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

絲瓜

葫蘆科絲瓜屬植物
絲瓜Luffacylindrica(L.)Roem。是原産于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絲瓜根系強大。莖蔓性,五棱、綠色、主蔓和側蔓生長都繁茂,莖節具分枝卷須,易生不定根。國内外均有分布和栽培。
    中文名: 拉丁學名:Loofah of Latin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薔薇亞綱 超目: 目:葫蘆目 亞目: 科:葫蘆科 亞科: 族:冬瓜族 亞族: 屬:絲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絲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原産于印度,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絲瓜 中文别名:勝瓜、菜瓜 二名法:Luffa cylindrica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葫蘆科草本植物。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枝具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有卷須。莖須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枝。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掌狀心形,長8-30厘米,寬稍大于長,邊緣有波狀淺齒,兩面均光滑無毛。葉柄粗糙,長10-12厘米,具有不明顯的溝,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約10-20厘米,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的較長,長8-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彎缺深2-3厘米,寬2-2.5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有白色的短柔毛。

夏季葉腋開單性花。

雌雄同株,雄花為總狀花序,先開,雌花單生,有長柄,花冠淺黃色。瓠果長圓柱形,下垂,一般長20-60厘米,最長可達1米餘。種子扁矩卵形,長約1.5厘米,黑色。絲瓜根系強大。莖蔓性,五棱、綠色、主蔓和側蔓生長都繁茂,莖節具分枝卷須,易生不定根。葉掌狀或心髒形,被茸毛。雌雄異花同株,花冠黃色。雄花為總狀花序,雌花單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發生後,多數莖節能發生雌花。

瓠果。普通絲瓜的果實短圓柱形或長棒形,長可達20~100厘米或以上,橫徑3~10厘米,無棱,表面粗糙并有數條墨綠色縱溝。有棱絲瓜的果實棒形,長25~60厘米,橫徑5~7厘米,表皮綠色有皺紋,具7棱,綠色或墨綠色。

種子橢圓形,普通絲瓜種皮較薄而平滑,有翅狀邊緣,黑、白或灰白色;有棱絲瓜種皮厚而有皺紋,黑色。千粒重100~180克。絲瓜為葫蘆科草本植物絲瓜及粵絲瓜鮮嫩果實。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夏秋采摘,刮去粗皮,洗淨鮮用。

2.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于總狀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壯,長12-14厘米,被柔毛;花梗長1-2厘米,花萼筒寬鐘形,徑0.5-0.9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狀披針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長約0.8-1.3厘米,寬0.4-0.7厘米,裡面密被短柔毛,邊緣尤為明顯,外面毛被較少,先端漸尖,具3脈;花冠黃色,輻狀,

開展時直徑5-9厘米,裂片長圓形,長2-4厘米,寬2-2.8厘米,裡面基部密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凸起的脈,脈上密被短柔毛,頂端鈍圓,基部狹窄;雄蕊通常5,稀3,花絲長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藥室多回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

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幹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由頂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

花果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光照:絲瓜為短日照作物,喜較強陽光,而且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溫差處理之,利于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結果和豐産。整個生育期當中較短的日照、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莖葉生長發育,能維持營養生長健壯,有利于開花座果、幼瓜發育和産量的提高。

溫度:絲瓜屬喜溫、耐熱性作物,絲瓜生長發育的适宜溫度為20-30℃,絲瓜種子發芽的适宜溫度為28-30℃,30-35℃時發芽迅速。

水分:絲瓜喜濕、怕幹旱,土壤濕度較高、含水量在70%以上時生長良好,低于50%時生長緩慢,空氣濕度不宜小于60%。75%-85%時,生長速度快、結瓜多,短時間内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仍可正常地生長發育。

土壤:絲瓜是适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的蔬菜作物,在各類土壤中,都能栽培。但是為獲取高額産量,應選擇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砂壤土為好。

