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級驅逐艦

地平線級驅逐艦

中型防空艦艇
地平線級驅逐艦(英文全稱:Horizon Common New Generation Frigate,英文縮寫:CNGF)是21世紀初英國、法國、意大利聯合設計生産的最新型防空驅逐艦。英國撤出後由法意兩國繼續專案;在意大利稱為Orizzonte級法國稱為Horizon級。地平線級驅逐艦由法國Armaris公司和意大利Orizzonte SistemiNavali公司聯合組建的HorizonSAS造船廠負責建造,法意兩國海軍将分别采購兩艘該級驅逐艦。地平線級新型戰艦集多種功能于一身,除為航母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支援外,還具有較強的反潛、反艦及對岸作戰能力。[1]
    中文名:地平線級驅逐艦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Horizon Common New Generation Frigate 國家:法國 級别:地平線級 人員編制:200人 滿載排水量:6970噸 長度:151.6米 寬度:20.3米 吃水:4.8米 最高航速:29節 導彈武器:紫菀”15近程防空導彈與“紫菀”30區域防空導彈

簡介

2005年3月10日,法國首艘“地平線”級驅逐艦“福爾賓”(Forbin)号在法國艦艇建造局的洛裡昂船廠下水。“地平線”級驅逐艦由法國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福爾賓”号(舷号D620)驅逐艦于2002年4月開工建造,定于2006年底服役。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2号艦“舍瓦利亞·保羅”号(Chevalier Paul)也已在2003年12月開始建造,預計将在2008年交付法國海軍。意大利的2艘同級艦也均已在泛安科納船廠開工建造,預計将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服役。

研制背景

法國是傳統的海軍強國,也是最早的海外殖民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其軍事力量特别是海上軍事力量受到了

很大程度上的削弱。而作為二戰戰敗國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戰後海軍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長期以來海軍的發展處在一種近乎停滞的狀态。近年來,歐洲大部分國家紛紛計劃于2015年左右全面更新其武器裝備,法、意當然也不甘落後。法國面向大西洋、背靠地中海,而意大利更是典型的海洋國家之一。因此,研制現代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争所需要的新型戰艦也就勢在必行了。為了給“夏爾·戴高樂”号航母及未來的第2艘航母護航,法國海軍急需先進的防空型艦艇。意大利同樣如此,随着新航母“卡佛”号的建造,意大利尋求新型防空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一波三折

幾十年來,歐洲各國為了建立緊密聯合的歐洲政經體系不遺餘力,除了以經濟為主的歐盟之外,軍事上也企圖盡量合作,主要的合作案例除

了以往的“龍卷風”戰機、EFA戰機等,海軍艦艇方面也有合作的計劃。

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和日常保養維護費用,并實現武器平台的通用性,北約各國一直都希望發展一種通用型軍艦。20世紀80年代,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國決定聯合開發一種通用型區域防空艦,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NFR-90項目。當時美國也加入了這一項目,并決定建造18艘NFR-90型艦,但由于後來歐洲各國之間以及美國與歐洲之間在艦船性能等方面的分歧,加上政治上的一些磨擦,1989年英國率先退出了NFR-90計劃,之後美、德等國也相繼退出,NFR-90計劃也就因此流産。

NFR-90計劃在1989年失敗後,歐洲國家仍在尋求合作研發歐洲新一代防空艦艇,其研發計劃有兩個:一個是1990年德國與荷蘭簽署的新一代護衛艦研發協議,西班牙于1994年加入其中,成為三國護衛艦合作計劃(TFC);另一個便是英、法兩國在1991年提出的未來護衛艦計劃(AAAF)。1991年,由于英國急需一種能取代當時已經日趨老化的42型驅逐艦的新艦,而法國也要為新造的“戴高樂”号航母提供合适的防空護衛艦,出于成本、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兩國決定共同開發“英法未來護衛艦”。1993年意大利加入該計劃,三國簽署發展“新一代護衛艦”(CNGF)備忘錄,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地平線”(Horizon)級驅逐艦(計劃時為護衛艦,正式分類時定為驅逐艦,這在法國也不是第一次了。“圖爾維爾”級反潛驅逐艦就是這種情況)。

但好事多磨,NFR-90計劃中的老問題再度出現,由于各國的需求并不一緻,對基本設計或裝備的采用也有分歧。其中最嚴重的争執在于為PAAMS防空導彈系統選用什麼雷達,英國堅持采用本國自研的多功能電子掃瞄雷達(MESAR)的艦載衍生型——“桑普森”雷達,而法、意則主張采用意大利開發的歐洲多功能相控陣雷達(EMPAR)。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雙方需求的不同,英國海軍經常與美國海軍進出沖突地區實行武力投射,其防空艦艇需要優異的區域防空能力,故堅持選用遠距離搜索能力與技術水準均勝一籌的“桑普森”雷達;但對法、意海軍而言,艦艇隻要能在安全距離外成功攔截來襲飛機與導彈即可,因此堅持用性能與技術水準雖低于“桑普森”、但價格低廉得多的EMPAR雷達。

