鳴墜脹;胃傷則不思飲食。二是木不疏土:肝屬木主疏洩,脾屬土主運化。若平時心情不暢,憂思郁慮,導緻肝氣不足,不能疏洩脾土,必然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中醫稱為“木不疏土”。肝木不疏洩脾土,則脾虛失升,清氣下流,也會發生瀉洩。三是火不生土:中醫說的火是指腎陽,土是指脾胃。脾的運化功能除肝的疏洩外,還有賴于腎陽的溫煦作用。這種作用稱為“火能生土”。若腎的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脾土,導緻脾胃的納化功能減弱,也可發生瀉洩。中醫稱為“火不生土”。臨床上有的病人在雞叫五更時,腹部作痛,痛即瀉洩,手足不溫,這便是“火不生土”所緻。理腸調胃安神湯治療的同時配合食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n

1、苡仁粥:取苡仁、粳米各30~50克,白糖适量。蔣苡仁、粳米洗淨,加水共同煮粥,待粥熟時,加入白糖,糖溶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祛濕功效。n

2、蓮子粥:取蓮子肉、粳米各30克,炒扁豆10克,小紅棗10枚,白糖适量。将上藥與粳米洗淨,置鍋内共同煮粥,粥熟時加入白糖溶化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益氣、止瀉的功效。n

3、山豆粥:取山藥、茯苓、苡仁、赤小豆、澤瀉、炒扁豆各100克,粳米30克。将中藥六味、焙幹研成粗末,置鍋内用小火加熱,不斷翻動,炒至米成黃色發出微香時,取出放涼,置幹淨食用塑料袋内密封。使用時取20克與粳米共同煮粥食服。具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功效。n

4、參苡粥:取炒黨參10~15克,小紅棗5~10枚,苡仁、粳米各30克。先将黨參加水煎煮兩次,每次沸後20分鐘,合并藥汁,與粳米、苡仁、小紅棗共同煮粥食服。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n

5、芡實粥:取芡實30~60克,粳米100~150克,冰糖适量。先将芡實去殼,研成粗末,與粳米共同煮粥,粥煮至表面見粥油時加入冰糖溶化即可食服。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的功效。n

腸炎便血治療

很多疾病都能引起便血,其中一種疾病就是腸炎,腸炎在屬于常見的腸道疾病。由于飲食,生活的不規律造成了腸炎的發生。嚴重的腸炎會引起便血,那麼如果得了腸炎并且出現便血的症狀怎麼辦呢?下面就來說說腸炎引起便血該怎麼辦。

疾病預防

慢性結腸炎的自我保健是預防複發、根治該病的關鍵所在。

1.慢性結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并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2.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适應性,注意個體差異。如吃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後腹瀉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規律,以後盡量不要食用。

3.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4.注意腹部保暖。

5.除了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制品,麥類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産氣食物。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内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症狀。

6.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适量食用。

疾病護理

調成作息時間

休息對病人康複有很大的好處,特别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因為安靜、舒适的休息環境可使病人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證睡眠效果,必要時要服用鎮靜劑。病人可在病情好轉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減免重體力活動。

電解質平衡紊亂

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水鹽代謝紊亂和低鉀的症狀出現,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療時,尿鉀排除增加,更容易導緻低血鉀,而低血鉀可誘發中毒性腸擴張。因此,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要注意藥後反應。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水、氯化納和鉀鹽,糾正水和酸堿平衡紊亂

肛門周圍皮膚的護理

保護肛門及其周圍和幹燥,手紙要柔軟,擦拭動作宜輕柔,以減少機械性刺激。便後用堿性肥皂與溫水沖洗肛門及周圍皮膚,減少酸性排洩物、消化酶與皮膚接觸從而減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時塗抗生素軟膏以保護皮膚的完整。

如果腸炎引起便血,除了治療以外還要特别注意平時的護理,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護理,應該能夠很好的控制便血,總之要聽醫生的話,積極配合治療。

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1)休息和活動

輕症者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防止勞累;重症者應卧床休息,保證睡眠,以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腹痛症狀。

(2)飲食護理

指導病人食用質軟、易消化、少纖維素又富含營養的食物。一般為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飲食,以利于吸收,減輕對腸黏膜的刺激,供給足夠的熱量,維持機體代謝的需要。為病人提供良好的進餐環境,增加食欲。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急性發展期病人應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禁食冷飲、水果等,減輕黏膜的炎症,防止腸出血等并發症。病情嚴重者應禁食,按醫囑給予靜脈高營養,利于炎症減輕。定期對病人進行營養狀況監測,以了解營養改善狀況。

2.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腹瀉的次數、性質,腹瀉伴随症狀,如發熱、腹痛等,監測糞便檢查結果。嚴密觀察腹痛的性質、部位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以了解病情的進展情況,如腹痛性質突然改變,應注意是否發生大出血、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等并發症。

3.對症護理

(1)腹瀉護理

全身症狀明顯的病人應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暖水袋腹部熱敷,以減輕腸道運動,減少排便次數,并有利于腹痛等症狀的減輕。加強肛周皮膚的護理,排便後應用溫水清洗肛周,保持清潔幹燥,塗無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軟膏以保護肛周皮膚,或促進損傷處愈合。穩定病人情緒,以減輕症狀。