分布情況

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廣泛栽培于世界溫帶、熱帶地區。雲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較短小。

品種分類

絲瓜分為有棱的和無棱的兩類。有棱的稱為棱絲瓜,瓜長棒形,前端較粗,綠色,表皮硬,無茸毛,有8~10條棱,肉白色,質較脆嫩。無棱的稱為普通絲瓜,俗稱“水瓜”。常見品種有:蛇形絲瓜和棒絲瓜。蛇形絲瓜又稱線絲瓜,瓜條細長,有的可達1米多,中下部略粗,綠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細密的皺褶,品質中等。棒絲瓜又稱肉絲瓜,瓜棍從短圓筒形至長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漸細,長35厘米左右,橫徑3~5厘米,瓜皮以綠色為主。

優良品種

夏綠1号絲瓜:廣州市蔬菜研究所選育而成。早熟,适宜珠江三角洲地區夏、秋季種植。

綠勝1号絲瓜:廣州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中早熟,春、秋植。主蔓結果為主,連續結果能力強。商品性好,瓜長57.3cm,橫徑4.6cm。

綠勝2号絲瓜: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春、秋植。早中熟,瓜長55.7-59.7厘米,橫徑4.2-4.6厘米。平均單瓜重403克。品質好。抗炭疽病,高抗疫病,抗枯萎病。

雅綠一号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春、夏、秋季種植。早熟,瓜長55厘米,橫莖5厘米。

雅綠二号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春、秋植。瓜長54.5厘米,橫徑4.8厘米。

粵優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春、秋植。中早熟,生長勢和分枝力強。皮色綠白有花點,瓜長約50厘米,橫徑約5厘米。

萬寶絲瓜:華農大園藝種苗開發中心育成,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期60天,苗勢強,座果性好,商品瓜瓜條勻稱,棱溝淺,瓜長60厘米,橫莖5厘米。适合夏、秋種植。

雅美綠絲瓜:廣州金苗種子公司生産,早熟性好,播種至初收期57天,苗勢中,座果性好,産量高,耐熱性好,商品瓜瓜條勻稱,瓜長60厘米,橫莖5厘米。

寶綠二号絲瓜:廣州鴻海種苗有限公司生産,早熟性好,瓜長棒形,頭尾均勻,瓜長60-75厘米,橫徑5厘米,肉質密,味甜。廣州地區适播期12-4月,7-9月。

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

1.冬春栽培

11月至翌年1月-2月播種,12月至翌年4月采收上市。

2.夏秋栽培:

6月至9月播種,7月至11月采收上市。

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豐産、商品性佳、适合市場的品種。冬春栽培要選擇長棒形,市場面向港澳及華南地區的品種,如碧綠、雙青、綠旺等;夏秋栽培宜選擇面向本島市場的短棒形品種,如泰國絲瓜等。

整地

生産用地要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中性略酸的沙壤為宜,不宜瘠薄的土壤。海南的土壤一般都偏酸,而且

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偏低。整地時,一般每畝要撒施石灰50-100公斤,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輔以NPK複合肥、尿素、過磷酸鈣、餅肥,一般每畝施農家肥2000-3000公斤,NPK複合肥50公斤,尿素3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餅肥30公斤。最好是一起混合腐熟後再做基肥施放。

一般基肥的施放量占絲瓜總生産期用量的2/3。起畦一般寬為1.40米(包溝),畦寬為30-35厘米,長度以實際大田為準。絲瓜不耐熱,最好實行地膜複蓋栽培。複膜時,盡可能選晴天無風的天氣,地膜要緊貼土面,四周要封嚴蓋實。地膜的選擇有:白色地膜對土壤增溫效果較好;黑色地膜對抑制雜草生長效果顯着;銀灰色地膜能有效避免蚜蟲危害。

種子處理

1.種子消毒浸種處理

針對海南的主要病害選用下消毒方法:

(1)常溫浸種:把種子放入常溫水中清洗幹淨,再換水浸種3-5個小時。

(2)溫湯浸種:把種子放入50℃--55℃的溫水中,保持水溫均勻浸泡種子15-20分鐘,放至常溫後拿出洗淨,再放入常溫水浸3-5個小時,主要是為了殺死種子種皮表面的病菌。

(3)藥物浸種:

50%速克靈浸種:先用清水浸種1-2小時,放入速克靈1500倍水溶液中浸泡10分鐘,撈出洗淨,再放入常溫水中浸種2-3個小時。主要防治絲瓜灰黴病。

2.催芽

催芽或不催芽,視氣溫條件定。消毒浸種的種子撈出洗淨後置于25℃-30℃以下變溫或恒溫保濕催芽。

播種

1.播種期:

根據栽培季節、氣溫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适宜播種期。

2.種子質量

必須符合GB16715.1-1996中2級以上要求。種子純度不低于95%,淨度不低于99%、發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8%。

3.播種量:

根據絲瓜的種植密度,一般每畝大田種植800-1200株,每穴播種2粒,用種量約350-500克。

4.播種方法:

絲瓜移栽成活率較低,一般采用直播方式。3-4月,整地作畦,寬約3米。種子經浸種催芽,于畦面兩邊播種兩行。株距35厘米,開穴,每穴播3粒種子,1hm2約需種子300-450g。

單行種植,株距為30-50厘米,每穴播種2粒,深度為1-2厘米,種粒平放,土壤田間持水量75%為宜,如過幹可澆水少許,播後蓋幹草,以保溫保濕。

播種宜選擇晴天進行,複膜栽培,破孔盡可能小些,以免風大時掀膜。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露地直播的絲瓜,一般幼苗期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每穴留一株壯苗,并澆2-3次水肥;複膜栽培,定苗後澆1-2次水肥,然後用幹細土将破孔壓實。

2.肥水管理

抽蔓結合培土施第一次重肥,每畝用腐熟的農家肥1000公斤,餅肥20公斤,三元複合肥20公斤,混勻後施入栽培溝中;結果盛期施第二重肥,每畝施三元複合肥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結果後期适當補肥3-4次,每畝施三元複合肥10公斤或餅肥20公斤。

對于地膜複蓋栽培,不便采取根部追肥,隻能重施基肥。抽蔓後以葉面追肥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機肥。結瓜期由于需肥量大,應采取根部破膜追肥的方法。一般每隔6-8天随灌水追肥,每畝追三元複合肥10公斤或餅肥20公斤,可根據需要交替使用。

絲瓜長期需水量大尤其是結果盛期需供給充足水分,遇晴天每隔6-8天溝灌1次,全期保持畦面濕潤。

3.搭架及整蔓

絲瓜莖為蔓生,當瓜長至5-6片真葉時,就開始吐須抽蔓。此時,應及時搭架引蔓,根據絲瓜子蔓發生和坐果情況,将莖基部部分無效子蔓摘除,以利于通風透光,适當圈苗後扶其上架,使其分布均勻,如生長過量可摘除部分子蔓,每條子蔓結1個瓜後摘除。結果後期,摘除基部病、老葉片。

搭架可根據各地栽培習慣采用平棚或人字架,支架高度在2米左右,要求其牢固耐用。

4.保花保果

絲瓜冬春種植,主蔓自10節左右着第一雌花,以後連續多節着生雌花,栽培上應疏去部分雌花。一般第一位節雌花瓜多畸形,應及時摘除。同時,傍晚5~6時可采用人工輔授粉,提高座果率。當瓜長約30厘米時,注意吊瓜,人工拉直瓜條。

夏秋種植,由于着第一雌花節位過高,應進行圈苗,出現雌花後才開始引蔓。

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黴病。

抽蔓後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黴病、灰黴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