除了主防空雷達之外,英、法、意對于其他許多裝備如艦炮、反艦導彈、魚雷、電子戰系統等的想法也不盡相同。動力系統方面,英國偏好使用燃氣輪機搭配發電/電動機的CODLAG或CODLOG等組合,但法、意兩國則希望采用燃氣輪機與柴油機的複合動力配置(CODOG)。再加上英國的數量需求(12艘)遠大于法(4艘)、意(6艘),而建造工作分攤也不平均(需求量最低的法國一開始竟要求其造艦工作量占整個“地平線”項目的46%,後來雖然由于英國反對,降至25%,但英國還是很難接受),導緻成本攀升,讓英國可能采購不到足夠的數量。由于上述種種分歧,導緻“地平線”項目一直裹足不前。英國終于在1999年4月退出該計劃,自行發展45型導彈驅逐艦。但法、意在“地平線”項目上有較多的共同點,因此并沒有放棄該項目。

為了能讓“地平線”項目順利進行,法國和意大利在2000年10月聯合組建新公司,專門負責“地平線”項目的開發。“地平線”項目總預算為30億歐元,其中約有1/3用于作戰系統的開發。之後,法、意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修改“地平線”計劃的諒解備忘錄,首批為兩國海軍分别建造2艘艦。至此,“地平線”項目總算是塵埃落定。

作戰性能

大家知道,護衛艦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4000噸之間,“地平線”的排水量早已大大超出,所以正式分類時将其定為驅逐艦(《簡氏艦艇年鑒》也将其劃為驅逐艦)。

基本性能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970噸,意大利版滿載排水量為6700噸。法意版艦長均為151.6米,法國版艦寬20.3米、吃水4.8米;意大利版艦寬17.5米、吃水5.1米。主機為2台LM 2500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可達69300馬力,柴-燃聯合推進,大大增強了其續航能力及遠程作戰能力。該級艦的最高航速可達29節,續航力達到7000海裡/17節。由于自動化程度高,近7000噸的艦艇僅需200名官兵的編制。

防空作戰系統

裝備“主防空導彈系統”(PAAMS),該系統由EMPAR雷達、48單元的“席爾瓦”(Sylver)垂直發射系統和“紫菀”導彈組成。

經過多方衡量,“地平線”級驅逐艦選定了EMPAR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由意大利阿萊尼亞公司主導研發,可引導“紫菀”15和“紫菀”30防空導彈攔截目标。天線長、寬各1.5米,有2160個收/發模塊,轉速60轉/分,輸出功率120千瓦。天線與垂向成30°傾斜,可覆蓋90。

°橫向方位角與120°俯仰角,對戰機大小目标的最大搜索距離約150~180千米,對導彈大小目标的搜索距離為50~60千米,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搜索距離則為23千米,可同時偵測300個目标,追蹤(即優先處理)其中750個目标,并同時導引24枚防空導彈接戰12個最具威脅性的目标。

與采用四陣面固定式SPY-1、APAR等相控陣雷達系統相比,EMPAR單陣面旋轉式相控陣雷達的成本、重量與體積皆比它們低,但EMPAR雷達的目标更新速率也比它們差,面對以高速接近的目标時可能會有能力不足的情況。配備于“地平線”上的量産型EMPAR于2002年起開始生産,意大利海軍的“卡佛”号航母已經配備了該型雷達。目前,該雷達系統在法、意兩國新一代艦艇上已經累積了近40套的訂單。

此外,PAAMS系統還裝備了1部馬克尼公司的S 1850M三坐标電子掃描對空/對海監視雷達作為輔助。該雷達被法國、意大利和英國海軍選為新一代艦載标準遠程搜索雷達,裝備在法、意兩國的“地平線”防空驅逐艦和英國的45型驅逐艦上,并且也成為英國未來航空母艦的候選三坐标搜索雷達。該雷達是已安裝在荷蘭和德國新一代防空艦——LCF艦和F124艦上的SMART-L雷達的派生型。S 1850M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400千米。S 1850M與SMART-L雷達之間最主要的區别在于前者采用了新的基于商業現成硬件的信号處理結構,具有更高的天線轉速和改善的電子對抗能力。這些改進将提高雷達在瀕海環境中工作的性能,以及探測和跟蹤高雜波環境中隐身目标的能力。