(2)疼痛護理

給病人耐心解釋疼痛的原因,使其減輕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強自信心,配合治療。教給病人緩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轉移注意力,也可用針灸等止疼。

4.用藥護理

遵醫囑給予柳氮磺吡啶(SASP)、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以控制病情,使腹痛緩解。注意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如應用SASP時,病人可出現惡心、嘔吐、皮疹、粒細胞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應囑病人餐後服藥,服藥期間定期複查血象,應用糖皮質激素者,要注意激素不良反應,不可随意停藥,防止反跳現象,應用硫唑嘌呤或巯瞟呤時病人可出現骨髓抑制的表現,應注意監測白細胞計數。

5.心理護理

由于病因不明,病情反複發作,遷延不愈,常給病人帶來痛苦,尤其是排便次數的增加,給病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困擾,易産生自卑、憂慮,甚至恐懼心理。應鼓勵病人樹立信心,以平和的心态應對疾病,自覺地配合治療。應尊重病人,為病人提供相對私密的空間,如盡量安排病人在有衛生間的單人病室等。幫助病人及家屬認識病人的實際健康狀态,明确精神因素可成為潰瘍性結腸炎的誘發和加重因素,使病人以平和的心态應對疾病,緩解焦慮、恐懼心理。

6.健康指導

(1)生活指導

指導病人正确對待疾病,保持穩定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病人合理選擇飲食,攝入足夠的營養,避免多纖維及刺激性食物,忌冷食。

(2)用藥指導

囑病人堅持治療,不要随意更換藥物或停藥。教會病人識别藥物的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情況如疲乏、頭痛、發熱、手腳發麻、排尿不暢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以免耽擱病情。

飲食注意

對急性腸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在飲食方面應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适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适時補充水分的原則。

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于痙攣狀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後8~12小時内,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挂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适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内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腸炎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鹹餅幹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産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

腸炎恢複期:由于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複期後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腸炎術後應多喝酸奶。

腸炎術後,要吃些什麼呢?這一直是腸炎患者關注的問題;有的患者常感覺胃口不好或腹脹等腸胃不适,術後喝酸奶可緩解上述不适。

因為腸炎術後,腸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适量飲用酸奶,可幫助腸道菌群恢複正常。酸奶含大量乳酸菌和雙歧杆菌,可及時為腸道“增援”有益菌群數量。另外,乳酸菌能分解牛奶的乳糖形成乳酸,使腸道趨于酸性環境,抑制腐敗菌繁殖,為腸道吸收營養掃除障礙。

同時,酸奶的雙歧杆菌在發酵過程中會産生醋酸、乳酸等,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硝酸鹽還原菌,阻斷緻炎物質亞硝胺的形成,有防炎的作用。

對于術後胃口不好的腸炎患者,酸酸甜甜的口味能刺激味蕾,增加食欲。此外,酸奶中還含有優質蛋白,喝點酸奶既能補充有益菌群,又能補充營養。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最好在飯後喝酸奶,因為腫瘤患者脾胃虛弱,如果有食物墊底,脾胃不會受到太大刺激,從而使酸奶更好地發揮作用。

飲食禁忌

1.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2.低脂、多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症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

3.對大部分慢性腸炎患者來說,水果也是不能吃的。以為大多水果性屬寒涼,會損及脾陽,又易滋生濕邪,困阻脾胃的運化功能,影響療效。

4.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産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蔔、南瓜、牛奶、黃豆等。

5.牛奶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維生素,但大多數慢性腸炎患者卻不宜飲用。

疾病危害

腸息肉、結腸癌

結腸炎超過五年,腸道潰瘍面在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容易異常增生,引發腸息肉,一厘米以上腸息肉癌變率極高;另外,約5%腸炎病例可發生癌變,多見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腸狹窄

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見于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别良性惡性。

腸穿孔

多為中毒性腸擴張的并發症,也可出現嚴重型,多發生于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中毒性腸擴張

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并發症,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并發腸穿孔。

便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标。這裡所說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時間内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輸血治療。另外,長期慢性出血亦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強直性脊柱炎

慢性腸炎在夏季是高發期,一些人由于飲食不衛生,或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就會發生慢性腸炎,但是得了病一定要積極治療,否則更為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就會接踵而來。廣大朋友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慢性腸炎是發病原因之一

北京風濕病醫院的專家提醒大家,重視慢性病、反複發作的疾病的治療。“像是慢性腸炎、反複尿路感染、銀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裡都是輕易不傷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這些疾病卻會引起人體骶髂關節發生炎性改變,導緻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當身體關節有疼痛時,不要急于用藥,消炎藥或是鎮痛藥等雖然能暫時緩解痛感,但對某些疾病的治療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時還會因為掩蓋了病情的本質而給後續治療帶來困難。

強直性脊柱炎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态。如有慢性腸炎兼有關節疼痛時,要考慮到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患者最好到醫院做一下相關檢查。

上一篇:巨陰族

下一篇:失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