2.主要蟲害

苗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潛葉蠅等。

抽蔓後主要病害有:潛葉蠅、地老虎、白粉虱、瓜實蠅、棉鈴蟲、螨蟲。

3.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原則。

4.農業防治

針對主要病蟲害控制對象,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地地區實行水旱輪作;深溝高畦,複蓋地膜;培育壯苗,提高抗逆性;根據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施化肥;清潔田園。

5.物理防治

複蓋銀灰色地膜可驅避蚜蟲;溫湯浸種殺死病菌。

6.生物防治

(1)天敵: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2)生物藥劑:多采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等和生物源農藥如農用鍊黴素、新植黴素、BT粉、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7.不允許使用的高劇毒高殘留農藥

生産上不應使用殺蟲脒、氰化物、磷化鉛、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對硫磷(1605)、内吸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蘇化203、殺螟磷、磷胺、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殺螨醇、涕滅威、滅多威、氟乙酰胺、有機汞制劑、砷制劑、西力生、賽力散、潰瘍淨、五氯酚鈉等和其它高劇毒、高殘留農藥。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營養豐富

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維生素B1、維生素C,還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膠、絲瓜苦味質、瓜氨酸等。每100克含蛋白質1.4~1.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3~4.5克,粗纖維0.3~0.5克,灰分0.5克,鈣18~28毫克,磷39~45毫克,核黃素0.03~0.06毫克,尼克酸0.3~0.5毫克。抗壞血酸5~8毫克。

絲瓜果實含三萜皂甙成分:絲瓜甙(lycyoside)A、F、J、K、L、M,(3-o-β-D-hlucopyranosylhederagenin),3-O-β-D-吡喃葡萄糖基齊墩果酸(3-O-β-D-glucopyranosyloleanolicacid),還含丙二酸(malonicacid)、枸橼酸(citricacid)等脂肪酸,瓜氨酸(citrulline)等。此外,在絲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取一種具抗過敏活性物質瀉根醇酸(bryonolicacid)。

絲瓜中含的維生素B1防止皮膚老化,維生素C能增白皮膚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故絲瓜汁有“美人水”之稱。

食用方式

食用絲瓜時應去皮,可涼拌、炒食、燒食、做湯食或榨汁用以食療。絲瓜洗淨切片經開水焯後,拌以香油、醬油、醋等可做成涼拌絲瓜。

絲瓜清炒則清淡可口,清熱利濕;香菇燒絲瓜益氣血、通經絡;西紅柿絲瓜湯可以清解熱毒、消除煩熱,尤适于暑熱煩悶、口渴咽幹時食用;取生絲瓜适量洗淨榨汁,按10∶1的比例調入蜂蜜攪勻而成的生絲瓜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絲瓜去皮,洗淨,切成段,與鲢魚一起放入鍋中,再放入生姜、精鹽,先用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炖至魚熟,即可做成鲢魚絲瓜湯,此湯菜有溫補氣血、生乳通乳的功效。适于産後氣血虧虛所緻的乳汁少者食用;取絲瓜花30克,槐花15克。将上藥一起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兩次服下,可以治療便血。

藥用價值

古籍記載

《本草綱目》:“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其葉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細毛刺,取汁,可染綠。其莖有棱,六,七月開黃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黃。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綠色,有皺點,瓜頭如鼈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狀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葉卷須,皆可食也。”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歸經:入肝、胃經。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②《本草求真》:入經絡,兼入腸、胃。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效主治:能除熱利腸,主治痘瘡不出,乳汁不下。

《陸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煩”。

《采藥書》:“治婦人白帶,血淋膨脹積聚,一切筋骨疼痛。”

宋·陸遊《絲瓜》:“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

《學圃雜疏》:絲瓜,北種為佳,以細長而嫩者為美。性寒,無毒,有雲多食之能萎陽,北人時啖之,殊不爾。然用其蒂可治小兒痘;汁滴瓶中,能消痰火,其涼可知矣。

《本草求真》: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濕熱,蠱毒血積,留滞經絡,發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達絡,無處不至。但過服亦能滑腸作洩,故書有言,此屬菜中不足,食之當視髒氣以為可否也。朱震亨:治痘瘡不快,枯者燒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調服。