法國武器裝備總署(DGA)使用英國皇家海軍的“長弓”試驗船成功試射了兩枚“紫苑”(Aster)-30防空導彈。當時,從試驗船上進行了2枚“紫苑”-30導彈的齊射,成功攔截了掠海飛行的高過載機動目标。此前,意大利海軍“安迪•多利亞”号(Andrea Doria)護衛艦于5月25日、法國海軍“地平線”級“福爾班”(Forbin)護衛艦于6月1日分别成功發射了一枚“紫苑”-30導彈。在不足一個月内,歐洲導彈公司(MBDA)改進後的“紫苑”-30導彈共完成了4次成功試射。這些試驗是法國、意大利、英國聯合實施的“主防空導彈系統”(PAAMS)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實了改進後的導彈能夠良好地運行。

法國研發的“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共有兩種型号:A43和A50。A43深度淺,僅能裝填“紫菀”15;A50深度大,既可發射“紫菀”15又可發射“紫菀”30導彈。兩者占用的面積都相同,而且每個發射模塊都擁有8個發射單元。“地平線”采用的是A50,配置6組發射模塊,共有48單元,内裝16枚“紫菀”15和32枚“紫菀”30型導彈。目前“席爾瓦”A50僅能裝填“紫菀”15和“紫菀”30兩種導彈,不像美國的MK 41能裝填“标準”、“海麻雀”、“紫菀”15和“紫菀”30、“戰斧”導彈、反潛火箭等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各式艦載導彈。

不過法國已打算對“席爾瓦”進行改良,未來“席爾瓦”将能裝填更多種類的導彈,包括法制VT-1防空導彈以及“風暴陰影”SCALP海軍型垂直發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等。“席爾瓦”發射單元的底面積也比MK41大,優點是導彈點火時發射槽單位面積承受的熱焰氣體壓力較低且較易将其排除,發射裝置壽命較長,射速也比較快,缺點是不夠緊湊——“席爾瓦”能裝48個發射單元,MK 41則能安裝64單元。“席爾瓦”發射裝置大量采用複合材料,不含導彈的重量比MK 41輕30%~45%。此外,“席爾瓦”發射裝置每8單元發射模塊的安裝定位十分精确,加上壽命較長,在發射8次後才需更換發射管并矯正模塊發射管排列。

“紫菀”系列防空導彈由法國主導研發,目前共發展出兩種導彈——“紫菀”15近程防空導彈與“紫菀”30區域防空導彈,就同時接戰多目标而言,“紫菀”導彈的導引模式比美國“鷹”式、“标準”、“海麻雀”等陸、海基防空導彈需以射控雷達持續照射目标的半主動雷達導引方式更為優越。“紫菀”導彈采用橫向向量推力噴嘴,導彈發射後可立刻轉向目标??彈、先進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等。

反艦作戰系統

最初“地平線”級驅逐艦打算在2010年前後換裝法國研發中的ANF超音速反艦導彈,此導彈為先前設計的ANS的廉價版。ANS是80年代後期法國、西德合作設計的,打算用來替換法制“飛魚”反艦導彈。ANS設計有艦射型、戰機空射型以及輕型化的直升機搭載型3種型号,以固體助推火箭/沖壓發動機推進,性能要求極高,彈重850千克,最大速度2.5馬赫,射程250千米,末段掠海飛行時還能做出15g的機動,大多數艦艇根本無法招架其攻擊。不過由于ANS性能指标太高,加上沖壓發動機技術複雜,導緻開發經費太高,于是在德國率先撤出後于90年代初期宣告取消。之後推出ANS的廉價版——ANNG,爾後改稱ANF,結合了ANS電子、沖壓發動機技術以及現有“飛魚”反艦導彈部分彈體、彈頭,以降低部分性能标準來換取較合理的價格。

ANF設計成能選擇全程掠海飛行或低-高-低飛行模式,射程150~200千米,飛行速度為2.2~2.6馬赫,彈道末段可做出10g的機動。雖然設計性能不如ANS,但ANF仍具備當代反艦導彈的較高水準。當時美國海軍評估了國内外所有供艦隊進行防空演練的超音速掠海靶彈,希望能仿真全球任何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結果發現沒有一種靶彈能夠仿真ANF的整體性能與其所造成的威脅。

ANF最初預計在2006年形成戰力,然而在2000年法國國防部的評估中,卻認為從冷戰結束後到可預見的未來,法國海軍不會遭遇非得依靠ANF出馬才能解決的對手,認為現有的“飛魚”亞音速反艦導彈便綽綽有餘了,所以ANF計劃便遭到凍結,至少延至2010年以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發展。2002年10月23日,法國國防部正式批準MM 40 Block3增程型“飛魚”反艦/對陸攻擊導彈的研發。

