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

美國國務卿

美國國務院的首長
美國國務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美國國務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時亦用State Department),美國聯邦政府主管外交并兼管部分内政事務的行政部門,直屬美國政府管理的外事機構,相當于外交部。美國國務院為美國最龐大的官僚機構之一,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務院于1789年9月由美國外交部改組而成。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美國國務卿是美國總統的内閣成員,但是其地位要比普通的内閣部長高,是所有内閣成員中的首席,位于美國總統繼任順序的第四位,排在美國副總統、衆議院議長和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之後。
    中文名:美國國務卿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ecretary of State 職務:美國國務院的首長 職能:聯邦政府主管外交兼管部分内政 上級長官:美國總統

簡介

美國國務卿是美國總統的内閣成員,但是其地位要比普通的内閣部長高,是所有内閣成員中的首席,位于美國總統繼任順序的第四位,排在美國副總統、衆議院議長和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之後。

2013年2月1日,提名已獲得确認的約翰•克裡将與希拉裡•克林頓進行職務交接,成為美國新一任國務卿,接替希拉裡掌舵美國外交。未來4年,他将成為除美國總統外,最為世界熟悉的美國官員。

曆史

美國國務卿設立于獨立之初的1789年。在美國的三權分立中,總統代表最高行政權力,國會則代表立法權力。為防止在外交上出現“兩權分立”、相互掣肘,當時的衆議員麥迪遜于1789年5月19日提出議案,政府應設外交部和外交部長一職,因此國務卿相當于外交部長。

職責

1、保存及使用美國國玺

2、與外國代表處理及協調國際事務

3、作為美國總統對國際事務的首席顧問

4、協調、指揮及監督美國政府整體海外事務(部分軍事行動除外)

代理國務卿

如果國務卿在任職期間辭職,那麼按美國法律規定,副國務卿就将暫行代理國務卿職務,直到總統和參議院通過新的國務卿任命為止。

著名國務卿

托馬斯·傑斐遜

托馬斯·傑斐遜(1743-1826),《獨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第二任副總統和第三任總統。他前後從事政治活動近六十年之久,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偉大的英雄。傑斐遜是資産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家,主張人權平等、言論、宗教和人身自由。他起草的《廢止限嗣繼承法規》,沉重打擊了從英國帶到美洲的封建主義殘餘。他起草了《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規》,并使這一法規在州議會獲得通過,實現了政教分離。擔任國務卿期間,組建民主共和黨,為日後的兩黨制奠定了基礎。傑斐遜任總統期間,美國從法國人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地區,使美國領土擴大近一倍。

他還派遣遠征隊西行,使美國的西部邊界伸向太平洋海岸。他執政期間進行過一些民主改革,領導了反對親英保守勢力、争取保持資産階級民主的鬥争,起了積極和進步作用,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準備了條件。

傑斐遜好學多才,興趣廣泛。他是土地測量師、建築師、古生物學家、哲學家、音韻學家和作家。他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他還對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提琴等感興趣。人們稱他是天資最高、最多才多藝的美國總統。傑斐遜一生著述很多,涉及問題廣泛,後人為紀念他而出版了他的文集,共20卷,傑斐遜作為美國資産階級民主派傑出代表,與華盛頓和林肯齊名。

約翰·昆西·亞當斯

約翰·昆西·亞當斯小亞當斯從小就被訓誡要樹立人生信念,要成為一代偉人,成為國家的法律、自由和宗教的守衛者。小亞當斯從11歲開始随出使談判的父親輾轉歐洲,14歲作為翻譯随美國外文團赴俄國談判。20歲就成了有名的外交官,曾出使歐洲多年,熟悉歐洲事務。1817年門羅總統上台以後,小亞當斯被任命為國務卿,任職八年,曾協助起草《門羅宣言》,解決與英國的許多糾紛,從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羅裡達,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有成就的國務卿之一”。1825年,小亞當斯當選為總統。

