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

胃酸

胃液中的分泌鹽酸
胃酸(gastric acid)指胃液中的分泌鹽酸。人胃是持續分泌胃酸的,其基礎的排出率約為最大排出率的10%,且呈晝夜變化,入睡後幾小時達高峰,清晨醒來之前最低。當食物進入胃中時,胃酸即開始分泌。胃在排空時pH值約在7.0~7.2之間,當食團進入胃中時,pH值可降達2~3之間。[1]
  • 中文名:胃酸
  • 外文名:gastric acid
  • 就診科室:消化内科
  • 常見發病部位:胃

胃酸的功能

胃内胃蛋白酶元(Pepsinogen)必須先被胃酸活化,轉變成胃蛋白酶(Pepsin)及副胃蛋白酶(Parapepsin)。胃蛋白酶元最适當的緻活pH值約是2.0,在如此高的酸濃度下,胃蛋白酶才會被緻活,再将蛋白質消化分解。另外在腸道胰液消化蛋白質系統中的羧肽酶原(procarboxypeptidase)要轉化成能消化蛋白質的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亦要胃蛋白酶(Pepsin)來激活。所以,如果胃酸分泌不足時,胃蛋白酶無法産生,除影響胃中蛋白質的消化外,也将影響到腸道中蛋白質的進一步被消化及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胃酸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内,否則會發生胃酸過多和胃酸不足。

當胃酸過多時就會出現“咯酸水”、“燒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病态症狀,嚴重的會降低食欲,消化不良,進而引發胃潰瘍等多種形式的胃病。胃酸過多常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胃泌素瘤、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炎等。

胃酸過少,就是胃中缺少鹽酸,也就是胃液分泌不足,無力擔負起消化與防腐制酵的工作,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容易患腸胃病,還會導緻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障礙。許多礦物質和維生素需要足夠濃度的胃酸才能最好的吸收,例如鐵、鋅和B族維生素。胃酸缺乏或胃酸不足的患者,可能有多種營養缺乏,于是會出現許多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胃酸過少或缺乏,細菌容易在胃内繁殖,多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适、食欲差、消化不良。胃酸過少的主要的症狀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燒痛等。胃液中胃酸濃度低,可能是惡性貧血、熱帶性脂肪瀉、慢性胃炎引起。

胃酸是一把雙刃劍,當它分泌過少或缺乏時,可引起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現象;分泌過多又會對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發生侵襲作用,同時增加胃蛋白酶緻潰瘍的效能,直接導緻潰瘍形成和潰瘍穿孔、出血等并發症。而且高胃酸可以影響血小闆的聚集和凝血因子活性,使血液不容易凝固,導緻出血和再出血。

胃酸的測定

以五肽胃泌素等做刺激物,定時留取基礎胃液,測定單位時間内胃酸的分泌量。包含基礎胃酸分泌量、最大胃酸分泌量和高峰胃酸分泌量。

1.基礎胃酸分泌量(basalacidoutput,BAO)

采集無食物和藥物刺激1小時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參考值:3.9±1.98mmol/L(很少超過5mmol/L)

2.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alacidoutput,MAO)

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劑,每隔15分鐘采集一次胃液,連續1小時内4次測定之和。參考值:3~23mmol/L(男),女性略低。

3.高峰胃酸分泌量(peakacidoutput,PAO)

在測定MAO中取2次最高值之和乘以2。參考值:20.60±8.37mmol/L

影響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盡管采集标本、試驗方法滿意,此檢測仍可受患者性别、精神、年齡、食欲、煙酒等影響。故胃酸分泌量測定對診斷疾病的特異性較差,僅在十二指腸潰瘍、胃泌素瘤、胃癌等診斷中有一定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