MM 40 Block3以渦輪發動機取代“飛魚”導彈以往慣用的火箭發動機,射程遂由MM 40的75千米大幅增至180千米以上,但是彈重反而由原先的870千克降至780千克。較輕盈的彈體不僅可延長射程,也可顯著提升航程末段的機動性能,突防能力大幅提高。MM 40 Block3使用了“紫菀”防空導彈系列的向量推力系統,能在發射後立刻轉向目标,而這也使MM40 Block3具備兼容于垂直發射系統的潛力。此外,MM 40 Block3的彈體外形經過改良,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與紅外信号特征。導引方面,MM 40 Block3換裝新的主動雷達尋的器與GPS全球定位系統,不僅抗幹擾能力大幅提升,還可鎖定海上或沿岸陸地上的特定目标,進行精确打擊。

MM 40 Block3也擁有新的任務軟件與導航模塊,能選擇多種飛行軌迹使其更難反制,在多枚導彈同步攻擊的場合中也能以多個方向、不同高度對單一目标實施飽和攻擊。此外,可在飛行途中更換目标。雖然經過大幅改良,MM 40 Block3的發射、儲備以及後勤支持仍沿用現有系統,使得原先擁有舊型“飛魚”導彈的國家能夠輕易換裝MM 40 Block3。MM 40 Block3于2004年首次試射,預計在2006年進入量産階段,屆時它将成為“地平線”驅逐艦的反艦利器。此外,若幹MM 40 Block3的後續提升工作也在進行,包括發展空射型、兼容于“席爾瓦”A70或美制MK 41垂直發射系統、新型反艦/對陸攻擊雙用彈頭以及考慮加裝紅外尋的器(至少得等到2010年)等等。

反潛作戰系統

該級艦擁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新式MU-90型324毫米輕型魚雷。航速50節,攻擊深度超過900米,有效射程約11千米。

自防禦系統

為了防禦魚雷攻擊,該級驅逐艦配備了slat魚雷對抗系統,可以通過發射噪聲誘餌等方式幹擾來襲的魚雷。這種新一代誘餌系統,可保障水面

艦艇防禦反艦導彈和魚雷的攻擊。該系統的每個發射器裝有4個發射模塊,每個發射器可配置12枚紅外、雷達或聲誘餌彈。這種發射器與可選定最适合的誘餌方式的計算機相連。新一代誘餌系統也計劃集成到“戴高樂”号航母、“卡薩爾”号和“讓·巴爾”号驅逐艦的對抗系統中。

數據處理系統

“地平線”級驅逐艦裝備有法國自行研發的SENIT-8型号戰術數據處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同時接收、追蹤2000個由艦上雷達或從11号數據鍊、16号數據鍊等傳來的目标信息。

細微區别

由于“地平線”級艦是由法、意兩國共同研制開發,其通用程度超過了90%,不過在部分武器系統上,法國、意大利版的“地平線”各有不同。

反艦導彈

法國選用MM40“飛魚”導彈,意大利選用“奧托馬特”MK 3導彈。

艦炮

法國版最初打算配備1門100毫米艦炮,不過後來改為2門“奧托·梅臘拉”76毫米速射炮(射速120發/分,配備隐身炮塔),并列配置于艦橋前方。此外,還有2座“吉亞特”20毫米口徑艦炮。意大利版“地平線”則采用3門“奧托”76毫米速射炮,同樣配備隐身炮塔,2門并列于艦橋前方,另1門位于直升機庫上方,除了反艦攻擊外還肩負近程防空任務。此外,還有2座25毫米自動炮。

聲呐系統

法國的“地平線”配備1部4100CL首低頻主/被動聲呐以及1部DMS-2000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意大利版“地平線”則使用1部2080型首低頻主/被動聲呐及1部2087型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

直升機

意大利版“地平線”可裝備1架NH-90或EH-101直升機,而法國的隻能裝備NH-90直升機,且服役初期配備1架AS-565,日後将換裝新的NFH-90直升機。

其他

除此之外,兩國的“地平線”級驅逐艦還将使用不同的衛星通信系統。

總結

雖然“地平線”是法、意兩國聯合研制的新型戰艦,但我們仍然可以窺見濃郁的法國特色。艦上采用的海軍戰術情報處理系統、近程防禦系統等是法國自主研制的,同時也代表着武器裝備發展的先進水平。“地平線”級驅逐艦充分體現了法國海軍的“一艦多用,平戰結合”的思想。“地平線”級新型戰艦集多種功能于一身,除為航母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支援外,還具有較強的反潛、反艦及對岸作戰能力。

重要意義

“地平線”為歐洲聯合研制通用戰艦提供了成功的範本。雖然歐洲通用戰艦的研制一波三折,但在挫折之中總算是看到了一絲曙光。法、意兩國在“地平線”成功合作之後,目前正在進行FREMM新型戰艦計劃的合作。同時,“地平線”計劃合作的成功,對于法、意兩國解決急需防空戰力的燃眉之急,對于加強在地中海乃至大西洋地區的海上軍事力量也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同型艦

Andrea Doria号

Caio Duilio号

Chevalier Paul号

Forbin号

上一篇:美國國務卿

下一篇:解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