《本草蒙筌》:治痘瘡腳痛,燒灰,敷上。

《醫學入門》: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并乳疽、疔瘡。

功能主治

中醫認為,絲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絡、行血脈、美容、抗癌等功效,并可治療諸如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熱病煩渴、筋骨酸痛、便血等病症。

清熱化痰;涼血解毒。主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下血,痔瘡出血;血淋;崩漏;癰疽瘡瘍;無名腫毒;水腫。

絲瓜翠綠鮮嫩,清香脆甜,是夏日裡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一道佳菜。絲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渾身都是寶。

據武漢光岩中醫針灸門診部的高光岩主任介紹,絲瓜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所含的幹擾素誘生劑,能刺激人體産生幹擾素,達到抗病毒、防癌的目的。一般來說,吃嫩絲瓜口感、營養和治療效果都更好。絲瓜性寒涼味甘甜,有消暑利腸、去風化痰、涼血解毒、通經活絡、行氣化瘀等作用,還可治療大小便帶血,幫助産婦下乳,但多食也會引起滑腸腹瀉,久病體虛弱、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還是少吃為宜。絲瓜還是消雀斑、增白、去除皺紋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容劑。長期食用或用絲瓜液擦臉,還能使人皮膚變得光滑、細膩,具有抗皺消炎,預防、消除痤瘡及黑色素沉着的特殊功效。

絲瓜子性寒,味苦微甘,有清熱化痰、解毒、潤燥、驅蟲等作用。

絲瓜絡性平味甘,以通絡見長,可以用于産後缺乳和氣血淤滞之胸脅脹痛。

絲瓜花性寒,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以用于肺熱咳嗽、咽痛、疔瘡等。

絲瓜藤舒筋活絡,并且可以祛痰。

絲瓜藤莖的汁液具有美容去皺的特殊功能。

絲瓜根可以用來消炎殺菌、去腐生肌。

一般人都可吃絲瓜。月經不調者、身體疲乏者适宜多吃絲瓜。

絲瓜在節能日光溫室中做越冬、早春栽培、或越夏栽培,其産量明顯高于露地栽培。因市場價格較高,其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其他瓜類,深受菜農喜愛。

1、抗病毒作用鮮嫩絲瓜提取物(LO43)腹腔注射時對剛斷奶小鼠皮下感染已型腦炎病毒有顯明顯預防作用,感染病毒前注射LO43,保護率可達60%-80%。在感染病毒後注射LO43,保護率隻有20%-27%,LO43對已型腦炎病毒無直接滅活作用。初步實驗提示,LO43是一種幹攏素誘生劑,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又鍊RNA,尚需進一步證實絲瓜芽(種子發芽後剪去葉及根)提取物(LO42)對已型腦炎病毒也有相似的作用,LO42的有效成分可被已醇沉演,主要含多糖和核酸。家兔靜注LO42具有明顯的誘生幹攏素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核酸,多糧部分無效。

2、抗過敏作用絲瓜組織培養細胞中的瀉根醇酸(BA),不僅具有與甘草次酸(GA)幾乎相同的抗過敏作用(大鼠I型過敏反應),而且顯示了比GA強幾倍的抑制小鼠耳觸性Ⅳ型過敏瓜在的作用;另外,對組胺、血清素或舒緩激肽引起的小鼠足趾腫脹,BA顯示了比GA強10倍或10倍以上的抑制效果。BA不同于GA,完全不抱制甾體類激素的代謝酰活性(BASK)。瀉根醇酸是一個有意義的抗過敏藥,其在絲瓜人工培養液中含量很高,而且易于轉化為作用更強的衍生物。