小亞當斯入主白宮之時,美國經濟正處于一個高歌猛進的大發展時期。但落後的基礎設施大大制約了繁榮的腳步。小亞當斯經過深思熟慮,感到如不打破這一瓶頸,國家就不可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于是,他提出了一個發展基礎設施的龐大計劃,決定由聯邦政府出資興建高等級公路和運河網絡。這個計劃提出後,獲得了國會的批準。任期滿後,連任了九屆國會議員。1848年,小亞當斯因腦溢血逝世。

亨利·克萊

亨利·克萊(Henry Clay,1777年4月12日-1852年6月29日)美國參衆兩院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與演說家之一。輝格黨的創立者和領導人。美國經濟現代化的倡導者。他曾經任美國國務卿,并五次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盡管均告失敗,但他仍然因善于調解沖突的兩方,并數次解決南北方關于奴隸制的矛盾維護了聯邦的穩定而被稱為“偉大的調解者”,并在1957年被評選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五位參議員之一。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年12月31日賓夕法尼亞州尤甯敦- 1959年10月16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美國陸軍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畢業于弗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任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他退役。退役後的他曾參加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的談判。他在1947—1949年曾任美國國務卿,在1950—1951年任國防部長。他提出過“歐洲複興計劃”(馬歇爾計劃),并因為此計劃改善了西歐戰後經濟水平而于1953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rs),出身于美國華盛頓的一家教會家庭。畢業于普林斯敦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紐約律師事務所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其叔叔(時任國務卿)的助手參加重要國際會議。1944年起為共和黨外交政策主要發言人,1950~1952年任美國國務卿的顧問。1953年1月至1959年4月任國務卿。對共産主義和冷戰持強硬态度。他是“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的主要制定人。著有《戰争或和平》一書。美國共和黨人。二戰後,多次代表美國政府出席國際會議。1950年任杜魯門政府顧問。1953~1959年任美國國務卿。他在國際活動中,推行“戰争邊緣”“大規模核報複”以及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抑制政策。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 (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國費爾特市。猶太人後裔。

1938年移居美國。

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

1943年至1946年在美國陸軍服役。

1950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952年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51年至1969年任哈佛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班執行主任、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1969年至1974年任尼克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69年至1975年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1973年至1977年任國務卿。此後在喬治敦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咨詢委員會主席、阿斯彭學會高級研究員等職。

1982年開辦基辛格“國際咨詢”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1983年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

1983年至1984年任美國中美洲問題兩黨全國委員會主席。1986年9月任美印委員會主席。1987年3月任美國—中國協會兩主席之一。

他于197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

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1937年5月15日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第二次大戰時,她和家人在倫敦。她的父親是外交官兼學者,曾任捷駐南斯拉夫大使。10歲時在瑞士上學并改名為馬德琳。1948年她父親在聯合國負責印度和巴基斯坦問題委員會任職。1948年後,由于其父被控從事颠覆國家的活動,而要求全家在美國政治避難獲得批準。移居美國後,奧爾布賴特在馬薩諸塞州的韋爾斯利大學學習新聞和政治學,1959年畢業。她還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奧爾布賴特曾喬治敦大學國際事務學教授,是該校國家政策中心主任,專門研究美國與俄羅斯和東歐國家關系。1976年進入政界,任參議員埃德蒙·馬斯基(緬因州民主黨人)的工作人員。1978年出任吉米·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在布熱津斯基手下負責與國會的聯絡工作。1981年裡根擔任總統後轉入學術界,著有《波蘭:政治變化中新聞界的作用》。1983年到喬治敦大學任教,講授外交課程。1989年出任民主黨全國政策中心主席。現為喬治敦大學埃德蒙·A·沃爾什外交服務學院教授。

1993年1月—1997年1月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在其任期内,爆發的盧旺達大屠殺事件中,其代表美國的一系列不作為甚至阻撓聯合國幹涉的行為,客觀上縱容了胡圖族極端分子的殺戮,造成了嚴重的後果。1997年1月出任國務卿,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

