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

急性胃腸炎

急性炎症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是由于進食了被細南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急性炎症。臨床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歸屬于中醫學“腹痛”“嘔吐”“洩瀉”的範疇[1]。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穢濁不潔的食品。
  • 外文名:acute gastroenteritis
  • 就診科室:消化内科
  • 常見病因: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
  • 常見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腹脹等
  • 傳染病:無

病因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

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産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藥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堿及農藥等均可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急性胃腸炎引起的輕型腹瀉,一般狀況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為黃色或黃綠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塊,糞質不多,有時大便呈“蛋花湯樣”。

急性胃腸炎也可以引起較重的腹瀉,每天大便數次至數十次。大量水樣便,少量黏液,惡心嘔吐,食欲低下,有時嘔吐出咖啡樣物。如出現低血鉀,可有腹脹,有全身中毒症狀;如不規則低熱或高熱,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意識蒙眬,甚至昏迷。

檢查

    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血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

診斷

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确診。

鑒别診斷

1.寄生蟲感染

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多可見于鈎蟲、血吸蟲、縧蟲、囊類圓線蟲所緻的寄生蟲病,各有其臨床表現。

2.胃腸道癌腫與惡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高,但屬繼發性,應有癌腫與淋巴瘤的其他表現。

3.嗜酸性肉芽腫

主要發生于胃和大腸,小腸呈局限性腫塊,病理組織檢查為嗜酸性肉芽腫混于結締組織基質中,過敏史少見,周圍血中白細胞數及嗜酸性粒細胞常不增加。

4.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除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高外,病變不僅累及腸道,還廣泛累及其他實質器官,如腦,心,肺,腎等,其病程短,預後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并發症

水電解質失調、腸穿孔、敗血症。

治療

1.一般治療

盡量卧床休息,病情輕者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丢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入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症治療

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解痙藥:如颠茄,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1日2~3次。

3.抗菌治療

抗生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争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适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生素。但應防止濫用。

預後

本病及時處置,預後良好。

預防

嚴把食物衛生關是預防此病的關鍵。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大力消滅蒼蠅,是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開,進食前要重新燒熟燒透。

飯前便後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選擇幹淨衛生的飯店等都是應注意的有效預防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