3、從奧絲扭瓜種子中分離得一種糖蛋白,對妊娠大鼠可引起中期流産作用。對無細胞系統可抑制蛋白質合成。

4、毒性LO43100μg/ml對部養的兔腎細胞沒有毒性。小鼠每次腹腔注射LO43200μm/隻,76h内注射8次,全部存活,兔靜注LO436mg/kg,體溫未見升高。小鼠每4h腹腔注射120μg/隻,共6次;呀每8h注射1次,共3次,随後每12h1次,共5次。以小鼠全部存活。小鼠口服BASK4g/kg,亦不引起死亡,小鼠腹腔注射瀉根醇酸1g/kg,2星期内無死亡。

适宜人群

适宜熱病期間身體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以及夏季疖腫病人食用;适宜婦女帶下、婦女産後乳汁不通者食用。食用以嫩者為美,藥用以老者為優。也就是說如果要吃絲瓜的話,要選擇嫩一些的;而如果要拿絲瓜入藥用,則以老的絲瓜最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6錢(鮮者2-4兩);或燒灰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絲瓜不宜生吃。絲瓜汁水豐富,宜現切現做,以免營養成分随汁水流走。烹制絲瓜時應注意盡量保持清淡,油要少用,可勾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這樣才能顯示絲瓜香嫩爽口的特點。

①《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損命門相火,令人倒陽不舉。

②《本經逢原》:絲瓜嫩者寒滑,多食瀉人。

植物文化

宋詞

宋·陸遊《絲瓜》:“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

宋·杜北山《詠絲瓜》:“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

宋·趙梅隐《詠絲瓜》:“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撚,剛偎人面染脂香。”

諺語

“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台灣俗諺,形容人運氣不佳,諸事不順。

病蟲防治

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花腐病或綿疫病均可導緻這種爛花現象的發生。菜農朋友可以選擇克露、安克、雷多米爾等藥劑進行葉面噴施,或在蘸花藥中加入部分藥劑防治病害。另外,不妨嘗試以下蘸花藥方:以4斤水為例,冬天時應加入3包坐瓜靈,2支奈乙酸,10毫升2,4—D,1支花蕾保,12毫升絲瓜順直保花素,15毫升綠之源,1瓶腐爛靈。

白粉病

選用抗(耐)病品種,如綠旺絲瓜、夏棠1号絲瓜等;

實行輪作,合理密植,清溝排漬,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病初期摘除病葉集中燒毀;

藥劑防治:以預防為主,于生長初期、開花盛期、座果期各噴一次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也可采用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于發病初期噴灑葉片,形成保護膜防病。或發現葉片有零星小粉斑時應立即施藥防治,可噴施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40%滅病威懸浮劑500倍液、20%粉鏽甯乳油1000倍液、粉鏽立克600-800倍液、25%百科乳油2000倍液、百裡通2000倍液,交替使用,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由于瓜類夏天高溫對硫較敏感,故使用含硫殺菌劑濃度不要過高,并先試後用。

煙粉虱

清除田邊雜草,消滅其中間寄主及滋生基地;

藥劑防治:噴施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7500倍液,或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敵蚜虱500-1500倍液、速撲殺150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相鄰田塊最好能同時噴藥。

瓜絹螟

幼蟲從5月開始危害,7-9月發生量大,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幼蟲發生期及時摘除卷葉,消滅藏匿在其中的幼蟲和蛹;

幼蟲左盛發期及時噴藥防治,可噴施5%美除乳油15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交替使用。

适時采收

絲瓜從開花至商品成熟約10-12天,采收标準,瓜身飽滿、勻稱,果柄光滑,瓜身稍硬,果皮有柔軟感而無光滑感,手握瓜尾部搖動有震動感。采摘時果實要保持完整。

其它用途

老絲瓜曬幹去皮,做成絲瓜刷,可用于刷鍋等,環保無污染。

上一篇:芥蘭

下一篇:甜菜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