通曉英語、捷克語、波蘭語、俄語和法語。1959年她畢業後三天即與約瑟夫·奧爾布賴特結婚,1982年離婚。有三個女兒。

科林·盧瑟·鮑威爾

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1937年4月5日出生于美國紐約。任職美國陸軍35年,升至四星上将。裡根時期任國家安全顧問。從1989年10月到1993年9月30日,鮑威爾将軍在喬治·布什總統和比爾·克林頓總統兩屆政府擔任國防部三軍參謀長聯席會第十二任主席。2001年1月,鮑威爾被喬治·W·布什總統任命為國務卿。科林·鮑威爾是美國曆史第一位黑人國務卿,是在美國政壇地位最高的一名黑人。

學曆:紐約市立大學地理學學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商業管理碩士。

鮑威爾将軍是一位傳奇式的軍人。這位成長于貧民區的非洲移民的孩子由于家境貧寒,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替人扛包,拖地闆。長大後,在紐約市立學院上學時參加了後備軍官訓練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直到成為最高軍事長官、四星上将。前任總統布什(2001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在任)是他從政以來服務過的第四位總統。

其他著名的國務卿還包括詹姆斯·麥迪遜、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詹姆斯·布坎南、亨利·劉易斯·史汀生、詹姆斯·伯恩斯、詹姆斯·貝克、希拉莉·克林頓等等。

現任國務卿

2013年1月29日,美國參議院舉行投票,批準約翰·克裡出任國務卿,這是16年來美國第一位白人男性國務卿,克裡于2月1日正式就任。

當日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先以全票批準克裡的提名,其後參議院全院舉行投票,結果以94票贊成、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順利批準提名,自此克裡完成全部官方程序,正式成為美國第68任國務卿。自1997年初時任國務卿克裡斯托弗卸任,奧爾布賴特、鮑威爾、賴斯及希拉裡先後擔任國務卿,四人或是女性或是黑人。

克裡生于一個外交官家庭,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專業。童年時期的克裡就展露出擅長與人交往的天分,大學時期積極投身政治學研究。大學畢業後,克裡投筆從戎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參加了越南戰争,并在戰争期間被提拔為快艇艇長。由于作戰英勇,克裡在戰争期間榮獲3枚紫心勳章(美軍專門授予作戰中負傷軍人的榮譽,标志着勇敢無畏),被贊為“越戰英雄”。但是戰争的殘酷和失去戰友的傷痛使他開始厭惡戰争,回國後他公開指責美國對越戰争,帶領反戰老兵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成為一名積極的反戰人士,并由此進入政界。從政後,克裡多次批評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稱伊拉克戰争是“一場在錯誤時間發動的錯誤戰争”。外界普遍猜測,其一貫的反戰言論将影響美國在“重返亞太”等重大戰略上的決策。

克裡從政資曆頗深,結交廣泛,多次在外交困局中挺身而出。自1984年起,克裡已連任5屆參議員,并曾擔任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擁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多年在美國兩黨之間和各國首腦間奔走斡旋,給人留下了老成持重、溫和務實的印象,特别是在奧巴馬首個任期内,克裡作為特别代表多次出訪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利用自身良好的交際能力挽回了美國當時在該地區的外交頹勢。在提名克裡為國務卿時,奧巴馬稱贊克裡是今後幾年主導美國外交的“完美人選”。奧巴馬說,“沒有幾個人比他認識更多的總統和首相,同樣沒幾個人像他一樣,把握住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實質。這讓他成為指引美國外交前進的不二人選。”

但是,克裡上任後面臨前任留下的一系列“危機債”,包括失業率增加、外交預算減少、西亞北非亂局等等。

克裡以其對華一貫溫和的立場被美國政界譽為對華外交的鴿派,他認為中美應合作而非對立,并呼籲美國要體諒中國對美國增兵亞太的反應,這些似乎都表明中美關系将有望改善。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由于奧巴馬第一個任期的外交戰略就主要是由其本人掌握話語權,克裡上任後,很可能隻是作為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執行者而非決策者,對美國外交政策影響甚微。但是毫無疑問,更為理性、有着豐富經驗和廣闊人脈的克裡會使奧巴馬在外交策略上有更多的選擇。

上一篇:諾基亞N

下一篇:地平線級驅逐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